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天》教學反思

《秋天》教學反思1

這首詩的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詩歌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語言優美生動,易於朗讀和背誦。在作者的筆下蘋果姐姐會因爲天氣涼了,嚷着要披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首詩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趣盎然,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出於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的考慮,教學開始,我讓學生聽教師範讀詩文,並看所展示的秋天景象圖片,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很好地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來。

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成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並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當然詩歌重在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意境,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穿插朗讀指導,讓學生充分理解並領會詩歌的內涵,由整體到部分,啓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自評、互評,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秋天》教學反思2

《秋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和一羣大雁往南方飛這兩個場景,說明秋天已經來到,表達了一種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本課語言優美,情感豐富,學生要反覆地對課文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因爲是學生初次學習課文,學生認字也不多,因此,教學過程重在引導學生喜歡閱讀,能有自己簡單的體驗。

一、教學效果: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課文,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讀書氛圍,適時提供機會,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在鼓勵、等待與欣賞中,學會閱讀,使閱讀理解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徵,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爲此,開課伊始,我巧妙設置懸念,讓學生帶着好奇心從顏色絢麗的樹葉,瞭解秋天的季節特徵,貼近生活,感受秋天。

二、成功之處:

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說說秋天留給我們的印象。大部分小朋友知道,秋天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像蝴蝶一樣從樹上掉落下來,先從整體讓學生感受秋天,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再把學生的視線轉向課本。在朗讀這一環節,我通過男女生讀,指名讀,分組讀,拼音讀,拼音漢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髮現美、尋找美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愛美情操,體會詩歌優美意境,品味文中優美詞句。我還注重了識字寫字教學,採用了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意識。在課堂上,我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認生字、找生字,讀生字,進行多種遊戲鞏固生字。並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幫助學生培養課外自主識字意識,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如:在學生認識“人”時,學生說:“我爸爸是大人。”就記住了“人”字。再如說“大”字時,學生說“大人”,就啓發學生用“大人”說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三、不足之處:

課堂設計偏離學生的年級低的現狀。

四、改進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徵,通過看拼音讀、拼音漢字結合讀、看漢字讀、利用分段讀、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髮現美、尋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2、教師在教學中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學生們興趣盎然,紛紛說出了自己識記生字的好辦法。教師通過字理識字,展現了豐富的字理圖,例如對“片”“大”的教學,增強了對生字的直觀性、整體性認識。“秋”字的字理故事激發了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充分發揮了字理教學的重要作用。

《秋天》教學反思3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爲4段:秋天來了、景色真美、物產豐富、讚美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通過對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繪到秋收的喜悅,寫盡了北大荒的美麗富饒。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二、以畫促讀,喚起美感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逆水而遊的歡快。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勃勃生機。然後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爲畫面,變抽象爲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感受美。於是,我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再次朗讀時聲情並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豐富想象,說寫訓練

首先,我讓學生輕讀第四自然段,並注意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聽到了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說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啓發學生想象:大豆爲什麼歡笑?高粱爲什麼唱歌呢?學生髮揮想象,暢所欲言。並通過課前的觀察,說說:我們這邊秋天的田野有什麼豐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們當作人來說幾句呢?學生有的說:一陣風吹來,金黃的稻子笑彎了腰,像在給秋姑娘致謝。有的說: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歡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寶寶呢!還有的說:棉花在張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課後再讓學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觀察,記錄下他們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綠中帶黃的草坪、路邊盛開的菊花、飄舞的樹葉、飄香的果園有了具體的感知,學生寫起來就感到有話可寫了。因此,讓學生結合課文多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調動起他們的寫作興趣。

《秋天》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沒有被刪減的美文,讀起來朗朗上口,能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現將自己的教學總結如下:

優點:

朗讀指導比較到位,學生能夠入情入境的朗讀。

通過自己的範讀,加以圖片的搭配,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麗。他們能夠模仿教師的朗讀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更有驚喜的是——有個別孩子能夠對於朗讀進行創新,朗讀的有滋有味。

遺憾的地方:

1.自己的教學觀念仍需開放。

做爲語文教師---最簡單而又最難的教師的我,似乎總是在重複以前的毛病,爲公開而公開,爲上課而作課。求全而不肯放下任何一個自己認爲有價值的環節。其實當自己走過之後,回顧走過的路,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選擇了那條最無限接近目標的路。自己原本可以走的很輕鬆,但是自己卻是給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鎖,讓自己不能在路上輕鬆而行。如果自己以自己平時的習慣去講解,這篇課文可以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結束。所以以後講課,按照自己想好的方式去做,堅持走自己的路,心無旁騖地去做,結果會讓自己滿意。

2.總體設計還存在瑕疵。

一課時的課絕不要拖到兩課時去做,能夠在十分鐘內做完的事情,決不讓他在半個小時內做完。這說明自己在給自己定位的時候存在問題。而平時講課可以這樣,但是在這樣的的公開課的情形下,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思路。

《秋天》教學反思5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沒有課件,講起來有些難度,孩子們不能直接感受到北大荒的美麗與富饒。

在備課開始時,我對北大荒都感到十分遙遠,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地方,課文中的北大荒描寫的卻是那麼美麗富饒,怎樣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講得讓學生感到美麗富饒呢?我首先讓孩子們回家自己查資料,找圖片感知,瞭解如今的.北大荒和過去的區別。有些孩子沒有回家蒐集,導致課堂中有些地方就不能理解。

教學中的機智。備課時要精準到自己說的每一句話,可是還是會有一些自己料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我問出一個問題,“大豆搖鈴千里金”這句話怎麼理解?孩子們說“大豆發出的聲音遍地都是金子。當時愣了幾秒鐘,不知該如何接引導下去,只好讓孩子坐下再找另一個孩子來回答。當時備課時,也想到了這個問題,真到了課堂上竟一時語塞了,以後還要在課下準備時,多想,多思考,以備應對上課時出現的各種問題。

我設計這節課時,主要的是按課文的思路分出總分總,讓學生通過朗讀、學習理解這篇課文,在課堂上達到會背。讀一段,背一段,最後背誦全文後,找個別孩子,一個提問上半句,一個回答下半句。課後研討課時,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在背課文這個環節中,我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坡度,給學生適當的坡度,讓學生有信心的背下去。

講課後,通過辦公室老師的指導,從中也找到了不足,這篇課文中描寫北大荒現在的美麗,不單單隻寫了美麗,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說,現在的美麗也是靠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換來的。我只講出了她的美麗,卻沒有深入的研究,這個美麗是怎麼來的。任老師的一句話對我啓發很大,“你想到的設計內容,到課堂上只能講出一半,何況你都沒有想到,更不要說講出來讓學生知道了。”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努力充實自己的課堂,讓孩子們樂於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學習知識。

《秋天》教學反思6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於秋天的主題特徵的觀察和感知,瞭解秋季特徵與人們生活環境的密切聯繫。我們從秋天的樹葉,秋天的水果,秋天的種子、蔬菜,秋天的果實等幾方面入手,探索大自然的奧妙。

在初步認識到秋天來臨後,我們帶領孩子共同享受了旅遊的樂趣。見到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農作物,孩子們很興奮,迫不及待地這邊看看,那邊摸摸,離開時,每個孩子手裏都收集了很多樹葉。回園後,小朋友們把收集來的落葉拿出來張貼,製作,有美麗的金魚,可愛的小女孩,調皮的小猴子等等,雖然作品稚嫩,但卻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美的感受。

在進行“我知道的秋天”這一活動時,孩子們都運用了豐富的畫面,形象的語言記錄下了在秋遊那一天的所見所爲,在這節活動中,幼兒通過自身的感受,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寬鬆、和諧、自由。將幼兒感受到的秋天的特徵,秋天的美反映在繪畫作品中,合理運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在“蔬菜自助餐”這節活動中,我們請家長配合帶一些水果,從家裏帶來了各自準備的菜餚。我們請帶的小朋友對它們作介紹,再加上孩子們自己收集的資料,知道了秋天的水果和農作物的名稱和特徵,初步瞭解水果和糧食作物的營養價值,能夠做到多吃水果和糧食。

主題活動結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們在主題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動與熱情,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還是要堅持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耐心地引導孩子,同時多多爭取家長的支持,相信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一定會發展地更好。

《秋天》教學反思7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課文,描寫了北大荒天空,小河,原野的美麗風光和豐收時的熱鬧景象,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如今的北大荒是個美麗又富饒的地方。

課文描繪了北大荒迷人的美景,向學生展示了北大荒是勞動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課文。秋天,對小學生並不陌生,應該說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經驗。但北大荒卻是比較生疏的,需要教師幫助。由知道的推測不知道的,是引導學生探究的好機會。

所以在講授過程中應該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等等,讓學生初步感知北大荒的美麗。但是我在講授過程中,安排了太少的時間去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讀書,學生很難從讀中感悟出北大荒的美,而是從我的灌輸中機械式的認爲北大荒是美的,所以自我感覺是失敗的!

第二課時,是在之前孫校長和楊老師及譚老師的課後講評下去上的,不過依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整節課應該圍繞着北大荒到底哪裏美,怎麼美展開,力求將學生放在主導位置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北大荒的美。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哪些詞表現了天空的美,再說一說原因,結合現在的天空感受一下。其實,秋天就在我們身邊,在“真像是美麗的仙女在天空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句話上也可以有些拓展,例如讓學生說說這樣五彩斑斕的天空還可以是什麼真像什麼一樣在做什麼,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感受流雲的美。第四小節,美在原野的熱鬧非凡。原野的熱鬧非凡,如何美?大豆搖動豆莢嘩啦啦笑,高梁揚起黑紅的臉龐樂呵呵的演唱,那是豐收的喜悅,豐收的歌唱,這不是世間最美的景象嗎?在教學第四小節時,應該總結本小節的寫作特點——總分方式,對學生今後作文會有很大的幫助。還有對學生提出的“大豆搖鈴千里金”的解釋也遠遠不夠,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出“千里”這一詞和怎樣是“搖鈴”,這一點上我做的遠遠不夠。

這篇課文上的實在有太多太多不足之處,雖然在第二課時自己又進行一些彌補,但是仍有不足之處,我會繼續努力,很感謝語文組的老師和校長在百忙之中給我指導!我會努力鑽研教材,使自己在教學上更近一步。

《秋天》教學反思8

本篇課文描寫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我以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引入,圍繞一個“美”字展開教學。然後我讓學生反覆品讀語言文字,感受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許多表現色彩的詞,細膩生動地描摹出了景物的特點。我問學生:“這一小節中,你喜歡哪個句子?爲什麼?”學生很快找到了這句話: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接着,我讓學生細細品讀句子,想象意境,讀着讀着,學生都能抓住“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這四個色彩的詞,感悟到流雲色彩的變化多端以及流雲色彩的美,從而感受到天空的一碧如洗。這時,我結合課後第四題,讓學生再找幾個這種類型的詞。學生因爲有自己的生活經驗,所以很快就能說出幾個,如“雪白、火紅”等,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色彩的認識。

所以我覺得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項資源,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起來。

《秋天》教學反思9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作者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以讀爲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爲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比賽讀。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並注意聽聽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說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啓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爲什麼說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夥子爲什麼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說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三、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爲什麼還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後,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鬥,纔有瞭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四、以畫促讀,喚起美感

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河的文字極其優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逆水而遊的歡快。精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勃勃生機。然後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爲畫面,變抽象爲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感受美。於是,我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邊讀邊畫小河、小魚、波紋……學生再次朗讀時聲情並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於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淨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秋天》教學反思10

《秋天到了》是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材中的一課,在探究式教學實踐中,我運用了多種現代化教育技術,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實現自我教育,以最終把教育影響內化爲小學生的道德情感,外化爲道德行爲。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學中求知,促其探索質疑

在這節課中,我抓住學生們好奇心強、喜歡探求各種祕密的心理,合理剪輯教材,賦予教材探究性,給學生留下思考、體驗、探討和想象的空間。通過組織學生課前調查、書寫研究報告等環節,學生有意識地深入生活,貼近社會,爲課堂教學時掌握領悟道德認識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們進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通過自己的活動去探索、感悟。

(二)練中求新,啓迪求異思維

在本節課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開放性、沒有單一答案的問題,這些教學環節不強求一致的標準答案,讓學生依自己的潛能盡力發揮,依照學生個性差異作出彈性的要求。學生都是朝着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當學生提出獨特的意見和想法時,注意做到暫緩判斷,不立刻下判斷並鼓勵學生去看、聽、嘗試、探索及操作。這種做法可以增強學生的反應,而且可以影響到全體學生,使他們也勇於表達,進而造成熱烈的氣氛,給學生成功的機會,使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滿足,還要使靜態內容動態化,抽象內容形象化,從而使學習成爲學生內在的需要。

《秋天》教學反思11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優美的文字對學生具有感染力。對於課文的教學,我本節課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小河清澈和原野熱鬧。因此,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抓住重點,提煉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秋天的北大荒哪些地方的美景,學生提煉出天空、小河、原野。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中的畫面,把文字轉化爲畫面。兒童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藉助重點詞句來體會文本的內涵。我在本節課上採用了重點詞突破法,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凸顯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中的重點詞“熱鬧非凡”,讓學生細細讀課文,體會作者是如何具體寫出原野的“熱鬧非凡”。再來品讀大豆、高粱、榛樹這三種景物的特點,從“演唱”“笑聲”“燃燒”等詞感受的原野的“熱鬧非凡”。

“先總後分”構段方式學法遷移。在上一課《練習與測試》的課外閱讀部分中,有一題和這個寫法是相同的,所以我順勢在課堂上進行“先總後分”的學法遷移,學生們不僅記住了這個寫法的特點,而且也學會了遷移運用。

不足:時間沒有調控好,課堂的進度、課堂的伸縮性沒有拿捏準,以至於留給學生讀與寫的時間過少,這樣就會導致學生不能夠將自己的情感深入到課文中,另外詞語運用練習不足,如“下課了,校園裏熱鬧非凡!”爲開頭,練習寫話,這節課沒有呈現出來。

《秋天》教學反思12

課堂中,利用多媒體使學生認識了自然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秋天美麗迷人的景色,創設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說出讚美秋天的話。體現學生“我口說我心”,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猶未盡之時,設計了讓學生“用手中彩筆畫出心中最美的秋天”這一環節,在讀、說、畫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三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落實。

本節課中,師生關係融洽,我非常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地營造親密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時提供機會,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在鼓勵、等待與欣賞中,學會閱讀,使閱讀理解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教師用內在感召力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慾望,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學好語文的信心。

總的回想這一節課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說教學準備還不夠充分課件如果能動起來就更好了尤其是“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和“樹葉黃了,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進行比較時真的有樹葉從樹上漂落就更好了,還有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得不夠充分,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使我的每一節課都充滿陽光,充滿笑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會學知識,學會知識,真正體現課堂的有效性。

《秋天》教學反思13

《秋天到》是北師大版二年級語文教材的第一課,課文是一篇優美的詩歌,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秋景圖,我在上這一課時做了如下嘗試:

首先,情境導入新課。學生說自己瞭解到有關秋天的特點,再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讓插圖充分起到服務學習的作用。學生彷彿去了一個新的世界,學習興趣特別濃厚,課堂氣氛自然很活躍。其次,在講第二、三小節的時候放手讓學生自已學習,並且學習自己喜歡的部分。開始我還在猶豫,二年級學生自己提學生提問能行嗎?沒有想到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有價值:“老師,爲什麼田野翻金浪?”……我正好順着問題講下去,我也把一些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已解決,讓許多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秋天》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是本學期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題材是詩歌。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體會對秋天的喜愛,和勤勞人們的讚美之情。明確了教學目標,便開始構思教學流程,爲了給孩子一個嶄新的感覺,我精心備課,查閱了很多相關的資料,一切準備就緒。當鈴聲響起時我滿懷激情、自信的站在學生面前,開始了新學期的第一節課。

時值今天,回想起來仍激情澎湃。孩子們那充滿期待的眼神,高高舉起的小手,熱情急切的呼喊聲,久久迴盪在耳邊。從孩子們的反饋中,我覺得這節課是成功的。但靜下心來思考,還有很多缺憾:例如讀的方式有些單一,對於重點詞的理解不夠到位,重點句子“展露着豐收的笑臉”拓展的還不夠深刻。教學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很深邃的藝術,我想只有不斷的研究探索,纔會找到更適合孩子,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

《秋天》教學反思15

我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第五小節時,這個小節主要講了北大荒的秋天物產豐富。在教學這一小節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大荒“物產豐富”,學生通過閱讀很快就找到了“這裏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裏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通過讓學生想像“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在這個季節裏捧出什麼樣的寶物來。”學生們很快就能體會到北大荒“物產豐富”。

可是對於“大豆搖鈴千里金”學生們不能夠從中體會出來“物產豐富”,究其原因是學生們不知道“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麼意思,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是怕浪費時間,直接告訴他們答案,還是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呢?如果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就沒有意思了,學生們也少了一次開動腦筋的好機會,於是我就不着急了,讓他們在仔細的讀一讀課文,思考一下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過了一會兒,有人舉手了,說:“那裏的糧食成熟了,有很多高粱、稻穀。”看來他們還是沒有把課文讀懂,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理解課文。我讓學生接着再讀一讀課文,再好好地思考一下,學生們有一次埋下頭去讀書,這次學生們終於讀懂了“到了秋天,大豆成熟了,田野裏一片金黃。”在這裏我又讓學生聯繫前文描寫大豆的句子“成片的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通過朗讀學生們腦子中浮現出這樣的情景:秋天到了北大荒原野裏成片的大豆成熟了,一陣風吹過來,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就像在搖動着鈴鐺一樣,田野裏一片金黃。這時,前排的一位學生激動地叫了起來:“在這裏呢!”我一看,他正指着書中的插圖呢!是呀!書中的圖片多好地解釋了“大豆搖鈴千里金”。那黑紅黑紅的高粱,藍綢子一樣的小河,還有那滿山遍野金黃色的大豆,多麼美的景色呀!讓人不由得感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如果我能早點運用插圖學生在理解起來應該更加容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