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爲人民服務

爲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和核心。“爲人民服務”是適應時代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道德思想。這句話原本是毛澤東在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上的演講。

  民情日記:爲人民服務

今天,勐龍的天氣很舒適,雖說是陰天,但是比起狂風暴雨和烈日炎炎的日子算是好多了。西雙版納的氣候,到了8月可以算是進入了最適居的季節。由於前兩天的工作比較繁忙,今天起牀比較晚,睡到快8點才起牀。一早上沒有其他事情,我住的叔叔家全家早早就去膠林了,我一個人在家沒什麼家務,也沒有多少事情要處理,於是就幫村民處理一下電腦問題。快到中午時,村委會副主任打電話告訴我說,一會兒要去叭尖大寨,說是叭尖大寨有一戶人家今年兒子高中畢業考上了大學,要過去看看情況。

12點左右副主任騎摩托車來到札中甫接我,我和他一起進去寨子。差不多20分鐘就到了。經過了解得知,主人叫先龍,考上大學的兒子叫龍華。家裏一共6人,有年逾八十的父母和一子一女,兒女都在上學,小女兒在念高三,兒子龍華今年高考,被雲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錄取。說實話,在我們村僾尼族寨子裏面近幾年來考上大學的人到是有幾個,但是寥寥無幾,近3000人的村委會,考上大學的孩子用手指都可以數得過來,能考上確實不容易。聽龍華的親戚講,他家前幾年受過災,辛辛苦苦積攢了幾年的積蓄,被一個外地人騙走了十多萬用來蓋房子的材料費。他家田地不多,上要贍養兩個老人,下要供兩個孩子上學,家裏只有兩個勞動力,日子過得有些艱苦。但是欣慰的是,兒女都很聽話,在學校學習也用功,父母很少操心。而如今,小女兒聽說哥哥龍華考上大學之後,有唸完高中就不再讀書的意思。因此父母都很爲難,用他家裏人的話說是,小女兒的成績比哥哥的要好很多,應該會考上一個比較好的學校的。但是現在女兒有心裏負擔,爲了供哥哥讀書而自己要輟學,因而怕影響她的成績。

在聊天中,我告訴他們家人,現在上學政策好,不用過於着急學費的事情,家庭困難的孩子上大學可以享受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那種場景真的很溫馨很感動,就像我當初要去上大學的那一會兒,幾個不閒家裏窮的親戚來到家裏,坐在一起,算是歡送。多年過去了,今天看到這一幕我都忍不住流淚了,這場景真的太像我當年的一樣。說到家裏的困難和孩子的孝順,父母都忍不住流淚了,孩子也流淚,親戚們也流淚了。我不知道這個淚水代表了什麼,但是我知道這些淚水代表不僅僅一層涵義。

我和龍華講了一些關於新生入學需要注意的和入學後怎麼融入大學生活方面事情,他很認真的聽,也很認真的記着。我還告訴他有什麼情況不清楚的隨時給我打電話,我將盡力爲他解決困難。

  民情日記:爲人民服務

經調研,巴來小寨村民小組共82戶,356人,其中男183人,女173人,勞力221人,共有黨員11名。水田231畝,糧食年總產量133噸,人均佔有糧375公斤。茶葉面積95畝,採摘面積95畝,年產量5700公斤,橡膠面積6193畝,當年開割2287畝,年幹膠片產量255噸,經濟總收入756.43萬元,人均純收入8714元。道路建設問題突出,進村的土路年久失修,給當地幹部羣衆運輸出行帶來不便。“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閉塞嚴重阻礙了人民羣衆發家致富的步伐,本人多次向林業局 反映情況,11月1日市林業局局長帶領相關人員到巴來小寨實地察看路況,爲支持新農村建設,幫助農民羣衆解決實際困難,市林業局補助3萬元用於道路建設,相信巴來小寨的明天會更好。

  民情日記:爲人民服務

今天是我來到大渡崗鄉的第二天,適逢全國學習雷鋒紀念日。沉下千絲萬縷的心情一想,身爲一名新農村建設工作指導員,我必須做點什麼來踐行我心中的“雷鋒”。恰好鄉黨委、共青團委正在組織“學習雷鋒、奉獻社會”志願者活動,因此,我和同爲大幹壩村委指導員的宋俊恆同志毅然加入到了志願者的行列當中。共青團旗在前面飄揚,而就在我帶上“小紅帽”的那一刻,一種使命感就壓在了我身上。清掃大街、交通文明勸導、禁毒知識宣傳等貼近羣衆的“實事”,更是讓我有一種成就感。在我們掃大街撿垃圾的那一刻,老百姓們眼神中透出的那種欽佩,也讓我心中得意了一盤。在下步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我也要大力推廣和弘揚雷鋒精神,宣傳志願服務,增強社會所有成員爭噹噹代雷鋒的意識,提高大家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爲建設新型農村打下精神文明基礎。

  民情日記:爲人民服務

小事連民心

羣衆利益無小事,通過在姚山村的走訪,我越發感覺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訪途中,我發現在姚山村陳圩組龍王街路南一棵樹上,掛着四塊電錶,位置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個安全隱患。據村幹部和羣衆反映,由於羣衆房屋拆遷,原先掛在牆上的一些電錶無處可掛,只好掛在樹上,雖多次與供電部門聯繫,但都沒有結果。對此,村幹部和附近羣衆十分擔心,遇到陰雨天,就更爲擔憂。聽後,我當場安排工作人員給縣供電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打了電話,要求他們派人到現場察看,迅速進行整改。縣鄉供電部門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並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學校園內,有一個50米長、20米寬、2米深的水塘,塘內有不少水,雖然周圍用尼龍網圍着,但對學生來說,還是個安全隱患。學校教師和羣衆反映,曾經有名小學生掉進水塘,由於施救及時,沒有發生嚴重後果,但水塘未平,始終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一個心病。填平這個水塘需要一萬多元,村及學校經費很緊張,沒有多餘經費用在填平水塘上。聽後,我安排身旁的鎮黨委書記,要求鎮政府出資填平水塘,鎮黨委書記當即表態三天內完成任務。

這兩件事,對於有些幹部和部門來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決的卻是羣衆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困難,涉及到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若是對“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會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只要我們各級幹部始終牢記羣衆利益無小事,切實把羣衆的小事當作幹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就會積小勝爲大勝,不斷匯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強大力量。

羣衆心裏有桿秤

按照走訪計劃,18日下午,我在村幹部的陪同下,分別走訪慰問了困難戶和五保戶。

走訪慰問的第一戶是特困戶王新章,今年73歲,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獨自生活,患腦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殘疾,行動不便,個人有3.9畝地,由女兒幫着種,包括土地收入和殘疾人、低保戶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瞭解老人的基本情況後,我拉着老人的手,問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老人連聲說:“沒有沒有,政府很關心我們,不能再給政府添麻煩了。”當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時,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長滿老繭的雙手緊握我的手不放鬆。離別時,跛着腳執意將我送到門口。

來到五保老人溫傳祥家時,老人正在準備吃晚飯。通過交談,得知老人今年74歲,1970年4月從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現有5畝地,包給別人種,自己平時主要以撿破爛爲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當我問到老人過得好不好時,他十分激動地說:“比過去幸福多了,逢年過節,上級政府都來看俺,給俺送被送糧送錢,共產黨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覺得出,老人的話發自內心,讓我很受感動。臨別時,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老人連聲說謝謝,並目送我們很遠。

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還有部分羣衆因孤、病、殘原因導致生活困難,說明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羣衆理解。然而通過與羣衆的座談交流,特別是通過與王新章、溫傳祥兩位老人的交談,我感到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衷心擁護,感謝現在黨的好政策,大多數人是通情達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爲客觀原因導致他們暫時的生活困難,不願黨和政府。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桿秤,只要我們心裏裝着羣衆,羣衆心裏也會裝着我們。作爲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我們一定要堅決執行上級黨委決策,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帶到基層,送進百姓家中,讓廣大羣衆明白黨的政策,感受黨的溫暖,特別要實實在在地幫助弱勢羣體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早日走出困境,過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