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教師中心稿)

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

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教師中心稿)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

山東省臨清市尚店中學(252662)  雷士興

關鍵詞: 探究  教學模式  改革

內容摘要:所謂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概括起來: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具體說就是課堂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啓發和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爲前提,以現行的語文教材爲基本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爲參照對象,爲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設計問題、質疑問題、討論感受、表達想法的機會,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

前言

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從整體語文教學來看還存在着一大弊端:課堂上教師牽着學生走,大部分問題都是教師提問,學生答,一問到底,問的問題煩瑣或沒有多少價值,學生回答常常不加思考,關鍵性問題議的也少。去年,筆者曾經參加了聊城市新課標教材備課會,聽了兩節省級優質課獲獎者的語文課。我有幸聽了與會的江蘇省兩位專家的點評,其中一位的講話我仍記憶猶新,他是這樣說的:“我在下面數了一下,這位老師這節課一共提問了32位同學,從時間上看,三分之二的時間屬於學生,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這節課學生只是疲於完成老師提的每個問題,現在課堂上雖然沒有了老師的滿堂灌,但是教師牽着學生走的形式實際上是借學生之口完成了教師的滿堂灌!教師就像埋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地雷讓學生挖,挖出來一個繼續挖下一個,挖不出來大家繼續挖!”回來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面對新課標下的新教材,我大膽的設想既然教師能設計問題讓學生答,爲什麼不能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己設計問題自己回答呢?因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與同行們共同交流。

關於合作探究

所謂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概括起來: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具體說來就是指課堂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啓發和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爲前提,以現行的語文教材爲基本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爲參照對象,爲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設計問題、質疑問題、討論感受、表達想法的機會,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力圖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爲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作爲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執教蘇教版八年級上冊《幽徑悲劇》一課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出了“本文作者用‘幽徑悲劇’做題目有何用意?”“文章第五自然段能否去掉?它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作者寫藤蘿毀與愚氓之手的`內在含義是什麼?”等問題,然後通過各小組間交叉回答其他小組的問題,用合作探究的形式由記錄員記下大家的答案,小組中心發言人公佈答案,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對課文內容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反思拓展,讓他們依託文本內容,“由內及外”的展開討論,通過每個小組發言人的發言,最終實現對文本的超越。例如:我在執教八年級上冊《明天不封陽臺》一課時,一個小組代表作了這樣發言:“保護一隻鴿子,可以不封陽臺,可以用布條幫鴿子做窩,但是人類給大自然帶來的傷害還可以用布條包紮一下就行的嗎?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也爲經濟的飛速發展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我們把最後一棵樹砍掉,當我們把最後一條魚吃掉,當我們把最後一隻藏羚羊的皮剝掉時,人類還剩下什麼?醒悟吧,人類!”像這樣學生抑或振臂高呼抑或黯然淚下的場面幾乎每節課都會出現。由此可見,學生作爲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主人,學生身心得到足夠的放鬆,責任心得到增強,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否取得成效歸根結底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同時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才能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的現狀,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主動參與就是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教師不要設置框框,先把學生的手腳綁起來,而每一步探究先讓學生嘗試,把學生推向主動位置,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教學過程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這樣就可以使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進入理想的境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於模式

這種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雖然已在教學中應用並初見成效,儘管語文教學應該有模式,但是又不能止於模式,限於模式。

   教學模式既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又是教學經驗的一種系統,由於它有着較爲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特別是相對教學論中有關過程或“本質”的一般闡釋而言,教學模式更易於理解、把握和運用,因而對於推廣和普及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教學經驗具有重要的價值。就像練習武術,首先得熟悉武術的套路,從一招一式開始,當對這些招式掌握得十分嫺熟以後,纔會有個性化的東西,漸漸地才能達到出神入化、左右逢源、遊刃有餘的境界。因此,開發和推廣各種各樣的有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仍是十分必要的。

    當然,教學模式也是有缺陷的。教學所依存的條件是十分多樣和微妙的,因而具體的教學情境千差萬別。正如我們經常說的,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節課。儘管任何教學模式都有明確的應用目的或中心領域,而且有具體的應用條件和範圍,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模式”只能是“模式”,它有着天然的侷限性。

    教學模式的天然的侷限性依靠什麼來超越呢?我們的答案是教學藝術。教學藝術是凝聚、融會了教育機智在內的、針對具體的教學情境對教學模式的創造性的運用,是教師高度駕馭紛繁複雜的教學“變數”的能力的綜合體現。教學藝術是教師教學主體性和創造性的最好確證,沒有對教學模式的創造性運用,教師的上課就容易成爲“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學生”,教學就難以避免封閉性、機械性、刻板與程式化,就難以避免教師唱獨角戲和教師中心,就不可能顧及到學生獨特的生命表現和學生提出的非常個性化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豐富的精神生活、自主交往和個性展示就都受到很大的侷限。

    教師教學藝術創造的能力,取決於教學經驗的豐富程度,取決於對教學模式駕馭的嫺熟程度,更取決於教師的資質和精神修養。讓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努力將模式和藝術兩重屬性合二爲一,在教學實踐中開闢出語文課堂教學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