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體育高質量發展情況彙報

在各個領域,我們接觸到彙報的情況與日俱增,彙報可以以某個具體項目爲單位進行彙報,也可以以某個階段的工作爲單位進行彙報,怎樣寫彙報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化旅遊體育高質量發展情況彙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化旅遊體育高質量發展情況彙報

近幾年,我市依託綠色生態、歷史遺存、民俗風情、紅色文化、戶外運動五大資源,加快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步伐,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文化旅遊體育基本情況及現狀。

我市旅遊資源類型豐富,主要以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爲構成主體,共有旅遊資源單體150個,人文旅遊資源單體就達109個,佔總數的72。6%,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單體41個,另外還有大量的戶外運動旅遊資源,呈現出數量衆多、部分品質較高、人文積澱深厚和開發潛力巨大等鮮明特徵。近年來在文化、旅遊、體育高質量發展方面也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文化旅遊體育產業上升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文化旅遊體育產業上升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每年都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文化旅遊體育工作,特別是今年機構改革以來,市委常委會專題聽取文化旅遊體育工作彙報,市政府先後兩次召開市長辦公會研究部署文化旅遊體育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爲組長的文化旅遊體育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底蘊和旅遊體育資源優勢,編制了《市文化發展規劃(2016—2030)》《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明確了我市文化旅遊體育的發展思路、總體目標、功能分區、主題定位和具體舉措。

(二)文化旅遊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持續加大。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對文化旅遊體育產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啓動六尺巷歷史文化片區恢復與修繕項目,新建了中國文化博物館,正在建設體育中心二期,相繼修繕文廟、文和園、鳳義興商號、姚瑩故居等文保單位,對龍眠山景區風情景觀道、文脈風景道和嬉子湖水鄉風景道進行提升,整修多條戶外運動道,建設了大龍井攀巖點、嬉子湖水上摩托艇訓練中心、蟠龍灣垂釣中心等。將促進文化旅遊體育產業發展政策納入了《市扶持產業發展1+3+8政策體系》,從2012年開始,市財政每年設置2000萬元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基金,用於加強文化旅遊體育產業發展和軟硬件建設。

(三)文化旅遊體育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近年來,反映厚重歷史文化資源的大型專題紀錄片“中國影像方誌·篇”在央視播出,歌曲《六尺巷》榮登春晚舞臺,編纂出版《歷史文化叢書》,完成國家清史工程文獻整理項目《派名家文集》,編纂完成《派大辭典》,相繼舉辦“歡樂中國行·魅力”、“第二屆中國傳統文化講座暨名人名家書畫展”“健康”2017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站賽、“百佳攝影點推薦”等活動;赴上海、南京、蘇州、杭州、武漢和周邊城市等重點客源市場開展文化旅遊體育推介,不斷提升文化旅遊體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文化旅遊體育高質量發展短板和問題。

(一)文化旅遊體育產業仍處於初級階段,規模小、層次低、抗風險能力弱。文化資源與旅遊、體育產業連接不夠緊密,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包裝印刷、白玉小件、銅質工藝品產業等方面,對其他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和成熟的產業體系。文化旅遊體育產品開發水平較低,有特色的文創產品少,旅遊的興趣和重遊率不高。

(二)文化資源開發難度大。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資源地面遺存豐富,但大都有說頭,沒看頭,更沒有賺頭,開發利用難,很難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部分重點項目投資額度大,後續投入資金不足,工程建設進度受到影響。更多的文化資源尚未完全得到開發、展示和利用,需深入研究。

(三)文化旅遊體育專業人才匱乏。文化旅遊體育管理部門和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缺乏專業人才,特別缺少既懂旅遊經濟、體育經濟,又懂文化旅遊、體育旅遊的複合型人才,缺少優秀的營銷人才和有市場頭腦的管理人才,策劃、開發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有待完善。我市的文化旅遊體育基礎設施薄弱,硬件不足、軟件缺乏的問題日益凸顯,如文化館、圖書館、劇場、影院、體育場等一批重點文化體育設施已落伍於時代,重點景區(景點)的道路、標識系統、旅遊廁所等配套設施等多個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三、加快我市文化旅遊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就文化旅遊體育發展成立高規格的領導協調機構,樹立大文化、大旅遊、大體育觀念,共同推進文化旅遊體育發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市財政對文化旅遊體育發展的投入,對文化旅遊體育規劃編制、重點文化旅遊體育項目、旅遊宣傳營銷、體育品牌打造、文化旅遊節慶活動舉辦、文藝作品創作等予以扶持,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優先安排文化旅遊體育項目用地,對重點發展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予以稅收扶持,確保重大項目順利落地。

(三)打造精品,推動產業提檔升級。緊抓合肥經濟圈和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契機,紮實推進中國文化博物館、三街一巷、仙龍湖·活海歡樂水世界二期、嬉子湖水上摩托艇訓練中心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完善文化體育場館、旅遊公廁和遊客集散中心等公共配套設施,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田園文化和飲食文化,打造具有文化內涵和鄉村文化特色,參與性、體驗性、娛樂性較強的鄉村旅遊及戶外體驗項目,推進文化旅遊招商引資工作,增強文化旅遊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

(四)加強宣傳,提升美譽度。圍繞“禮讓、文名天下”的主題形象定位,圍繞派文化、和文化、隱逸文化和黃梅戲文化,積極融入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轉移示範區和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推介,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演藝、節慶和體育賽事活動,擴大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讓更多的人瞭解、吸引更多遊客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