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論文

目前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構成了現實威脅,保護環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只有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下給大家分享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論文,歡迎閱讀!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論文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論文(一):

摘要: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污染現象也日益嚴重。怎樣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環境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如何解決好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的關係,是我國經濟發展首要解決的問題。二者是統一協調的關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就是要保護生態環境資源,只有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保護生態環境不受破壞,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

一、引言。

可持續發展戰略既要滿足當代人發展的需要,又不能危害到後代人發展的需要,是一種細水長流的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內涵分爲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發展的需求,人類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經濟不斷髮展的需求,這些基本生活和生產需求要優先考慮。

另一方面就是對人類過度需求的限制,經濟的發展和需求不能過度,要考慮到自然資源的承受力,人類的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不可過度地開發自然資源,這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悖。人類的發展要和自然環境相適應,無限制的開發,發展就不能持續。

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意義。

爲了緩解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迫在眉睫。當前的環境問題不是某個國家,某個地域的局部問題,而是世界性問題,一系列資源、環境、人口和發展的問題急需解決。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提出是爲了解決環境問題,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我們必須與自然協調發展才能持續發展,許多國外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也表明了,不注重環境的保護,到頭來是要吃苦頭的。等到治理環境的時候,花費的代價是高昂的。我們要吸取教訓,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的穩步前進,環境保護是重要的思路。

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我們在儘量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給子孫後代留下發展的自然資源。我們知道,自然界的許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點兒少一點兒,因此,在發展當前經濟的同時,自然資源的保護不可忽視。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儘量做到多利用,少排放,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三、當前的主要環境問題。

(一)環境的主要功能。

環境是社會發展的必要因素之一,人類活動的開展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環境是人類開發的對象,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基礎。環境的主要功能有兩個方面:第一,爲我們提供各種自然資源,爲我們進行工業、農業、生活等活動提供保障,我們的一切活動都直接或間接與環境有關,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們社會發展的速度。當環境的供給能力達不到人類開發的速度時,人類的發展就很難持續。第二,容納、降解人類活動中產生的副產品,環境有一定的自淨能力,人類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廢棄物都排放到環境中,環境通過自身的能力降解了這些廢棄物,但當廢棄物排放量過大時,就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環境的質量就會不斷下降。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的目的就是爲了促進經濟的持續不斷髮展。面臨當前比較嚴峻的環境形勢,我們必須加強環境的保護。環境問題是人類的生存發展受到了環境改變的一些不利的影響,產生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爲因素,主要的環境問題是人爲因素造成的。當前的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1、自然因素導致的環境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環境本身改變引起的,沒有人爲參與或者很少有人爲參與。這類環境問題對人類是有一定的危害的,比如:地震、滑坡、颱風、洪澇災害等惡劣的自然現象。這些環境問題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產生的,破壞力大,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面對這些災害我們需要做到提前預防,儘量減少對人類的危害。

2、人爲因素導致的環境問題。

這類環境問題也可以稱爲次生環境問題,是當前主要的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活動引起周圍環境的惡化現象。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過度注重經濟的發展和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無休止向大自然索取資源,違背了自然規律,破壞了生態環境。

主要表現爲:過度砍伐樹木導致的森林覆蓋率下降;過度放牧破壞了草原的生態,導致草原生態退化,甚至惡化爲荒漠;過度捕殺動物,導致許多動物瀕臨滅絕;過度開採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下沉,造成地下漏斗的形成;過度開發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等。還有許多不合理的開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很多自然景觀遭到破壞。次生環境問題還包括人類對大自然的污染問題。因爲人類在不斷髮展過程中,不斷將有害的物質排放到環境中,超出了環境的自淨能力,使環境的系統結構發生了惡化,造成了環境污染。當前的環境污染主要是: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如今污染的現狀已經影響到了我們自身的活動,最近幾年霧霾的頻發,高發,水污染事件的.不斷曝光,都威脅着我們自身的健康。長此下去,經濟發展無從談起。

四、運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解決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受到不斷關注的原因在於,環境不僅影響了當代人,還影響到後代人,因此,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非常必要。可持續發展是綠色的發展,既要注重經濟效益的增長,還要保證環境的優化,是以減少環境污染,保護自然環境爲基礎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改變了以往粗放式的發展形式,逐漸轉變爲集約型生產方式,清潔生產,以保證生態的完整,無論是可再生或者是不可再生資源,都要做到有效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可持續發展戰略符合人類進步的要求,在我們享用自然饋贈的資源時,也要保證後代人的需求。我們留給後人的不僅是物質財富,還要有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和土壤等自然資源是不能破壞的。當前我國的科技水平超過了歷史的任何一個時期,綜合國力也得到了不斷提升,步入了世界大國行列,同時,環境的問題也是很嚴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改變過去以犧牲環境資源爲代價換取科技的進步,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發展的需要。我們要認清自己並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旨就是保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長遠來看,社會的進步不是某一個時期完成的,是千百年人類不斷髮展的結果。因此,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必然選擇,是解決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

五、結語。

人類爲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利用自然,改變自然的行爲是人類的權利。但是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還要履行義務,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環境就是人們的義務。

我國當前的經濟水平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但是環境治理工作任重道遠。不可否認,我國的環境治理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的來說,由於破壞度大,治理工作還需要多年的不斷努力。現在應該做的是補償環境,幫助其更快恢復原有生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改變了以往的生產模式,做到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少洪.我國農村生態環境評估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J].文史博覽(理論),2009,6

[2]吳明峯.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J].發展研究,2004,9

[3]田婧,唐繼平,王峯.可持續發展戰略引導下的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2010,14

[4]趙勇.中國環境保護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J].吉林地質,2002,21

[5]彭珂珊.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問題的戰略性思考[J].四川林勘設計,2003,1

[6]王彥彭.我國能源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7]陳學民,伏小勇.試論我國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1,2

[8]史妍嵋.環境可持續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戰略[J].新遠見,2008,11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論文(二):

摘要

人和自然應該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可是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人們一直在利用自然資源、開發自然資源,而很多的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隨着開發的深入總有枯竭的一天。環境危機的出現也就不可避免了,隨着環境的惡化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構成了現實的威脅。

關鍵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人類發展到今天,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爲地球人的共識。雖然科學技術以突飛猛進的速度發展,可各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經受了由環境污染問題帶來的危害。發達國家如日本的熊本縣水俁灣就曾出現過“水俁病”,事後調查是由於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水裏造成的。我所要講的是日本從1956年發現這種病開始,一直到1968年經過了12年後日本政府才重視這件事,才勒令工廠停止廢水排放。可見在發展工業的同時,環境保護工作的艱辛,環境保護所處的輔屬地位。人們只注重了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當然到最後受害的往往是人類自己。在各國的發展過程中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因此,環境保護的問題應擺在發展的前面。

一、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在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最基本的需求被滿足後,就開始追求享樂和舒適的生活,可是人們並不考慮限制和約束,沒有限制和約束的發展和使用,最終的結果便是不能持續發展。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過度的使用的後果是什麼?人們在開始使用時往往並不考慮這些,只是注重發展得來的實效,得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在當今人口發展和資源之間產生矛盾時,環境問題已成爲日益緊迫的問題,人們纔開始考慮生態化、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了。

在現今的情況下,我們的科技是發展了,但這發展是以付出和犧牲環境爲代價的。溫室效應、極端惡劣天氣現象的增加、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出現空洞等等現象,都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的警告,不適當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環境所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人類與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首先會影響到人類,因此,人類必須與自然協調才能持續生存,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是保護好環境。實際上,可持續發展是將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質不滅和能量守恆定律的應用,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要做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並儘量減少資源的消耗,促進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使地球生態環境能和諧發展。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很多的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地球資源的過度利用開發,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資源,發達國家發展的這100年所消耗的資源要比過去幾百年還要多,以大量消耗自然資源來促進經濟發展,造成人與自然環境的不協調,已經超出了地球上資源的承受能力了。不過,人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各國也在積極地採取措施,在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少投入多產出,使地球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持良好狀態,做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保障,生態持續發展得到延續,將可持續發展進行下去。

二、環境危機的出現。

人類的生存活動是離不開環境的,而正是由於人類的活動才使地球的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爲人類的生存提供了便利和依賴,環境是人類從事生產的物質、能源的源泉,因而自然環境的多寡、優劣決定着經濟活動的規模和速度,但是自然環境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當人類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自然供給的能力時,便難以維繫和持續發展。這時,就會出現資源枯竭的危機。

人類的新陳代謝和各種消費活動的副產品,都會由環境來消納和吸收,當廢物排放量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時,環境質量會下降。就象現在的霧霾天氣增多的現象,就是環境自身的調節能力不足的表現,實質上是人類的不合理的活動對環境的造成的危害的結果。環境危機的出現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人類的社會活動引起的生態退化現象,我們稱爲環境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是指人類的活動違背了自然規律,例如,涸澤而漁、過度砍伐森林、過度放牧等現象;再有一種情況就是環境污染,如前面我講過的日本的熊本縣的水俁病事件,就是由於有害物質或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擴散、遷移、轉化,使環境系統的結構性與功能發生變化,進而對人或這個區域中的生物產生了危害,使這些生物不能正常生存,直接威脅着人類和這些生物的健康。

環境危機的影響還不僅僅侷限於這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生存也可能構成威脅。因此,一種文明的延續必須是以可持續發展爲基礎的,人類在活動中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節約能源,減少廢物,控制環境污染,以保護自然爲基礎,保持地球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可持續性。環境危機帶給了人們更多的思考,我們應該怎樣生活,爲我們的後人留下些什麼?今天全球都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建設和諧的地球家園,讓我們的地更綠、天更藍、水更清,不僅把先進的科學技術留給我們的後人,還要給他們留下一個穩定而健康的生態環境。

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環境危機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在發展的過程中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可是環境危機是在如今的高科技、高發展速度下產生的,現有的科技手段並不能完全遏制這種現象,因此,人們應該重新定位我們的發展,承認大自然的內在價值和作用,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要順應自然規律,不能破壞自然規律恣意行事,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階段,要尊重並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美麗和穩定,這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保證。

解決環境問題必須要考慮協調發展與人口、環境和資源之間的關係,任何以發展爲藉口的破壞環境的發展思路和模式都是錯誤的,而且環境問題涉及的是一個整體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因此,我們不能把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割裂開來,要全面地看問題,辯證地分析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並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葉文虎;可持續發展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1期

[2]王遜;我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山東環境;200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