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優秀教案3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桃花源記》優秀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3篇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象;

2.學習文章曲折迴環,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

2.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託的理想社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瞭解古今異義現

2.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美、精煉的語言。

3.瞭解本文反映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

瞭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課件、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圖片欣賞:雲南風景名勝:文山文筆塔、丘北普者黑、富寧駝娘江、硯山裕仙湖、廣南八寶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羣人在秦朝時躲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那時候起,這羣人就世世代代在這裏生活,直到東晉末年才被一個漁人發現。這個隱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祕地方就是桃花源。欣賞完這一幅幅優美的圖片,無不讓人心生嚮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再訪桃花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豁然開朗(huò) 屋舍儼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黃髮垂髫(tiáo) 便要還家(yāo) 劉子驥(jì) 詣太守(yì)

2疏通詞句

爲業:靠……謀生。

緣:沿。

夾岸:夾着溪流兩岸。

雜:別的。

鮮美:鮮豔美麗。

異:詫異。所從來:

窮:窮盡。

舍:捨棄,放棄。

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

開朗:開闊明亮。

平曠:平坦開闊。

屬:類。

悉:全。

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

鹹:都。

問訊:打聽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

邑人:同鄉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裏出去。

焉:於之,從這裏。

間隔:斷絕了往來。

嘆惋:感嘆,惋惜。

延:請。

語告: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

志:做記號。

詣:拜見。

如此:像這樣。

遣:派。

欣然:高興地。

鮮美:古義:鮮豔美麗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不管(連詞)

緣:古義:沿

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

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裏問津指探訪。

今義:口液

3.找出難譯的語句討論作答,合作完成全文通譯。

(三)精讀課文,理清脈絡

1.結合註解默讀課文,準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

明確: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爲線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訪桃花源、尋桃花源的順序來複述。

2.概括桃花源給大家留下的印象

桃花源美在何處?請以“這裏 美,你看 。”爲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例:這裏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齊齊。)

3.總結: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美在環境幽雅,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4.桃花源神祕在何處?

桃林神祕: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祕:彷彿若有光,形狀奇特。

林中人神祕: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祕: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5.桃花源的幸福表現在何處?

①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②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亂,安居樂業)

③漁人(側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總結:桃花源幸福表現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四)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1.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主題

(1)桃花源美在風景秀麗,美在民風淳樸,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過,請同學們想—想,在東晉時代,這麼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嗎?

(2)有人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實,你怎樣評價?

2.拓展延伸,深化課堂

學生聯繫現在的生活現實,談談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麼樣的,讓學生感受到現在生活的幸福,老師適時補充世界並不太平的數據資料,讓學生體會和平安定的生活不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生活,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

六、小結作業

作業:背誦全文。

七、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課文,簡介作者。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學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時.當你鬱悶低沉時,你會去想象一些開心的東西,你會去幻想着一切都變得美好順利歡暢的一剎,你會去遺想成功帶來的無盡的歡暢……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託在美好的撞憬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簡介作者。(要點同“教學設計(A)”)

二、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解瞭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後,對提出的疑惑的字詞注音、釋義。

2.教師落實重要的字詞注音、釋義。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通假字、詞性活用字。

3.指導學生理解文中所出現的古今異義的詞語。如:交通、妻子、無論、如此、嚴然、鮮美。

這部分可結合“教學設計(A)”的內容。

三、學生齊讀一遍課文。

要求:①聲音洪亮,讀準字音。

②把握節奏,讀出停頓之處。

③帶有感情,讀出韻律。

四、思考討論,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l。漁人是怎行發現桃花源的?他進入桃花源之前見到了怎樣的景象?

2.漁人在桃花源見到的景和人有何特點?桃花源人對外界社會情況瞭解嗎?

3.人們根據漁人作的標誌再去尋找桃花源,給果怎樣?

通過討論這幾個問題,搞清課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土地平曠,……黃髮垂髦並治然自樂”。“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無論魏晉”。

3.“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五、根據以上問題,理清課文結構。

課文從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爲線索.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源。

第二部分(第2、3段):寫漁人在桃花源的見聞。

第三部分(第4、5段):寫漁人離開、再尋桃花源的經過。

六、完成下列練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儼然——阡陌----垂髫——

詣太守_邑人_劉子驥_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含義。

①芳草鮮美: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③阡陌交通:

④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⑤詣太守,說如此:

3.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從樹上落下的花瓣繁多鮮豔。()

②閒適愉快,自得樂趣。()

比喻無人再未嘗試或過問。()

4.口頭翻譯下列句子。

①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③不足爲外人道也。

七、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背誦第i段。

八、佈置作業。

背誦全文並默寫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要求學生仔細品味自認爲文中寫得好的語句。

說明:讓學生自己來談感受,教師可稍作點撥。

例:

1.第1段描寫桃花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些詞語用得好不好?爲什麼?

寫出了花草的色澤、質地、形態,不僅花多、花美,而且奇特無比,突出了桃花林的神奇之處;用四字句的形式,讀起來鏗鏘和諧,節奏整齊,朗朗上口。

2.第2段寫桃花源居住的環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勾勒出怎樣的田園生活畫面?

“平曠”指土地廣闊平坦;“儼然”即整齊有序;“良田美地桑竹”三詞並列,描寫出田地的肥沃,池塘環繞以及樹木成陰的佳景;“相聞”則以動寫靜,既說明牲畜興旺,又讓人感受鄉村的寧謐,這些生動的用詞勾畫和展現出了桃源人安居樂業、閒適樣和的生活圖畫。

3.“此人——。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嘆惋”一詞表現了桃源人怎樣的心態?

“嘆惋”是感嘆惋情之意,詞語用得十分精當、傳神,桃源人對世事變遷、人間滄桑的慨嘆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難的同情,躍然紙上,可見可感。

說明:可讓學生具體設想模仿桃源人“嘆惋”時各種不同的語言、神情、動作。

二、領會課文在情節處理上的特點。

思考討論:課文描寫的情節,處處體現出一個“奇”的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說明:讓學生進行討論,然後發言。教師在總結時,可作如下啓發。

1.“景’倚,如:“土地平曠,屋舍嚴然,……”等。

2.“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等等。

3.“蹤”奇,後人再去尋找桃源,都一無所獲,不見蹤影。這些奇異之處,使課文情節曲致跌宕,思念環生,充滿了神祕感,更增強了人們對挑花源的'好奇和嚮往。

三、討論分析:聯繫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請你聯想桃源人的生活與當時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之處?“桃花源”寄託了作者怎樣的願望?

說明:應啓發學生髮揮想象,聯繫課文內容加以比較說明。

例;

①桃花源有着“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環境,而外界卻是戰亂頻頻,“峯火連三月”,

②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人們居住安定舒適,而外界百姓卻是顛沛流離,背井離鄉,國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礫。

③桃花源“雞犬相聞”,人們“往來種作”,“恰然自樂”,處處是人丁興旺、洋和輸樂的氛圍,而外界百姓卻飽受戰火磨難,過日如年,終日生活在痛苦之中。總之,桃花源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階級、人人平等自由、家家豐衣足食這樣一個安寧美好的理想社會,表達出身處黑暗、動亂社會之中的作者對美好理想社會的嚮往,寄託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滿生活的強烈願望。自然,它是一個虛構的境地。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讀說訓練。

1.教師出示(可用油印資料、電教等手段進行。)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內容。

2.學生朗讀該詩。

3.分析該詩與課文在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

提示:①內容相同,表現世外桃源的美好、神祕。

②所寫的重點不同。

③表現手法不同。

六、佈置作業:完成課後練習三、五題。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東晉)

景奇

桃花林:鮮美繽紛

桃花源:平曠伊然良田美地桑竹

人奇

悉如外人

大驚歎惋語云

蹤、奇

處處志之

遂迷未果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迴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安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屋舍儼然(yn)阡陌交通(qinm)

黃髮垂髫(tio)便要還家(yo)

劉子驥(j)詣太守(y)

2.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註釋,試翻譯課文。

二、正課

(一)導語:

同學們,陽光明媚、山花爛漫的春天即將過去,我們又將迎來驕陽似火的夏季。誰還記得我們那次春遊的情景?大自然中的景色美不勝收。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桃花!

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

你能不能說一說你的感受?

好!下面我們來欣賞兩幅桃花開放的美景吧!(打出桃花圖片)

(打出伊拉克戰爭圖片)

同學們,看了這一幅圖片,你又想到了什麼?

這幅圖片提醒我們,現代世界裏仍然存在着殘酷的戰爭,很多人因此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生活在困苦之中。

(打出東晉末期圖片)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元代詩人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出了這樣的慨嘆: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說,和平,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嚮往。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它就是----世外桃源!

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打出文章題目:桃花源記)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生於東晉末朝,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於不滿官場的醜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