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魔術瓶》說課稿

一、說教材及設計思路:

《奇妙的魔術瓶》說課稿

顏色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因爲處處可見顏色的存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對於孩子也自然時時刻刻都接觸着顏色,只是小班幼兒年齡段的孩子並不會有意識的去注意顏色,也就是對顏色的敏感度不強。這次活動是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觀察並識別顏色,發現顏色的變化,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的興趣。

二、說目標和準備:

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於一個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目標、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已有經驗等,制定了2個教育目標:

1、 在遊戲活動中感知顏色及其變化,體驗發現的樂趣。

2、 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活動並能說說自己的發現。

在這兩個目標中,包含了認知、能力及情感三個方面的內容。

爲了使活動呈現一種趣味性、遊戲性,我做了一下這些準備:

1、 紅、黃、藍三色顏料,抹布等;

2、 透明塑料瓶若干(內裝少許水);配套的瓶蓋若干(內有少許三色顏料);

說明:這些瓶子都是一種規格的飲料瓶,這主要是爲了減少無關因素。

3、 紅、黃、藍三色的圓形即時貼

說明:這是爲了讓孩子方便回憶在變色之前的顏色,在鐵的過程中,其中也融入了相應顏色配對的內容。

三、說教學方法:

《綱要》中指出"活動中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爲幼兒喜歡在遊戲的情境中活動,所以在這次活動中我將"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這個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一次次新奇的發現中感知了顏色及其變化,並激發了幼兒表達的慾望,孩子們在遊戲中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

四、說活動過程:

每一次學習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把教學過程分爲2 大部分:

1、 第一環節:變魔術

這一環節主要是一教師爲主,以老師演示"魔術"來激發孩子們仔細觀察的興趣,並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題。

2、第二環節:玩變魔術

這個環節中主要是以幼兒爲主,基本上是幼兒自己觀察、體驗、感知爲重點。

其中第一個小環節是讓幼兒玩單一色,孩子們隨即的取一個裝水的瓶子,在第一次變的遊戲中感知顏色從透明(無色)到變出顏色,並要求孩子們自己取相應顏色的即時貼貼在瓶子上。這一內容是讓幼兒嘗試顏色找相同進行配對,其次也爲第二個小環節"雙色變"埋下伏筆。在這個變的遊戲中,我還融入了建大的兒歌,更增加了趣味性,從而增強了孩子們的參與性。

之後分享交流的小環節中,我融入了找相同和找不同的內容,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相對的找相同要簡單一些,而找不同就有些難度和挑戰了,放入這些元素是爲了能讓幼兒更好的識別顏色。

在接下來尋找祕密的環節中,我有意準備了一個沒放顏料的瓶子,爲的是引起孩子們的探究興趣,從而引導幼兒進一步的仔細觀察。最終讓他們發現原來祕密在蓋子裏,孩子們會感到非常驚奇與新鮮。

高潮部分就是在幼兒玩雙色變的環節中,首先我讓孩子們又找不同,這次是找不同顏色顏料的蓋子,進行替換。這個遊戲會出現有的孩子的水又變了,而有的孩子的水只是變深,而沒有大的變化,這樣就會引起孩子們的疑問,更激發了他們去探究。

在之後的交流中,剛纔貼的即時貼就要發揮作用了,它可以提示幼兒之前是什麼顏色,現在的顏色是否變了。這樣就能使幼兒思路比較清晰,表達得更清楚。兩種不同的顏色碰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這一結論是孩子們自己通過有些得出的,是他們自己的發現。

五、說延伸活動:

孩子們對變色的興趣非常濃,只讓他們在短短的十幾分鍾裏體驗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活動後需要一個延伸活動,比如在區角中提供材料,讓孩子們繼續去探索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