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背影》後的“背影”

在《背影》裏印象最深刻的,是朱自清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讀出《背影》後的“背影”

  讀出《背影》後的“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自然樸實的語言,塑造了一個感人的形象——父親。感人的力量來自何方?來自作者真摯的情感和巧妙的構思,兩者結合成一個耐人尋味的聚光點——父親的“背影”,照亮了父親真實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看到,父親默默承受着失去親人的痛苦,又肩負着一家人生計的重擔,舉步維艱而極力支撐。爲了兒子可以毫不顧惜自己,在困頓和頹唐中不斷地和命運抗爭,這一切,都在父親“背影”中閃現出來,產生強烈的震撼力,震顫着讀者的靈魂。從中,我們感受到如山的父愛,感受到一個崇高的父親形象,感受到父愛子、子愛父的拳拳親情。

而本文的寫作時間恰是20世紀初期整個社會對“父親”的一片抗議與譴責聲時,朱自清反其道而行之,以“父親的背影”爲載體,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好父親”的形象。文中的父親,實際是作者理想中的父親,是作者恨過之後理解了的父親,是一份遲到的理解、遲到的子愛,甚至可以理解爲是對父親的愛的一種自我解嘲。

對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有“平淡中蘊神奇”的評價。“平淡”的是膚淺的“父愛”理解,缺乏深刻的體驗。“神奇”,又神在何處?奇在哪裏?

朱自清先生在《寫作雜談》中關於《背影》的寫作曾有這樣的說明:“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不盡然。”結合課文開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我們也可以明顯真切地感覺到這“不盡然”裏面有俚頭、有故事,作者似乎有難言之隱。

實際上,在朱自清的潛意識中,固然兒時有對父親些微的愛——朱自清在散文《冬天》中寫道:“冬天的夜晚特別的冷,父親便起了爐子,煮上白水豆腐。但洋爐子太高,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氳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放進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都喜歡這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在寒冷的冬天裏,父子圍着暖烘烘的爐子坐着,父親爲兒子夾起白水豆腐。這是一幅多麼溫馨幸福的畫面,讓人體會到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但是,除此之外,朱自清對父親更多的是“恨”,直到1925年,甚至可以繼續延伸。

朱自清對父親的“怨恨”主要表現爲:

1.兒時父親的嚴厲——放學回來,父親總要過目小朱自清的作文,經常是在晚飯時分,小朱自清搬個小板凳坐在父親身旁,父親朱鴻鈞一邊喝着老酒,一邊搖頭晃腦低吟着小朱自清的作文。看到先生給予好評,就點頭稱好,欣然喝酒,順手獎給兒子幾粒花生米或一塊豆腐乾;看到文章所評不好、字句被刪改太多,朱鴻鈞就訓斥兒子,即使小朱自清淚眼汪汪也不放過,甚至一把火把小朱自清的作業燒掉。

2.綱常倫理,父爲子綱,父親無條件地安排兒子的一切——父親朱鴻鈞受濃重封建家長禮法的影響,雖愛兒子,但在兒子面前往往是板着嚴肅的臉,極少露出笑意,很嚴厲,隨意操縱兒子的生活。小時候的`朱自清沒法違逆,十四歲就在父母的包辦下確定了第一次婚姻,十八歲就在父母的要求下結婚。

3.父親對朱自清元配夫人的精神束縛——雖然是父母包辦,但朱自清夫婦關係一直比較融洽。兒媳武鍾謙是揚州名中醫武威三的獨生女,在孃家爲姑娘時就愛笑,嫁到朱家後這愛笑的天性被封建色彩濃郁的朱鴻鈞認爲是“不守婦道”。尤其當家庭開始衰敗,她還“愛笑”,於是她便成了公婆的眼中釘、肉中刺。一個原本天真爛漫、愛說愛笑、活潑健壯的人,後來,弄得“身子像一隻螳螂,盡是皮包着骨頭……哭是不會哭,笑也不會笑了”,抑鬱不歡,積久勞瘁,於1929年死於肺病。

4.父親感情的出軌給遠在北大讀書、接受新思想的兒子以沉重的陰影——朱鴻鈞原來在江西做官時已娶了一個妾,從此種下了家庭不和的種子。到徐州任上又娶了一個妾,致使江西任上所娶的妾大怒,前往徐州大鬧,終至上司怪罪下來,撤了父親的差。這也是父親的差事交卸了而作者卻緘口不言的緣由。

5.父親對朱自清祖母的間接扼殺,進而造成家庭瀕臨崩潰——爲賠償徐州之妾,父親花了許多錢,以至虧欠公款五百元。不得已父親求祖母變賣首飾,還借了高利貸來補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這樣的變故,在鬱郁中辭世,家道也隨之衰落,而這時朱自清的二弟即將報考大學,但家裏已拿不出學費,且衆多弟妹尚未成年,這更加深了朱自清與父親間的鴻溝。

6.經濟的拮据與父親專制式的家長統治讓朱自清幾乎斷絕父子關係——身爲長子的朱自清面對父親的“死作”和家庭的衰落,出於對家庭、父母和弟妹的責任,用三年的時間就修完了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四年課程,在北大校長蔣夢麟的推薦下,到杭州第一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員,從此開始了漫長的養家餬口的生涯。其時,他月薪70元,每發工資後須寄一半回家,但還是不能滿足父親的要求,遂使家人失和。不久,爲減少家庭矛盾,節約生活開支,經好友介紹,朱自清回到家鄉揚州的江蘇省立八中任教務主任。但因秉性耿直,不久便與同事和校長不合,加之庶母的不斷挑撥,朱自清的母親和妻子之間的婆媳關係緊張,父親因聽信庶母的話,藉着和校長的私交直接讓學校把朱自清的薪水送到家裏,本人不得領取,這激怒了朱自清,他毅然辭職,後到上海中國公學、杭州一師、六師、浙江省立十中、浙江省立四中、清華等校任教,其間又先後把妻子、兩個兒子、母親和妹妹從揚州接出,父子雖失和,但仍給父親寄錢。

7.朱自清兩次回家,父子關係不調和——1922年暑假,朱自清想主動緩解和父親的矛盾,帶着妻兒回揚州,但父親朱鴻鈞先是不準朱自清一家進家門,後雖在家人勸說下讓步了,卻仍不理睬朱自清。朱自清在家感到很沒趣,過了幾天悻悻離去,這加重了他對父親的怨恨。1923年暑假,朱自清雖又回家一次,但與父親的關係仍未好轉。朱自清認爲自己沒錯,不肯認錯。父親朱鴻鈞也認爲自己沒有錯,老子用兒子的天經地義,爲父有錯也不該認錯。於是雙方進入冷戰。此後朱自清也就幾年不回家了。

8.父親晚年脾氣暴躁——和朱自清在徐州浦口車站分別後,父親並沒有謀到差事,並且病倒外鄉,後被人送回揚州。從此貧病交加,家道日衰,因此心情鬱憤,脾氣暴躁。

放在任何人身上,這樣的父親誰能喜歡?但是,1925年,父親自揚州寄來“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的信。人之將逝,其言也善,使深悟生存之艱難、對生活感到無力的朱自清心靈深受刺激,那種骨肉相連的父子情使他開始諒解與感念父親,不覺回憶起八年前與父親離別的情景,以藝術的方式表達了對父親的理解、原諒以及對自己的愧怍、自責與嘆息——甚至可以說,文中的父親是作者美化了的、理想中的父親。

朱自清與父親的衝突,實際上反映了舊傳統與新觀念的矛盾、舊思想和新思想的矛盾、專制和自由解放的矛盾以及經濟與生活的矛盾衝突等,在《背影》的背後,是沉痛與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