環境科學教改分析論文

一、環境科學專業教學現狀

環境科學教改分析論文

傳統高等教育的“邏輯起點”是“高深學問”。在前蘇聯專才教育的影響下,環境科學專業的傳統教育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例如:在教學體系上,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試驗;在教學方法上,滿堂灌,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具體課程的安排上,注重學科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在各相關課程的內容上缺乏溝通,彼此重複、繁瑣,學生聽課感到乏味,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環境科學專業教學改革

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設施、教學管理諸多要素,其中,應把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作爲教學改革的核心,以實踐教學改革爲重點,同時考慮到各要素之間互相牽制、互相影響,教學改革還應以各個要素協調發展、系統最優化爲目的。

(一)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體系方面,改革脫離行業實際的學科型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過去比較單一的以理論爲中心的課程體系,重組課程結構,重點突出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圍繞培養目標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專業技能素質結構的要求,制定既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應用性,又讓學生具備一定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學計劃。按專業崗位羣的需要,採用模塊化的形式,將專業技術課程拓展爲污染治理工程技術、環境監測和環保產業技術、生態環境保護及恢復、環境管理等應用領域,使專業教學計劃具有柔性,更加體現行業特點,所設課程涵蓋職業崗位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應大大提高所培養人才的適應性及加強具體崗位的針對性,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應儘可能輻射到相關的專業。

(二)教學內容改革

環境科學歷史資料不多但發展迅速,現代環保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如何在學時相對減少的條件下,處理好原有理論與現代科技的發展及最前沿的研究內容間的關係,是教學改革中首先遇到的問題。課程性質決定教師在授課時內容深淺、新舊等問題,這在課程設置時要考慮。不管是培養哪一方面的環保人才,基礎內容必須紮紮實實地教、學,包括基本理論、基本的知識、基本技能,這是當前高等教育中的立足之本,必須做到厚基礎。而作爲培養學生某一方面才能的課程纔可以針對性較強地講授某些知識,就水處理工程來說主要介紹處理方法技術,最重要的還是這些方法技術應用的案例,而對環境管理來說主要就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這些管理方法。環境科學快速發展的特點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事實使得環境科學的熱點不斷變更,在課堂上介紹熱點問題、前沿動態及新思想、新工藝、新手段,可以縮短教學與環境變化、技術進步的“時間差”。環境科學作爲一門涉及面廣的學科,各課程具有交叉性,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各門課程之間的協調性。環境科學專業的課程雜、多,像《環境學概論》、《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毒理學》等,這些典型的專業課在教材內容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重複的,如何減少內容重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儘可能地在現有的學時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成了一個難題。筆者作爲一線教師,深切體會到成立一個專業教研室的重要性。教師常常交流教學內容及心得,從而可以刪減無用、少用、重複、過時的內容和知識點,合併部分內容。比如,我們可以將生態學知識、人口、資源問題併入《環境學概論》與《環境科學概論》。

(三)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是理工科課程重要組成部分,是如何實現理論———實踐———理論這個認識過程的一個必經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優化,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重要保證,是教育質量的關鍵保證。從實踐的特點來看,主要包括三部分:依附理論課進行的實驗;與專業有關的單位實習;反映整個學習過程的畢業論文設計。傳統的實驗往往是對理論課上某些原理或現象而設計的簡單型,絕大部分是驗證性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減少示範性、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平時所有的環境專業實驗室都開放,學生隨時可以進入實驗室,觀摩高年級的同學實驗,學習有關儀器的使用方法,作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在該實驗過程中所有的環節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在這中間他們碰到的困難,任何一個教師都有義務和責任進行指導。通過這些實驗,學生掌握了環境方面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綜合性的實驗一般是針對某一個比較複雜的環境問題,實驗教材上沒有現成的方法,要求學生查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具體的實驗方案,常涉及多個環境理論與方法,最後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結果表明,這樣做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了過去學生單純依賴試驗教材做實驗的現象,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於提高型的設計性實驗,主要是在前兩個層次實驗基礎之上,按照知識、技能、思維綜合的原則,結合現代科技和環境手段的最新發展,選擇一些更具有實踐性或應用性的實驗題目,進行綜合訓練的實驗。每門實驗課要求至少做一個實驗,最後要求學生以課程論文形式寫出實驗總結報告。這類實驗不僅能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使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方法,增強其綜合素質。在高等教育過程中,實習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是專業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實踐性環節。從實踐工作經驗來看,環境科學專業的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初的第一個月比較合適,這樣學生實習的時間往往不止一個月,他們可以在第七學期末就開始考慮實習事項。實習宜採用集中和分散兩種方式。集中實習都是在與學校簽訂的實習基地進行的,學生常是分成幾個組,到不同的實習單位實習,一般一個星期後再交換實習單位,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見識,拓寬其知識面。開放式實習最適於培養複合型人才,是一種分散實習的方式。進行這種實習的同學首先必須根據實習要求,結合自己的特點和興趣,找到合適的實習單位。有的已經簽約的學生可以在以後的工作單位進行實習,提前接觸以後的工作環境,儘快熟悉以後的工作內容,找出自身現有的知識能力結構與今後所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結構之間的差距,以便在畢業前夕有針對性地對自己所缺的知識進行補充和完善。未簽約的學生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單位認真實習,鍛鍊自己,證明自己,同時爭取單位的認可,爲最後簽約單位創造機會。從實習的過程和結果來看,開放式實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成效明顯。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整個本科階段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指導教師常常在第七學期初就開始制定論文題目,最遲該學期中期學生可以見到導師公佈的題目。學生此時便可以選擇導師及題目,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準備論文。但有一種情況例外,低年級開始協助教師進行科研的同學,他們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維,有的同學對自己一直研究的課題比較瞭解,此時我們鼓勵他們發現科研點,提出研究方向,報相關導師審批後可以作爲其畢業論文題目。這項工作應長期堅持,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做畢業論文時容易上手。

(四)其他教學要素改革

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推行啓發式、發現式、討論式爲主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儘可能採用現場教學、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技術服務等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變得“鮮活”起來;大力推廣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用幻燈、實物,CAI課件提高教學效果,儘可能實現教學互動。在教學管理上,完善以學分制改革爲主的開放靈活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從剛性、大一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向具有彈性、靈活性的教學管理模式轉變,加大實訓項目、選修課、課餘活動學分所佔比重,貫徹標準學制與彈性學制相結合的原則。改革考試製度,建立專業課程試題庫,實施考教分離;逐步將實踐項目單列考覈,與理論教學同等對待;嘗試用口試、答辯、現場測試、查閱環境資料、撰寫環境調查報告、環保小論文等新的考覈方式,取代過去一張試卷論成績的考試方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