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教學反思3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浣溪沙》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浣溪沙》教學反思3篇

《浣溪沙》教學反思篇1

一、教學設計簡約不簡單

從課始的音樂《一剪梅》的導入到了解所學過的一些詞牌的由來,從回顧學習詩詞的三讀法到小結理解詞句意思的幾種方法,從檢查詞義的理解到朗讀指導,從指導讀到帶領悟,這一些教學環節貌似簡約,實不簡單,時時處處都在緊扣教學目標,紮紮實實地在爲落實教學目標服務,體現出我巧妙靈活,簡練明快的教學風格。

二、注重朗讀,凸顯詩詞教學的語文味

在本課中,我採用讀的方法很多:讀得字正腔圓,句句通順;讀得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讀得意味深長,聲聲含情。在讀的過程當中,不僅教學生做到眼中有景,還要求學生做到心中有情。如在理解上闋詞的意境時,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自己範讀並問學生:“說說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你的朗讀來將你眼中,心中的景緻表現出來。本節課讀的次數、形式也很多,有個別讀,齊讀,師範讀,師生合作讀。老師的範讀也給孩子很好的示範作用,特別是配樂貫穿課堂,使學生朗讀詩詞更有感情,創設的情境非常好,幾個梯度下來,學生已經把這首古詞讀得餘韻悠長了。學生在不同要求的朗讀之中實現了由讀準到讀通到讀出韻味再到讀出感覺的層層遞進。不難看出學生的朗讀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課堂的語文味十分濃厚。

三、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語文工具性目標落實地紮實而有序。既有朗讀方法的細緻指導,如:音調的問題,語速的問題,邊讀邊想象等,還有學習詩詞的方法指導。我在指導學生二次閱讀時問道:“怎樣才能達到讀得抑揚頓挫的境界呢?”接着就引導學生回顧幾種理解詩詞的方法,並在接下里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學以致用。

四、注重積累拓展

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下闋詞中作者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的鬥志、豁達的胸懷,更多的瞭解蘇軾的豪放,我還出示了的蘇軾和其他詩人一些代表這種人生態度的詩句,如《卜算子》《念奴嬌赤壁懷古》《龜雖壽》《將進酒》等,這些詩句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爲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詩詞世界奠定了基礎。

總之,我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對這堂課,我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我覺得在最後的引讀昇華主題這個環節處理得不好,教師的語言鋪墊不到位,事先設計好的沒完成。學生的情緒沒有帶動起來,導致課堂上的氛圍沒有達到高潮。再者時間的分配不夠科學,前面的導入課題花時間過多,教師在導學過程中的語言也較繁瑣,浪費了一些時間,導致檢測、仿寫這一環節沒有得到落實。

《浣溪沙》教學反思篇2

初次嘗試古詩詞教學,收穫頗豐。這收穫,包括個別教學環節所達到的教學效果,讓我體驗到了些許成功的愉悅,讓我對這個以前所懼怕的“未知的領域”不再望而卻步,而更多的,則是通過這節課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聽課老師們給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明確了可以努力的方向。

《浣溪沙》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懷。上闋主要是對意境的品味,爲了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詞中的景,我採用了聽、讀、想象結合的方法,通過範讀、欣賞音樂、想象畫面等途徑,學生還是比較到位地融入了情境。而對於下闋的抒情,確實是教學的難點,也沒有達到讓學生站在主體地位去感受、表達和感悟的目的。用姜老師的話說,就是“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而如何把這樣說理性的抒情內容上得“有理有趣”,正是我最需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鑑於以上要求,我認爲“古詩詞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反觀我的課堂,下闋的教學完全是“植入式”的,沒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孩子手上,所以孩子的感悟不深,課堂也出現了“萬馬齊喑”的現象。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爲要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情有趣”,可以從以下方向去努力。

一.通過課前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都有好勝之心,在預習時拋下一兩個能勾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不僅爲學生的預習提供了方向,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更能讓課堂中的學生思想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氣氛也會隨之熱烈起來。

二.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在教學《浣溪沙》時,我也運用了對比欣賞的方法,把陳著的《續侄溥賞酴勸酒》和白居易的《醉歌》拿來與蘇軾的詞對比,意在突出蘇軾對於“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殊解讀,體會蘇軾豁達的襟懷。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原因是,這三首詩詞的解讀,完全是我一個人在做,我把我的理解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而沒有留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品析。如果讓他們根據對詩詞的理解談談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課堂效果肯定會更好。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融入音樂、錄音、錄像、動畫等,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沉浸於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作爲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優秀詩篇合着中華民族的脈搏,時時刻刻撞擊着國人的靈魂,滋養着國人的性情。所以,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讓古詩詞教學課堂更加“有理有趣”,任重而道遠。

《浣溪沙》教學反思篇3

詩詞教學不能脫離對意象的解讀。“意象”包抱“意”和“象”兩個方面的內容。這裏的“意”指創作客體的客觀物象。按一般情況說,物是客觀存在的,它原本是什麼樣子,就應當說成什麼樣子,不能有絲毫的差錯,這便是所謂的客觀表述。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這就是古人說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因此詩詞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詩詞是以意象來反映詩人眼裏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讀詩詞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意象的分析加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對詩詞做出多義性的解讀並揣摩詩人的情感。

詩詞中蘊藏着豐富的精神營養,它對青少年成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詩詞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秀的語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民族語言的演變和淵源。詩詞深奧的語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同時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詩詞想像的思維方式以及詩詞審美的再創造性,有助於開發學生創性思維,它的“暗示性”原則,對藝術、通感以及它的繪畫,音樂美可以不時刺激學生在心靈迸發審美創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