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創新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創新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創新作文合集九篇

創新作文 篇1

在這個科技騰達的時代,是誰造就了這飛速發達之路?是誰創造瞭如今的美好前景?如果你是一位顧客,你一定想見識到新產品,如果你是一位歌手,你必定想唱新歌,如果你是一位觀衆,你一定想看最新、最有趣的節目……正是因爲,在茫茫人海有這樣一種力量——創客。他們不以贏利爲目標,正是因爲有了創客勇敢的存在,纔會有更多以前認爲的幻想化作現實存在。

耳熟能詳的萊特兄弟,造就了今日的飛機。人類很早以前就想像鳥類一樣飛行,直到萊特兄弟“飛行者”的出現。在這之前,他們並沒有想過成功失敗與否,而這個靈感竟是由於一次聖誕節父親送給他們的遙控模型。他們通過研究老鷹的翅膀得出了原理,造出來了簡易的飛機。

古人說得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求新求變,事物纔會有生命力,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於是我們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來看待今天和明天。只有不斷採用新方法、新技術,不斷地有新發明、新創造,不斷地產生新成果,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創客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歌德也說過“要成長,你必須要獨創才行”這個世界上,創新將會成爲一種力量,而我們的身邊會有更多創客的存在。

“普通人也能當大創客”。或許,實現一件事真得很難,但只要有決心就必會成功。“創客”看似一個普通的詞,卻蘊含着神奇與奧妙。隨着社會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小創客出現。或許,未來的創客就是我們,而不斷的創新則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創新作文 篇2

陽光溫暖,清新。我用雙手捧住這大自然的饋贈,細細品味着這縷春陽,多麼美好。創新也是如此,需要你不斷地品味,鑽研。

“我的天哪!”我呆呆地望着桌上的那一團亂:紅的紅,綠的綠,“色彩鮮豔,顏色分明”這個小搗蛋莫不是把我的書桌當成了調色盤了吧!誰讓倒黴的我攤上了這樣一個不懂事的弟弟呢?只苦了我,把桌子擦了一便又一遍嘍。可沒想到,這看似簡單的擦拭工程卻如此“艱難”。

第一招:清水攻擊,慘敗!

我用小水桶裝滿水,再找來一塊抹布,輕輕將它摁到水底,提起一角,拎着這溼噠噠的布,抓住左右兩角,似龍捲風般一甩,不一會兒,“清水大軍”就佈滿了桌面,我使出吃奶的勁,用力擦了起來,可頑固的墨水居然紋絲不動。第一招,失敗!

不行,用正常的辦法是對付不了它的。面對特殊的問題就要用特殊的手段,我不走尋常路,我要創新!盡然清水不行,那我就用“專治各種疑難雜症”的橡皮。

第二招:橡皮攻敵,弄巧成拙!

使用橡皮就比清水簡單多了。大拇指和食指緊緊扣住左右兩側,不給它留一絲逃跑的機會。對準墨水,瘋狂地上下擦起來。可不料,橡皮屑和未乾的水完美地粘合在一起,它們倆如久別重逢的摯友,緊緊擁抱,融合。哎,真是偷雞不成蝕米,弄巧成拙啊!

這一個小小的挫折並沒有就此打倒我,它反而激起了我消滅它的決心。這個辦法不行,那我就換一個,都說彩墨油性、易發揮之物,要不試試風油精加洗潔精? 於是。

第三招:混合攻敵,完勝!

我先取來洗潔精,再滴三四滴風油精,將其慢慢調和,抹在桌上。澄澈的洗潔精裏混着風油精的香味,在那“龍飛鳳舞”處均勻地劃開,兩分鐘後,溼抹布輕輕搓了起來,頓時,泡沫滿桌飛,我稍稍加力,三分鐘過後···我撥開泡沫層,細細查了起來,紅色的墨水都不幸身亡,有些也扛不住猛攻,已灰飛煙滅。但是,雖然大部分主力被消滅了,但還是有點淡淡的痕跡在上面。我再一次拎起抹布,彎下腰,左手扶着桌沿,右手按住抹布,擦了起來。五分鐘後,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塵不染的桌子。事實證明,創新纔是王道!

春的陽光,溫暖而充滿活力,喚醒沉睡的萬物;夏的陽光,熱情而無比奔放,潑灑着傲視羣雄的光芒;秋的陽光,美好而十分溫馨,將一切都鋪上了金黃的地毯;冬的陽光,莊重而非常慈祥,將你的小屋注入生機與希望;創新的陽光,滋潤着心靈的萌芽,陪伴着你走完漫漫人生,你的人生可曾擁有它?

創新作文 篇3

繼承是積累,創新是發展。

所謂繼承就是將歷史中值得我們後輩所歌頌,所學習的精神保留下來,加以傳承與弘揚。

繼承禮儀文化。

中國是“禮儀之邦”對禮儀文化非常重視,從古至今禮儀文明從未斷過。

北宋時期,有個叫楊時的進士,前去向程頤請求學問,卻趕上程頤正在屋中小憩。於是楊時便靜立門口,等待老師醒來,即使外面下起鵝毛大雪,他也不肯離去,依舊立在雪中。等到程頤一覺醒來時,才發現門外的楊時已經成了雪人。

程門立雪告訴了我們要尊敬老師。

現代作家魯迅對啓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也十分的尊敬。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經常給老師寫信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回家期間也經常探望老師。

從楊時到魯迅直至我們,這就是繼承!

所謂創新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增添一些更加豐富的新內容,加以發展。

創新科技發展。

說起四大發明,人民都感嘆不已。在人類文明史上四大發明佔有重要地位。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這些都是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在當時都是居於世界前列的。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了全世界,也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

從20xx年的神舟7號再到前不久剛發射的天宮二號。這無一不體現了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在航天領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像高爾基所說的:“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

從四大發明到天宮二號直至現在,這就是創新!

在開創新世界的征途中,我們應該繼承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發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美德。我們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勇於創新科技,發展科技,年輕的我們朝氣蓬勃,誰都不應該缺席!

繼承是積累,創新是發展,惟有繼承與創新才能讓中華民族永葆生命力!

創新作文 篇4

創新,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只要你願意創新,如果你想有創新的能力。你暫時比不上別人不要緊,那麼爲什麼不努力?爲什麼要去抄襲?爲什麼不用創新去證明自己。

有些人讓自己的名字成爲抄襲的代名詞,被人嘲諷還好意思去告別人保護自己的版權。有些人甚至支持抄襲者,說被抄襲是那些原創者的榮幸。這算什麼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人怎麼可以活下去,一個沒有創新力量的民族又如何屹立於民族之林?一個沒有創新的時代又如何永遠留在後人的心中?

創新並非遙不可及,只是人們不願去觸碰它可以帶來的輝煌,他們選擇與它背道而馳,獲得短暫的榮耀,卻揹負上了道德與法律的枷鎖,永世不得翻身。

創新真的就這麼難麼?創新所帶來的,爲何不去接受。創新是不竭的動力,它的力量真正顯現的時候,連天地與時光都要爲它停下腳步,爲它高唱讚歌。

創新的力量可以使一個時代成爲榮耀,可以使一個國家挺起脊樑,可以使一個人收穫他所沒有的榮耀與地位,創新的力量可以從頭到尾的改變一段本無法觸及的命運。

它讓我相信未來,它讓一個國家有未來,它讓世界爲之震撼,它讓時代爲之崛起。

創新作文 篇5

話題作文就是規定一個相對廣泛的寫作範圍,以啓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主動地去聯想、想像,不限文體或儘量減少文體限制,給學生更多選擇自由的一種新型命題形式,是近年來使用較多的作文形式和作文考試形式。話題就是圍繞中心,引發作文的緣由,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則新聞、一項科學成果、一部影視作品甚至一段議論文字、描寫文字、說明文字等。它是實施語文新課程教學的一種形式,能使每個學生較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較豐富的生活積累和較高的思想素質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同學們對這種命題形式,在思維方式和寫作角度上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寫作時往往套用材料作文的寫法,寫得不倫不類,很難寫出新意,話題作文要做到以新取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選擇素材---新穎獨特

素材來源於社會生活,必須做生活的有心人,調動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去觀察社會、體驗生活,新穎的素材就不會遠離我們。這裏的新穎可以從兩方面去認識:一是時效性強,緊跟國內國際形勢。例如前年十八大召開、新一屆領導人勵行節約,反對浪費、炎黃子孫信心百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馬航失聯、20xx巴西世界盃又成爲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這些材料用進文章之中,定會鎖定讀者的視線。二是普通材料寫出別具一格的特點,也會使人感覺新穎,別有趣味。比如,同樣以校園的雪爲話題,學生們所經歷的生活,所見的景物大體都是一樣的,但有的同學觀察細緻入微,不僅寫到雪天裏的松柏,還寫到太陽出來後雪在逐漸融化的奇妙景象,描述起來生動有趣,這樣選用不同角度而又多層次描繪,本來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就會寫形象逼真,令人耳目一新。

二、構思立意---獨樹一貼

文章立意構思要做到獨樹一幟 ,不人云亦云、不落俗套,另闢蹊徑地提出和解答人們關心的問題,或表現新的認識,新的見解,使人得到新的東西。比如,有位同學寫一次考試失敗後怎樣由低悶情緒轉變爲正視挫折、奮勇前進的過程。材料不怎麼新穎,再普通不過,然而作者別具匠心,安排了一個特定的環境:考試失利後出去散步,親眼目睹一位裝有假肢的殘疾人摔倒後堅決自己爬起來的艱難過程,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詳加刻畫每分每毫,最後點出殘疾人的這種精神增強了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這一特殊情節的構思正是文章吸引人的地方所在。

三、確定形式---巧中取勝

話題作文,不限制文體,因此可以寫不同體裁的文章,如書信、日記、留言、童話等。記敘文可以設立小標題;說明文可以採用第一人稱的擬人手法;議論文可以從一種較新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選用逆向的思維。由於不限制文章的體裁,這樣就爲同學們選取更爲恰切的文章形式提供了方便,所以在寫文章時,我們可根據要表述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選材採用與衆不同的形式。初中階段的學一尤以寫記敘文擅長,如果嘗試一下議論文,自然會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況且初中階段時議論文的要求比較低,只要結構分明,思路清晰,論點明確,能用適當論據進行論證即可。就這點看,論據積累充足的同學選擇議論文,勢必棋高一籌。20xx年河北省中考作文有關‘語文學習’的材料續寫就是一個最好的示範。

四、結構脈絡---異曲同工

擁有同樣的體裁、同樣材料、甚至相似構思立意,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得更好呢?這就要求同學們再次開動腦筋,同中求異,運用不同的脈絡結構,打破大衆化的局勢,確立自己的嶄新格局。例如,記敘文中大多數同學總愛採用順敘來展開情節,如果試着採用倒敘或插敘,是否會有不同的味道?說明文、議論文一般來說,結構比較固定,但視情況我們同樣能翻出新意,比如說明文中配以記敘、描寫,議論中略帶抒情等,其基本特點就是走出大衆化的桎梏,敢於去想,大膽去寫,新穎別緻的結構自然會呈現於你的頭腦中,展現於你的筆端,從而使你的文章綻放異彩。

五、錘鍊語言---情真意切

同樣體裁,同樣材料的文章,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過就會產生不一樣的表達效果。而同學們平日的作文中常見的問題是句式過長,語言過於平淡、概話。欲求語言新穎活潑,以真情感染讀者,可以從以下幾處考慮:

(1)可採用長短句交錯使用,在陳述句的基礎上,適時插入反問句、設問句、感嘆句,多變的句式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2)可多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如排比、比喻、擬人、反問等,這些都可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生命力。

(3)可適當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詩歌詞賦,增強文章說服力或節奏感。

(4)可適當用一些口語,力求尋找生活中比較鮮活,喜聞樂聽的語言。

(5)可適當地用些呀、啦、嗎等語氣詞,使文章親切自然。

(6)也可適當用點文言詞句,增強語言的幽默效果。

文章隨世遠,無日不趨新,只有新穎的文章才能令人賞新悅目,讀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做話題作文,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全面思索,再加上平時多觀察、多思考、多閱讀,相信一定能寫出優秀的話題作文來。

創新作文 篇6

一、立足課本,解放思想

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往往對學生作文的`選材、立意、構思、語言等作過多的限制,甚至連文章分幾段,每段寫什麼內容都爲學生預先設定好,學生能做的就是將這些條條框框填滿。筆者認爲,在教學寫作知識時,教師應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選材上,幫助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啓發學生的作文思路,寫出新穎獨特的文章來。

教材是作文教學的範文,教師應從教材入手,教會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寫作創造力至關重要。例如,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十冊《月光啓蒙》中有這樣一句話:“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短短一句話把一個母親給孩子唱歌謠的情景呈現出來。

教師可藉此引發學生聯想其他的句子,學生們往往會說出各式各樣的情境,如母親的身影、房中的燈光、窗外的夜景等。這樣訓練,解放了學生的思想,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留心生活,捕捉新意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要教育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感受、勤于思考。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莫泊桑拜師》時提問學生:“同樣是觀察馬車,福樓拜與莫泊桑得到的結果爲什麼相差那麼遠?”接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文中句子“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的含義,讓學生留心生活、仔細觀察,形成自己對生活獨特的體驗,從生活中捕捉新奇有趣的事物,發現新鮮的寫作題材。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勤寫多練,及時把自己的新發現和新感想記錄下來,從而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說的“新”是指學生眼裏的“新”,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見聞相對而言比較少,他們眼裏的“新”對於教師來說或許司空見慣,毫無新意,然而只要切切實實是學生的新發現、新見解,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加以鼓

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否定學生的“新意”。例如在“寫自己的一次新發現”的作文訓練中,有的學生寫自己發現新版50元人民幣右上角的印花中有“50”字樣,有的學生寫自己發現了貓會爬樹,有的學生寫發現了狗會游泳等。這些發現充滿了童真童趣,教師應該給予肯定,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三、激活想象,大膽創新

作文訓練中的想象作文有看圖作文、串詞編故事、聽音想象作文、寫未來的事情、續編故事等,這些類型的作文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爲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多寫此類作文,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纔會有所提高。

例如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十冊《積累運用六》的作文要求是寫自己想發明的東西,學生髮揮創造性想象,寫出了可摺疊、分層的輕便摺疊橋、可自動報警的防盜錢包、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衣服……學生把創新思維投入到寫作當中,寫作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創新作文 篇7

牛頓看見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從水壺沸騰的開水中找到靈感,發明了蒸汽機……這些事例告訴我們,一瞬間爆發的靈感可能帶來科技創新,引起世界的變革和進步。

可是,這看似源自靈感的一次次重大發現,其實是不斷思考、鑽研的成果。“一個蘋果成就了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的肯定不止牛頓一個人,爲什麼其他人沒有發現其中的奧祕?也許他們也曾疑惑過、思考過,但缺少了“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缺乏實踐能力,遇到困難便舉步不前,讓偶爾撞出的靈感火苗轉瞬即逝。

看到幼兒誤食雜物,造成危害,發明了“防幼兒誤食的安全裝置”;目睹盲人被車撞,發明了“盲人交通安全背心”;苦於一個人在公園無法玩蹺蹺板,發明了“單雙人可玩的蹺蹺板”;冬天握筆寫字手冷,發明了“電熱鉛筆”……這些發明者的靈感來自平常生活,卻絕少不了背後不斷的思考和實驗,每一件作品都是在經過一次次失敗、一遍遍改良後,才得以完成。

創新,源於靈感,成於行動。

創新作文 篇8

工匠創新,讓技術進步;學者創新,使學術昇華;科學家創新,推動科技發展;政治家創新,促進社會民主;人民羣衆創新,推動社會進步。創新之重要,不言而喻。木匠魯班,以割草爲鑑,創新發明木鋸,迅速提高了古人的建築水平,使人們在建造房屋木器時又快又省又美觀,而且使房屋建造進入了藝術領域這個高度。商人以銅、錫、鉛爲原料混合而鑄成青銅,以青銅製製作武器,加強國家軍事實力;以青銅做器皿,製作出大量精美的青銅器,使之成爲中華文化瑰寶。秦王朝丞相李斯,創立郡縣制,意在防止親王作亂,鞏固中央政權統治。從漢唐至明清,統治者無不拋棄分封制,以郡縣制爲主流,促使王朝的制度進步。宋人畢昇,發明活字印刷,使印刷書籍所耗的時間、人力、物質成本大大減少,促進文化傳播,文化進步。

歷史經驗表明,任何進步,無不與創新直接相關。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說守舊,以三皇五帝爲效,以周禮爲仿,法家思想創新,以社會向前發展爲根本,以致於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國滅六國,統一中國,完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圖強,在北宋復興有望之時,新法被廢除,朝綱以祖先舊法,以至朝廷腐敗,社會動亂,民不聊生,最終被金國滅亡。清朝高傲自大,閉關鎖國,基本與世隔絕。統治者天下唯我獨尊,關起門來自娛自樂,殊不知此時歐洲社會正在轟轟烈烈的革命,最終在1842年被英國的堅船利炮打開國門,從此,中國進入屈辱的一百年。

歷史經驗也表明,任何守舊,將導致社會落後,國破家亡。

所以,生在今天的我們,應該摒棄任何守舊的思想,用於創新開拓。

創新作文 篇9

近來,一股復古的浪潮正在中國大地蔓延。許多人感慨於世道的浮躁和唯利是圖的不良狀況,便試圖以古代傳統的禮儀教化來對抗之。那麼,古代的東西真的能夠在今天起很大的,乃至決定性的作用嗎?

記得《莊子》裏有則寓言《做輪子的老人》,大意是說,古人的人都死了,時代鉅變了,其言論對今天還能夠有多少作用呢……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徵,“相距千年,差別萬里”是最爲顯著的事情,今天的我們在意古典,自不可泥古而不化,最多也就是獲得某些借鑑的作用而已。

如果我們將古代文化視作水流,則源頭大都具有水清澈的意蘊,這正是我們重視文化傳統,期望“古爲今用”的原由所在。譬如,儒家的源頭孔子和孟子,其人其書其學說,都頗爲可圈可點。後來卻逐漸變異,日益嚴重,乃至面目全非;到明清時更可謂是濁浪滾滾,儒學被徹底的僵化,教條,最終竟然淪落成了殺人的軟刀子,毀滅社會制度的“最”幫兇。

古人的東西,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令人難忘,正說明那些東西在當時是十分生動活潑,起過作用的。基於時代的巨大差別,如今的人們如果要加以運用,一定要避免生搬硬套,或者還能夠有所“效益”,否則只有“成是不足,敗事有餘”,死路一條而已。

形式主義害死人——譬如今天有的讀古書齋,不去專心研究探討古代經典的現實作用,卻專以戴古帽穿古衣之類的形式爲搶眼球的熱鬧,卻不管這些衣飾與讀經書的毫無關係,又豈止是喧賓奪主呢!

關於借鑑,毛澤東早已說過,古爲今用要講究“去粗取精,去僞存真”,這是非常精到的言辭,卻也是很有難度的事情。而類似今天的,着重於穿古衣,戴古帽的形式,不過譁衆取寵,對於借鑑是毫無用處的——讀經就讀經罷,又何必追求經書以外的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