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原文、賞析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原文、賞析1

原文

微暈嬌花溼欲流,簟紋燈影一生愁。夢迴疑在遠山樓。

殘月暗窺金屈戍,軟風徐蕩玉簾鉤。待聽鄰女喚梳頭。

註釋

①湘真:即陳子龍。陳子龍(1608一1647),字人中、臥子,號大樽、軼符,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幾社領袖,抗清被縛,不屈而投水殉難。有《湘真閣存稿》一卷。本篇作者所和之詞是陳子龍的《浣溪沙·五更》,陳詞爲:“半枕輕寒淚暗流,愁時如夢夢時愁。角聲初到小紅樓。風動殘燈搖繡幕,花籠微月淡簾鉤,陡然舊恨上心頭。”

②微暈嬌花:謂天色剛明,即隱約地露出了花朵的美麗形貌。

③簟紋燈影:見《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注②。

④金屈戍:屈戍,亦作“屈戌”。門或窗上的銅製環鈕、搭扣。此處代指閨房。

賞析

暗夜逝去,拂曉到來。面對朦朧中的景象,嬌慵難以自持。詞即藉此愁人形象,抒發了滿懷無聊的意緒。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原文、賞析2

原文:

微暈嬌花溼欲流,簟紋燈影一生愁。夢迴疑在遠山樓。

殘月暗窺金屈戍,軟風徐蕩玉簾鉤。待聽鄰女喚梳頭。

譯文

女子含淚的模樣,好像嬌花帶雨,俏麗的色澤像要化在水中流淌開來的樣子。葦蓆上、燈影裏,藏着她一生的愁緒。夢醒之後,恍惚自己仍在夢中的樓頭等待良人歸來。

殘月默默映照在大門的搭環上,柔風吹過簾鉤輕輕搖盪,再也無法入睡了,唯有等待天明,等鄰家的.女伴來喚自己一同梳妝。

註釋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名。正體格律爲: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湘真:即陳子龍,字臥子,號大樽、軼符,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幾社領袖,文壇名士,於易代之際抗清被俘,投水殉難,有《湘真閣存稿》一卷,其中有《浣溪沙·五更》一首。和(hè)韻,指和他人詩詞,仍用原韻。

微暈(yùn):指天色初曉。

簟(diàn)紋燈影:寫相思難眠的樣子。簟,竹蓆。燈影,物體在燈光下的投影,這裏指人影。

遠山樓:湯顯祖《紫釵記》中有女子在遠山樓上思念丈夫的場景,這裏借指女子居處。

屈戍(shù):亦稱屈戌,即門上的搭環。

軟風:和風。玉簾鉤:簾鉤的美稱。

賞析:

暗夜逝去,拂曉到來。面對朦朧中的景象,嬌慵難以自持。詞即藉此愁人形象,抒發了滿懷無聊的意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