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羣企業競爭優勢來源探討-價值鏈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在集羣問題研究中,主要的方法是基於集羣層面的“集體效率”框架,但對於其微觀主體——集羣企業的關注卻很少。將集羣視爲特定環境、選取其中的微觀主體——集羣企業作爲研究對象,運用價值鏈分析法,在集羣價值體系中分析集羣企業的價值活動,由此探究集羣企業低成本和差異化優勢的來源,爲集羣企業構建自身競爭優勢以促進集羣良性發展、發揮微觀主體的能動性提供依據。

集羣企業競爭優勢來源探討-價值鏈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集羣企業,競爭優勢,價值鏈分析

集羣(Cluster)作爲一種世界性的經濟現象,目前已引起了經濟、管理、地理、環境學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廣泛關注。同時,鑑於成功集羣的示範效應,集羣正成爲許多地區制定經濟政策的戰略工具。然而,集羣並非同行業中企業的簡單聚集,不僅意味着數量上的擴展,更重要的是企業集聚後得到了質的飛躍——羣內聚集的企業往往易於獲得較強的競爭優勢。而且集羣內最實質、最具能動作用的行爲主體也是企業,因此,對集羣企業的研究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集羣內涵的探討,關注集羣的界定、特徵和類型劃分;集羣機理的研究,探討集羣的形成及其競爭優勢;集羣的發展問題研究。這些無疑都是以集羣本身作爲研究主體展開的,主要的方法是基於集羣層面的“集體效率”框架,但對於其微觀主體——集羣企業的關注卻很少。特別是對競爭優勢的研究就完全是以集羣爲對象,對於集羣企業本身,似乎只在集羣的形成過程中得到的關注,而對已成型的集羣而言,學者們對其內企業的行爲研究比較少見,對它們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因爲集羣,所以擁有優勢”的基礎上,將集羣企業當然視爲集羣的被動接受者。近來有學者提出了集羣企業尤其是核心企業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企業的“非集羣化成長”階段,也有部分學者的研究視角進入了集羣內部,開始對集羣企業的競合關係、成長模式、競爭優勢等問題展開研究。

不可否認,一個欣欣向榮的集羣中也有表現不佳的集羣企業,那些因各種原因導致衰敗的集羣中,集羣企業就更難有競爭優勢可言。本文正是從這種研究現狀出發,將集羣視爲特定環境、選取其中的微觀主體——集羣企業作爲研究對象,在集羣價值體系中運用價值鏈分析方法,對集羣企業因爲位處集羣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的來源進行分析。美國管理學教授Teece曾經說過:“今天,在社會科學領域很可能沒有什麼比破解企業和國家競爭優勢之謎更具野心的項目了。”,從企業層面來看,集羣的績效是由集羣內各個企業的績效組成。集羣競爭力的決定因素分佈於不同層面:有外在於集羣的,也有外在於企業內在於集羣的,還有一些內在於集羣企業的,因此,深入研究集羣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是非常必要的。這一研究的意義在於:它有助於我們識別集羣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爲集羣企業建立自身競爭優勢和提升集羣競爭力、發揮微觀主體的能動性提供依據。

一、集羣企業之間的關係特徵

根據哈佛大學波特教授的定義,集羣(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內相互關聯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供應商、關聯產業和專門化的制度和協會。根據波特教授的定義可以得出集羣的一般特徵:一是形成集羣的主體屬於某一特定的產業及其相關產業領域;二是集羣是在一定空間上形成的,具有地理集中性;三是集羣中的企業是相互關聯的,它們均是集羣價值體系中的某一環節,甚至是其中的一個節點;四是集羣還包括其相關的制度及行業協會,它完全跨越了單純企業聚集的概念。作爲一種企業的空間聚集現象,集羣形成後,在一定範圍的地理空間內,人口、資本、生產、技術、貿易、信息等要素高度集聚。由於地理集中性、產業聯繫、集聚等因素的作用和影響,集羣呈現出彈性專精、外部性、網絡結構特性、中間性組織特性和根植性,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特性。

集羣是由衆多企業集結成羣形成的,並具有地理集中性,無疑集羣內有許多的企業。由於集羣本身的特徵,集羣內的企業都屬於某一特定領域或特定產業及其相關產業所構成的價值系統內,羣內的企業結合自身優勢,依據專業化分工協作原則,分別從事價值鏈上的某一個環節。如:用最好的供應商提供零配件,最優的生產製造企業生產加工產品,最有效率的經銷商銷售產品,由此獲得分工協作的高效率。同時,這種分工協作在集羣中還被進一步深化,分別形成了完備的供應商、生產企業、經銷商價值鏈,這些價值鏈又由集羣內的諸多企業構成。如在產品生產企業價值鏈上,很多企業只生產其中的一兩個元件或組件,甚至有的只是對其中的幾個相關元件進行拼裝或組裝,這種高度專業化分工協作就構成集羣企業間的基本關係特徵。

二、集羣企業的競爭優勢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蓬勃發展的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正逐步削弱地區間的成本差異,企業所處的區域位置從本質上已不能作爲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然而,當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具有優勢的產業往往具有明顯的集羣現象。集羣對企業競爭優勢獨到的好處,不再是傳統的自然稟賦等外生因素,而是集羣內部集聚、競爭、合作、創新、“幹中學”等動態因素產生的優於其它區域的內生因素。這些內生因素爲本區域企業參與國內外競爭帶來了相對於其它區域的競爭優勢,它使集羣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也因此而與同類未集羣企業不同:雖都是來自企業價值活動中的表現,但集羣企業的價值活動卻處處印上了集羣的烙印,況且由於集羣特性對集羣企業的影響和作用,集羣企業較未集羣企業更具競爭優勢。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對競爭優勢的研究均集中於集羣層面,而且對於集聚經濟、競合效率、彈性專精、創新環境及根植性等集羣的優勢特性已有諸多學者論及。我們姑且不討論集羣本身是否可作爲行爲主體這一問題,但集羣相對於未集羣企業而言的優勢,卻並非當然即意味着是集羣企業的競爭優勢,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種潛在優勢而已,也就是說:集羣僅僅是給集羣企業提供了一種具有潛在競爭優勢的特定環境而已。

作爲集羣企業,較之單純未集羣的企業而言,它的身份有兩重屬性。首先它是集羣中的企業,具有對集羣的依賴特徵;其次,它是企業,具有一般企業的屬性。所以我們在討論它的競爭優勢時,必須關注這兩個層面,即集羣層面與企業層面,這兩者相結合,就是集羣企業的競爭優勢問題。作爲獨立的不在集羣中的企業其競爭優勢是有限的,但衆多企業集結成羣后其整體競爭優勢卻是顯著的,由此也產生了羣內個體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集羣企業對於集羣整體的依賴以及尋求自身發展、建立自身競爭優勢的壓力,使它們之間處於不斷的競爭和合作中,在這種新型競合關係下,集羣企業從集羣中獲得競爭優勢就受到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影響集羣的因素,二是企業分享、利用集羣優勢的影響因素。這兩方面因素都會從來源上對集羣企業的競爭優勢產生影響。

三、集羣企業競爭優勢來源

對企業競爭優勢根源問題,有觀點認爲企業競爭優勢取決於外部變量,如企業的產業選擇、所面臨的市場結構及競爭地位,也有觀點認爲競爭優勢是由內部的資源和能力所決定的。具體而言,企業競爭優勢來源於四個層面:當企業處於競爭第一領域,企業在價格和質量上競爭,其競爭優勢來源於低成本或差異化;一旦高質量、低價格的商品在行業內廣泛出現,行業內的競爭將成爲一片慘烈的紅海,企業必須通過創新躍入新行業或新市場,企業競爭優勢將來源於企業進入的時機選擇或賴以進入的祕訣;行業內的創新很快被模仿,或創新的風險太大、代價昂貴,企業會建立進入或學習障礙試圖擡高進入或模仿障礙以限制競爭者,以此獲得競爭優勢,能跨越到這一層面,企業的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基本上脫離中小企業之列;但行業中最終總會有其它一些企業建立力量抑或有其它因素摧毀障礙,這就需要企業建立資本實力以擠跨小企業,維持自身的競爭優勢,行業內產生強大的成員或全球聯盟來創造平衡競爭,導致資本大規模集中,出現類似贏者通吃的局面,行業長期爲幾大巨頭所把持。

集羣企業的集羣環境決定了其競爭優勢的來源,對於大多數集羣企業而言,他們的競爭優勢來源於因位處集羣而帶來的低成本或差異化,並因此而獲得集羣成長。從集羣企業自身的角度來說,其競爭優勢歸根結底產生於爲客戶所能創造的價值,它來源於集羣企業在設計、生產、營銷、交貨等過程及輔助過程中所進行的許多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繫的活動。而且由於集羣企業價值鏈處在集羣價值體系中,集羣的特性對其所有的價值活動和聯繫均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正是由於集羣本身所擁有的彈性專精、外部性、網絡結構特性、中間性組織特性和根植性等,使集羣企業的價值活動分解和價值鏈的聯繫相對於未集羣企業而言可發揮更大的優勢。因爲同類大量相同、相近、相關聯企業聚集在一起進行專業化分工合作,使它們在所有價值增值環節中,有的強於研發、也有的擅長於組織生產、還有的在營銷和服務環節擁有優勢,一旦它們組合起來,整條價值鏈的增值環節所擁有的競爭優勢就遠非遊離企業的價值鏈可比。

相對於未集羣企業而言,集羣對其中的集羣企業將帶來的競爭優勢主要有:資源優勢、專業化優勢、成本優勢、區位營銷優勢、社會資本優勢、創新優勢等,這些優勢依賴集羣內部的`專業分工互補、交易費用、知識外部性、競爭合作的協調、人文網絡的信任等作用機制獲得,但這些優勢若爲集羣企業獲得且內化後,最終將反映在集羣企業自身產品的相對成本和特性上,表現爲本企業產品的成本領先優勢和差別化優勢。以下將利用集羣企業價值鏈上價值活動在集羣價值體系中的分解,結合集羣的特性,對集羣企業的成本和差異化優勢來源進行分析。

(一)成本優勢

成本節約既是企業最初聚集的直接原因,又是集羣形成後企業所擁有的競爭優勢。根據波特教授的競爭理論,低成本優勢是企業最基本的競爭優勢。按照經濟用途對企業成本進行分類的方法,結合集羣企業價值鏈上價值活動的分解,從集羣企業人力成本、研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管理成本幾方面的降低來分析其成本優勢。

1、人力成本降低

集羣是大量同類相近、相關企業的聚集,聚集效應所致的企業競爭優勢所帶來的企業效益,使集羣對人力資源的吸引不僅在人才數量、質量上,而且在熟練程度和人力成本上,均具有累積因果循環效應。一般而言,有活力的集羣內勞動力市場完備且對具有相關技能的勞動者的吸引力較集羣外強烈。原因在於:一是由於大量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使勞動者面臨的選擇機會增加,同時也使其選擇信息更容易獲得;二是勞動者對相關技能的接觸、學習、獲得提升的可能性更大、途徑更廣;三是有助於同類勞動者的交流和聯合而獲得自身合法權益。同時,集羣對勞動力的吸納現象對羣內企業無疑也會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企業有大量的勞動力可供選擇,而且還可以利用羣內流動的現有的各種專業化、有經驗的勞動力,這將降低它們在獲取人力資源時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二是由於集羣內信息的流動和各企業對人力資源的相近需求,使集羣內區域性勞動力市場形成,降低了集羣企業解聘和辭退員工的安置成本;三是地方政府對基礎設施,特別是教育和培訓的投資,以及集羣內活躍的個人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共享技術、知識、管理技能等,使集羣企業降低了對人力資源的培訓成本。在集羣價值體系中,由於集羣企業之間高度專業化分工合作所導致的緊密互動,以及在知識和信息上的共享,可以降低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給集羣企業帶來的研發成本攀升。由於技術創新過程存在着諸多不確定性,在技術研究和商業化之間會存在着很長的時間差,尤其是一些領域的技術改變非常迅速、產品生命週期很短、開發成本高,企業進行個體創新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但這種不確定性帶入集羣本地化網絡環境中,由網絡承擔了創新的組織功能,通過企業間分工協作,減少了創新的不確定性,降低了企業參與創新過程的風險。同時,技術研究和開發是一個累積性的過程,集羣中廣泛的技術基礎積累也使集羣企業獲得了良好的先決條件和堅實的基礎,不是一切從頭本身即已經意味着成本的節約。集羣企業在價值體系中根據自身的相對優勢組織生產活動,並參與到更廣泛的企業間分工與合作網絡中,價值鏈之間的聯繫可以使集羣企業間形成創新互動,加速產品研究和開發,實行“精幹體制”,即在研究開發小批量產品開始時,就將設計、製造、銷售、維修服務各環節的人員組織在一起進行緊密合作,改變過去那種各道工序之間的流水作業方式。由於價值體系內有衆多同類企業聚集,非常容易在不影響單個集羣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下完成合作,結果從設計到產品投入市場的時間大爲縮短,產、銷、維修服務間脫節的缺陷得以克服,使整體價值鏈實現迅速升級。集羣內這種跨越單個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的組合及聯繫,也推進了產、學、研自然結合,使諸多科研不再曲高和寡,其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進程大大加速,也使集羣企業的技術學習和升級能力迅速提高、研發成本降低。

由於集羣組織脣亡齒寒的內部關係,容易形成不同規模企業間獨特的技術傳遞鏈,使得大企業主動把質量管理、新產品生產方法、生產工藝流程設計、設備改良、新技術情報、新產品開發技術等傳送到中小企業中,從而產生了一種在集羣企業間創新互動的超市場行爲。這種集羣對大中小企業的協調功能,打破了市場經濟中技術擴散的產權屏障,有利於技術進步的加速發展和產品的更新換代,無形中也降低了中小型集羣企業的研發成本。

技術標準的認同使集羣企業的開發成本降低。未來產業的競爭將是企業之間技術標準之爭,採納一種技術標準的企業數量及其市場份額往往決定了這種技術標準的公認性。集羣利用地理集中的獨特優勢,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和合作,使技術標準在集羣內被認同,採納的企業越多,技術的外部效應就越大,集羣企業獲得的競爭優勢越大,從而形成良性的正向累積循環,無形中降低了開發成本。

集羣的形成使企業集中,會明顯促進更加強烈的社會相互作用。由於集中使用公共設施可以減少分散佈局所需的額外投資,政府更願意投資於當地區域相關的教育、培訓、檢測、鑑定等公共設施,這些設施的設立明顯有助於降低集羣企業的研發成本、推動集羣企業的發展。其它準公共物品,如集羣信息技術庫和聲譽將作爲競爭的天然副產品而出現,它們也必然對集羣企業的研發提供條件和幫助。同時,集羣發展所致的效益將促進專業化投入和服務的發展,它們會與集羣企業的研發形成良性互動,大學、研究所等和集羣企業經常交流,形成產學研的密切合作網絡,這些都推動着集羣企業的研發成本下降。

3、生產成本降低

一個發展狀況良好的集羣爲集羣企業獲取各種重要的投入要素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集羣內集中了大批的供應商,提供了一個深層次、專業化的供應商基地。由於需求和客戶集中,更容易產生新的供應商,那些致力於滲入一個廣闊而又集中市場的供應商,將會使其定價更具競爭性,因爲能夠實現營銷和服務的高效率。集羣的形象和聲譽可有助於降低供應商擡高價格或違約的風險。在本地採購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就地取材而不是從遙遠的供應商那裏獲取資源,供應商、生產商、顧客三位一體、相互靠近,空間上相鄰及其所獲得的溝通便利節約了交易的差旅費用,以及搜尋市場、交易方信息的時間和費用。集羣企業的聯合採購還可獲得聚集經濟帶來的規模效應,有助於便利獲得供應商提供的配套服務,尤其是對於那些涉及內在信息、技術和服務滿意度等先進性、專業化的投入要素,就地取材比遠距離獲得不僅方便快捷,更具有保障的意義。集羣內發達的產業配套網絡,使集羣爲輔助工業的成長創造了條件。配套網絡和輔助工業的繁榮使集羣企業的產品供應鏈距離大大縮短,從而降低了運輸、協調和控制成本,更爲重要的是使企業所需原材料能夠方便而及時的獲得,本企業的產品又能很快生產,庫存因此可以大大減少,這些從發貨短距離、運輸及庫存費用減少等方面降低了產品成本。集羣的根植性特徵,不僅使企業經濟活動根植於地方社會網絡,而且有助於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和產業文化,從而有利於克服機會主義和增加信息交流。網絡內部相互之間的關係穩定,交易各方所形成的“老關係”、“老顧客”之類的隱形契約關係,使許多環節得以減免,很容易找到合適的交易對象,再加上彼此間非常熟悉,將來還要繼續合作,相互之間的信任程度提高,由信息的不對稱所產生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將降低。從而可以降低信息的搜索成本、談判費用和由履約、監督成本構成的交易不確定性風險成本,有利於形成集羣企業間的長期交易和成本的節約。

集羣的彈性專精和集羣內專業化供應商的存在可以使集羣企業實施以專業化爲基礎的柔性生產方式(如轉包、再轉包等)來保持對市場的快速反應。柔性生產方式相適應的集羣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減少了企業的中間層,使集羣企業決策與行動之間的時間延遲減少,加快了對市場和競爭動態變化的反應,使得指令下達、信息傳遞速度加快,這無疑將加快企業物流的運動速度,提高後勤活動的效率。專業化分工可以提高集羣企業自身的生產效率、減少企業的學習成本,而在集羣價值體系內的合作又可以使每個企業在不犧牲大規模企業所缺少的韌性的條件下從集羣中獲益,同時集羣企業之間的競爭及相互模仿也推動了成本的下降和生產操作方法的優化,它們之間的相互協調可以使它們的集體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改善。集羣企業通過這種內部分工的外部化,可以使更多的功能操作實現外部範圍經濟,在這一環境下,不僅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直接佔有的資源,而且可以間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資源,由於擴大了集羣企業可以利用資源的邊界,等同於擴大了其規模。同時,企業進入集羣的增加,也增加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原材料、資本、技能、勞動力的利用程度。這些都間接降低了集羣企業的生產成本。

4、銷售成本降低

集羣對各種要素和資源的吸引,有利於形成一系列的市場,而且由於集羣的市場外部性,使集羣和市場互相促進,在競爭中居於有利地位。對於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而言,集羣企業從集羣中至少可獲得本地化市場、區域品牌、集體營銷效率三方面的優勢,從而實現其銷售規模擴大和銷售成本節約。

集羣通常形成一個重要的本地市場,使集羣企業能方便地接近市場,更容易發現市場、服務的缺口,瞭解顧客的消費傾向。而且由於缺乏最好範式的評價標準,相互信任和私人友誼等生產者——消費者的關係變得十分重要,而這種關係並不容易跨地區得到,在地理集中的集羣價值系統內,供應商、生產者、渠道和客戶的聚集和它們之間的長久合作就是形成這種關係的天然土壤。由於一個地區內有衆多的產品生產商可供選擇,消費者在充分選擇和比較的前提下,他會覺得購買風險降低,需求上升時,在不需遠距離奔波的前提下有更多的渠道可以獲得,因而客戶更願意來此購買。集羣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分工和合作,使它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明顯的互補性和配套性,而投入品、設備以及員工都能在區域內解決,同一產品及配套服務在同一區域、高度集中的特性使本地化市場趨於專業化。本地專業化市場的形成,更易於吸引來全國的採購商,這些採購商的到來帶來了全國各地的市場需求信息,爲集羣企業的生產決策、庫存控制、產品設計提供了依據,且進一步推動集羣的發展,形成集羣與專業化市場的良性互動,使市場規模擴大,集羣企業從中獲得營銷、產品配送、客戶服務費用的降低。

集羣企業在集羣中所能獲得的最大銷售方面的好處就是區域品牌共享。區域品牌蘊涵了集羣地理特徵和人文歷史特徵,是衆多集羣企業品牌的提煉和濃縮,比單個企業品牌更形象、更直接,而且只要不是技術變革或環境鉅變等不可控因素導致的加速衰退或轉軌,區域品牌的效應更容易持久。基於當地人文歷史或專業化市場等因素形成的區域品牌是集羣企業可以共享的無形資源,人們在談論某一行業的著名產品時,總是首先想到該產品的產地,如法國香水、瑞士手錶、金華火腿等。區域品牌可以起到傳播信息、創造市場需求、樹立消費者信心以及排斥競爭對手的作用、對集羣企業具有外部性。知名度高、美譽度好的區域品牌會使集羣企業無形中戴上一個神祕美好的光環,從而很快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這使集羣企業的銷售成本無形中降低,而且集羣企業更可以輕易的在集羣的社會形象中獲得成長機會。集羣企業之間還可以依靠現代科技,利用“區位品牌”從事電子商務,改善營銷方式,取得協同效應,更進一步降低銷售成本。

集羣企業還能從大量的營銷機制中獲益,獲得集體營銷效率帶來的銷售成本降低,如集羣組織或分派貿易展覽會、貿易雜誌、營銷代表團等,集羣企業通過協同效應,在研究市場、開拓市場、進入市場、佔有市場、產品開發、構建渠道、傳播信息、定價、促銷等方面合作互動,共同分擔成本、獲取集體營銷效率。地理集中也有利於改善通訊網絡,加強集羣企業與渠道、客戶的交流和溝通,通過營銷網絡等獲得縱向一體化利潤,同時還便於集中爲客戶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及增值服務。在集羣價值體系的合作網絡中,集羣企業很容易根據價值鏈上的分工特點,尋求市場機會和市場空隙,通過目標集聚獲得細分市場。而且大量目標聚集的集羣企業進行集體營銷時,整體的市場覆蓋能力,使它們無論作爲買方、還是賣方都能增強集體議價能力,從而進一步加強集羣企業的市場力量。

5、管理成本降低

集羣內呈現高度專業化和分工深化,這要求集羣企業之間必須分工協作。集羣彈性專精特性使集羣企業的組織結構大多高度專業化且趨向於簡單化,因而呈現扁平化的特徵。扁平化減少了企業的中間層,使集羣企業決策與行動之間的時間縮短,加快了對市場和競爭動態變化的反應,使得指令下達、信息傳遞速度加快,交流和溝通更爲方便、快捷,最終導致集羣企業內信息流、控制流關係流暢,也加快了資金流和物質流的速度,使組織協調、溝通的成本降低。集羣企業的高度專業化不僅使其結構關係簡單明瞭、規模相對較小,管理費用降低,還讓組織決策清晰,有助於明確權責,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也間接降低了管理成本。

(二)產品差別化優勢

集羣內專業化的服務、配套產品、創新的外部性等便利條件爲集羣企業產品提供了豐富的差異化機會,它們使集羣企業不僅易於技術開發,而且使產品的新市場、新的原材料及原材料的新來源都更易於發現。所謂產品差異化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產品差異化。水平方向的差異化是基於同種產品內在質量不同,很大程度上靠產品的精心設計獲得;而垂直方向的差異化是基於產品在品種、規格、款式、造型、色彩、所用原料、等級、品牌等方面的不同或多樣化。

1、基於質量的產品差別化

集羣中活躍的創新基礎和創新的外部性,促使高設計強度成爲集羣企業產品的一個典型特徵,這使集羣企業產品具有內在質量的不同。一般而言,技術的變化和進步,即技術的差異化是產品差異化最根本的來源,所以集羣內活躍的技術創新無疑是集羣企業產品內在質量差異化的根本來源。而且集羣企業對其產品內在質量的追求具有強烈的驅動力:一個成型且成功的集羣,往往引領着行業的趨勢和潮流,要保持這種風頭浪尖的地位,產品內在質量的驅動力強大無比;同時,衆多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在地理上接近,如果沒有足夠的產品差異化空間,集羣企業彼此之間就會陷入惡性價格競爭的陷阱,集羣也面臨分解的可能。

較之集羣外更激烈的競爭壓力與動力,刺激企業不斷改革,努力發現和適應市場的需要,無形中培育了集羣企業敏銳的洞察力。對主導產業路徑的準確把握及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先覺,也形成了集羣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先覺。集羣價值系統內,由於信息的流通更順暢,創新的氣氛隨着供應商和客戶的關係快速地擴散,自然形成集羣內的關聯,因此帶來新的競爭觀念和新的機會。緊密一體化聯繫的存在,使企業有機會最快接觸或使用最新穎、最先進的原材料,而與渠道、客戶的直接、面對面接觸讓集羣企業可以時刻把握最新市場信息和動態,再加上羣內同行的發展刺激就構成集羣企業最直接的學習和創新源泉。相當數量的集羣企業產品內在質量的提高和改進,正是由於正確洞察了顧客的需要,以及發現供給上的特殊問題而產生的結果。在發現新需求和機會的基礎上,集羣中可以更快地提供產品質量提升所需的新零件、服務、機械和其它所需的創新工具,集羣企業就可以通過創新獲得產品的內在質量改進,來滿足這種新需求。

價值鏈的聯繫有利於集羣企業便利得到或對外提供配套服務,使集羣企業的產品質量通過互補性而得到提高。羣內產品之間的互補性隨處可見,不僅僅侷限於產品的互補,從服務傳遞到產品設計、後勤、售後服務等都有互補效應。地理位置的相近和聯繫有利於改善通信網絡,有利於供應商提供輔助性服務,諸如安裝、排除故障之類尤其是對於那些涉及內在信息、技術、服務滿意度等先進性、專業化的投入要素,專業化供應商相互聯繫、相互協作,將大大提升集羣企業產品的質量和水平。而與渠道、客戶的接近也便於集羣企業對外集中提供服務。集羣企業對外專業化服務的提供,無疑對其產品的質量提供了保證作用,從而形成集羣企業產品差異化的基礎。

集羣規模效應易於得到政府政策的傾斜,集羣企業可以通過統一促銷、規範品質標準、認同專項技術和推廣共同商標等舉措,來增強消費者對產品內在質量差異化的識別,謀取自身的差異化優勢。

2、基於產品多樣化的差別化

在集羣內的合作網絡中,集羣企業很容易根據價值體系內的分工特點,通過與價值鏈上不同環節的組合、或採取不同的組合方式,爲集羣企業最終產品的歧異化提供基礎。

集羣的本地化網絡和根植性促進了集羣企業間創新活動的互動。一般網絡中的創新互動通過以契約爲基礎的合作關係,這種關係往往因爲利益衝突、溝通障礙、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而難以維持,但集羣的特性可以平衡這些矛盾。集羣內信息溝通的便捷性和頻繁的聯繫,先進經驗、技術和技能的外溢更迅速、更徹底,使集羣企業能很快採用新技術;同時,默會知識、隱含經驗類知識在知識中的比重比較大,這類知識與編碼化知識不同的是它們具有“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很難通過信息技術準確的長距離傳遞,而易於在面對面的互動中獲得,集羣的地理集中性使集羣企業輕易獲得了獲取該類知識的便利,降低了企業的學習成本,形成了集羣企業間活躍的模仿和二次創新。由於集羣中創新的外部性和信息的流動,集羣內產品現狀和發展情形極易爲集羣企業獲悉,特別是關於產品品種、規格、款式、造型、色彩、所用原料等方面的信息。一旦擁有了這些有用信息,集羣企業再結合自身的生產特點加以利用和改進,產品的差異化即可形成,這種優勢遠非集羣外的企業可比。四、簡要結論與建議

企業集羣的優勢要想爲集羣企業獲得,併成爲集羣企業自身競爭優勢的來源,需要集羣企業將自身價值活動整合至集羣價值系統中,重構自身價值鏈,從人力成本、研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來獲得成本優勢;並通過集羣內專業化的服務、配套產品、創新的外部性等便利條件爲集羣企業產品提供了豐富的差異化機會,來獲得基於質量和產品多樣化的差別化優勢。

集羣企業的集羣環境決定了其競爭優勢的來源,對於大多數集羣企業而言,他們的競爭優勢來源於因位處集羣而帶來的低成本或差異化,並因此而獲得集羣成長。一旦集羣企業因低成本或差異化優勢成長起來實力逐步增強,成爲集羣中的佼佼者或核心企業時,集羣企業纔有可能跨入其他行業或建立起資本實力,並跨域集羣品牌構建更強大的企業品牌,如正泰、德力西等,這時集羣企業將進入“非集羣化成長”階段,這些核心企業將進一步引領集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1997

2 王緝慈等.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羣與區域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 魏守華,石碧華.論企業集羣的競爭優勢[J].中國工業經濟,2OO2 (1):59-65.

4 杜運周,趙子健.價值鏈與中小企業集羣優勢[J].經營管理,2003(11):32-34.

5 劉斌著.產業聚集競爭優勢的經濟學分析[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6 許進,寧凌.論企業聚集競爭優勢的形成機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2):61-66.

7 石巧君,何亦名.集羣型企業人力資源整合管理探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7(1):115-117

8 江青虎,張宏.集羣企業競爭優勢研究綜述[J].工業技術經濟,2007(2):19-22.

9 張元智.集羣企業成本優勢探源[J].人文雜誌,2009(2):72-77.

10 項後軍,朱曉豔,朱瑞忠.企業“集羣化成長”理論的重新研究:基於核心企業的視角[J].科學學研究,2009,27(6):85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