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方劑學》章節複習資料

第一單元 總論

中醫執業醫師《方劑學》章節複習資料

考試要求】

1.方劑與治法的關係及常用治法

2.方劑的組成

3.方劑的變化

4.常用劑型及其特點

【要點詳解】

一、方劑與治法的關係及常用治法

(一)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治法是指導遣藥組方的原則,方劑是體現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劑與治法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法組方”、“以法遣方”、“以法類方”、“以法釋方”這四個方面,這也構成中醫學所強調的“以法統方”的全部內容。

(二)常用治法

“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

汗法:是通過開泄腠理、調暢營衛、宣發肺氣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隨汗而解。

吐法:是通過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吐出。

下法:是通過瀉下、盪滌、攻逐等作用,使停留於腸胃的宿食、燥食、冷積、瘀血、結痰、停水等從下竅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類治法。

和法:是通過和解或調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臟腑、陰陽、表裏之證得到解除。

溫法:是通過溫裏祛寒的作用,以治療裏寒證。

清法:是通過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等作用,以清除裏熱之邪。

消法:是通過消食導滯、行氣活血、化痰利水、驅蟲等方法,使氣、血、痰、食、水、蟲等漸積形成的有形之邪漸消緩散。

補法:是通過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以主治各種虛弱證侯。

二、方劑的組成

方劑的組成原則是君、臣、佐、使。

(一)君藥(主藥)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二)臣藥(輔藥)有兩種意義:①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②針對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三)佐藥有三種意義:①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症狀的藥物;②佐製藥,即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或制約其峻烈之性的藥物;③反佐藥,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藥,配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四)使藥有兩種意義:①引經藥,是引導方中諸藥直達病所的藥物;②調和藥,具有調和諸藥作用的藥物。

另外,應注意以下兩點:①方中不可無君藥;②不是每首方中都君、臣、佐、使俱全。

三、方劑的變化

方劑的組成原則是嚴格的,而臨牀運用卻是非常靈活的。可以在某成方的`基礎上加減化裁,組成新的方劑,以適應臨牀千差萬別的證候。方劑的組成變化主要有三種:

(一)藥味加減的變化 在主證、主藥和基本病機不變的原則下,對某成方進行加減,改變其配伍關係,從而改變方劑功效,以更加切合新的病情,即爲某方藥味加減的變化。

(二)藥量加減的變化 組成方劑的藥物不變,但藥量有了改變,從而改變該方的功用和主治證的主要方面。

(三)劑型更改的變化 方藥的組成與藥量都相同,但配製的劑型不同,其功效也有變化。

四、常用劑型及其特點

(一)湯劑

特點:吸收快,能迅速發揮藥效,特別是能根據病情變化隨證加減。

應用:適用於病證轉重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可以靈活、迅速、有針對性地照顧到患者體質和病情的特殊性。是中醫臨牀最常用的劑型。

(二)散劑

特點:製作簡便,吸收較快,節省藥材,便於服用與攜帶。

應用:外用散劑可以敷、點眼、吹喉用;內服散劑可沖服或煮散用。

(三)丸劑

特點:與湯劑比較,其吸收慢,功效持久,節省藥材,便於攜帶與服用。

應用:適用於慢性、虛弱性疾病。或芳香類藥物、毒劇藥物、不宜作湯劑煎服等藥物。常用的丸劑有蜜丸、水丸、糊丸、濃縮丸等。

(四)膏劑

1.煎膏

特點:體積小,含量高,一般有滋潤補益作用的方劑多製成膏劑。

應用:一般用於慢性虛弱病人,利於較長時間用藥。

2.流浸膏

特點:服用量小,含量高。

3.浸膏

特點:濃度高,體積小,無溶媒。

4.軟膏

特點:具有一定黏稠性,外塗後漸漸軟化或溶化,吸收緩慢,療效持久。

應用:適用於外科瘡瘍癤腫,燒燙傷等。

5.硬膏(又稱膏藥)

特點:攜帶方便,外用。

應用:治瘡瘍及跌僕損傷、關節病。

(五)酒劑

特點:酒劑具有活血通絡,易於發散和助長藥效的特性。

應用:長於祛風通絡,常在補益劑中使用。外用酒劑尚可活血止痛消腫。

(六)片劑是中藥加工後與輔料混壓的劑型。

特點:攜帶、服用均便利,可改變口感。

(七)沖劑即顆粒劑,是一種中藥新劑型。分爲有糖和無糖兩大類。

(八)針劑將經過精製的中藥製成注射劑。

特點:起效迅速。

此外,還有丹劑、茶劑、露劑、錠劑、條劑、線劑、搽劑、栓劑、沖劑、片劑、糖漿劑、口服液等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