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師工資改革方案

編者按:教師工資改革方案最新消息稱教育上水平,先讓教師待遇上水平。

2016教師工資改革方案

教育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教育公平是社會和諧的壓艙石。教育公平、教育質量離不開教師,吸引教師就要給待遇,這是最現實也最迫切的任務。

12月3日,在研究今後5年教育改革發展的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面臨新的繁重任務,必須在公平和質量上下大功夫,實現新突破,“既要保障教育公平又要提升教育質量!”

教育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教育公平是社會和諧的壓艙石。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公平,涵蓋三個層次:起點公平——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過程公平——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結果公平——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以實施義務教育爲標誌,經過近30年努力,庶幾達成起點公平,過程與結果公平則是未來保障重點。一個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與農村或邊遠山區的同齡人,其所能獲得的,無論是教育條件、教育水平,還是教育效果、成功機會都有較大差別。甚至於,同一城市不同區域,教育水平也有參差,否則就不會有“學區房”一說。

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教育改革永遠在路上。以教育公平論,僅從宏觀層面剖析,就存在城鄉、地區、階層等幾大公平問題,均衡工作很棘手。教育質量雜糅其間,與教育公平關係萬千重。教育要保公平、上水平,千頭萬緒,從何着手?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永遠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有好的教師,纔會有好的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又要從何着手?待遇是第一要素。可以說,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過上體面生活,是教育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教師待遇不高,發展前景有限,職業吸引乏力,“新人”不想進,“老人”留不住,教育要怎麼發展?

其實,共識很早就存在,並不斷地體現在制度之中。最早見於1994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法律明確“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2013年11月,有關部門還信心滿滿表態,“未來鄉村教師收入將超過城市教師”。多少年過去了,過去是軟肋,當下仍是短板。據教育部網站7日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之“教師隊伍建設專題評估報告”摘要指出,與其他行業相比,中國教師工資不高、工資增長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師作爲專業人員應具備的地位待遇。教師待遇偏低,不但現有教師積極性難以發揮,許多均衡措施、鼓勵政策也不免打折扣,譬如定向生和免費師範生計劃,在西部就執行得不是很好,要麼是招不滿員,要麼是畢業之後不願意回農村。

兩年前,一國際教育機構針對全球20多個國家做了一個調查,中國教師地位最高,但平均工資排名靠後。教師地位比不上我國的韓國,有報道稱,教師工資最高可達400萬韓幣以上,新教師每月收入也有一萬元人民幣左右,以後每年漲一次工資。一人當了教師之後,一家人衣食無憂,這樣的待遇還怕招不到人嗎?不久前,全國人大組織了一個專題調研,一些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中小學校長、縣城教師和農村教師普遍認爲,“若能在現有教師基本工資收入的基礎上,提高50%左右,能在相當程度上吸引與留住農村教師!”。

我省在多項政策的扶持下,比如省級財政對經濟欠發達地區71個縣(市、區)進行資金補助,欠發達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教師共33.6萬人享受平均每月700元的崗位津貼,以往鄉村教師大量流失的現象已經“止跌”,粵東西北都開始出現鄉村教師迴流現象,大學師範生下鄉教書趨勢上升。教育公平、教育質量離不開教師,吸引教師就要給待遇,這是最現實也最迫切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