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我是本着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的思想,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爲出發點,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爲主導思想進行設計的。在引入新課時,通過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分餅”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在新課學習完後,又鼓勵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分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鼓勵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學會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我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摺紙、毛線,讓學生親自動手摺一折、畫一畫、指一指、說一說,爲他們開闢探索實踐的天地,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對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引導他們親自經歷了分數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的學習活動中探究有趣的數學。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滲透數學思想,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更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這一節課所認識的分數都是幾分之一,在結構上具有相似性,在意義上具有相同點。所以我以1/2這突破口展開教學。通過分月餅先談談對1/2的認識,瞭解1/2的意義,知道1/2的寫法和讀法。在互動對話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層次,多角度地豐富充實學生對1/2的理解。在1/2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進一步認識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等。

本節課我最大的體驗是: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於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着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不足的是評價的重點還不是很到位,學生完成目標的速度還有待提高,學生傾聽的習慣還要加強。如在教學設計上要更具匠心,教學語言有待進一步規範,板書還要多加練習等等。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2

分數,對於我們來說,是第一次接觸,學生感覺到的是陌生,不太理解。所以我設計《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讓學生明白爲什麼要產生分數,體會到只有平均分了,才能產生分數,並且理解分數各部分的意義。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於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於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旅遊分東西。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個?

(2)把2瓶水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瓶?

師:我們分東西時要做到公平、公正,那要怎麼分呢?

生: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裏我們叫“平均分”。

生:蘋果每人分得2個(可以用“數字2”表示)

水每人分得1瓶(可以用“數字1”表示)

(3)現在只有1塊蛋糕,也要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個。

師:每人分到的是這個月餅的一半,能不能也用一個數來表示呢?

師:看來要表示一個月餅的一半,已經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數來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數,什麼呀?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分數。

感受:在分月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爲的灌輸,學生的分月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做數學,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和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資助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節課,我注重爲學生創造探究條件,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塗一塗,進一步探究分數的意義,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官認識。本節課我安排了兩次的操作活動,在認識1/2時,學生通過分月餅初步感知了1/2的意義後,我安排了一個找圓形1/2的活動,讓學生從實物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認識1/4時,同樣一張正方形紙,學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1/4也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進行思維訓練。同時讓學生感悟,儘管折法不同,但都是把同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陰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4來表示。

(一)認識1/2。

認識了月餅的1/2,你知道什麼是這個圓形的1/2嗎?請你動手摺一折,並把它的1/2用陰影表示出來。

師:誰能說說,什麼是這個圓形的1/2?

(二)認識1/4。

師:1/4大家都會寫了,那在正方形紙上要表示出它的1/4,你會嗎?

師:拿出我們桌上的藍色正方形紙,先折一折,然後把它的1/4塗上陰影。(陰影部分要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經過手腦並用,建立起清晰鮮明的表象,從而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進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本課沒有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自主探究、自主創造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利用各種形狀的紙片自由地動手摺一折、塗一塗,並用分數表示這張紙的幾分之一。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圖形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嗎?我們小組合作,來看看活動建議。

4、練習層次分明。

設計練習時,層次分明,由易到難。先從剛學的知識入手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什麼是平均分,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並且讓學生體會到分數的分母其實是平均分的份數,分數的分子是取的份數。

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在發現中體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發現,每個分數都由學生自己去創造,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3

10月26號我執教了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爲我們以後學習小數的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由於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若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紙片爲道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去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從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數可以分成整數和分數。整數,孩子們一直都在接觸,所以都很熟悉。於是就從中秋分月餅導入,從4個平均分成兩份,到2個平均分成兩份,再到把1個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討論半個該怎麼表示,引起孩子知識結構的衝擊;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從學生回答的半個月餅引入分數,認識和理解的含義。

(二)通過動手操作,折一折,塗一塗,深層理解

理解分數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同桌和小組間的討論和動手創造一個,讓學生充分理解的含義。

(三)運用知識遷移,探索幾分之一

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動手與操作,創造一個幾分之一;並交流討論分數的意義。

(四)練習與鞏固

雖然這堂課完成了預設目標和知識點,教學過程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處,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1、我在執教過程中可能過分看重時間的分配,學生雖然對只是的理解都沒問題,但是在對分數的含義表達上卻不盡人意。在理解的含義時時間太過着急,只是通過個別同學的回答,就把描述含義的語句出示板書了。導致學生在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時,語言表達非常不理想。

2、在學生動手操作中,疏忽了學生塗色的規範性,在展示作品時侷限性較大,應該正確和錯誤對比進行;不同折法對比進行。

3、學生由於對分數的含義表達不到位,在練習中又缺少對含義的解說,導致最後一個練習,學生存在較大困難。

不過這堂課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經驗,各位老師也給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在此表示感謝。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4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衝突,爲了給學生構建思維平臺,教師從課一開始,就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個分漂亮紅頭繩的情境,使分數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產生。再如,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後,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遊樂園中的信息資源,培養學生看圖、析圖、解圖的能力,進一步感悟、探索幾分之一的分數知識。還創設了猴哥哥和豬媽媽分月餅的故事情境,不但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比較分數的大小。

二、藉助生活平臺,引導自主探究。

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體或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經常玩的。因此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平分樹葉、尋找衣服的一半,尋找圖形或物體的一半等等真實的情境中,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親身體驗、感受分數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同時教師通過示範說、同桌說、小組說、判斷說、辯論說等多種形式爲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觀點的平臺,併爲自己的思維策略進行辯解的機會,爲更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建構。

學生初次認識分數,是感到比較抽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藉助實物作爲學生的思維柺杖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藉助實物或圖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主動建構分數知識;課後讓學生把自己新認識的分數朋友或者折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親戚朋友和父母這一實踐活動中,使每個人都有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和慾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