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學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學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學

湖北大學文學院     周 斌(20111005020036)

[摘要]: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作文教學作爲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成爲了在新課程改革中致力改革和優化的核心問題。《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要“爲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善於觀察生活,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識地考察寫作的目的和對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新課程對語文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觀念、轉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是惟一的出路。 

[關鍵詞]:新課改、作文教學、現狀分析、有序訓練 、方法創新

一、目前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作文教學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作文訓練需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包括教師指導的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現在的作文教學,存在着以下六種錯誤的做法:1、把寫作知識作爲教學的主要內容。2、把寫作方法和技巧作爲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3、把閱讀教學作爲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4、把展示佳作作爲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5、把習作的評判作爲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6、把應試的套路訓練當作寫作教學的主要內容。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這與對高中作文教學的定位有關。一部分老師認爲,“寫作,原本是寫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和宣泄,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寫作本身就是“文無定法”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作文的'教學帶有很強的隨意性和無序性。這種隨意和無序,導致作文教學陷入一種迷茫低效的狀態。

二、制訂作文教學的有序訓練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這告訴我們,寫作能力不僅是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體現,而且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表現。針對作文教與學存在的問題,首先是要解決寫作關鍵環節的訓練問題,講求訓練的有序化;同時,建立科學的、發展的作文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何來建立這個體系?應該從認知訓練的有序、寫作能力訓練的有序和評價修改訓練的有序等三個方面着手。

 1、認知訓練的有序: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據這個要求,依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情感的體會與感悟(高一上冊)入手,引導學生思考生活與人生(高一下冊),思考社會道德價值標準(高二上冊),從而在感受與思考傳統文化思想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做人原則(高二下冊)。

2、寫作能力訓練的有序:

    從寫作的能力來看,它由基礎能力和專門能力兩個方面構成,基礎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等,專門能力包括積累素材能力、審題立意能力、文體運用能力、佈局謀篇能力、運用表達方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修改文章能力等。有序的能力訓練就是將這些知識點有效合理地整合到我們三年的寫作訓練中,形成一個極具操作性的訓練體系。

    以文體運用爲例,我們可以嘗試從文體規範角度構建高中作文的文體訓練體系,進行序列化指導。高中階段應該訓練到的文體應該有這樣一些:記敘文、議論文、詩歌、微型小說、創新文體(故事新編、書信體、新聞報告體等等),其中,記敘文和議論文應該是訓練的重點,其它的文體是應該熟悉、瞭解、把握的。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有序安排:將高一、高二上學期的訓練重點定在記敘類文體範疇,同時瞭解詩歌(結合詩歌單元的教學)和微型小說與故事新編(結合小說單元和《外國小說賞析》選修本)文體;將高一、高二下學期的訓練重點確定在議論類文體範疇,同時瞭解創新文體。

3、評價修改的有序:

    有人說:“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通俗的話語說出了評價修改在作文水平提高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作文評價修改水平的提高同樣需要有一個系統的有序的訓練,我們根據“點面結合”的原則,一是要注重“全面”,對高中作文發展性評價的若干條評價標準,我們都要系統地予以全面安排,這些標準包括:①準確地理解題意;②立意準確、深刻、新穎;③感情真摯;④材料準確、豐富、典型、新穎;⑤合理巧妙地安排結構;⑥語言準確、鮮明、簡潔、生動;⑦立意、選材、謀篇、語言等有所創新。二是要注重“點”的合理安排,例如高一訓練的文體是記敘文,所以,評價修改可以以“感情的真摯”爲突破口。三是要注意“點”與“面”的結合,例如在針對“感情真摯”這一表達方式時,可以結合語言、選材、結構等方面來綜合評價修改,從而形成一個有序循環提高的訓練模式。

三、作文教學的方法創新:

1、作文教學要貼近生活,創新作文命題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再現。只有走進生活,學生纔會有真切的體驗。教師應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然後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生活、欣賞生活。有了對生活實踐的積累,寫作素材自然就信手拈來了。

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命題方式,讓學生自主“找題”,教師不再規定具體的題目,而是指定作文範圍、題材和體裁,以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思考餘地和獨立創造的空間。寫作是對生活的能動反映,是一個一步一步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內部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認識實踐過程。好的文章,總是先從生活中尋得素材,再從素材中發現生動深刻的東西,然後形成觀點,最後確定題目。

2、加強語言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寫作思維的創新 

語言和思維訓練在作文教學中佔有核心地位。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突出語言和思維的訓練。文章要有新意所運用的語言也必須具有個性。語言創新可以從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用修辭、意蘊深厚方面下功夫。詞語生動首先建立在準確的基礎上。詞語的靈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規,大膽想像,敢於創新,這樣就可以把靜態的事物寫活,把動態的事物寫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寫得形象動人。 

作文是思維成果的展示,作文創新首先是思維要創新。作文思維創新,能使文章思想獨到、新穎而深刻。對創新思維的訓練,教師要注重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時,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思維層面進行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思維,同時將思維訓練與語言表達訓練統一起來。例如,仿寫就是不錯的途徑。

3、評改語言個性化,實現教師評改與學生自改、互改相結合 

如前文所述,作文是一個人語言與思維的體現。因而寫作會因個體差異呈現出不同的水平。教師在評改時,不能沿用傳統的“一刀切”“統一標準”的評價模式,應用不同層次的標準衡量不同層次學生寫作。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改應該秉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習作特點,給予不同的評價。此外,教師還要注意評改語言的運用。例如,對學生寫作態度的評價可以採用“主動、積極”定性;對寫作品質可以採用“很好,好,還需努力”等來定性;對寫作的性格可以採用“勇敢、頑強”等來定性等等。對學生各抒已見的有創意的表達要予以充分鼓勵;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多讀、多記、多觀察”等日常寫作習慣的評價。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