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的優秀論文

自主學習在小學階段能做些什麼,能做到什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有什麼發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教師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把自主學習的意識與方法融進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空間,從而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改進自主學習,學會自主學習。從自主預習、自主提問、自主實踐到自主總結評價,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各個環節得到不同程度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的優秀論文

一、自主預習

自主預習課,顧名思義是爲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預習專門設的一節課。自主預習課的主要流程如下:學生就一篇文章利用手邊的基本資料和工具書進行課堂的自主預習;請一到兩個學生介紹自己的預習過程與情況;集體討論與補充,改進預習的方法,明確預習應達到的效果;教師進行總結與簡單補充;再找一篇文章,請學生用歸納好的方法進行預習,交流感受。在學期開始爲學生設立一節這樣的課有三大作用:瞭解學生的自主預習意識與能力;通過學生交流改進自主預習的方式方法;教師指導實施,達到不同年級段不同預習能力的訓練目標。

在小學的不同年級段,自主預習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低年級段的重點主要集中在瞭解學生的預習方式,讓他們養成自主預習的意識與一般性習慣,如對字音、字形、詞義、朗讀等基本項目預習。中年級段重點在於規範自主預習行爲與尋找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在集思廣益中讓學生從別人的預習方法中吸取好的地方來優化自己的預習方法。教師的歸納可以給學生傳達一些信息,如生字詞的基本是不可以丟的,朗讀的準確是必須的,對於課文的某一部分的理解可以形成自己的想法帶到課堂交流。這樣,學生會知道什麼是必須的,什麼是拓展機動的,進而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方向。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自主預習課無疑是對他們中學自學能力的提前訓練,對他們來說,在基本的東西常抓不懈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與質疑思維。“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質疑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在對文章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鍛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發現問題並自己試着解決問題纔是他們自主預習課的重點。

學生的預習真正實現了自主化,在自主學習的第一環節就打下了自主學習的基石。

二、自主提問

自主提問在教學進程的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作用。現在普遍使用的“提問導人法”便是一種在課堂一開始就進行自主提問的形式,它讓學生自己說出讀到題目有什麼疑問,而這些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也恰恰是學生最關心、作者最想說、教師最應該引導的地方。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進入課文找答案,在課程結束後用問題的答案來反饋學生學習情況。這種做法讓學生一開始就掌握主導權、選擇權和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是自主學習的良好開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自主提問形式主要針對文章某個部分進行,一種是直接問學生有何問題的直截了當型,另一種是巧妙轉化的間接引導型。如在文章的某個段落或者句子的分析上,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髮現問題,然後自己提出,再集體解決。這種方式既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提問,又兼顧了教師傳達重難點的需要。但是,教師引導的“度”要掌握好,否則學生便成了牽線木偶,只是形式上的自主提問,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自主權。在課堂結尾部分,直接請同學們進行總結,反饋情況,並讓學生將還有的疑問提出並進行探討,但常常會出現學生覺得沒什麼問題的情況。這時,教師就應該將問題引申到同類事物上或是日常生活中,以此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懂得,同時也拓展學生的思維,傳達一種延伸的理念。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認識會有潛移默化的發展。學生在最後的提問時間,自己提出問題或見解,可以帶動自主學習在其他領域的拓展。

三、自主實踐

給學生自主實踐的空間並不等於不加區分讓學生單幹,而是有選擇性地放手。首先,選擇合適的課文,即課文要有對稱性或相似性的結構,教師對一個部分進行講解歸納後,可以讓學生結合教師的方式對另一部分進行自主分析。其次,自主實踐的過程要注重自學與合作的交叉使用。有時,我們主要採用全自主的方式,給每個個體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有時,我們更主張集體討論、集體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鍛鍊聽取、表達意見的能力。再者,自主實踐要有層遞性。初期可採用句子分析的`模仿訓練,中期可採用兩個並列部分的大段分析,後期可升級爲兩篇同類型文章的比照學習。最後,在學生自主實踐的同時,教師要多看多聽多瞭解,看看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否確實增長,及時進行評價和鞏固訓練,隨着學生的整體能力提升給予更大的挑戰。如可以選擇《墨梅》與《石灰吟》,《廣玉蘭》與《夾竹桃》這樣的同類型課文進行比照學習,將第二個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

自主實踐的開展對於真正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自學能力的發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就進行自主實踐的訓練,給學生更多空間主宰自己的學習無疑對學生的個體能力發展甚至以後階段的學習有着基礎性作用。在自主學習上,教師要做到一步步放手,學生才能一步步上手。凱勒的動機激發模式中提出的注意力、關聯性、信心和滿意度四方面在自主實踐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學生通過注意老師的引導、對課文內容自學,能逐漸抓住重點,並從自己的成功中收穫自信與滿足。這樣的良性循環可以不斷促進學生將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與好方法應用到其他的學習中,促使其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自主總結與評價

我們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給學生自主總結、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自主學習成果。在自主預習課、自主實踐中,這種自主評價體系尤其重要。我們應該逐步做到讓學生的評價代替教師的評價,讓他們說出自己自主預習、學習的過程與效果,他人方法的長處與短處。通過對自己的總結與他人的評價,學生可以收穫清醒認識自己的能力、客觀看待他人的能力、取長補短的能力等。心理的主觀體驗遠比客觀的敘述讓人印象深刻,學生自己獨立評價自己與他人,親身體驗差距,對自己的進步會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模式評價,對他們的心理接受與主觀認同有很大好處,也會更好地促進自我學習的優化。

自主學習的開展過程不僅是“授之以魚”的過程,更是“授之以漁”的過程。自主學習只有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才能使學生早日學會學習。我們應在學習的每一步都融入自主學習的理念,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逐步實現教師引導學習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衡。教師“要實現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改變,讓學生在質疑、發現、合作、討論、交流、嘗試、操作中獲得體驗”,只有在實現這種平衡、獲得這種體驗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在學習上的對話與交流才能更加順暢與深入,從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