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彷彿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着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閣序》。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 本文選自《王子安集》

2、闕(què)宦(huàn)歧(qí)

3、譯文:三秦之地拱衛着都城長安,瀰漫的霧中怎麼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我與你都充滿着離別愁意,(因爲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外出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親密近鄰。(我們)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樣(讓淚水)沾溼佩巾揮淚告別。

宦(huàn)遊:出外做官。 無爲:無須,不必。

4、首聯: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頷聯: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遊他鄉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裏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詩人胸襟的闊大。

頸聯: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盪開。詩人設想別後: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與一般的送別詩情調不同,既表現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爲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聯: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爲離別淚溼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爲豪放。

5、理解性默寫:

(1)此詩中可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心聲的名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2)此詩中勸慰友人不要哀傷,表達出詩人豁達,爽朗的胸懷的詩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3)此詩中表明不要因爲離別而傷感的詩句是: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6、思想感情:朋友即將上任,詩人勸慰他不要爲遠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友誼不會因爲距離的遙遠而淡薄,他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雖爲送別詩,但全詩卻無傷感之情,詩人的胸襟開朗,語句豪放清新,委婉親切,體現了友人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7、寫作技巧: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意境開闊,一改離別詩的悲涼悽婉。手法嚴謹,起承轉合清晰明瞭。起句寫景,承句寫送別心情,轉句一改離別的悽婉,結句,勸慰友人,表達真摯情感。

(起承轉合:“起”是起因,文章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事件結果的轉折;“合”是對該事件的議論,是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