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的井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瑞恩的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瑞恩的井教學反思

瑞恩的井教學反思1

《瑞恩的井》敘述的是一位加拿大的6歲男孩得知非洲兒童飽受苦難、面臨死亡,而70美元可以幫助他們打一口井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掙到了這筆錢,後來他得知這筆錢只夠買器材,打井卻遠遠不夠,因此他繼續努力並尋求媒體的幫助,他的行爲感動了許多人……兩年後,他來到了非洲,看到了他的那口井。至今,由他發起的募捐行動仍然在全加拿大進行着……這就是夢想的力量。瑞恩的愛心、決心和執着,感染着每一個人。課文弘揚了一種善良、博愛的精神,一種真摯的想以個人力量拯救世界的態度。

課文中有些語句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負責人對他說:“這個數目對你來說太大了”,這個數目是多少?我讓學生對70美元進行人民幣的兌換,合人民幣約560元左右,這對一個只有6歲的孩子來說70美元是通過自己做額外的家務活掙得的,這個數目卻是太大了,領悟到瑞恩身上的善良、有毅力、堅持不懈的精神。

再如:“瑞恩的井——爲了這個痛苦的社會。” 該如何理解, 是很難的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收集了一些介紹非洲的現狀的資料 讓學生 交流,學生了解了非洲貧瘠的土地,一些骨瘦如柴的孩子引起了學生的 注意,課堂上學生個個面容沉重,嚴肅,在交流時,他們說非洲是一個沒有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飢餓、疾病、死亡時刻威脅着他們,這是非常痛苦的,而瑞恩的井給那裏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因此學生對瑞恩的所作所爲,由衷的敬佩不已,課最後在對瑞恩說說心裏話時,學生的發言讓我感受到這篇課文他們讀懂了。 學生的回答讓我 高興,讓我感動。 我們都應該爲每個生命而努力。

瑞恩的井教學反思2

有一千個老師就有一千種語文。本課中,蔣老師用他的智慧、才情和對新課程的深切感悟,詮釋出的語文具有典型的個性。

一、人性的語文——心理相容

語文具有工具性,同時又具有人文性,這是不爭的事實。語文課堂應浸潤人性的色彩,負載精神的使命,流溢生命的動感。

人性的語文,就是要挖掘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這堂課中說的是瑞恩爲了能夠讓非洲的孩子喝上潔淨的水,並去努力實現夢想的事,說的是瑞恩的夢想和執着。這些,無一不是美好情感在文本中的體現。

人性的語文,就是要創設喚醒學生、感染學生的課堂氛圍,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美好情感。課程中蘊涵的情感只有成爲喚醒學生心靈的源泉和動力時,才能實現其陶冶、薰陶的價值。上課伊始,蔣老師動情地說:在無意中發現了這篇文章,並且百讀不厭,幾次熱淚盈眶。蔣老師做的,就是一種喚醒的工作,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使學生進入文本的情景,產生閱讀期待。

二、對話的語文——情趣彰顯

對話的語文,就是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之間交流溝通的過程。對話的語文,不侷限於單純的語言形式,也是雙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對話。

對話的語文,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薰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是靠讀。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爲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本課中,蔣老師讓孩子們仔細地讀課文,看看段落是文章的靈魂,不能省去,並讓孩子們邊讀邊劃,讀完後有所權衡,第二次才劃。這就讀書的方法。最後進行交流。由此體會了瑞恩的信心、決心、同情心和愛心。在老師的引讀下全班齊讀,讀出了文中小主人翁夢想的力量。這種以“主問題”的形式帶動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採用了多層次、多方式、循序漸進的讀,使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得以實現。

三、生活的語文——靈性涌動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學生帶着自己生活的知識經驗、興致靈感、思考需求參與語文課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處處洋溢着生活的氣息。

生活的語文,就是要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來生成語文課程。從一定意義上說,生活的語文就是兒童的語文,就是基於兒童體驗的語文。兒童在語文實踐過程中,不但是課程意義的接受者,更是課程內涵的主動建構者。學生是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去解讀課程、建構意義的。本課中,蔣老師讓孩子們用“假如是我”、“換作別人”來說,來體驗瑞恩額外做家務攢錢的艱辛。有的說,假如是我,哥哥弟弟都去玩了,我也會去玩,換作別人也跟我一樣;有的說,在暴風雪這樣的天氣裏去撿樹枝,如果是我,我一定冷死了,而且會生凍瘡;有的說,全家都看電影去了,我也一定要跟着去,少少的.兩塊錢,我早就放棄了。這就是換位思考後,讓孩子們體會瑞恩首先是個孩子,然後再是一個傑出的孩子。

生活的語文,就是能用之於學生生活的語文。蔣老師問:你們怎麼理解愛心?有的說,愛心不是可憐的同情;有的說是關心。蔣老師趁機聯繫在生活中你是怎樣來做體現愛心的事。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將語文與生活相聯繫,主動建構語文;又將語文拓展到生活、拓展到課外,將語文的外延擴展到整個生活。語文課程的意義在學生的建構中得到了重新發掘,這一發掘,融入了學生的情感、智慧、悟性和靈性,使學生的積累和潛能得到了噴發和涌動。

瑞恩的井教學反思3

《瑞恩的井》一文很長,如果每個點都關注的話,估計35分鐘的一節課室來不及上完的。於是,我在教學中抓住了三條線,一條是非洲兒童的痛苦生活,學校老師發出的募捐;一條是瑞恩自己的捐助,包括他在媽媽的要求之下每天通過做家務來掙得美元爲非洲兒童捐款;還有一條就是瑞恩發動大家的募集活動;通過這三條線的教學,學生既能清楚地理清線索,也知道了課文的主題“瑞恩的井——爲了這個痛苦的社會”這句話的含義。

對於文中要求理解的三個詞語的意思,“捐助”、“募捐”、“募集”我通過課文三句句子的指導學生也能比較順利地解決,就是“募集”這個詞學生知道其意思,但不能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在他們概括的基礎上,我告訴他們“募集”就是“廣泛徵集”的意思,他們才恍然大悟。看來,以後必要的也是需要的,不能老是參考“教材全解”,不然學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如、詞語、句子的理解,估計也快還給老師了,總之,五年級學生,既要培養他們的概括和表達能力,但對於一些基本能力也絲毫不能放鬆。

瑞恩的井教學反思4

《瑞恩的井》是一篇拓展閱讀的文章,記敘了加拿大一個普通家庭的一個普通的男孩瑞恩,受到一年級老師的鼓勵,深信爲喝不到清潔水的非洲人民打一口井是一件好事。爲此,他不斷努力,終於通過做家務賺到了打井所需的七十美元。幾年後,這個六歲孩子的夢想竟成爲千百人蔘加進來的一項事業,一個六歲的孩子,能夠夢想並通過實際行動幫助那些貧窮的人們,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品質啊!在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就被深深打動,也正是教育學生的好素材。

因爲是閱讀課,所以打算一節課完成。我根據教學建議中所說的“重點和亮點放在學生的感悟上,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這一點上,效果非常好。孩子們讀完課文後,踊躍地談自己的看法,而且說的非常到位,抓住了重點。比如:瑞恩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瑞恩雖然大部分時間用來做家務了,但沒有耽誤他的學習等等,這節課上劉子懈表現得特別好,每個問題都能說到點上,說明他這節課真的用心聽了,認真想了,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他把課後第一題回答地很準確。課下我跟他談了話,對他這節課的表現提出了表揚,希望他每次課都能像這次一樣認真。他非常地高興。

因爲是一節課完成,所以給學生讀的時間就相對地少了,我想以後,不管是講讀課文還是閱讀課文,一定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