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畝城市在我國的延續與發展論文

摘 要:隨着歐美髮達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基本完成,“大城市病”已成爲歐美髮達所面臨的難題,而這些難題成爲了城市建設、資源利用,甚至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難以逾越的障礙。如今,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如何保障我國城鎮化以合理的模式健康發展,成爲了我們所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將會伴隨着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不斷變化,因此,對城鎮化發展模式的思考也應與之相適宜。最終確定最合理的發展模式來保障我國城鎮化建設健康持續的發展,避免重蹈歐美髮達國家城市化進程的覆轍。

廣畝城市在我國的延續與發展論文

關鍵詞:城鎮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在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面對着歐美髮達國家城市化穩定後所產生的城市問題,給我們以警示,讓我們不得不深思我國城鎮化該如何發展的問題。如何更快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將不僅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還會關係到我國城鎮化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1. 我國國情對城鎮化進程的影響

如何避免城市化快速發展可能帶來的問題,避免歐美城市化發展的覆轍,就更顯得迫在眉睫。而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是由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所以,對國情的分析就成爲了我國城鎮化發展分析的出發點。

首先,我國的城鎮化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問題更復雜,任務更艱鉅,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1)人口衆多:我國擁有13億人口,比目前北美和歐洲的人口總和還要多;(2)可利用資源相對貧乏。雖然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在現在科學技術條件下,不可利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佔了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3)基本資源的短缺。如我國人均淡水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這些都與西方發達國家相距甚遠。

其次,我國的政治體制與西方歐美國家不同。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不同,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社會的建設,都有很強的計劃模式。雖然我國正在努力完善市場經濟制度,但是的宏觀調控是永遠不可能被替代的,這決定了我國的城鎮化的發展是與經濟發展的`年度計劃是同步的,是有很強的行政手段來推行的,而不是主要順應市場需要自然發展的,這使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更有可能避免城市不良問題的產生,保障城鎮化健康持續的發展。

2. 城鄉“二元”結構對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擁有8億農民的農業大國,城鄉關係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系統中最重的一對關係。我國城鄉發展的歷程表明: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和相互開放,必然推進國民經濟的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相反,城鄉之間的隔離甚至對立,則會導致國民經濟的失衡,甚至使國民經濟的發展停滯不前。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一國兩策,城鄉分治”的二元經濟體制和“城市偏向,工業優先”的戰略。改革開放後,儘管這種制度有所改變,但要根本消除二元結構體制,實現城鄉一體化還需要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而城鄉“二元”結構政策的實施,使我國呈現出城鄉分割,人才、資本、信息單向流動,城鄉居民生活差距拉大,城鄉關係呈現出不均等,不和諧發展的情況。

3.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對我國城鎮化的影響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策略,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隨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提出,國家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工業開始反哺農業,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這無形之中產生了一種吸力,與城市就業緊張、環境惡化所產生的推力相反,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速度是必會延緩,甚至出現人口的迴流,尤其是今年衆多大城市多次出現用工荒的情況下事實,更加證明了人口迴流趨勢的必然性。伴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城鄉一體化的實現,農村和城市的差別也僅僅是理論上居民從事產業的差別而以,城鄉的界線在現實中被打破,最終呈現出城市無處不在而又無所在的景象。

4. “廣畝城市”

“廣畝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建築師賴特提出的。賴特認爲,現代的城市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徵現代人的願望,城市應該是無處不在而又無所在的。他在出版的《寬闊的田地》一書中正式提出了“廣畝城市”的理論,認爲在汽車和廉價電力遍佈各處的時代裏,已沒有將一切活動都集中在城市中的必要,而最爲需要的是如何從城市中解脫出來,發展一種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與就業結合在一起的新形式,這就是“廣畝城市”。在城市中,住戶周圍都有土地來生產供自己消費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區之間由公路連接。同時他還寫道:“人不需要有人來幫助建造廣畝城市,它將自己建造自己,並完全是隨意的。”

綜上所述,如果說賴特提出“廣畝城市”理論的動力是汽車和廉價電力的話,那麼信息通訊技術和電腦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則更有可能使“廣畝城市”的構想變成現實。總結歐美髮達國家城市化的經驗和教訓,以及我國這些年來的城市建設,證明,城市化並不是單純的指城市的擴張,那種傳統的“攤大餅”,無限度擴大,平攤城市規模的城市化模式,是不適合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需要的。隨着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實施和完成,城鄉一體化的實現,我國人口大規模流動的現象也將消失,城鎮和鄉村的界線被徹底打破,形成一種新型的、具有中國元素的城鎮化模式——中國特色的“廣畝城市”。這種城鎮化模式符合我國的國情,是我國未來城鎮化的最終表現形式。

參考文獻:

[1] 馮飛:重視“新型城市化”問題,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2] 葉齊茂:如何引導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對德國城市環境規劃師Juergen Paulussen的採訪《國外城市規劃》2004年12月.

[3] 曼紐爾·卡斯特(著)、許玫(譯):都市理論和中國的城市化《國外城市規劃》.

[4] 張庭偉:當代美國規劃研究與芝加哥經濟轉型 《經濟學家》(3.1芝加哥轉型成功的標誌) 2006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