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影視教學論文

一、普及高校世界歷史影視教學的必要性

世界歷史影視教學論文

(一)可加深對教學內容和異域歷史文化的理解

影視資料適應了人類思維從具體到抽象,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它們富含大量具體且生動的感性知識,容易使學生形成歸納、推理和演繹的能力。歷史影視資料是具體的,能衝破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把無法再現的歷史場景近似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在身臨歷史人物與事件的“真實場景”中增強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雖然不少影視作品,特別是電影、電視少不了文學渲染,但經典的歷史影視作品基本上是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進行創作的,能讓學生較爲真實地感受獨特的異域歷史文化、風俗人情等。

(二)是糾正傳統認識誤區的需要

由於我國曆史學科長期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對他國曆史的單面解釋容易誤導學生對世界各國曆史和優秀文化的認知。筆者認爲,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拋棄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更多地展現其他民族的優良品質,以激發國人向異域人學習的熱情。開展影視教學有助於大學生認識國外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並進行恰當地評價。通過影視中的人物表情、動作及說話的場景,引導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社會狀況、生活方式、民俗風情與價值觀等。例如,筆者在講授“日本明治維新”一節時插播電影《最後的武士》中日本武士驍勇善戰的片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對武士道本能的反感或盲目崇拜。

(三)增強教師自身教研能力及師生平等對話的機會

從教的樂趣在於教學相長,影視教學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與研究水平。例如,挑選影視作品本身就可以提高教師認知歷史和審美的眼光,不僅幫助教師擺脫傳統教學———一根粉筆、一本教案的苦惱,而且增強了教師站講臺的自信和魅力。當前,大學生普遍抱怨沒有與教師的交流機會,開展影視教學可解決這一問題。當教師與學生共同看完影片後,師生就影視資料中的某些問題展開對話,進行友好平等地討論,無疑有助於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問題意識以及與教師平等對話的膽量與能力。當然,世界歷史影視資料的蒐集具有連續性、長期性的特點,需要教師持之以恆地努力。

二、普及高校世界歷史影視教學的可能性

中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對教育投資力度不斷增加使各地高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學環境,普及世界歷史影視教學的條件日趨完備。同時,國內外學術界關於影視史學研究的勃興也爲開展影視教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因此,筆者認爲當前中國高校世界歷史教學開展影視教學是可行的。

(一)中國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使世界歷史影視教學成爲可能

隨着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大量引進西方優秀影視作品,這些都爲順利開展影視教學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由於中外歷史、傳統文化的差異很大,中國學生在中小學時期接受的歷史教育往往是單線式的,在他們進入大學階段後的學習過程中一般會習慣性地把對中國歷史的問題理解套用在世界歷史問題上,從而造成不少曲解甚至誤解現象。許多國外優秀的歷史影視作品同時也是他國文化的結晶,是大學生深入瞭解異域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高校世界歷史課堂中廣泛地開展影視教學無疑是他們深入瞭解國外傳統與文化的一條便捷途徑。

(二)影視史學的勃興爲影視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1988年,美國曆史學家海登·懷特(HaydenWhite)在《美國曆史評論》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最早提出了“影視史學”(Historiophoty)的概念。此後,影視史學的研究與應用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影視史學”派認爲,影視史學“集圖像、聲音,甚至文字於一體,形象、生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夠表現書寫史學所無法表現的內容,通常會產生比書寫史學更爲廣泛的社會影響。①他們認爲,歷史影視可以通過其生動形象、豐富有趣的動態“描述”,使枯燥且生硬的歷史知識以及晦澀難懂的史學研究成果變得富有生氣、鮮活直觀。學術界認爲,影視資料與傳統的實物資料、口述史料、書寫史料一起相互印證和補充,共同爲史學的新發展開闢了道路。

(三)開展影視教學的硬件和軟件已經基本具備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革新和網絡的普及爲開展影視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設施。就軟件而言,各種與世界歷史教學相關的影視資料越來越豐富且易於查找。《斯巴達三百勇士》《角鬥士》《埃及豔后》《亞歷山大大帝》《特洛伊》《阿育王》等影片展示了古代社會生活尤其是戰爭的場景;《鍍金時代》《亂世佳人》《與狼共舞》等影片展現了近代社會的變遷;而《中途島》《最長的一天》等表現了現代戰爭的宏大與慘烈。國內外不斷涌現的紀錄片也越來越成爲世界歷史影視教學資料的生力軍,如《世界大戰100年》較爲完整地記錄了近1個世紀以來的重大戰爭;中國大型歷史紀錄片《世界歷史》《大國的崛起》等也可用於課堂教學。此外,近些年來串紅的國內外視頻公開課、視頻講座也豐富了世界歷史課堂的教學素材庫。

三、世界歷史影視教學開展時需注意的問題

不容否認,不少歷史影視資料畢竟不是嚴肅、規範的原始史料,而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產物。因此,高校教師應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合理使用這些影視資料,使之有利於加強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同時儘量避免因盲目趕潮流或方式、分寸不當而產生的副作用。

(一)選擇必要的影視資料

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爲教學目標服務。教師首先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防止和克服盲目性與隨意性。用於世界歷史教學的影視資料必須首先具備歷史的特徵,即必須是能夠反映重大歷史事件或重要歷史人物的影視資料。爲此,教師應在授課規劃內事先考慮:哪些教學內容需要使用影視資料;在反映同一史實的影視資料中應選取哪些;使用影視資料的目的以及效果如何?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反覆衡量、慎重選擇,以便發揮影視資料的最大功效。

(二)配合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插播

教師除了在選擇歷史影視資料上下足功夫外,還必須考慮選擇性地應用。由於課堂時間有限且並非所有內容都適用於教學,教師要精於取捨,在兼顧影視內容完整性的前提下選取其中的部分進行插放。這要求高校世界歷史教師首先要熟悉所選影視資料內容、畫面乃至配音等。例如,講解美國內戰的原因時可插播《亂世佳人》中南方奴隸主討論這一問題的場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單段視頻所佔的播放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0分鐘,即使多段播放也不宜超過課堂時間的1/3,以免其過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影響授課內容的完整性。教師必須切記,影視資源僅僅是教學輔助手段,只有與常規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用。

(三)培養大學生對歷史影視的評判能力

影視史學作爲一種新的歷史思維和表述方式,是普及歷史教育的最佳途徑。然而,人們仍對此普遍存有顧慮:屏幕上的“歷史”是真實的嗎?怎樣才能把握好其真實性與藝術性之間的張力?等等。毋庸置疑,歷史影視資料尤其是電影的編導在對歷史事件加工創作中常受政治、商業、個人好惡等因素的影響,其批判性的思考主要是通過劇中人物、情節的單線式處理來實現的。誠如張廣智先生所言:“影視史學從總體上看,這種線性化的表述是鮮有更復雜的批判性的思維,正是需要從書寫史學那裏得到補償的”。因而,應當引導學生批判性地觀賞影視,鼓勵他們對影視中的觀點大膽質疑,以提高辨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當前在高校世界歷史課堂教學中廣泛開展影視教學不僅必要,而且各種條件漸趨成熟。高校教師應順應這種時代的發展趨勢,善於利用這種有效的手段輔助教學,推進高校世界歷史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