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們去聽秋的聲音》是長春版三年級上冊第一版塊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首現代詩,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秋天裏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形象的語言讚美了秋天。詩歌從兩個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如一、二、三小節中的寫的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隻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如最後一小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教材和本班學生的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9個字。(因爲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所以我把它做爲第一個教學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本冊的教學要求我們要構建綜合閱讀策略,倡導多種新閱讀方式)

3、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本冊教材的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從秋天的聲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詩的秋韻。

教學難點:

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二、說設計理念:

《我們去聽秋的聲音》是一首兒童詩,沒有了聽覺上的美感,秋之韻味也將大減;沒有詩歌來佐料,秋之意境頓感遜色。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 “美”的情境渲染爲基調,以“聽”爲主線,以“趣”爲佐料,以“仿”爲橋樑,輔以 “思,議,評,讀”等手段,旨在使學生深深沉浸在濃濃的詩情秋韻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語文學習變成一種愉悅身心的自主的渴望,增強課堂學生的有效參與度,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三、說教法與學法:

閱讀教學以讀爲本,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於是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情況,這節課採用“自主讀書、美讀感悟”的教學方法。老師以一個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在想象中昇華情感,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引導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以“美”爲基調,情境導入,醞釀詩情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班學生喜歡欣賞配樂朗讀,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採用讓學生伴着音樂,聽老師激情導語的方式引入課文,是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激發學生樂學的情緒。

(二)、以“聽”爲主線,初聽秋聲,初感秋意。

初讀詩歌,着重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運用前面幾篇課文裏學過的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二是瞭解詩中講了哪些事物的聲音。在學生了解詩歌的意思後,爲了加深對詩歌的感受,適時地引導學生:聽秋聲,利用課件,讓學生一邊聽秋聲一邊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聲音和相應景物形象化;說秋聲,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瞭解的秋天所特有的聲音,體現秋天景物的美好。

(三)、以“趣”爲佐料,細聽秋聲,深感秋韻。

情感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爲了學生在這節課裏將詩句讀得有滋有味,除了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外, 我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師與生的對話裏,想象“黃葉和誰在道別,大雁爲誰而叮嚀,田野裏是誰在歌唱”;扮演黃葉和樹媽媽道別時的對話,想象田野裏豐收後歡樂的情景……這些情境有效激活了學生的童真童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朗讀更加入情入境,有聲有色。

(四)、以“仿”爲橋樑,想像秋聲,編織秋景 。

在細聽了課文中的秋聲後,引導學生想象 :秋天裏還有哪些聲音,幫助學生根據課件的提示,模仿課文第一二小節噹噹小詩人,試着編一編詩歌。這一仿說訓練不僅架起了課內通向課外的橋樑,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使學生更好地感悟了中心句“秋是遼闊透明的音樂廳”,把文本的知識細化、落實。

(五)以“練”爲載體,自選作業,昇華感悟。

關於作業的設計比較多樣,自主,畫一畫秋天的畫,寫一寫秋天的詩,編一編秋天的童話,搜一搜秋天的詩文。自主作業,爲學生留有更廣闊的空間,促進學生走出課堂,繼續尋找和發現秋的美麗。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是用一棵飄落葉的大樹,一朵朵漂浮的白雲,展翅高飛的大雁,可愛的蟋蟀組合的秋景圖,並在相應的圖下面隨同講課註上叮嚀、刷刷等字樣。同時,在課題下還畫有美麗的五線譜,黃葉、大雁穿越美麗的五線譜,使靜止的語言符號流淌出音樂的旋律、圖畫的意境。正是這些美妙的聲音編織了一曲秋的歌。讓學生從靜態的板書中感受到秋的聲音,秋的旋律,秋的美。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2課,是一節“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的綜合美術課,由於孩子們從小就對大樹和小鳥有着特殊的認識和情感,因此,這節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爲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與創作空間。在教學中爲了給學生交流、學習、思考的空間,因而在備課上我充分考慮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快樂學習的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及不同的活動形式使學生能表現各種形態的小鳥的家。

2、通過教學活動,加強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增加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對小鳥的家的認識及表現。

2、通過互動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二、說教法

本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景、交流及談話的方法,主要強調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教師只作爲活動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以學生爲主體,主要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探索、嘗試的慾望,並通過聯繫實際生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

三、說學法

爲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採用聽、說、做、玩、畫等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首先提有關家的問題,然後用媒體展示小鳥的圖片給學生觀賞,目的是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一步學習做鋪墊,接着展示兩種對比圖片:第一種是自由自在、活潑可愛的小鳥,也就是有家可歸的小鳥。第二種是傷心可憐、無家可歸的小鳥。然後引導學生欣賞,說說自己的感受。造成小鳥失去家的原因是什麼?(自然災害,人爲砍伐等,茂密的山林變成了禿山,小鳥無處藏身,家自然沒了)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爲了朋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植樹造林、愛護環境)出示課題:小鳥的家

(二)、師生交流互動

1、家是什麼?

請同學們想一想,說說自己家的樣子,家給人的感覺是什麼?(溫暖、舒適、安全的) 這時引導學生聯想小鳥會在哪裏做家呢?(樹林裏、樹洞裏、屋檐下、草叢中、、電杆上等),原來這麼多地方都有小鳥的家,讓我們跟隨小鳥一起去看看他們的家吧。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小鳥的家,從形狀、材料說一說小鳥的家。(洞口是圓形的,有大有小,洞裏面有半圓形的,也有球形的,不同的鳥類所築的家都不一樣),小鳥爲什麼要把家建成這樣呢?讓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

2、展示學生作品

學生欣賞作品,探究方法,爲下面的製作心理有個底。同時欣賞教師範例,激發學生創作興趣,讓學生明白製作方法步驟,方便學生下一步的製作。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根據課前準備的材料,談談你想爲小鳥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家呢?小組討論、交流,哪個小組同學起來說一說,你們打算選用什麼材料?想怎樣來做?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設計思路。

(三)、學生創作,老師指導

1、學生自主選擇方法、材料進行創作,表現小鳥的家及小鳥。

2、啓發學生大膽創作,表揚色彩、動態、造型突出的作品,提倡同學之間相互幫助。

(四)、展示學生作品及評價

1、讓學生客觀的去評價,主要採用自評、他評、師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評價,加強了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快樂的小青蛙》是語文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23課內容。這篇課文是一個童話故事。講了一隻小青蛙不小心掉進枯井裏,它不急不慌,在井裏唱起了歌,最後被大象救了上來的故事。本文共6個自然段。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1.學會認“井、急、象”等11個生字,會寫“井、爲、伯”等7個生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內容,並會分角色朗讀。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不要慌張,要動腦筋想辦法。

本課作者賦以小青蛙和大象人的思維,教學重點是合作識字,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是教育學生遇到困難勇敢而對,樂觀地動腦想辦法戰勝困難,在識字教學中“困”與“因”字,形近,區分成了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學生分析: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教育意義深遠,內容淺顯生動,學生很感興趣,適合學生閱讀,學生可以藉助拼音自能讀書,能初步瞭解故事大意。學習本課,使學生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遇到困難善於動腦的良好習慣。

二、 說教法

1、變序教學。本節課在學生談讀書收穫時,我順勢而導,大膽採用了變序教學,巧抓研讀的切入點——你怎麼看出這是一隻快樂的小青蛙?學生通過讀悟出小青蛙遇到困難唱歌是爲了向別人求助,然後想象小青蛙會怎樣唱歌,再研讀把大象伯伯引來後的對話,對指導朗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分角色表演,再次迴歸主體。組內創新表演更是加強了小組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2、情趣化教學。在識字教學中,我注重了情趣化教學。先鼓勵孩子們圈出生字自主識字,並彙報識字方法,相機總結,滲透拓展識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然後緊接着用各種方式的讀和槍擊氣球的遊戲形式鞏固練習,致使識字教學紮實有效。

3、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爲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合作學習、發現法、自讀自悟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藉助拼音自能讀書,合作識字,善於在讀書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共同嘗試解決問題的快樂,自讀自悟,有感情地讀好全文,注重學科問的整合,利用歌曲《小青蛙找家》結束課堂。教學過程大致分爲五個環節:

(一)、 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師:老師知道你們喜歡猜謎語,今天我給你們出個謎語:水邊有個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綠大衣,伸出舌頭把蟲抓。(青蛙)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一隻可愛的小青蛙,貼青蛙圖,板書:快樂的小青蛙。(學生讀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合作檢測。

1.圈畫生字,自主識字

A、同學們看黑板上的生字,把它們從書本上圈出來

B、同學們四人一小組利用手中的卡片合作識字,看哪個小組最先闖過第一關?

C、生字中你最容易記住的哪個字?你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2.遊戲練習,鞏固識字

3.讀文,整體感知

A、請六個同學分自然段朗讀

B、由同學對他們的朗讀做評價,誰是你讀書的好榜樣?爲什麼?你想對誰提建議?

C、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三)、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在讀完課文說自己的收穫時,抓住學生的話“我知道這是一隻快樂的小青蛙”,問:“你們爲什麼說這是一隻快樂的勇敢的小青蛙呢?”“小青蛙不小心掉到了一口枯井裏,他不急不慌,在井裏唱起了歌。”問學生對枯井的認識,假設“當你們掉進枯井裏,你們怎麼辦呢?”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候質疑“掉枯井裏,大家都會很害怕,那小青蛙怎麼唱起了歌呢?”這時候學生就會找到大象救小青蛙的自然段。大象伯伯聽到歌聲,也走過來問了。現在你們知道小青蛙爲什麼唱歌了吧,誰來說說?等學生說完,再指導朗讀。誰來把大象伯伯的話讀一讀。要讀出大象伯伯不理解的語氣來。小青蛙又是怎麼說的呢?要讀出着急的語氣,也得讀出高興的語氣,有人來救他了,能不高興嗎?讓男生齊讀大象伯伯的話,女生齊讀小青蛙的話。

大象伯伯把小青蛙救上來了,還誇了小青蛙一句,怎麼讀呢?(生齊讀)

想象:當小青蛙坐在象鼻子上,他會對大象伯伯說什麼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咱們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演之前你們說說,小青蛙應該怎麼唱歌呢?(大聲的,“呱呱”)讓學生自由表演。表演完,問:除了這個辦法可以自救,還有什麼辦法呢?讓學生在小組裏演一演。

( 五)、拓展延伸,歌唱出室。

師總結:這真是一隻快樂的小青蛙,聰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相信同學們遇到困難,也會像這隻快樂的小青蛙一樣樂觀!一樣機智,對嗎?

放《快樂的小青蛙》音樂,學生邊唱邊跳出教室外。

五、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記憶。

(小青蛙)掉井裏——唱歌(等朋友來救)

(大象伯伯)聽見——救起小青蛙(誇他又聰明又勇敢)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的題材是聽說遊戲《蓋樓房》。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很快,他們已不滿足於會使用簡單句來說一段話,而轉向爲詞彙的豐富和會說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並且運用都需要經過一定場合的練習。而聽說遊戲就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教育目標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爲主,活動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在聽和說的理解和表達方面。聽說遊戲就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練習,讓他們通過專門的集中的學習迅速地把握某一種句法的特點規律,並在嘗試運用過程中提高熟練使用的水平。我選擇的《蓋樓房》這一聽說遊戲正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二、說話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

2、注意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發言,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不重複別人的語句。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話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課前已學習過用“ΧΧ越來越Χ”的句型講話。 2、鼓一面,錄音帶一盒。 3、兩棟樓房牆基和可移動的樓層圖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在教學中幼兒更好的進行學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主要採用了傾聽法、示範講解法、遊戲法。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傾聽法:教師敲鼓、放錄音是爲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學習興趣。

示範講解法:老師範講能引起幼兒談話的興趣,並在談話內容及語言表達上起到示範作用。

遊戲法:在談話過程中,如何使幼兒都積極發言,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幼兒對

大班說課聽說遊戲<<蓋樓房>>

遊戲本身有興趣,用遊戲法來刺激幼兒主動發言,克服困難,積極發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說話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設置遊戲情境。二、交代遊戲規則。三、引導幼兒玩遊戲。四、幼兒自主遊戲。

第一環節,設置遊戲情境。

活動開始時,教師以神祕的口吻對幼兒說:閉上你們的眼睛,用你的小耳朵聽聽這是什麼聲音?你發現了什麼?教師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輕到重,速度由快到慢。啓發幼兒用“ΧΧ越來越Χ”的句型表述。接着播放錄音,錄音機裏傳出來的風聲由大漸小,貓叫聲由響到輕,狗叫聲由輕到響。教師根據幼兒對已有的詞彙經驗,提出問題:你們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表達?啓發孩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來表達事物變化的過程,如:風越刮越小,貓越走越遠,狗越叫越響等。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孩子來回答。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了傾聽法、提問法,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孩子們將聽到用語言描述出來。“ΧΧ越Χ越Χ”的句型,反映的是一個事物的變化過程,採用組織孩子傾聽各種聲音變化的差異感受事物的變化,創設遊戲的情況。這種方式更能使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事物的變化過程,也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爲順利過渡到下一環節作鋪墊。

第二環節,交代遊戲規則。

沒有過多的去講究環節上的花樣形式而是直接通過語言向孩子介紹遊戲規則,這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比較容易,也能理解。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樓房牆基圖和可移動的樓層圖引起孩子們瞭解遊戲規則的興趣。我說:“今天我們來玩蓋樓房的遊戲,不是用磚、水泥那些建築材料而是讓你們來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說話,回答正確的小朋友就可以給你所在的這一小組蓋上一層樓,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蓋的樓房高?”這是遊戲規則一,規則二是提醒孩子注意傾聽別人的說話,不能重複同伴講過的內容;規則三是不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談話的孩子,說得不恰當或重複同伴語句的孩子,均不能給他蓋樓房。

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玩遊戲。

教師面向全體孩子,鼓勵孩子們運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編說完整的句子,進行“蓋樓房”遊戲活動。如孩子們會說“太陽越升越高”,“氣越打越足”,“花越開越美麗”,“人越長越高”等,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時教師引導

孩子思考比較兩種句型,即“ΧΧ越ΧΧ,就越ΧΧΧ”及“ΧΧ越來越Χ”,讓孩子認識區別,鼓勵孩子仿照“ΧΧ越ΧΧ,就越ΧΧΧ”的句型結構,說出新的句子來。如“風颳得越大,樹就搖得越厲害”,“天越黑,小明就越害怕”。

活動中我設計組織孩子思考、比較兩種句型是一種學習方式,有利於孩子在原有語言經驗的基礎上,習得新的語言經驗,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性。從而強調了重點,難點在這也突破了。

第四環節,幼兒自主遊戲。

這一環節,我採用分組“蓋樓房”的競賽遊戲方式,先將孩子們分成兩組,然後分別請兩組的孩子用“ΧΧ越Χ越X”,“XX越XX,就越XXX”的句型創編語句,當某一組的某一孩子講得正確又不重複別人語句的情況下,給這一組添上一層樓。最後,比一比看哪一組的樓房蓋得最高,給最高的'樓房插上一面紅旗,表示這組小朋友齊心協力贏得了勝利。

在大班開展競賽性的遊戲活動,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競爭意識、產生集體榮譽感,從而促使孩子更主動地參與遊戲,發展孩子的聽說能力。孩子們開展競賽遊戲活動中,除了鼓勵孩子積極大膽的發言外,我還注意教育孩子發揚競賽風格,與同伴友好相處。爲了讓每一位孩子都有練習參與的機會,遊戲多玩幾次,使活動生動、有效,孩子們成爲真正活動的主人。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是本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記敘了一隻小松鼠掉在了狼的身上,他巧妙地逃脫了危險。課文以對話的方式表現了小松鼠的靈活機智,也說明了只有朋友多,纔會快樂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初(試)讀課文,教學生字詞,並指導生字的書寫。

2、過程和方法:探究式地學習,初(試)讀課文,學會本課部分生字詞。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只有朋友多,纔有快樂的道理”。

二、說教法

(一)導入新課

這套教材的最大特點從教法來講就是以“學生爲本,自主探究。着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材設計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倡導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材在呈現方式上力求引發師生和教材的互動。”

從故事導入新課,就是讓學生從興趣出發,幫他們營造學習環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這個教學環節倡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方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是說,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互促的過程,是煥發師生生命激情、激發師生生命潛能的過程。所以,我設計的這個過程也許在試講中失敗,也許會使課堂處於“一問三不知的場面,但卻是我試着以學生爲本的教法實踐。敗了我也不慌不悔。

低年級閱讀教學,無論從哪一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該從讀入手。有目的地放手地讓學生讀是新課標對新教法的要求。以讀帶講。儘量做到教師在讀中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從“故事中“引出生字來學,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學會了生字再回到課文中爲課文服務。這樣放手地讓學生或聯繫內容或聯生活實際,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以理解。

語文環境就是文字環境,它遵從“從大到小”規律。即篇——句——詞——字。纔不至於使課文與生字脫節,纔不至於使課文空洞。

本冊教材對識字課的教學要求是: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全冊共認識常用漢字476個,其中會寫243個。

3.能按筆畫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在識字教學中,當然以“音、形、義、”爲重點。教法以學生爲本,照顧他們天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在活動中自主、自信地學習,這裏體現的是教學策略的轉變。

無論這節課怎麼上,識字是目的,讀懂課文是歸宿。

三、對新教材的認識

我們面對的是新一代的少年兒童,我們傳授的是新教材。那麼我們究竟要怎麼教纔算新?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們。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看這本教材的主編楊再隋先生的《談小學語文教師怎樣走進新課程》一文中說:一種新的課程理念,一種新的課程文化,一種新的教育生活,一種新的課堂教學展現在我們面前。語文課怎麼啦!一個字:變,在變中求新,在變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他說:“首先是教育理念要變,師生關係要變,對教材內容及其呈現形式的認識要變,教學策略要變,教學結構要變”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精美的郵票》人教版六年制小學美術四年級的上學期第九課的內容,屬於設計.應用領域,旨在讓學生了解郵票的概念、發展史、以及郵票的特點,初步學會利用所學的美術技能設計郵票,培養學生的想象與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與設計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精美的郵票,讓學生初步瞭解有關的郵票知識,讓學生認識郵票,感受郵票之美,學習簡單的郵票畫面設計與製作。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創造性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實踐,提高學生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與設計能力。

三、教學方法

新課程提出要求改變單一、高深、繁多的專業化傾向,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內容和信息,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掌握,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富有人文氣息。基於這樣的理念,我採取了互動型教學方法。具體表現爲在創設情境中討論、體驗;在欣賞中比較、探究學習技法,以解決難點;在展示評價中獲得成功體驗。

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用色、點、線、形設計郵票,同時對於點、線的種類、性格、排列,色彩的冷暖、情緒有了一定的瞭解,但要他們用這些美術元素進行設計,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還存在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點撥,引導他們在創作的同時體驗其中的樂趣。因此,這堂課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引導下進行的自主探究學習,是在教師創設的有關情境中,通過感覺、聯想和想象,來完成造型表現。

四、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請學生收集郵票的相關資料,如:世界上第一張郵票——黑便士是誰設計的,我國發行的第一張郵票的名稱、發行時間等。每人準備幾張郵票。

(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爲四個環節:激趣導入,探究性學習,實踐操作,展示評價。

1、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精美的集郵冊,請學生欣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郵票

2、探究性學習

(1)、郵票的來歷和作用

(2)、郵票的發展史

讓學生了解世界上第一張郵票和我國發行的第一張郵票的相關資料。

(3)、郵票的分類

(4)、郵票的特點

(5)、郵票的表現方法

3、實踐操作

學生設計表現,教師巡視輔導。

4、展示評價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師能利用多種教學途徑,讓學生了解郵票的發展史及郵票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郵票,設計郵票的興趣.教學效果顯著.如果能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投影儀展示精美的集郵冊和學生作業,則更佳..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太空一日》是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爲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於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爲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太空一日》選自航天員楊利偉撰寫的個人傳記《天地九重》。

課文由四部分組成,分別就起飛時的生死考驗,太空中的真實所見,飛船上的聲音探索,返回途中的驚險機遇作了詳細介紹。本文具有很強的變現力,普通的詞彙,平實的語言,讀起來卻驚心動魄,扣人心絃。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這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確立了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自讀課文,預習字詞

2,感知文章內容,理解關鍵語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瀏覽文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楊利偉崇高的精神品質。

三、說重點難點

結合課標,我確立的文章重點是:掌握瀏覽了學習方法。本課篇幅較長,由四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有小標題。所以第一課時的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小標題理清文章的結構順序。本課的難點是感受楊利偉崇高的精神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融入課文,品味關鍵詞句,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突破這一難點,達到深刻閱讀體驗的目的。

四、說教法學法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選擇的教法是: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爲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與高貴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法方面,我主要指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神州五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標誌着中國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國的行列。作爲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38歲的楊利偉成爲第431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這一天,多少炎黃子孫翹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這是一次充滿挑戰和驚險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讓我們隨航天英雄楊利偉一道重溫那令人既興奮又緊張的天空一日。

二、檢查預習,瞭解背景。

1.認讀理解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熾熱輪廓模擬遨遊嚴謹稠密瞬間概率燒灼

五臟六腑千鈞重負耐人尋味驚心動魄

2.介紹寫作背景。

介紹神舟五號的發射情況。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記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經歷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爲自己要犧牲了——火箭發射

我看到了什麼

在太空中

神祕的敲擊聲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飛船返回

2.讀了“我真的以爲自己要犧牲了”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犧牲”的原因嗎?(用文中語句回答)

共振以曲線形式變化着,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麼”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麼?“我”沒有看到長城,卻爲何要寫它?

明確:

(1)可以準確判斷各大洲和各個國家的方位;

(2)祖國的各個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

因爲“有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航天員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築就是長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樣,很想驗證這個說法”,通過本次觀察,說明那些說法並不科學,從而表現出作者嚴謹的科學精神。

4.“神祕的敲擊聲”這一部分其實寫了在太空中哪兩個“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現象?

(1)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

(2)時不時會出現神祕的敲擊聲。

5.“歸途如此驚心動魄”這一部分中,令“我”“驚心動魄”的事情是什麼?

返回艙的舷窗出現裂紋,外邊可是1600—1800℃的超高溫度。

四、細讀課文,探究質疑

1.結合課文,體會下面句子蘊含的情感。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明確:通過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表現了所有人爲楊利偉挺過了艱難的共振過程而高興。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裏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明確:通過景色描寫,表達了“我”在太空思家、愛國之情。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的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面來人了!

明確:表達了“我”回到地面、想從返回艙出來的急切心情。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麼什麼特點?

採用小標題的形式,依照火箭發射、在太空中、飛船返回的順序組織全篇。

3.楊利偉在文中說“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試從文中找出一些例子,體會宇航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1)“那些物體懸浮在飛船外面,我無法捕捉回來,我至今還沒弄清那到底是什麼。”因無法捕捉,就不能判斷到底是什麼。

(2)“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裏,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着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感覺聲音不像,就不能確認,這是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

【課堂小結】

本文采用小標題的形式,詳盡地敘述了“我”(楊利偉)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現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靜和嚴謹、科學的崇高精神。

【作業佈置】

1.讀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啓迪?

2.假如楊利偉到你們的學校和大家交流,你會向他提什麼問題呢?

【板書設計】

太空一日

我真的以爲自己要犧牲了——火箭發射

我看到了什麼嚴謹

在太空中科學

神祕的敲擊聲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飛船返回

(結語)

我們常說“讀書是爲了明理”。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迴盪。我們的課堂應該是智慧的鏵犁,幫助學生開墾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希望,和他們一起去採摘那些文化領域的累累碩果,一起去分享那些偉大心靈閃爍的光芒。並在共同的學習和體驗過程中,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巔峯上捕捉受用一生的雨露陽光。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