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後進生教育工作的幾點認識

後進生在學校中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有着比常人更爲敏感和脆弱的一面,他們更具有獲得老師和同學的尊重、認可的強烈願望。後進生的教育工作從小看:它關係到班級與學校的穩定、家庭的和睦幸福,也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彰顯;從大看:它關係到孩子的一生、教育的成敗、社會的穩定、民族國家的未來。所以每位基礎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都應關注和重視後進生教育工作。這是必須面對、必須解決的問題。如何成功的轉化他們,提高後進生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我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於後進生教育工作的幾點認識

一、認識後進生形成的原因,增強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

後進生的形成有他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形成的原因也比較複雜。我們應從他們生活與學習的環境去分析。

(一)家庭因素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方法對自己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何等的重要。現狀卻表明我們的很多家長的教育方法是不當的:

(1)溺愛放縱型。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很多家庭有傳統的“獨苗難活、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有的家長對孩子(尤其是男孩)的要求,無論正當與否都會滿足和遷就,使子女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依賴懶惰的習慣,忽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管理,對他們的小錯誤、小缺點錯誤姑息、放縱,不以爲然。形成了一種“小時能管卻無心不想管,大了想管有心卻管不了”的不良循環。最終使他們養成了以自我中心的待人處事方式,使他們養成高傲,自私自利等心理和性格。這樣的孩子缺乏上進心和責任感,沒有經受挫折和失敗的良好心理素質。

(2)苛求嚴厲型。現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存壓力逐漸增大,傳統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觀念並沒有減弱,尤其是感受到生活艱辛的父母,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學習成才,不走自己曾生活過的路,真可謂“可憐天下生活不易的父母心啊”,可自己的孩子卻不是很懂得父母的心。父母不顧及自己孩子的實際狀況,盲目的爲他們設計,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達不到目標就訓斥甚至體罰,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使他們生活在一種壓抑的生活環境中,精神抑鬱,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於智力的發展和良好性格的培養。

(3)粗暴陌生型。這種孩子性格一般怪異,崇尚暴力,好狠鬥勇,實踐表明他們與家長之間是陌生的,沒有共同的語言,也缺乏相互交流的平臺,他們多數是思想和學習落後的學生,很不利於班級的穩定和正常運轉。

(4)不管不問放任自流型。有的家長因爲一些原因,對自己的孩子疏於管理,對孩子很多時候是一種放任,順其自然的狀態,這種孩子也很多數不能在學校規範自己的言行,組織紀律觀念比較淡薄,思想比較渙散。

以上幾種不當的教育方式下,不良的家庭的環境很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行爲習慣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很大程度上爲自己的孩子在將來的學習很人生路上設下了他們很難逾越的障礙。

(二)學校因素的影響

學生一般在學習上屢遭挫折後,他們是很需要得到理解和幫助(甚至是同情),但如果教師缺乏應有的耐心,挖苦、諷刺,責罵他們,必然會使學生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打擊不斷,失去信心,僅有的一點學習興趣也消失了,就會從學習上的困難者變成“學習上的後進者”。逐漸在他們的意識中就會出現偏離集體的傾向,在行爲上就會出現失控的現象,最終發展成具有不良行爲和習慣的學生,甚至會做出各種反常的的行爲與班集體抗衡,(甚至有少數的後進生就會離開學校到社會上去結交一些不良的朋友),喪失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以至於逐漸對他人,對集體失去信心。高度的自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公正的評價,就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棄的想法。這就成了“思想上的後進者”了。

(三)社會因素的影響

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理解,老師關愛與尊重,同學的鼓勵與幫助。他們的心靈一般都會受到極大的創傷。這種學生在學校通常表現爲性格孤僻,自卑,對學習喪失信心,對生活失去信心,內心空虛,這時他們很容易沾染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致使他們學習情緒更加低落,對學習更沒有興趣。現在的社會充滿了各種誘惑,暴力、色情的內容氾濫,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發展。而有些青少年在辨別是非的能力方面相對較弱,那些不良風氣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他們。致使家長苦口婆心的勸導,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都失去了作用。

二、對策

(一)針對那些因爲受家庭溺愛而自私的學生,教師同樣要以愛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導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激發他們的進取意識。爲了促進和鞏固教育效果,要特別注重與家庭的配合,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多種途徑,保持與學生家長的聯繫,以便於及時瞭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對他們所犯的錯誤,要嚴肅批評,嚴格處理,但也要耐心的幫助他們改正,從而規範他們的日常行爲,對他們的進步要進行表揚和鼓勵,哪怕是一點細微的進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老師時刻在關心注意他們,並沒有放棄他們還是對他們給予厚望的。

(二)對父母來說,正確認識自己與子女的關係,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引導青少年解決發展中的一系列矛盾,父母對子女影響的實際效果仍取決於他們之間關係的和睦程度,只有相互信任,理解,才能使家庭的積極影響轉化爲青少年的內在品質和相應行爲

(三)學校原因對策

首先,教師要認真自我檢查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欠缺的地方。如在安排座位,分配任務等一些小事方面有沒有無意當中傷害到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兒童一旦懂得尊重和屈辱的意義,尊重與屈辱對於他的心理便是一種有力的刺激。”教師應激發後進生的榮辱觀,尊重他,給其以信任,並相機引導。是否有采取一些自以爲得力而不得法的教育手段,致使後進生在心理上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使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大減。使後進生成績更差,品德更壞。在感化後進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實際行爲就是無聲的教育。在一些情況下,老師千言萬語的說教,不如自己的一個實際行動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更好

,這就是常說的“身教勝於言傳。”因此,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對學生提出有些要求而自己卻做不到,這樣的便會產生不好的效果,還有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

教師應該以自己的高度組織紀律觀念去感染後進生,使他們的心靈產生震動,在這種情況下取得顯著成效之後,還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使後進生逐漸形成強的組織紀律觀念。歌德有這樣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麼都失去了。”因此,使後進生進步,重新確立起自信心,是學校教育後進生工作的關鍵。因此,教師要改進教育的方法,讓後進生感覺不到自己“後進”,想辦法消除他們的自卑意識,排除心理障礙,幫助他們着回自信。以前有人說過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不但不歧視,冷漠後進生,而且還要無微不至地去關懷,幫助他們。當然這些關懷和幫助不必大張旗鼓,而要恰到好處。方式方法要儘量含蓄,否則會引起後進生的反感情緒,效果適得其反。要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找回自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要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種利於激發學生內驅力的環境氛圍;在課堂上多調動後進生學習的積極性,多讓他們參於課堂發問和回答,對其回答的結論要多鼓勵少批評,當然寬容是適度的,不能無原則的寬容。總之,要儘量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我們是真心誠意的幫助他們。

但後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後進生容易故態復萌,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需要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後進生的過程,教師應該對他們充滿信心,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應該用寬容的心去包容接納他們,真正爲後進生營造一方和諧的“精神家園”,使他們摘掉後進生的帽子,成爲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