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天教學反思

秋天教學反思1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課文,描寫了北大荒天空,小河,原野的美麗風光和豐收時的熱鬧景象,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如今的北大荒是個美麗又富饒的地方。

課文描繪了北大荒迷人的美景,向學生展示了北大荒是勞動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課文。秋天,對小學生並不陌生,應該說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經驗。但北大荒卻是比較生疏的,需要教師幫助。由知道的推測不知道的,是引導學生探究的好機會。

所以在講授過程中應該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等等,讓學生初步感知北大荒的美麗。但是我在講授過程中,安排了太少的時間去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讀書,學生很難從讀中感悟出北大荒的美,而是從我的灌輸中機械式的認爲北大荒是美的,所以自我感覺是失敗的!

第二課時,是在之前孫校長和楊老師及譚老師的課後講評下去上的,不過依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整節課應該圍繞着北大荒到底哪裏美,怎麼美展開,力求將學生放在主導位置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北大荒的美。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哪些詞表現了天空的美,再說一說原因,結合現在的天空感受一下。其實,秋天就在我們身邊,在“真像是美麗的仙女在天空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句話上也可以有些拓展,例如讓學生說說這樣五彩斑斕的天空還可以是什麼真像什麼一樣在做什麼,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感受流雲的美。第四小節,美在原野的熱鬧非凡。原野的熱鬧非凡,如何美?大豆搖動豆莢嘩啦啦笑,高梁揚起黑紅的臉龐樂呵呵的演唱,那是豐收的喜悅,豐收的歌唱,這不是世間最美的景象嗎?在教學第四小節時,應該總結本小節的寫作特點——總分方式,對學生今後作文會有很大的幫助。還有對學生提出的“大豆搖鈴千里金”的解釋也遠遠不夠,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出“千里”這一詞和怎樣是“搖鈴”,這一點上我做的遠遠不夠。

這篇課文上的實在有太多太多不足之處,雖然在第二課時自己又進行一些彌補,但是仍有不足之處,我會繼續努力,很感謝語文組的老師和校長在百忙之中給我指導!我會努力鑽研教材,使自己在教學上更近一步。

秋天教學反思2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優美的文字對學生具有感染力。對於課文的教學,我本節課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小河清澈和原野熱鬧。因此,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抓住重點,提煉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秋天的北大荒哪些地方的美景,學生提煉出天空、小河、原野。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中的畫面,把文字轉化爲畫面。兒童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雲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雲的圖片,看着“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藉助重點詞句來體會文本的內涵。我在本節課上採用了重點詞突破法,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凸顯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中的重點詞“熱鬧非凡”,讓學生細細讀課文,體會作者是如何具體寫出原野的“熱鬧非凡”。再來品讀大豆、高粱、榛樹這三種景物的特點,從“演唱”“笑聲”“燃燒”等詞感受的原野的“熱鬧非凡”。

“先總後分”構段方式學法遷移。在上一課《練習與測試》的課外閱讀部分中,有一題和這個寫法是相同的,所以我順勢在課堂上進行“先總後分”的學法遷移,學生們不僅記住了這個寫法的特點,而且也學會了遷移運用。

不足:時間沒有調控好,課堂的進度、課堂的伸縮性沒有拿捏準,以至於留給學生讀與寫的時間過少,這樣就會導致學生不能夠將自己的情感深入到課文中,另外詞語運用練習不足,如“下課了,校園裏熱鬧非凡!”爲開頭,練習寫話,這節課沒有呈現出來。

秋天教學反思3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學會正確使用一些多媒體工具,如:照相機、錄象機等,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秋天的信息。還學會了網上信息的搜索、整理,大大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量。

二、自主創作,快樂無限。在活動中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在創作過程中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體會創造的樂趣。教師始終能做到尊重學生的選擇,欣賞生的創作與表現。

三、展示評價,富有新意。在教師指導下製作成的“走進秋天”網站,讓學生有了一個很好的作品發佈平臺,有了一個自由展示的機會,並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了提高。展示交流過程中,兒童既能尊重他人的勞動,欣賞同伴的成果,又能把自己的成功經驗介紹給同伴,願意與他人分享,並在交流分享中提升自己交往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創造不斷。在活動結束後,教師提出“如何留住秋天?”這一問題,延伸了這一活動。不僅讓更多的人來瀏覽“走進秋天”網站,使大家的成果有向更多的人展示的機會,還可以擴大建設這一網站的隊伍,帶動其他人來這裏“留住秋天”。有了這一平臺,可以激勵學生不斷地創作,不斷地收集秋天的信息,不斷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收穫的喜悅。

秋天教學反思4

《秋天》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組的課文,本組課文以描寫秋天及其美麗的景色爲主,本課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語言優美,朗朗上口,描寫出了秋天豐收的美景和人們內心的喜悅之情。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抓住了幾個重點進行教學。

一、結合生活實際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以主讀代講。

三、自主識字寫字。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點。

《語文課程標準》說:“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來說,對語文沒有興趣,課文就是一堆堆毫無意義的符號。具體到本課,它的語言雖然非常優美,但如果脫離了生活,只泛泛地去講,那很難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導入的環節中,我與學生進行了溝通,我問他們:“都說秋天是美麗的,誰 能給 老師說一說你見到的秋天的美景呢?”剛開始學生還有些拘謹,但在我的引導下,他們很快就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我看到了黃色的樹葉慢慢飄下。”有的說:“我看到過秋天的楓葉非常紅。”有的說:“我看到了秋天的菊花很美麗。”……可能孩子們的語言還不夠豐富,但我能看到孩子們內心的興奮和他們的積極性,經過這個簡短的交流,他們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興趣已經被激發。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天農田豐收的景色,對於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來說,還是顯得有些陌生,那怎樣架起他們與課文之間的橋樑呢?我先讓來自農村的孩子和見過農田豐收景象的孩子,給大家描述一下,讓大家在他們具體生動的描述下,共同感受秋天田野豐收的美麗,從而調動學生內心的喜悅之情,這樣就調動了他們的興趣,也避免了教學中的空洞與刻板。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多種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課文,那就事半功倍了,很容易就能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之情。

本課教學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課堂秩序還不夠好,學生出現竊竊私語的現象;我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還不夠流暢,有時學生的反應會慢半拍。這些現象可能是因爲我剛接手本班,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還不夠流通,但我會和學生一起努力,儘快把這座橋樑建好。

秋天教學反思5

《秋天到》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秋季的基本特徵,感受季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學本課時,我認爲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大自然中去,親近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親身感受秋季的特徵。於是我設計了“找秋天”這一活動環節,讓學生走進大自然,不僅在尋找中獲取相關知識,更在尋找中與大自然親近,從而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課前我佈置了作業:請你去找找秋天,想辦法把秋天帶到我們的教室裏。學生顯得很興奮,這樣的作業他們很樂意去完成,課上各個爭着展示自己的發現:(秋天到了,小草變黃了,樹葉也變黃了,風一吹,葉子就落下來了;稻子熟了,變成金黃色,樹上掛滿了紅紅的大蘋果,人們可以去摘蘋果了;桔子、柚子、梨也都熟了;菊花也是秋天開的……)畫圖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他們把自己的觀察體會充分地表現在圖畫中,課堂上,在他們展示自己圖畫的同時,我適時地引導學生通過圖畫進行語言表達,從而鍛鍊其語言表達並使相關知識得以鞏固。寬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生盡情發揮,他們形式多樣的反饋了自己在活動中獲取的知識,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在彼此的傾聽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學習積累了有關秋天的知識,對大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也不言而喻了,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活動,逐步學會了觀察體驗這一學習方式

秋天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從《北大荒的秋天》入手,喚起學生對秋天的認識,然後說說自己眼中的秋天,孩子們對田野裏的莊稼還是挺熟悉的,棉花、芝麻等農產品的描述十分形象,有的孩子還模仿了課文的語句來介紹,如“棉花嚷着冷了,要穿白襖。”挺讓人驚喜的。

學習課文時,有一個地方我們都產生了疑惑,詩中說“玉米舉着紅纓樂了,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學生都說我們這邊的玉米成熟時,玉米鬚子都發黃髮黑了。課前也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課堂上就這麼解釋了一下:玉米的成熟時間是不一樣的,晚熟的玉米,到現在這個季節還沒有成熟,玉米鬚子就是紅色的。也不知道這麼解釋是否合理。課文中最難理解的是第六小節:秋風如同柔韌的梳子, 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條; 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 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閃耀。對詩句的弦外之音學生都理解不了,這麼點撥了一下:發亮的汗珠是從哪兒來的?學生就明白了,從這小節裏感受到了農民的'辛勞和作者對農民的讚美之情。

課後練習要求用自己的文字改編這首詩歌,課堂上沒有時間做,就作爲家作完成。結果發現很多孩子寫出來的文字十分優美,可是根本不是對詩歌的改編,而是自己創作了一篇文章《走進秋天》。個別學生改編了小詩,但是文字不夠靈動。我想,如果課堂教師講授的時間縮短一些,然後老師可以對一節小詩進行示範改編,我相信,很多孩子就能迅速領悟改編小詩的訣竅了。

秋天教學反思7

應該說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悲秋”情緒影響十分深遠,得到了歷代文人士子的高度認同和接受。但何其芳的《秋天》走出了傳統詩詞的悲秋主題,寫得自然清新、樸實明麗。詩歌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用簡單直白,但意味深長的語言,描寫出夏忙秋收後的那一份淡淡的喜悅和嫺靜、霜晨歸漁的那一份寧靜和閒適、牧羊少女那份淡淡的思念與純真。每一節詩都是一幅畫面,“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三幅圖組合成既流動又複合的充滿詩意的鄉村秋景圖,美麗迷人,是一曲充滿牧歌情調的吟唱我將從以下三方面反思本次課堂教學。

一、自我評價——捕捉亮點

本次教學設計融入了以下教學理念:真正地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重視朗讀,整個課堂都是書聲琅琅;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就整個課堂整體來說應該是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亮點有所展現。

1、教學設計流暢自然

教學共有五個環節:我來說——談話激趣;我來讀——讀出詩味;我來繪——描繪詩景;我來品——體會詩情;我來頌——真情歌頌。整個教學環節都是爲教學目標、重難點服務,五個環節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流暢自然。

2、收放自如的“繪秋、品秋”

這兩個完全開放的教學環節,在人人都想有一個完美展現的公開課上來講,對於學生那是完全自主,毫無拘束,對於老師我來講簡直就是大膽,讓人捏汗。陌生的班級,陌生的學生,他們的的語文功底,老師一無所知,冒着很大的風險放手讓學生去幹,我只是引導、啓發、點撥、評價,真正把時間課堂還給學生。沒有想到學生那優美的畫面描繪、詩歌的精彩品味卻成了整個課堂的一道風景線。學生獨展風采、合作表現都很精彩。

3、課堂上書聲琅琅,讓讀貫穿始終

詩歌貴在朗讀,本次課以朗讀貫穿始終,在朗讀中品味,又在品味之後指導朗讀。朗誦的層次很清晰,讀書的目的很清楚。如老師範讀,是掃除生詞的障礙,學生的自由讀是爲了熟悉內容等;前面的朗誦始終在爲後面的朗讀作鋪墊。個別朗讀與集體朗讀相輔相成;朗讀與品味相輔相成。這樣學生在朗讀中學知識、練技能、涵養美感。

4、自由開放的“頌秋”

在課堂的最後一環節中,自由開放的歌頌眼中的秋、心中的秋。用“寫一寫”“畫一畫”“讀一讀”“唱一唱”眼中的秋、心中的秋。既拓寬了本課的學習視野,昇華了情感,又鍛鍊了學生能力,愉悅了身心。

二、反思問題——留下遺憾

做的和想的之間始終有那麼一段距離。我認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調進椒園中學不久,學校把此項工作交給我,真是有壓力。內心有點小慌張,所以該出的問題,和不該出的問題都了出來了。

1、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品秋”部分,學生明明說的是“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那時我正想表揚學生說得太好,可是我走一小段路拿粉筆過後,居然把它說成寫成是“秋天棲息在農家裏”,將板書“遊戲”寫成“棲息”。在學生的提醒下改過來後,其實可以不用擦掉的,我又把它擦了。那時候大腦中出現了短暫的遺忘這種狀態。

2、過渡語言不夠簡潔、不夠凝鍊。這在有些地方都有所體現。

3、我的課件,昨天晚上檢查都好好的,可是我也不知道我不小心動了哪裏,在“頌秋”部分居然出現了黑屏,所以大家對學習任務沒太看清楚。

4朗誦的語感生成不夠。在品字詞這一環節中,品析詩歌的詞語本是最好指導朗讀,培養語感的時機。我擔心時間不夠,只作了兩處指導,第一節中的“飽食”“肥碩”詩句,和第三節的朗讀去培養學生的語感、體會詩情。

5、給學生的展示時間不夠。701班的學生語文功底真是了不起,積極性很高。他們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愛好寫作。當我和他們見面時,讓他們自已預習時,沒幾分鐘,他們就向我問了詩歌中最難的兩個問題“漁人只收起來烏桕葉嗎?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是怎麼回事?當時我就感到驚。當時我就在表揚他們。後來他們又問“可以寫詩歌嗎?我們都會寫詩歌。所以在每一個環節想展示的同學們還有很多,但由於時間不夠,看着他們失望的眼神,真是遺憾。

課堂重建,爭取完善

三、課堂重建——更求完善

如果讓我再上一次《秋天》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課時安排與分配。我認爲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慢步徜徉,慢慢品嚐的過程,是一個心與心交流的過程,享受幸福的過程。所以我想將教學時間分爲一節多課,甚至是兩節課。好好的引導學生預習,將熟讀的過程放在預習課中。然後第二課時中就安排“繪秋”和“品秋”美讀並背誦。

2、加強對學生的詩歌賞析方法指導,描寫環境烘托詩歌意境的詞語應該怎樣去品味,富有動感的詞語(如“棲息、遊戲、夢寐”等)應該怎麼欣賞。應該給足時間讓學生細細品味,而不是淺嘗而止。

3、在描繪詩景這一環節,應該多給時間,引導他們怎樣從意項、單個畫面、複合畫面去描繪,再從整個畫面中去體會詩歌意境。

4、增設一些內容。可以象上一節《秋天》中找一些秋天的圖片,拓展學生對不同地方秋色的認識,還比較欣賞詩歌,積累有關秋天的詩詞。這樣使教學內容更豐富。

語文教學任重道遠,素質教育、高效課堂,都是我們語文老師始終想達到而永遠也無法充分達到的理想境界。我們會爲了這麼一個教育理想而不斷奮鬥着。

秋天教學反思8

首先,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只是仿照教參寫了三個,缺少2、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讀課文。和5、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地書寫2個生字。

試講之後,感覺自己制定的目標很單薄,很重要的環節在目標之中沒有體現出來。比如對於生字的處理只有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認識6個字,而沒有對書寫的教學要求。但是一年級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是語文課堂的教學重點,所以我在教學目標中加入了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地書寫2個生字。

本課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課前我帶着孩子們一起尋找秋天,去感受自然的美,分享收穫的快樂。讓孩子在探索活動和遊戲中與“秋天”進行零距離接觸,感受天氣,觀賞秋色,聞聞香味,聽聽秋聲,在愉快的“行程”中尋找秋天;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獲知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心情愉悅而且對秋天的景色有了更多的瞭解。課上我以此爲切入點,問他們在尋找秋天時都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回憶的過程中,不但訓練了他們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從生活實際入手,通過談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由此導入新課。

全文雖然只有5句話,但對於剛剛入學兩個多月的孩子來說,讀起來也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要藉助拼音朗讀課文,同時也是鞏固漢語拼音。初讀也是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並用同桌互讀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對於第1句話,教學中我採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感悟句子的結構,自己將長句斷開,練讀中初步體會句子的結構,並利用這個句式讓學生填空加以鞏固。而最後一句問句,學生第一次見到,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語境練讀。中間3句話,雖然讀起來較容易,但要使學生真正能做到有語氣朗讀,還是要讓他們產生真切的感受。因此,在處理這3句話時,配合優美的秋景圖片,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充分體會秋天的美麗,色彩的豐富,內心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嚮往,讓他們想象看到這些美景時的心情,在此基礎上進行有語氣的朗讀。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課堂上我主要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首先讓學生藉助音節隨文自主識字,然後再現生字及認讀字,學生自讀練習,然後通過開火車讀、跟讀等多種方式的練習讓孩子掌握字音,初步識記字形,包括對課文句子的處理,也是對生字的音形加深記憶的過程。總之,讓生字在每個環節都與孩子見面,以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

一年級的書寫習慣很重要,因此我從學生第一課的學習開始,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培養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能力。引導學生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並利用課本提供的筆順跟隨表學習筆順,強調筆畫的名稱。在本節課中,我尊重學生的學習願望,以學定教,在此基礎上指導書寫。指導時我努力做到:

1、自主學習,示範引導。

首先,我讓學生自學生字的筆順,並觀察田字格中範字的結構。根據學生的表述,我在黑板上範寫,邊寫邊總結,使學生再一次明確方法,加深認識。

2、指導書寫,培養良好習慣。

寫字好壞的一個很關鍵問題就是寫字姿勢與習慣。所以我特別關注學生的寫字姿勢。正確的寫字姿勢,比較有利於把字寫端正,而且還有利於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保護視力。所以,在學生寫字時,我關注學生的坐姿和執筆姿勢,注意糾正學生錯誤的書寫姿勢,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總之,在堂課上我努力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以興趣爲導線,始終以學生爲主體,變單調的讀、機械的記、爲積極的思考、自主的學習,讓識字與閱讀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秋天教學反思9

正值秋高氣爽的時節,雖然,我們這兒並沒有北大荒那樣醉人,但也有幾分相似之處。我讓孩子們先去預習,去找秋天。再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

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請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並注意聽聽到了什麼。

小淳: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

佳樊: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

。。。。。。

師:你知道爲什麼說大豆發出的是笑聲?

小雯:爲豐收而高興。

小奕:因爲它成熟了,可以回報農民的辛勞。

師: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夥子爲什麼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

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說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爲什麼還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後,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鬥,纔有瞭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讓孩子領略人們的勤勞。

秋天教學反思10

《秋天》一課的教學,我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帶學生走進了課文的優美意境中。朗讀對語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各項語文活動都要由閱讀文體開始,對於詩歌則尤爲重要,只有反覆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裏。所謂多樣化我認爲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漸進,由識記生字到讀順詩歌再到讀出韻律以至讀出感情,步步走來,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其次是指多種方式朗讀,可以自讀、同桌對讀、齊讀、師生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課後看來,總覺得讀出韻律一節處理的不妥當。我的本意是想通過四步讀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方法,但由於詩歌節奏的劃分本無定法,它和語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教給學生劃分節奏時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第一詩節給學生作一個範例,並不能真正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方法,這不能不說是這一環節上的遺憾。

秋天教學反思11

這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結束了,它給人留下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來談談成功之處:這次活動,大多數同學能夠積極參與,到大自然中認真地觀察記錄,或是蒐集樹葉,完成製作,課堂上的合作交流也比較積極。其中秋語組的同學完成得最棒,這個組的七個人,人人都作了精心準備,而且他們的朗讀水平本身就比較高,課堂上的展示讓我沉醉,也帶給大家美的享受。秋葉組的部分同學做出了挺有創意的葉貼畫,比如袁嘉良的“草叢裏的昆蟲”,張雯悅的“楓葉飄零”,還有馬曉琳的小烏龜,原鈺璇的田野等,做得很有兒童情趣感。

不過也有不足之處。班內有少數幾名學生屬於閉門造車,沒有走出去看,而是在家裏想着秋天的樣子,結果秋實組某同學列出的秋實有小麥,還有我們這裏沒有的橘子;秋色組某同學列舉西紅柿的紅色。因爲沒看,所以在課堂上的交流中引出笑話。

在以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我應該以此爲契機,讓學生向表現良好的學生學習,大膽地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寫自己的文字,搞自己的創作,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也要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在孩子們年齡還小的這個階段,能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

秋天教學反思12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課文,描寫了北大荒天空,小河,原野的美麗風光和豐收時的熱鬧景象,以此來讓學生了解如今的北大荒是個美麗又富饒的地方,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課文描繪了北大荒迷人的美景,如何引導學生去發現北大荒的美。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哪些詞表現了天空的美,再說一說原因。學生能迅速的找出表現色彩的詞,來體會天空的絢爛,從“抖動”這個詞來感受流雲的那種飄逸的動態美。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流雲也許還會有哪些顏色,會有哪些形狀,並通過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眼中的流雲像什麼 ?課堂上,有一個學生說流雲像彩色蛇。我馬上說出自己的體會:可怕的東西肯定是不美的。再回到文本,“真像是美麗的仙女在天空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句話體會作者比喻的恰當,不僅把流雲的色彩的變化多端、美不勝收生動的寫出來,同時讓讀者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第四小節,美在原野的熱鬧非凡。原野的熱鬧非凡,如何美?大豆搖動豆莢嘩啦啦笑,高梁揚起黑紅的臉龐樂呵呵的演唱,那是豐收的喜悅,豐收的歌唱,這不是世間最美的景象嗎?在教學完第四自然段時,總結本段的寫作特點——總分方式。課後,讓學生進行片斷練習:課間,操場上熱鬧極了……通過練習,學生對這樣的寫作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悟,對今後的習作來說,應該是有所幫助的。

秋天教學反思13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儘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徵,通過看拼音讀、拼音漢字結合讀、看漢字讀、利用分段讀、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髮現美、尋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不足之處:教師沒有充分的鼓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學生們的識字興趣,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說出自己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改進措施:教師應該通過字理識字,通過展現豐富的字理圖增強了對生字的直觀性、整體性認識,比如利用“秋”字的字理故事激發了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充分發揮了字理教學的重要作用。

秋天教學反思14

《秋天到了》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抓住時間特點,選取初秋季節典型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一副天高雲淡、五穀豐登的秋景圖,展現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悅之情。全文有三個自然段,每段觀察角度、觀察點各不相同,合起來構成一幅秋季全景圖。

在教學中我儘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徵,整節課中,讓學生看拼音讀、拼音漢字結合讀、看漢字讀。利用多種形式、分段讀、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大自然的絢麗多彩。激發學生髮現美尋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秋天美麗迷人的景色,創設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說出讚美秋天的話,培養表達能力。在學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猶未盡之時,設計了讓學生在讀和說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三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落實。

本節課中,師生關係融洽,我非常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地營造親密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時提供機會,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在鼓勵、等待與欣賞中,學會閱讀,使閱讀理解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教師用內在感召力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慾望,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學好語文的信心。

總的回想這一節課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說教學準備還不夠充分課件如果能動起來就更好了尤其是“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和“樹葉黃了,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進行比較時真的有樹葉從樹上漂落就更好了,還有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得不夠充分,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使我的每一節課都充滿陽光,充滿笑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會學知識,學會知識,真正體現課堂的高效性。

秋天教學反思15

《秋天》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全文有三個自然段,每一段觀察角度、觀察對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氣轉涼、黃葉飄飛寫出秋天的特徵。第二自然段取仰視角度,寫出天空的藍和高,以及雁陣的飛行方向和隊形變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嘆句充分表達作者面對秋天到來的喜愛之情。教學重點爲認識“秋”“氣”等10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人字頭3個偏旁;會寫“了”“子”等4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讀音,背誦課文;結合插圖初步瞭解秋天的特徵,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認識自然段。上完課後,教學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思路主要還是先引導學生識字、寫字。本課要求學生掌握3個偏旁,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偏旁,偏旁的學習和掌握對於學生識記字形和理解字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三個偏旁是由以前學過的字變化而來的,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字變成偏旁後的差別。滲透多種識字方法,降低難度,如:熟字加一加、熟字組新詞。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識記字形並充分交流,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鞏固撇、捺寫法的基礎上,本課要學寫新筆畫橫撇,教師範寫,引導學生邊說筆畫名稱邊學寫,效果顯著。因此學生字寫得規範認真。

2、朗讀指導。正確朗讀課文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關注輕聲的讀法,教師先範讀,學生跟讀,感受“涼了、黃了、葉子、來了”這幾個詞語中兩個字前後輕重的變化。藉助拼音讀準“一”的變調。如“一片片、一羣大雁、一會兒、排成‘一’字”,採用對比讀的方式,分別讀不變調和變調的一串詞語,在反覆朗讀中感受變調帶來的音律美。

3、理解運用。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便於學生建立秋天天氣見涼,樹葉變黃的直觀感知。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感受課文從“天氣、樹葉、天空、大雁”這幾個方面來寫秋天的特徵,通過動作演示朗讀的方式,體驗和感受景物的變化,體味秋天的情趣。

4、課後練習。學生數數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大部分學生能理解段落含義,仍有極個別同學不會數段落。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通過觀看圖片、帶動作朗讀等形式,體驗和感受景物的變化,體味秋天的情趣。

三、不足之處

雖然說,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但是反觀整節課堂,在教學實踐中還是有一些遺憾:

1、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一年級,讀準字音,瞭解字形是重點,但對於字詞的理解掌握還是比較重要的,就這節課來看,由於時間分配上不夠科學,對重點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拓展組詞、說句子練習不夠,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

2、對學生的個性理解不夠充分,還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在識字教學中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識字方法,還是按老師的設想去落實,所以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在情感方面也有灌輸的嫌疑呢?說白了,我在課堂上並不足夠大氣,有時候拘泥於小空間。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調控,教師的教學一定程度上還是框架着學生。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針對學生差異,分層佈置作業,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字詞、讀課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讓學生認識10個生字,讀準字音,瞭解會寫字筆畫,能組詞兩個,用詞語說一句話,指導學生預習偏旁知識和“一”字的變調規律,課上交流,講給同桌聽。正確流利熟讀文本,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要引導學生了解秋天的特徵,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並用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