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優秀論文

透視生活細節,助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優秀論文

小學科學課開展的教學目標就是要通過科學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小學生現在正是知識學習和接受的基礎階段,同時,也是進行發現以及創造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老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技能,還要通過學習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好習慣,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善於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而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進行教學,則可以達到上述目的,有效提升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貼近生活來進行實驗

實驗本身就是開展教學的一個有效方法,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運用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會被實驗的器材、現象和蘊含的知識吸引。老師最好選用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在理解的時候會感覺更加容易,或者說更加貼近生活。

比如,我們在對浮力進行探究的時候,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大家進行分析,老師選用廚房裏比較常用的蔬菜馬鈴薯來進行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把三塊形狀、大小都基本相同的馬鈴薯放到體積相同的鹽水、糖水和清水中來,觀察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通過耐心地觀察,學生髮現大小一樣的馬鈴薯在不同的液體裏面沉浮情況是不相同的,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在這個時候可以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探討,讓學生自己來翻閱資料瞭解一下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後來大家通過推斷來判定是因爲密度不一樣,那麼什麼是密度?密度對物質有哪些重要的影響?老師這時可以進行指導,鹽水和糖水的密度都比清水要大,馬鈴薯之所以能夠在水中沉浮,都是與排開同體積的液體有着密切的聯繫,因爲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水重,所以就會下沉,如果比同體積的水輕,就會不斷上浮。爲了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和水有關的實際例子,很多學生就會想到游泳,在大海中游泳和在游泳池裏游泳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海水中有鹽的成分,所以浮力相對比較大,人就容易學會游泳,死海也是因爲含鹽成分比較多,所以人能夠自由地浮到水面上來。我們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注重教學細節,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進行分析、總結,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得出可信的科學原理,有效地推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提升。

二、通過課下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課下的實驗對於課堂教學也有一定的幫助,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熱情,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下的實驗項目,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看到科學的實用性。例如,讓學生觀察平時吃的白米飯,讓每個學生準備一些白米粥,自己在家裏做一些實驗,準備一些碘酒,把碘酒滴到大米粥裏面,讓家裏人和學生一起來觀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學生會看到玻璃杯中黏稠的大米粥顏色發生了變化,原來是清澈的,後來慢慢地變成了藍色,這時候學生就會感覺很新奇。很多好奇心比較強的學生都會皺緊眉頭,思考是什麼原因產生了這個神奇的現象。學生可以自己組成課下實驗小組,共同對問題進行探討,可以上網查閱資料,發現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碘酒和澱粉的混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藍色的物質,學生自己探究的知識會有很深刻的記憶。學生有時候還會聯想到我們在細細咀嚼米飯的時候會感到有一絲的甜味,其實原因就是裏面有澱粉。在課堂上老師講相關知識的時候,學生接受起來就會很容易,這樣能有效地推動課堂教學的發展,培養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獲取量,讓學生主動對課外知識進行獲取,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夠發現一些科學知識,比如在擰瓶蓋的時候,如果我們的手滑就不容易擰開,媽媽在廚房做飯,有時候手上沾滿水,爲了擰開瓶蓋,就要墊上一個幹抹布來擰,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麼原理。通過了解學生髮現這和摩擦力有一定的關係,因爲如果接觸面過於平滑,摩擦力就小,就不能打開瓶蓋。這時有的學生就會提問:在火車站發現很多箱子上面都有輪子,那麼輪子和地面也有摩擦力,爲什麼就比沒有輪子的箱子在搬運的過程中省力?老師這時候可以給學生講解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樣在進行知識講解的時候就會順暢很多。我們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對摩擦力有了一定的瞭解。

還有,在平時燒水的時候我們要讓學生觀察水蒸氣,但是很多學生都認爲冒出的"白煙"是水蒸氣,老師有時候會糾正說白煙不是水蒸氣,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其實,這樣的解釋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實驗的方式來給學生解釋。首先,問學生"白煙"是什麼顏色的?學生回答白煙是白色的,那麼我們問學生水蒸氣的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無色無味,那麼白煙是水蒸氣嗎?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爲"不是".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會更加容易進行理解,通過這個常識,我們要告訴學生在燒水的時候要離壺面遠一些,因爲在水要燒開了的時候,我們因爲離水壺比較近,噴出的水蒸氣會落到皮膚上,因爲水蒸氣遇冷就會凝結成小水珠,在凝結的過程中會吸收熱量,如果落到皮膚上吸收的就是我們皮膚的熱量,會造成灼傷。這樣可以讓學生有安全意識,只有學生了解了原理,才能夠有所警示,也避免了安全隱患。

四、把知識學以致用

對於實驗來說,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把生活實際和學到的知識進行聯繫。在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一些相關的科學體驗,科學的學習是對科學現象的重新認識,也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總結以及昇華,我們讓小學生把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這樣學生的思維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學生在親自參與的過程中也是對知識和生活經驗的一種積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傳遞正能量來進行科學知識的普及。還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觀察,對生活細節進行思考,對於不明白的現象可以和老師、同學進行討論,也可以自己查閱資料來進行思考,讓科學知識能夠真正地服務於生活。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科學的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關注科學課堂的動態學習過程,把生活中科學想象和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有機的聯繫和運用,這樣可以讓生活和科學融爲一體,讓科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通過對生活的真正透視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教給學生科學學習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努力地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