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練習題答案

勸學》作爲《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整理了《勸學》習題及答案,可以供同學們練習。

荀子勸學練習題答案

荀子《勸學》練習題答案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靛青(  )    蓼藍(  )

木直中繩(  ) 參省(  )

須臾(  ) 以爲輪(  )

跬步(  ) 生非異(  )

槁暴(  ) 騏驥(  )

駑馬(  ) 跂而望矣(  )

二螯(  ) 鍥而不捨(  )

金石可鏤(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勸學(       )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3)吾嘗跂而望矣(       )

(4)假輿馬者(       )

(5)而絕江河(       )

(6)風雨興焉(       )

(7)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9)駑馬十駕(       )

(10)用心躁也(       )

3.文學常識填空。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______,______期______家,是儒家的最後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有______,現存______篇。

4.名句填空。

(1)(2009江蘇高考,10)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2009福建高考,1)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

(3)(2009天津高考,14)______________,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4)(2009全國高考Ⅱ,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不復挺者,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

(8)《勸學》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àn liǎo zhònɡ xǐnɡ yú róu kuǐ xìnɡ ɡǎo pù jì nú qì áo qiè lòu

2.(1)鼓勵 (2)檢查,省察 (3)提起腳後跟

(4)藉助,利用 (5)橫渡 (6)在這裏興起 (7)指人的智慧 (8)沒有用來……的(辦法) (9)馬拉車十天所走的路程 (10)浮躁,不專心

3.況 戰國末 思想 《荀子》 32

4.(1)吾嘗跂而望矣 (2)金就礪則利 (3)吾嘗終日而思矣 (4)故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功在不捨 (5)雖有槁暴  使之然也 (6)假輿馬者 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 (7)鍥而舍之 鍥而不捨 金石可鏤 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 (8)學不可以已

賞析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駕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於枯燥和單調的。但這篇文章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爲人們傳誦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於,它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如文章開首,連用“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四個比喻,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收到了先聲奪人的強烈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彷彿信手拈來的通俗明瞭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啓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

從形式上看,《勸學》中的`比喻靈巧多樣、運用自如。闡述觀點,論證道理,有的從正面設喻(“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的從反面設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的單獨設喻,有的連續設喻;有的同類並列,有的正反對照;有的只設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有的先設喻再引出要說的道理。總之,鋪錦列繡,無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雖多,卻無板滯生硬的感覺,相反,隨着用比的連續轉換和充分展開,形成整齊而又富於變化的句式,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生氣勃勃。

《勸學》在寫作上的再一個特點是大量運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對比。文章一開始就是一組排比:“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這樣的排比句式在文中舉不勝舉,既富於論辯色彩,又富有文學韻味,甚或有一種音樂的節奏感流動在其中。同樣,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勸學》也很有特色。如在說明學習要善於積累的道理時,作者先後以“騏驥”與“駑馬”、“朽木”與“金石”作對比,說明“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充分顯示出“不捨”對於學習的重大意義。在闡述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時,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對比,前者“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後者雖有“六跪而二螯”,卻“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道理何在?就在於前者“用心一也”,後者“用心躁也”。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襯,增強了說理的分量。

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說理透闢;行文簡潔,精練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