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論文

科學教學方法雖然要有創新,但是並不能脫離教材,依然要堅持“用教材教”的原則去開展教學活動。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借鑑。

關於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論文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根據小學科學課程中關於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要根據國際上目前科學發展的情況,結合小學科學教學的標準、內容等要求,設計出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建立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包容性的小學科學課程。但是由於傳統的科學教師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教育,只注重從僵化的知識出發,而忽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因此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存在着不少問題。

一、教學改革後依然存在的不足

1、合理安排課堂的問題

由於小學的科學教學對象是剛走進學校的兒童,兒童的自制力、意志力都很差,不能夠有效地約束自己的行爲,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不斷強調紀律,因此,課堂中班級紀律、學生行爲規範的養成就佔去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這就造成正式進行知識傳授的時間非常有限,使課堂教學效率無法提高。

2、教學活動的組織的問題

學生相較於單純的知識的說教和輸入,更喜歡教師以豐富的遊戲等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在積極參加、一邊玩一邊學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因此,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能有效地組織接近四五十人組成的一個班級,使教學活動能夠熱鬧而不失秩序,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兼顧每個學生都得到鍛鍊。

3、忽視評價對學習效果的鞏固和提高作用

很多教師會認爲課堂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課下又忙着給學生布置功課,安排各種課外活動,因此,認爲對於學生學業的評價只是打個分數或成績等級即可,而忽略了評價對於改正學生錯誤,彌補學業漏洞以及調整學生學習態度和方法的作用。

4、教師自身的職業倦怠等問題

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直被社會大衆賦予了爲人師表等道德模範的角色,網絡媒體等平臺也對教師的道德身份比較敏感,然而由於教師的待遇處於一般的'公務員水平,而普通民衆對教師的期望卻過高,造成教師工作壓力大,工作倖福感非常低,極大一部分教師由於無法面對工作壓力而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等心理障礙。

二、針對以上教學問題提出的建議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針對以上的教學問題,結合具體的科學教學實踐,我提出了以下改進策略。

1、教師要學會民主管理,在放權學生中減少工作量

很多教師對自身的職業、角色以及工作存在着誤解,認爲一名好的教師就是要事必躬親,要處處爲學生考慮,事事親力親爲,讓學生心無掛礙的學習。其實這種做法和一部分過於溺愛孩子的家長沒有什麼區別,從本質上來說都剝奪了孩子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自我發展與鍛鍊的機會。我認爲,讓孩子跌倒,也是一種愛。不怕孩子跌倒,就怕孩子跌倒後家長和教師急着把孩子扶起來,而不給讓他們自己爬起來的機會;還有的家長,連孩子跌倒的機會都不給,直接替他們走過人生的坎。因此,教師要學會做甩手掌櫃,適當給學生放權,讓學生在跌跌撞撞中處理一些事情,在摸爬滾打中成長。這樣的民主管理,會給予學生更多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更多成長的空間,同時,教師自身也不用事事都去操心,反而能夠輕鬆地面對工作,更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鍛鍊學生的各種能力。

2、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合理使用科學教材

科學教學方法雖然要有創新,但是並不能脫離教材,依然要堅持“用教材教”的原則去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多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教學任務,以科學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去探究理論。現如今我國的素質教育大旗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科學》教材更是把重點放到了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如教材中的“生命”這一節,摒棄了以往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的模式,而是把更多的動手權交給了學生,教師只是給予指導和建議。這樣以來,學生通過自己製作動植物標本,在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也提高了學習科學的興趣。以往大家都認爲科學探究有七個步驟,發現問題、提出論點、設計實驗、實驗過程與記錄、得出數據、評估、課後討論,但這些步驟並不一定完全照搬到每一個科學探究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靈活進行探究科學的方法。同時,課堂以學生爲主體,沒有完全依賴於教材的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實現了新突破。

3、與學生加強交流和溝通

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爲只要把握好課前和課堂環節,學生就會完全掌握所學知識點,然而高質量的科學課堂,還需要教師把握好課後環節。科學探究之後,學生的興趣與記憶會隨着時間的延長而變弱,教師如果忽視了課後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那麼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很難上升到新的層次。科學探究之後,教師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給他們提出與教材有關的話題,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進行共同探討,有利於加深學生的記憶,強化對科學的認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背後存在的規律,讓他們有足夠的主動權,在他們提出解決性策略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建議。學生的思維還不夠成熟,在表述想法時可能存在一定障礙,當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即使觀點不是那麼準確或者沒那麼正確,也不能讓學生喪失對探究的興趣和信心。

4、重視科學活動的課外延伸

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無處不在,學生學習的科學知識最終也要應用到生活中。“走不出實驗室的科學最終對人類也沒什麼用”,所以學生要將知識和生活中的現象對應起來,身臨其境纔會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尋找自然界中的科學。因此,教師要在這個應用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引導。如:“水爲什麼夏天可以變成雨,冬天又能變成雪那?”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尤其教材中的重難點或者抽象的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去探究,激發學生多方面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突破課堂教學的侷限性。總之,作爲優秀的科學課程老師,應把提高學生的素質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並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質疑,加強科學活動的課外延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