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教育發展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質量教育發展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質量教育發展心得體會(通用5篇)

高質量教育發展心得體會1

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講話回顧了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實現的五大歷史性跨越,總結了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對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提出了六項明確要求,對經濟特區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部署,再次詮釋了新發展格局。習總書記講話飽含深情、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順德,一座美麗南方小城。改革開放初期,順德既不沿海,也非特區,更非經濟發達城市,黨中央選擇順德作爲改革開放的試點城市,使得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一躍成爲全國文聞名的明星城市。專家曾說過,廣東改革開放最精彩的兩個城市,一個是深圳,一個是順德。這些年順德在高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不斷的進行教育改革而且成果顯著。今年,區委書記郭文海同志更是指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問題爲導向,出臺系統的解決方案,從體制機制、資源投入、政策突破等方面多管齊下,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那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又要如何去實現順德教育高質量的發展呢?

首先,我們應該堅定發展信心。黨的十九大以來,區委區政府加大教育高質量發展力度,今年出臺的《關於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教育作爲區鎮書記“一把手”工程,更是採取3年100億,6大行動力助推順德教育高質量發展。無論是擴大普惠性幼兒園的規模,還是3所區屬幼兒園迴歸公辦都讓我們幼教工作者明顯感覺到改革力度。11月,我園進行的保教質量評估工作,區教育局、教育督導室多次來園進行視察和指導。期間,區領導更是指出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是一項戰略工程、基礎工程和民生工程,要肯定成績,堅定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信心;要正視問題,切實增強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的緊迫感;要聚焦內涵,着力提高學前教育優質服務水平,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努力打造優質均衡、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管理精緻的學前教育。

其次,作爲幼兒園的管理人員,應該結合目前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下定決心進行管理、課程的改革。通過學習,我認爲要樹立幾種意識:一是要學習深圳強烈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機關二幼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幼兒園,有着豐富的資源和固有的教育模式,但是不能安於現狀,得過且過,認爲沒必要去改革,長此以往,危機意識日衰,競爭意識日弱,認真態度日差,進取精神日減,大局觀念日淡,自我意識日濃,太平思想日重,凡此種種,尾大不掉。二是要學習深圳強烈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接下來我們可以先進行一個“體檢”,尋找自身管理、教育措施、課程所存在的問題,找到痛點,定位難點,發現優點、凝聚燃點,以解決實際問題出而發制定方案,整合現有資源,從幼兒發展需要爲着力點進行園本課程的改革與構建,根據幼兒園的特色,結合教師能力水平進行科研立項,從而推動教育發展,提升幼兒的保教水平質量。三是要樹立強烈的以人爲本意識。對照《指南》、《指引》和《方案》,加強安全意識,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問題,以培養幼兒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爲出發點,認識幼兒年齡發展特點,完善幼兒的一日學習、生活指導,注重幼兒個性化的自主發展。

最後,高質量發展要的就是用真心將學習的成果和經驗轉化爲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的具體措施,轉化爲提升工作效率的具體方案,轉化爲幼兒園發展的具體內容,轉化爲發展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的具體決策。真心捨得放棄自我,真心捨得吃苦,真心捨得吃虧,真心捨得丟面子,真心捨得放棄自以爲是的觀點。通過不斷的實踐去營造一個想幹事,能幹事,敢幹事,幹得了事,幹得好事的人文環境,運用集體智慧,沿着既定方向探索新路,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總之,不改革、不開放就是沒世界眼光,只有改革開放才能走進真理,只有實踐才能開闢發展的新境界,更好更快地推動教育高質量的發展。

高質量教育發展心得體會2

根據集團公司黨工部《關於在全公司深化開展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研討活動的補充通知》要求和開展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研討活動,現將學習高質量發展的心得體會如下:

一、堅定不移把推動高質量發展貫徹到我們工作發展的全過程。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經濟指標的增長、發展動能的提升,更要注重經濟軟環境的打造。安全生產是發展底線,沒有安全生產就沒有發展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更是無從談起。安全生產關係到集團公司的公共利益,作爲安監幹部,必須要解放思想,充分認清新時代新形勢下,安全生產工作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要樹立底線思維和危機意識,要把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與安全生產工作實際相結合,使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要求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在安全生產戰線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解放思想,把握大勢,深刻認識安全生產工作在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中肩負的使命。安全生產是集團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全國煤礦安全基礎建設推進大會優化系統、減水平、減頭面、減人員(以下簡稱“一優三減”),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以下簡稱“四化”)的提出及推進,有利於集團公司科學決策和理性管理,把失誤降到最低;有利於數控操作和大幅度減人,把人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爲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如磐石的安全生產基礎。

二、解放思想,轉變方式,準確把握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推動事後監察管理向源頭治理轉變。時刻牢固樹立“安全管理績效是行爲”的理念。績效就是行爲,集團的安全管理,應注重過程管理和日常行爲管理。國家強調公司構建安全分級管控隱患排除治理也強調的事前管理,加強安全日常基礎管理,規範日常行爲管理,應作爲我們今後安全監督考覈的重心。要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隨着應急管理機制改革,我們要將工作重心放到事前預防和源頭治理上,強化危險源辨識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防早防小,嚴防風險演變、隱患升級,不斷增強安全生產工作主動權。

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責任擔當、愛崗敬業,要建立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用時不我待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去謀劃下一步工作,優化資源配置,強化能力提升。將高質量發展與我們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爲一體,築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根基。

四、實現傳統監管向科技強安轉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社會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帶來深刻變化。安全管理工作要主動順應集團公司發展趨勢,積極運用網絡信息化等技術手段,落實高危企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工作,管控較大以上安全風險,提升安全監管水平和質量。解放思想,砥礪奮進,全面開創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中追趕超越、爭當先鋒的生動局面,嚴格落實安全主題責任。按照集團公司的要求和部署,把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抓早抓小,履職盡責。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堅決做到領導有部署我們行動、上級有指示我們有落實、企業有需求我們有服務,在高質量發展中體現安監人的擔當和作爲。

五、推動安全管理改革創新。暢通信息聯繫,優化工作銜接機制,對生產單位實行分類、分塊管理,改進安全生產檢查、掛牌督辦等制度措施。發揮好安委會綜合協調、考覈檢查的作用,做實各條線安全監管職責,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強化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的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掌握安全生產工作的思想理念、大政方針、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學習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專業知識,施行 “一優三化”、高質量建成及應用“四化”,是提升煤礦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礎建設在新時代的重頭戲,是煤礦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一次革命,是抓好安全監察工作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是新課題新挑戰,必須順應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而大力推進。一是 “一優三化”“四化”最大的作用力是安全,安全監察隊伍要率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着力推進,並把各單位部門提高認識、積極建設、重視應用作爲今後一個時期安全監察的重點,做到監察有辦法、有計劃、有考覈,對思想認識不夠、缺乏統籌規劃、工作進度滯後、低水平重複建設、重建設輕應用的單位部門及人員要及時予以懲處。二是對安全監察隊伍全面培訓,使其掌握相應理論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全新安全生產體系下對安全監察人員的新要求。三是建立全新的安全監察模式,找準各階段的監察切入點和重點,確保頂層設計和實施無安全漏項;確保正常自動化、智能運轉的程序和設施,不出現違章指令人爲干預,當好“電子警察”。四是堅持“管理、裝備、素質、系統”並重,把對“四化”中的“三新”培訓納入監察範疇,促進作業人員熟練掌握“應知應會”並嚴格落實。五是及時掌握和應用相關信息,爭取政府的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等政策支持。

爲高質量發展把好“安全關”是我們安監幹部必須肩負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不斷解放思想,衝鋒在前、示範表率,讓發展高質量與安全高保障交相輝映、同頻共振,才能做到量質並舉、統籌兼顧,共同推進集團公司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偉大戰略步伐。

高質量教育發展心得體會3

省委書記指出,要實現黨中央提出的“爲全國發展探路”要求,就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拐點”。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六個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決定高質量發展全局的關鍵環節。面對新時代的高起點、走在前列的高定位、跨越拐點的高要求,必須遵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規律,強化問題意識,補齊突出短板,不斷夯實跨越高質量發展拐點的基礎,交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答卷。

跨越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的內涵

率先跨越“拐點”,是“走在前列”的硬指標。實現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必然意味着要率先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拐點。具體來說,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總量增長超過100倍,但支撐高速增長的比較優勢在減弱。推進高質量發展,已不具備高速增長期的比較優勢,也不可能再延續過去的增長模式與路徑,必須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拐點”,把經濟發展的動力、模式與路徑轉到高質量軌道。因此,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科學研判當下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態勢,把準方位、精準施策,更好謀劃經濟向高質量轉軌的思路,以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答卷實現中央對“走在前列”的要求。

高質量發展“拐點”,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而形成的“拐點”,具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質量水平的提升。其中,要素質量的提升,表現爲資本、勞動、技術等領域的高級要素和創新要素供給逐步佔據主導地位;需求質量的提升,表現爲居民消費力的增長、消費品質的提升;供給質量的提升,表現爲產業、產品、服務供給質量達到較高水平;體制機制質量的提升,表現爲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二是結構優化。在產業結構上形成以現代產業體系爲主導的產業結構,在空間結構上形成均衡高效的區域結構、城鄉結構和開放結構,在微觀結構上大幅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奠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三是時間能量的消耗。一方面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拐點,不是一個可精確計量的特定時間點,而是一個具有彈性的時間區間。

對於而言,高質量發展“拐點”具有特殊內涵,融“拐點”共性與個性於一體。這意味着,跨越“拐點”既要遵循高質量發展的一般演進規律,也要緊扣實際情況,體現區域特質。因此,判斷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一要從高質量

發展的演進規律出發對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加以評估;二要體現特色,結合的區域特質、特色定位加以評估;三要樹立時間區間理念,既要尋找由特定物理峯值構成的具體拐點,也要通過綜合判斷,得到標識“拐點”的合理時間區間。

跨越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的研判

基於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的研判:跨進高品質消費、高質量生活階段的門檻。正如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所指出的,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普遍遵循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的演進過程。但各經濟體面臨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向高級形態的演進既具有普遍性,也存在前進、波動、停滯、倒退、飛躍等多種形態。

恩格爾係數是判斷羅斯托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參考。城鎮、農村家庭恩格爾係數已分別從1978年的51.1%、62.2%下降到2013年的34.7%和36.3%。2017年,中國恩格爾係數爲29.3%,恩格爾係數低於這一指標。根據統計,2017年,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從2016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26.5%。如果僅從恩格爾係數指標判斷,已進入相對富裕階段。但考慮到住房、教育、醫療等生產性消費上漲與居民收入存在不相適應性,導致恩格爾係數偏低。加之地區和不同收入家庭恩格爾係數差距較大,尚不能得出已進入富裕階段的判斷。

近年來,消費力增長強勁,平均增長顯著高於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伴隨內需擴張的則是消費層次的迭代升級,形成倒逼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提升的強大動力,這正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2016年,城鄉居民擁有汽車比例已超過1/3,洗衣機、電冰箱、彩色電視機等耐用品已經成爲家庭“標配”。此外,移動手機、計算機等信息產品也基本普及,中高檔樂器、健身器材、組合音響等享受型消費也達到一定比例。這表明,正在進入以耐用品消費爲主的“高額羣衆消費”。同時,隨着居民對消費品品質及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供給體系質量與效益面臨極大的提升空間,這也反映了整個社會存在向“追求生活質量階段”轉變的強烈需求。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使內需成爲驅動生產的關鍵因素,需求結構的升級則倒逼供給體系的變革,由此必然要求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以量的擴張爲導向的生產模式,要求以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供需匹配推動社會向高階形態躍升。

基於工業化發展階段的研判:整體進入工業化中後期,並向更高階段邁進。

工業化階段是判斷一個地區所處發展階段的重要參考。根據錢納裏一般標準工業化模式(準工業化階段、工業化實現階段和後工業化階段),目前仍處於工業化階段,整體上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但地區差異較大,蘇南等地已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2016年霍夫曼係數爲0.59,大致處於工業化中後期。

在經歷了改革初期輕工業爲主導的產業結構以後,逐步轉化爲重化工業爲主導的產業結構。重化工業慣性大,具有自我強化機制,在較長時期內,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的產業結構形態。

根據諾瑟姆曲線,以從業人數比例衡量,我省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佔比爲17.7%,遠超同期第一產業在GDP中5.4%的佔比,表明農業經營效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佔比爲45%,與第二產業在GDP中45.0%的佔比大致相當;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佔比爲39.3%,低於第三產業在GDP中50.1%的佔比,表明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不足,與西方發達國家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普遍達到70%左右仍有差距。與國際水平相比,產業結構偏離度較大,還未達到成熟狀態,仍需要深度調整。

綜合判斷,當前整體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但地區差異性較大。尤其需要看到,實體經濟發達,製造業體系完整,現階段仍需進一步鞏固提升製造業的規模、質量與效益。蘇南地區製造業基礎較好、競爭優勢突出,尤其需要推動製造業的高點提升,以強化生產性服務業支撐、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塑造製造業新競爭優勢爲導向,不斷賦予工業化進程以新內涵。在這一階段,需要深入探討工業化的深化提升與提升製造業及整個產業體系質量效益之間的關係,防止“去工業化”傾向,促進工業化進程深化與工業化質量內涵提升的良性互動。

基於城市化發展階段的研判:城市化進程進入從加速期向穩定期的拐點,“半城市化”、“逆城市化”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從全球發展規律看,現代化既是工業化的進程,也是城市化的進程。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必然建立在高質量的城市化基礎之上,高質量的城市化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人口支撐和空間支撐。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進程經歷了一個持續擴張的過程,目前城市化率已接近70%,正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但由於全省各地發展存在差異,一些蘇中、蘇北地區仍處於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化仍有較大空間。

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國不少地區出現了基於傳統城鄉二元結構的“半城市化”問題,甚至在城市內部形成了特殊形態的“城鄉二元結構”;一些地區則出現了不同於西方國家在城市化成熟階段纔出現的“逆城市化”現象。省統計局調查表明,到“十二五”末,全省仍有7%的人口雖然統計在城鎮化率中,但未取得城鎮居民的待遇,仍然是農民。農業人口大量轉移的同時,“兩棲”農民大量存在,並未充分徹底轉移。

“十二五”期間,共轉移農村勞動力125萬人,預計“十三五”期間,約800萬農村勞動力進城轉戶,意味着農村勞動力徹底、充分轉移將大大提速。與全國一些地區相比,蘇南城鄉一體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較好解決了“新城市化”特別是農業轉移人口城市化問題,未來仍需進一步提升城市化質量,爲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也爲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態勢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支撐高速增長的重要指標相繼達到峯值,跨越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已取得實質性成就。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拐點”,轉變高速增長時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是前提。這一轉變可通過支撐過去高速增長的指標變化加以衡量。從勞動力年齡峯值來看,已越過勞動力供給峯值,這直接決定劉易斯拐點的到來。從主要污染物排放峯值來看,近年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減少,表明主要污染物排放進入下行通道,已達到或接近達到峯值。鑑於能源消耗在高位運行,加之環境污染具有複雜性、複合性、交叉性,部分指標具有潛伏性、隱蔽性,因此要跨越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仍需保持定力,久久爲功。從傳統產能峯值來看,伴隨供給

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度推進,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傳統產業產能陸續達到物理性峯值,這爲經濟高質量發展騰出了寶貴空間。

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要素、新動能漸成主幹,跨越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正獲得可靠支撐。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拐點”,能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要素、新動力是基礎。在全國較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較早開展經濟結構調整,一些質量高、效益好、競爭力強的新動能蓄勢發力,有效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發展,避免了經濟斷崖式下滑造成的破壞。在新動能培育方面,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率顯著提升。2017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1.7%,貢獻率穩居“三駕馬車”之首,居民消費潛力釋放和消費升級,從需求端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2017年,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提高到42.7%和31%,表明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在新產業、新業態中,數字經濟規模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廣東。2017年,全省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銷售32718億元,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實現業務收入9200億元,均居全國第二。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規模和增速領跑全國。新要素、新動能的持續涌現,標誌着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已形成,將成爲跨越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拐點的關鍵力量。

質量效益指標穩定提升,正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拐點,但一些關鍵指標仍有待提高。質量效益指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直接的反映。近年來,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穩步增長,從2012年113594元/人上升到2017年180578元/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爲18487美元),但與美國(2015年爲98990美元)還存在很大差距。對標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在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專利申請量、商標註冊量等一些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指標上還相對落後。這些指標既反映當前地區發展水平,更影響長遠發展後勁,是決定未來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必須高度重視,力爭迎頭趕上,形成支撐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綜合分析,正穩步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拐點。當然,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拐點”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量的積累達到相當程度之後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高質量教育發展心得體會4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轉折關口提出的引領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列爲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強調“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爲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要看到,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和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不容易,是一項長期、曲折、艱苦的系統性工程和歷史性任務。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科學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特點的基礎上,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不動搖,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果。

總的來看,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了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是可持續的發展,是爲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不僅衡量標準上要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內涵上要從“增長”延展到“發展”,實現更高水平、更優結構、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從宏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是創新成爲第一動力、協調成爲內生特點、綠色成爲普遍形態、開放成爲必由之路、共享成爲根本目的的發展。

從中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產業競爭力穩步增強、國際分工地位逐步提升的發展。產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重要抓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增強產業競爭力,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從微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的發展。目前,我國很多產品和服務在規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但附加值卻很低。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提高產品附加值,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爲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爲主轉變,從而使企業能夠在較低資源環境損耗基礎上獲取更高附加值,改善經營效益、提高盈利水平。

在把握高質量發展重要內涵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適應內外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需要,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內在要求。

一方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過去,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在我國發揮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步伐,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無論是跨越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非常規的特有關口,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還是跨越常規性的長期性關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都要求我們摒棄粗放式、外延式的發展方式,加快轉向集約式、內涵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是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住房水平、營養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均有了很大提高。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教育、衛生、醫療、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要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須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體系更加完整,生產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 進一步看,高質量發展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搶佔戰略制高點的重要途徑。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國際政治格局不穩定性上升。特別是美國單方面挑起經貿摩擦,並試圖對我國進行全面戰略圍堵。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進一步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力,改變經濟“大而不強”的局面,在應對百年變局中牢牢把握主動權。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激發動能、夯實基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第一,激發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一環是要激發發展動能。一是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驅動。要深化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大力發展高端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羣,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和新商業模式,加強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協同發展。二是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驅動。要以重建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等爲重點,促進技術前沿拓展。要以糾正資源錯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爲重點,完善制度環境,促進資源在不同產業和不同企業之間優化配置,避免因機制不暢等原因導致的資源錯配。三是三大需求協調驅動。在投資方面,要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益。在消費方面,要鼓勵業態創新,優化消費環境。在進出口方面,要不斷優化外貿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第二,夯實基礎。一是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要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健全新技術標準體系,加大對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新技術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要加強新技術產品的品牌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爲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競爭環境,建立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二是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要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第三,深化改革。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盤考慮、着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爲重點,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活力。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三是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消費、投資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第四,擴大開放。擴大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一是提高貿易競爭力。要以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爲動力,堅持鞏固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保持加工貿易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二是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打造利用外資新平臺,重塑利用外資新優勢,不斷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優化利用外資環境。三是提高對外投資水平。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高質量教育發展心得體會5

省委省政府將中央要求的高質量發展,細化落實爲“六個高質量”,其中改革開放高質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動力。今年是改革開放週年,我們要按照改革走在前列、開放服務大局的要求,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以高水平開放爲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開放是發展的大勢,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質量是開放發展的重要標誌。

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創新是第一動力。雖然是全國創新能力最強、創新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產業總體還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高質量發展,必須具備國際領先的創新能力,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充分利用全人類的知識進步,充分獲取全球的科技成果,並在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科技競爭與合作中不斷推動科技進步。

高質量發展必須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實體經濟,是在開放的世界中成長起來的,是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壯大起來的。但是,隨着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新興市場的崛起,支撐高速增長的生產要素成本低、中外技術落差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等比較優勢已經明顯減弱,傳統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擴大開放中加快培育新的國際競爭優勢。

高質量發展必須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質量發展,需要在開放的世界中積聚和配置生產要素,需要營造具有競爭力、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必須主動應對全球化競爭新要求,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調整體制機制,破除體制機制的各種弊端,以更大力度的深化開放,促進產業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改革開放年的實踐也證明,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牢牢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戰略機遇,推動開放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省開放型經濟指標已連續多年保持在全國前列。開放型經濟的迅速發展,推動了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極大地帶動了我省經濟增長,也推動我省形成了較爲健全完備的經濟體系,爲我省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夯實了基礎。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

將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作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擴大提升,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完善。

準確把握新時代高水平開放的新要求,要求主動服務中央對外工作大局,創新對外開放的思路和舉措,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爲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今年,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這是我們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要遵循。

開放發展要突出“一帶一路”引領。積極服務融入國家全面開放大局,充分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用,全力做好擴大向東開放和引領向西開放的文章,進一步拓展開放空間。堅持併購技術成果、跨國企業與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人才相結合,“建工廠”與“建市場”相結合,產能輸出與模式輸出相結合,境外園區建設與物流基地建設相結合,從國際資源的被整合者轉變爲整合者,建立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

對外貿易要突出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着力將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作爲加快外貿轉動力調結構的重點。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促進內貿和外貿協調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傳統貿易方式和新業態新模式協調發展,着力形成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和服務爲核心的競爭新優勢。

利用外資要突出集聚高端要素。聚焦引進高端發展要素,推進利用外資從製造業單兵突進向製造業服務業協同並進轉變,從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從要素成本優勢向制度成本優勢轉變,從注重降低准入前門檻向注重保障准入後公平轉變,從綠地投資(創建投資)爲主向併購投資拓展,全面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開發區發展要突出創新驅動。開發區是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主陣地。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形成開放創新協同體系,增強創新發展能力。大力集聚特色創新資源,打造特色創新集羣,着力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率、智能製造普及率,推進開發區向現代產業園區轉型升級。

營商環境建設要突出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減少外資准入限制,加快公平競爭制度建設,推動落實外資國民待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營

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投資貿易制度、政策,加快形成推動高水平開放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覈。

紮實推進高水平開放五項工程

圍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們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大力實施五項工程。

實施外貿優進優出工程。培育壯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汽車平行進口、全球維修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強化雙向市場開拓,建設國際營銷網絡,增強自主品牌的引領作用,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推動服務外包提檔升級,擴大文化、中醫藥、軟件和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出口,把服務貿易打造成爲外貿新增長點。

實施外資提質增效工程。把引進外資作爲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進一步提升引進外資質量。着力引進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和人才團隊,帶動企業嵌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爭取率先複製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經驗。

實施體制機制創新工程。借鑑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推進開放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構建與國際高標準相銜接的經貿規則體系。全面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立完善與外貿新業態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管理模式。實施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行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受理,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專項行動。提升“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優化海外經貿網絡佈局,強化境外安全風險評估和預警,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規範企業海外經營行爲。

實施開發區“一特三提升”工程。全面落實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政策措施,擴大開發區區域能評環評改革試點,爭創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和生態工業園區,支持創建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探索建設智慧園區。深化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推廣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經驗。推進全省各類開發區整合優化、功能提升和制度創新,深化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加快中韓(鹽城)產業園、中德(太倉)產業合作創新試驗區、蘇澳(常州)合作園區等建設。

實施“一帶一路”引領工程。提升連雲港的發展站位,作爲“一帶一路”戰略支點來規劃發展、重點支持,加快推動沿海地區開發開放。集中力量實現重點突破,抓好一批標誌性項目,積極參與“絲路明珠”示範工程,增強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柬埔寨西港特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等品牌影響力。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鼓勵企業通過併購擴大市場渠道、獲得關鍵技術、打造國際品牌,支持我省企業主導的境外產業園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