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美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橋之美教案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橋之美教案

橋之美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3、感受橋的內涵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 我們先來欣賞一首詩,同學們,你們覺得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美嗎?(美)康橋在詩人的眼中是美的。那麼橋在畫家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畫家吳冠中的《橋之美》,去感受橋的美。(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其實畫家吳冠中眼中的橋也很美,那麼他眼中的橋美在哪裏?

請大家默讀課文,並從文中找出答案。

生: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師:你能夠理解這句話嗎?

生:(沉默)

師:哪些詞語比較重要?

生:不同環境,多種多樣

師:對,可見去欣賞一座橋,不是孤立的去欣賞而要與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欣賞。(讀這句話)文中寫了許多不同環境中的橋,那麼文中寫了哪些不同形式的橋呢?

生: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橋面上有廊和亭的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小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教師展示每座橋)

三、理解課文,品析語言。

師:,你最喜歡哪座橋,並說說理由?

生:我最喜歡江南水張細柳下的石橋。因爲早春時的細柳綠而柔軟,是陰柔之美,橋是有堅硬石塊的石橋,這是陽剛之美。

師:細柳和石橋、陽剛與陰柔這美,的確美得動人。

生:我最喜歡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因爲這段文字中“銷魂”這個詞用得很好,表達出畫家的感受。

師:你說得很好,那你知道“銷魂”這個詞的含義麼?

生:不知道。

師:“銷魂”出片江淹的《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意思是說人們在分別的時候非常悲傷、愁苦。那“曉風殘月”是何意?

生:是景物描寫

師:對。這句話出自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又哪冷落清秋節。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依依,晨風料峭,半輪殘月斜掛在柳梢頭,美嗎?(出示幻燈)

生:美。

師:文中爲何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呢?

生:就是說細柳和石橋所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景物來烘托,已令畫家銷魂。

師:很好。看來江南細柳下的石橋的確很美。美在這座橋與周圍的景色和諧統一。其他同學喜歡哪座橋?

生:我最喜歡烏鎮葦叢中的石橋。困爲葦叢密不透風,給人憋悶感,期間出現了一座石橋,讓人感到眼前豁然開朗,神清氣爽。

師:“豁然開朗”這個詞用得好,能活學活用。本來沉悶的葦叢,因爲有了石橋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沉悶,讓人的眼前爲之一亮。書上是怎樣寫人的這種感受的?

生:(齊讀)茅盾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了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期間顯現一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師“葦叢”會“做深呼吸”麼?會“透舒暢的氣”麼?

生:不會。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師:對。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明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爲一體。深呼吸後感覺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做深呼吸。(師生一起做深呼吸)

師:深呼吸之後,感覺輕鬆。對於這句話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生:前面發悶的感覺應該讀的低沉、緩慢,而後面應該讀的輕快。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

師:大家一起來讀。這座橋與周邊的環境配合的真好。

師:其他同學喜歡哪座橋呢?

生:我喜歡風雨橋。因爲這段話中“駐足”這個詞用得好。能讓欣賞者停住腳步,可見景色美。

師:景色美在何處呢?

生:橋外是飛瀑流泉。

生:橋上是遮蓋的廊和亭,亭中有人悠閒自在地欣賞着景色;橋外是飛瀑流泉,驚險壯觀。

師:橋上的安閒橋外的驚險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師不禁想到卞之琳的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的是飛瀑流泉,“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是因爲你和橋已構成了一幅畫。 橋上、橋下各是一道風景,別有情趣。

師: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你怎麼理解搏鬥。

生:這裏的景色很美,畫家和攝影師們爭先恐後的搶着畫畫,拍照片。

師:很好。可見這座橋很美,它美在與周圍的景色配合的很好。

生:(齊讀)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見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師:大家讀得很好。以上,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看出文中,橋與周圍的景物相映的確很美,語文也很優美。

四、理解橋之美的內涵

那麼,作者愛的僅僅是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美麼?

生:(沉默)

師:老師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很久以前,一對兄弟生活在兩個相鄰的莊園裏,他們的莊園之間是一個美麗的大牧場。40年來他們一直生活得很和睦。可是有一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起小誤會,這個小誤會結果發展到讓他們反目爲仇的地步。弟弟命人用推土機在兩個莊園之間開了一個渠,從此一條小溪隔斷了兩個莊園,也割斷了兩兄弟的情義。一天,有人敲開了哥哥家的大門,一個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對哥哥說:“我正在找活幹,如果你的莊園需要修繕,我可以幫助您。”哥哥於是讓木匠在小溪邊修一座兩米高的柵欄,因爲他再也不 想見到他弟弟了。木匠接受了工作,從早晨就開始忙碌,到了傍晚,哥哥來到小溪邊,他驚得目瞪口呆,因爲他眼前不是什麼兩米高的柵欄,而一座小橋,一座穿過小溪連通兩個莊園的橋,它靜靜地沐浴在夕陽的餘輝中,精美得簡直就像一件藝術品。這時弟弟從橋的那頭走過來,抱住哥哥說:“你真偉大,在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之後,你這麼美的一座橋……”從此兄弟倆重歸於好。哥哥爲了感激木匠,讓木匠留在莊園裏,可是,木匠說:“對不起,我倒是想留下來,但是還有很多橋等我去造呢!”同學們,木匠造的這座橋美麼?

生:(全體)美!

師:它美在何處?

生:它是一座聯繫兄弟心靈的心靈之橋。

師:很好。課文中有沒有類似的橋?

生:有,鵲橋。

師:愛情是很美好的。這座橋美在它是一座“愛之橋”。請同學們把文中寫鵲橋的兔子朗讀一遍。

生:(齊讀)有人畫鵲橋,喜鵲構成的橋不僅意義好,形式也自由,生動活潑。風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師:對,橋的美還美在它起着溝通心靈的作用。我們再來把文章結尾一句齊讀一遍,看是否能體會到它的深意。

生:齊讀。

五、拓展課文

師: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美麗的橋呢?

生:以前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是老師從中調解,老師爲我們架起一座友誼之橋。

生:我和媽媽之間有很深的代溝,我爸爸經常勸慰我們,爸爸爲我們架起了一座新情之橋。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已深刻感情到橋之美的內涵。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美。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美的事物,只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美,那麼美將無處不在,這個世界將美麗無比。(出示幻燈)

六、佈置作業

找一找與橋有關的故事,並寫下來。

七、板書

橋之美

和諧統一 溝通心靈

橋之美教案 篇2

【課文簡析】

這篇美學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我們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文章的語言也極具個性色彩。此處,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從獨特的角度發掘了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讓我們讀者能夠從美術工作者的獨到的視角,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並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煥發着美的靈性與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目標】

1、把握說明對象特徵: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品味說明文語言: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3、理清說明結構說明順序。

4、體會引用、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結合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的提示讓學生準備自己感興趣的橋的知識。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

二.作家與體裁

吳冠中:1919年出生,中國現代畫家,他的油畫代表作品有《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中國畫有《春雪》《長城》等,出版有《吳冠中畫集》《天南地北》等。本文選自《吳冠中人生小品》(花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體裁: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屬於說明文種類中的事理說明文,說明文可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以具體事物爲說明對象,將事物是怎樣的作爲說明重點,對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構造、發展變化等特徵,進行科學說明。

事理說明文:以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以及相互聯繫的成因等爲說明對象的說明文,說清怎麼樣和爲什麼,使人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什麼是小品文?(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

三、明確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1、注意預習時標畫出的生字詞。

2、我們前一段時間學過橋樑專家茅以升筆下的《中國石拱橋》,我國古代石拱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的特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同樣是寫橋,讓我們一起看看在作者畫家吳冠中的眼裏,橋的魅力在哪裏?(學生儘量找文中的語句回答)

3、爲了展現橋的美,文中列舉了大量的例子, 請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順序將它們一一找出,並在課本上做出標記。

1、字詞:煞它風景:破壞人的興致的意思。美感: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

第一個例子,是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第二個例子,是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於橋有着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

第三個例子,是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同時,如前所說,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個例子寫的是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作者沒有明言橋所起的作用,不過,我們不妨做一些揣測。如,從作者說風雨橋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結合我們欣賞國畫的經驗,可以想像得到,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在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爲主體,或爲陪襯,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爲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緻。

隨後,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繫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作者眼裏的“橋之美”的進一步補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圖》裏的“虹橋”及鄉間小橋爲例,指出通過橋能構成豐富的畫面。此後作者宕開一筆,開始結合具體實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的問題,作者是所舉實例基本上持否定態度。

四、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在作者舉的衆多例子中你最喜歡那座橋,爲什麼?

1、準確性:如第一段中“大概”,“大都”,“總”——表明作者對橋喜愛的態度

2、生動性:課後題二。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賞析:其實,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爲一體。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賞析: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爲楊柳剛剛返綠髮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爲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裏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賞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賞析: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着和諧的韻律,這吸引着畫家總是追尋着橋的身影。

五、梳理文章結構,理清說明順序。

文章的結構是什麼?(明確:總分總的邏輯順序)

明確:1—3 指出作者愛橋的原因是“緣於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這也是本文說明的中心內容。

4—6 這部分主要說明了橋與周圍環境的巧妙搭配才構成入畫的美景。

——舉例說明“橋之美”

7總結全文,有實橋想到虛橋,即鵲橋,點出了“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總結全文,昇華對美的感受

說明順序:總分總的邏輯順序

六、找出說明方法。

1、引用。“小橋流水人家” ——這是引用的馬致遠《天淨沙 秋思》。作用:說明橋不僅具有詩境之美,而且具有繪畫的形式美。這一部分作家從大家讀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入手,首先擺出一個看法,他“固然具有詩境之美,其實更具有繪畫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筆勾勒,大塊塗抹的方式迅速將小橋,流水,人家提煉成構圖所需要的塊,線,面,並把他們搭配組合起來,構成圖畫,強調了橋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也爲下文展開描述預設了心理準備。

2、舉例子。

在第四段作者舉了四個例子,第一個寫是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第二個例子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動靜之分 ,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柳枝年年發新芽變與不變的對比,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就是陽剛與陰柔這良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

第三個例子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第四個例子寫的是形式比較獨特的風雨橋。我們可以想象,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的感覺,這種感覺橋好與險峻的山峯,橋寫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在以上四個例子中,橋在外觀,材料、與處所位置上各不相同。或爲主體,或爲陪襯,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的景物成爲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緻。

3、打比方。第四段“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

4、列數字。17孔 ,53孔……

七、總結、作業。

全文按照邏輯順序來說明“橋之美”,在結構上採取“總——分——總”的形式,在具體生動的描述中說明“橋之美”的含義。文章開始從大家熟知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入手,點明橋的詩境之美和繪畫的形式美,進而說明橋在畫面構成中的作用,指出它是特色美景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接着作者連舉四例,說明橋在外觀、材料、與所處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圍的景物形成對照又不是失和諧,表明他們是構成美景的一部分,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迴應文章的題目。

這篇課文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覺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美術工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引領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以前雖然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在此時煥發出新的靈性與生命力。那麼我們舉一反三,看看我們生活中的“美”的地方有哪些?請以《___之美》爲題寫一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