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研究論文

一、構建有效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理論基礎

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研究論文

有效提問是師生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教師教學進程的直接推進,教學效果的真實反饋;集中課堂上學生注意力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二、中學語文課堂提問情況的現狀及評析

在實際中學語文教學中,班容量較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有所不同,語文教師真正做到掌控課堂很不易,課堂提問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一)無效提問和低效提問

提問設置不科學,個別教師仍然保留着滿堂灌的習慣,在講臺上唱“獨角戲”。提問問題過於簡單或複雜,隨意性強。另外有比例過大的封閉式提問,受應試理念影響,答案預設過於單調、死板,不利於創造性、多元化思維的培養。提問時機把握不好,提問後預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合理。

(二)不瞭解學情,提問範圍控制不當

對優秀學生的偏向性提問或注意力未分配到回答不主動的學生身上,表現在教師在課堂上僅與幾個優秀學生問答互動的“精英戲”。不主動的學生課堂上不會關心老師的提問,表現出“看客”心理。

(三)評價不合理現象

第一,時間上不及時的評價。學生回答結束後,老師未能給出及時反饋。第二,措辭不當的評價,如教師的評價語言過於尖銳或一味的誇獎讚揚。第三,評價語義模糊,缺乏針對性,學生費解。第四,缺乏啓發引導的評價,學生思維短路或理解偏差時,教師不能引導學生思路。

三、中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專業能力

1.更新教師觀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新課改的實施對語文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加強語文素養,更新課堂教學觀念,依據教學目標科學靈活設計提問環節。語文教師應對課堂充滿追求,注重教學反思提高認識,讓更多的學生受到關注。能根據學生的課堂狀態,不斷調整改進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方式方法,可以說學生主體性發揮的前提就是教師的主導工作要做好。把握好提問時機。提問時機一般分三種:第一,於無疑處求疑,也就是在表面文字看似淺顯,但隱藏着深刻含義處求疑;第二,挑起矛盾提出疑問,是指抓住文章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拋出問題;第三,抓住分歧點質疑,教師在學生容易有意見分歧處設疑,使學生積極思考解決。

2.教師提問語言要嚴密準確,評價總結要及時、科學。“尤其是提問,要選準切入點,不能張口就問,要經過推敲、琢磨、深思熟慮。那些巧妙而富有啓發性的問題,能扣人心絃,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這纔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回答後,教師應做到及時、清晰、中肯的評判,理由解釋充分透徹。評價要做到寬嚴相濟,尊重客觀事實,避免過多的`隨意性誇獎。

3.打破步步依照預設的模式化教學。雖然備課時預設教學問題是必需的,但總有我們預設的空白處,因此要更注重課堂的動態生成。根據課堂具體情境,恰到好處的追問可打破學生思維滯礙,達到讓學生豁然開朗的“點化”效果,教學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課堂教學節奏可根據學生實際討論和理解掌握情況及時調整。適當延長優化誘導答問時間,這就是“教師等一等,學生跳一跳”。當然,這個過程中要圍繞目標主線,及時糾正討論中出現的跑題現象。

(二)瞭解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備足學情,問題設置難度適當,符合中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問題之間的設置應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螺旋上升。“有教師在教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設計了五個主問題———‘你認爲的幸福是什麼’‘詩人認爲的幸福是什麼’‘詩人擁有這樣的幸福嗎’‘詩人會去追求這種幸福嗎’‘詩人爲什麼不去追求這種幸福’,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進入文本。主問題最大的教改意義是改變了課堂教學對話中的‘碎問碎答’的流弊,將談話式、答問式、講析式的教學引向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整體性閱讀。”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培養學生主動質疑提問的好習慣。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做“看客”或者“聽衆”,引導學生善於自我提問,深入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善用教育機制,營造問題情境的輕鬆氛圍

由於課堂的動態性,提問後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有可能出現。這就要求教師提高專業技能,善用教育機制。比如可嘗試換個角度,換位思考,恰當“迂迴”。語文課是充滿人文情懷的,是帶有種種情感的,空洞死板的說教和生硬的灌輸不可能成爲一堂好課。一個乾癟癟、無味的問題,若換一種說法,就有可能引發學生們情感上的共鳴。智慧的火花往往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迸發,師生在課堂問答中是平等對話的。教師循循善誘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的是如沐春風的感受。“一堂課少背些自己預先準備的語言,多引出學生即時的精彩語言,這纔是真正的才藝!”

四、結語

中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堂提問觀念,正確主導課堂提問的方向。充分認識課堂環境的靈活性、多變性,注重課堂上問題的生成。在實踐中總結反思,吸取有效經驗,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