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探究性教學;自主合作學習;教育理念

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論文

論文摘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精心設計主體活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形成自主合作的課堂教學氛圍,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學習”是根據對時代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針對課堂教學中相當程度存在的“以課堂爲中心、以教師爲中心、以課本爲中心”的狀況提出來的,目的是改變目前教育中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轉變,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學習也是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勢的需要。

一、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不是簡單的“授”與“受”的關係。只有當學生有興趣的時候,只有當學生的身心處於最佳狀態的時候,只有當教學內容能夠以多種形式呈現的時候,只有當學生髮現知識的個人意義的時候,只有當學生自主參與探索與創新的時候,只有當學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的時候,只有當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熱愛的時候,他們才能學得更好,學得最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爲本,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內容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品質。

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特點和要求要有所瞭解。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提出的。它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自主學習的特點是學生自己想學、能學、會學、堅持學。所謂“合作學習”,是就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它要求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圍繞共同學習任務,進行明確的責任分工,相互支持、配合、溝通、互動,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的集體加工,並對共同活動的成效做出評估。合作學習的特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交往能力,有助於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所謂“探究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具有很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它要求學生在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調查、蒐集和處理信息、表達和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和發展。探究學習的特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理智能力發展的深層次體驗,有助於學生自我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於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擔子不是減輕了,而是更重了;對教師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更積極了。在課程改革中,教師如果不能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就不能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檢省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想學習什麼、想獲得什麼;引導和幫助學生尋找和利用學習資源;引導和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髮現所學東西的意義;引導和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民主、互動、積極、和諧的氛圍;引導和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恰當的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課堂有效教學效果。

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立人格,摒棄一切有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真正將學生當成小主人,尊重他們,信任他們,關心他們,熱愛他們,鼓勵他們。平等地對待他們中每一個人,特別要給落後學生更多的溫暖和愛,使學生都能對生活充滿自信與希望,產生自強奮鬥的心理與力量。

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願望與可能,學生之間的差異並不是能不能發展的問題,而是發展的速度問題。每個學生的能力有差別,智力有差異,但他們的心智時時處在發展變化之中。教師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利於各自發展的空間,促使學生髮展得更快一些。

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相互之間都存在着差異。我們需要從研究差異入手,承認個性、尊重個性,爲每個人健康的個性發展創設和諧、愉快的氛圍,使學生羣體呈現出豐富的統一,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核心“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非適合教育的兒童”。

我們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潛力,都有屬於自己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而這種潛能完全具有被開發成現實的可能性。教師要努力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讓他們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製作。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獨創性和變通性,使他們具有更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力,更強的好奇心和進取心,更好的創新求異思維品質。

二、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的氛圍與環境

1.加強個體自主學習。

①課內增加自練環節。

教師在講授每部分知識前有意識地增設自讀、自思、自問、自答、自圈、自點、自寫、自查等環節,在課堂上讓學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藉助獨立、積極、主動的個體練習活動爲教師的'講授、集體的討論做好充分的準備。

②課外增設自備環節。

在課外努力去除以往預習、複習、查閱資料等學習活動中的刻板強制成份,加入更具靈活、自主的成份,使自備內容更充實、更富於個性。通過反覆訓練,使學生的個體自主學習意識逐漸由弱到強,進而形成能力,養成習慣,使他們通過自己主動的讀,積極的思和大膽的問來獲取知識。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能,又培養了自主性素質。

2.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分組。

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男女性別、個性差異、能力強弱等狀況進行合理搭配分組,每組4—6人,改變傳統的“秧田式”桌椅擺放形式,成爲t形或對桌擺放。這樣做,既體現出組內大致是班級的縮影,又體現出組間總體水平基本一致。既可運用組內成員的差異性、互補性,有利學生的參與和互助合作,又可利用組間水平的大體平衡開展公平競爭。

第二:實施。

①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自主、合作完成:預習讀書、思考質疑、查閱資料三項工作。

首先學生按照課本的預習要求,教師佈置的預習內容或自行拓展的準備範圍自主進行預習。他們認真查字典,讀書,進行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查閱書刊雜誌,弄清背景材料。然後,通過組內交流或組長檢查,使其得到落實。

通過自主、合作搞好課前準備就爲順利上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樣不僅使教師瞭解了學生的疑點、難點、便於有的放矢,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而且能使學生打有備之戰,激活思維,促使他們去主動探究。

②課中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變教師講解這種單向式信息交流的方式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這種雙向和多向式信息交流方式。在小組內部學生們互學互練、互查互評、互幫互助,他們互相激勵、共同探討、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有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組內一般按照獨立思考→研究探討→覈對檢查→總結評價的程序進行學習。組間還可以開展交流、爭論、競賽等活動。

教師遵循着這樣一個原則去教學:學生能讀懂的,老師一定不講,學生能通過小組研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去討論,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索,進而逐步學會學習。

③課後複習:

作業批改:讓學生當小老師,互判聽寫。做完作業後先自查進行自我訂正,然後互查做上記號,再組長查,層層把關,最後老師批改,看一看是哪一關沒把好出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評比、獎勵。這樣,不但降低了錯誤率,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落後生也能充當小老師,更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克服了自卑感。

綜合複習:期中、期末複習的查缺補漏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組合作複習節約了時間,減輕了負擔,同學們互相幫助,積極性高,實效性強,得到學生的一致肯定。

第三:評價。

①變過去單純結果性評價爲注重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評價,實行鼓勵性評價,並引導學生自己與自己比較,從中體會進步,消除落後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②改變過去以個人成績爲標準,以學生個人爲獎勵對象的做法,只有當所有的小組成員都達到目標時,才能算獲得成功。這種共同的目標、集體的評價方式促進了學生互相幫助,共同前進的集體主義思想的形成。

三、教師精心設計主體活動,靈活應變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考慮自己怎樣上這堂課,怎樣教學生才能學會,很少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樣解決”。我們應該把教師“教”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的過程。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爲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知識共同探討、平等對話,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在備課時,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找到舊知識的生成點。教學中,我們要以現實生活爲載體,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爲學生提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在感受、聯想、質疑、鑽研、討論中主動探究知識。我們要爲學生提供交流與爭鳴的機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爲學生解疑釋難,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不僅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到新知,還要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提供幫助。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與他人交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肯定學生的不同見解,使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促使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課堂上構建開放型教學模式,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意味着教師放手不管,反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更需要教師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根據教學內容,讓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分層要求,分層設問,分層練習,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動起來,以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營造和諧課堂,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寬鬆、和諧的師生關係,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教師要親切,語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慾,激勵學生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使學生在課堂中既感到積極緊張,又感到輕鬆愉快。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他們創新的潛能。

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從牽着學生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學生趟着石頭過河。通過學生的預習自學,經學生自己的思考、體驗,在個人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並展開學生之間的討論,互相補充與糾正,通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以肯定、鼓勵爲主的形式來滿足學生的成功慾望。

鍛鍊學生髮言的膽量和語言表達概括能力。對於性格內向、不敢舉手的學生要注意觀察其表情,儘量創造機會讓他發言,消除其膽怯心理。

教師在課堂上力求做到精講精練,教師的拓展、點撥要“點到爲止”,啓發學生自己進行概括、總結,教師進行引申精講,並靈活設計變式的綜合訓練,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小結能力。學生預習到的知識是零碎的、片面的,因此,教師在知識歸納中起指導作用,讓學生起主體作用。要處理好“空白”教學,即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處理要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爲他們留有發揮的餘地,不把學生的思路拘禁在教師設置的教案框框內,問題講到關鍵處要有意停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創造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給與足夠的重視,並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第19期

2、教育科學研究,費潔如

3、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