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分數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來參考!

分數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一):

分數是學生在學習整數之後,又一關於數的新的領域。《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今後學習分數的起始點,爲下一階段較全面的認識分數,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數大小比較,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等學習奠定基礎。我執教的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激發興趣努力奮鬥的詩句

本節課,我採用的是分東西的情景。4個蘋果、2瓶飲料能平均分,那1個蛋糕能不能平均分,經歷了一系列數的變化,引入問題。在分蛋糕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學生在分蛋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用心探究的情感。

學生明白分數的好處,並能用語言準確的表述是比較困難的。真正的明白就是內化爲語言。爲了能夠吸引學生注意聽,我故意這樣問:“聽清楚了吧?(清楚了)明白了吧?(明白了)說謊了吧?(學生一愣說沒有)”此時學生並不能準確描述,我再來總結時,學生注意力已經由聽轉變爲如何去說。在那裏也有問題:雖然我一再強調平均分,但部分學生的印象仍然不深刻,如出現一個反例,學生的記憶或許會更深刻,平均分或許會掌握的更紮實些。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體會好處

這節課,我注重爲學生創造探究條件,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塗一塗,進一步探究分數的好處,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官認識。本節課我安排了兩次的操作活動。在認識1/2時,學生透過分蛋糕初步感知了1/2的好處後,我安排了一個找長方形的1/2,讓學生從實物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同樣一張長方形紙,學生的折法不一樣,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1/2也不一樣,透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進行思維訓練。同時讓學生感悟,儘管折法不一樣,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首當其衝造句

在這一環節中有一個問題,就是斜着折長方形,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長方形的1/2,學生並沒有出來,而是教師折的並展示的,在那裏我問學生:是不是平均分?然後有不一樣意見嗎?都同意嗎?學生都給於肯定回答。當學生都認爲是的狀況下,還有沒有必要再裁再演示進行驗證值得商榷。

第二次動手操作是用不一樣圖形折出心中的幾分之一,並用比較準確的語言描述過程。透過兩次動手操作,經歷手腦並用的過程,建立起清晰鮮明的表象,從而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進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潛質,數學語言表達潛質。

三、容量較大、難度較高

本堂課的教學資料包涵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和簡單分數的比較。涉及的資料比較多,容量比較大。這幾部分資料,我是這樣定位的:幾分之一是重點資料,幾分之幾是拓展延伸,簡單分數的比較是拔高檢驗。三部分資料圍繞分數的好處進行開展。在教授的過程中,對語言也提出了要求,培養學生能夠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分數的好處。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與遺憾。

1、資料偏多,有些冗長。教學幾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顯得有些拖沓?

2、細節之處,有些粗糙。語言不夠準確,有點囉嗦。講述幾分之幾所設計的長方形,也沒有能物盡其用。

3、老師掌控過嚴,氣氛壓抑。過於時時關注學生,是否會給學生造成壓力,然後有礙於他們的自我表現,值得思考。課前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致使師生之間的配合不太默契。

4、學生思維沒有打開。數學課堂就應激盪着智慧,有歡笑有快樂,有正確有錯誤,在辨析中成長,在糾錯中前進。我感覺本節課學生表現的雖然很穩,但氣氛還不夠活躍,反映的也比較遲鈍,在情感體驗中沒有一種學習後的愉悅情緒。這也是我教學目標沒有到達的一處。

講完以後,感覺挺壓抑,許多問題仍停留在腦海裏沒有解決。如,學生的思維爲什麼沒有完全打開?爲什麼在名師的課堂中,學生學習是興奮的,而在我的課堂裏學生卻沒有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其中反被環境吸引了部分注意力?是課的問題,還是老師自身素質的問題或是教學潛質的問題?也許是自己數學修養不夠,站的高度比較低,因此看不到問題所在。以後我將加倍發奮,然後用心反思、用心評課、反覆研究,以期望能有所進步。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二):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僅要思考數學自身的特點,然後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於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於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小兔子分西瓜,在分西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爲的灌輸,學生的分西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然後產生了用心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我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學習的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明白,構成健康、用心的學習態度,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實踐潛質。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節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願,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一樣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發展”。我在學生認識了1/2後,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構成的。然後再從辨別陰影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認識幾分之一時,讓學生自己創造出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然後並互相說說創造出來的分數表示什麼意思。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透過折一折,塗一塗,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用心動腦探索,從而初步明白分數所表示的好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3、帶給數學交流的環境,培養合作意識。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於是我不僅僅爲學生設置了一個個數學活動,還有意識地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數學交流環境。比如,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表示二分之一時,先讓學生自己摺紙、塗色,再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感受不一樣的摺紙塗色方法,卻能夠得到同一個分數;再如,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這樣就擴充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了學生賞識他人的良好心態,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

4、聯繫生活實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本節課我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並透過直接操作認識明白分數。還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用心探索。課一開始我用小兔子分西瓜的故事對“如何表示半塊西瓜”這一新的問題進行了大膽嘗試、猜想。這樣設計,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儲備,重視了生活對數學學習的作用力,尊重了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意識,使課堂成爲多層面、交互式活動的窗口,探索成果異彩紛呈,學習熱情高漲。

5、用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尊重學生,走下講臺和學生一齊活動,一齊討論,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有利於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爲學生創設了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了寬鬆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得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習得知識。把“學習數學”變成“做數學”,在“做數學”中體驗數學。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如能給孩子搭一個舞臺,孩子們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