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1

在學習《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首現代詩時,我緊抓課題關鍵詞――“綠色的課本”,明確教學重點,儘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我先在黑板上板書“課本”二字,然後問大家:“同學們,我們對課本再熟悉不過了。平時我們用的課本有什麼特點阿?”學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識。”我接着說:“課本中有許多讓我們學習、探究的知識。那課文把大自然比作課本,你是怎樣理解的?”一生回答說:“因爲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啓發,發明很多東西。它就像一本無字書,所以把它稱爲課本。”表揚他之後,我又接着問到:“作者把大自然稱作綠色的課本,那麼大自然的綠色讓你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剛發芽的小草。”有的說:“枝葉茂盛的樹木。”還有的說:“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最後我笑着說:“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是呀,綠色象徵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吧!”於是學生迫不及待的把書打開,大聲地讀起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巧用多媒體,在“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中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展現給學生一幅幅精美的畫面,使學生通過畫面進入詩人描繪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田野的肥沃”;領略“豐收的果園”,“珍奇的鳴禽”,“野花的爛漫”的景象。一組組生動的動態畫面,把大自然鮮活的景象一下子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猶如置身於大自然美景之中。詩人所描寫的這些語言文字就轉化成了畫面,並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詩人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優化。

結尾處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最後一小節與第一小節雖然內容相同,但表達的含義又不一樣。一個總起邀請,一個總結昇華,學生理解了詩歌重複的原因,明白了朗讀不一定全靠用勁,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控制、調節不同的情感才能讓朗讀繪聲繪色。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2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作者孫友田是當代詩人。課文文題蘊含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於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這篇文章是大自然美麗的呼喚,是祖國熱情的呼喚。

在學習這首現代詩時,我緊抓課題關鍵詞明確教學重點,儘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我先在黑板上板書 “課本”二字,然後問大家:“同學們,我們對課本再熟悉不過了。平時我們用的課本有什麼特點阿?”學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識。”我接着說:“課本中有許多讓我們學習、探究的知識。那課文把大自然比作課本,你是怎樣理解的?”一生回答說:“因爲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啓發,發明很多東西。所以把它稱爲課本。”表揚他之後,我又接着問到:“作者把大自然稱作綠色的課本,那麼大自然的綠色讓你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剛發芽的小草。”有的說:“枝葉茂盛的樹木。”還有的說:“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最後我笑着說:“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是呀,綠色象徵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吧!”於是學生迫不及待的把書打開,大聲地讀起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部分,也就是課文的第二至五小節。這一部分詩人在形象的選擇和詩節的佈局上,隨着對大自然探索和發現的深入,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絢麗和神奇的景色。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多讀、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從而使詩中所描寫的美麗景色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畫面進入詩人所描寫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田野的肥沃”,領略“豐收的果園”、“珍奇的鳴禽”、“爛漫的野花”的景象。詩人所描寫的這些語言文字就轉化成了畫面,並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詩人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讓我和我的學生是如此得輕鬆,如此得投入。由此可見,只要心中有目標,我們的課堂就能舉重若輕,充盈神韻。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3

教學時我緊扣課題,讓學生質疑。學生問了如下問題:

1、爲什麼說大自然時綠色的課本?

2、怎樣打開大自然這本書?

學生在深入理解、朗讀、體悟了詩歌意象後,我順學而導,引導學生進行了詩歌意境的探究,並以“生活裏洋溢着歡樂和溫馨”這一句作爲情感突破口,逐層解構詩歌意境。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心境與文本的語境打通了。

大自然是本無字書,他蘊含了無窮無盡的知識,孩子們從生動的詩句中不經意間體察到了“寬廣的胸懷”“遼遠的視野”“生命的價值”,並從中獲得審美愉悅,也就在這種和諧的課堂裏,學生輕鬆打開了“語文教學的課本”,打開了大自然的課本,也打開了人生的課本。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4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文題蘊含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廳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大自然的絢麗多彩,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於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上星期,我就已經備好了教案,教案是備得很詳盡,如果按照常規課來上的話,是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的,可是結合本課的自身特點,我認爲這樣來上的話,就失去了詩歌應有的特色,讓這首優美的詩歌也成了一篇普通的記敘文,同時也就失去了將其編入課本的意義。

在課前讀了這首詩歌,覺得要象教案上那樣讓學生來分析,來體會的話,不但學生無法體會得如此深入到位,而且會讓詩歌失去其韻味,要想達到讓學生真正理解的目的,除了讀,還是讀。

上課鈴響之後,走進教室,開始了我沒有教案的一堂課。

首先板書課題: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讓學生一起讀一讀,然後問:“課本,大家見過嗎?”“哪些能被稱爲課本的?”學生對“課本”這個概念是極爲熟悉的,一下子說出了許多課本的名字,且顯得十分興奮,藉着這個勢,我又問“課本能教給我們什麼啊?”知識,學問,這是學生們都能說出來的,我再問:“大自然又是什麼啊?”一下子,學生都沒有話了,我馬上意識到我的問法出了問題,改口問“大自然中都有些什麼啊?”這回學生可有話說了,從植物到動物,從身邊有到聽說過的,個個是滔滔不絕,一下子勁頭就來了。我繼續問“那大自然也能象課本一樣教驗我們知識和學問嗎?”顯然,這個問題是學生一時沒有想到的,不過,稍作思考,就開始有學生以自然界中植物能指方向來回答了。見火候已到,我這樣來正式導入課文的學習:“作者將大自然比作課本,那麼就讓我們打開我們手中的語文課本,看看作者是如何來描述大自然這個綠色的課本的。”

然後在整堂課上,以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展開和組織教學,請讀得好的同學來說說爲什麼這樣讀,讓其他學生來說說他這樣讀讓你有什麼感覺,這樣,課堂始終圍繞“讀”來進行,學生一遍遍的朗讀中深化了理解,昇華了情感,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沒有教案的一堂課,讓我和我的學生是如此地輕鬆,如此地投入。由此可見,只要心中有目標,我們的課堂就能舉重若輕。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5

本課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詩歌。文題蘊含豐富,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於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本詩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流暢而又飽含激情,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把激情朗讀和豐富想象有機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第一小節時,爲了讓學生理解“綠色的大門”、“清涼的綠陰”等詞語,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春天來了,綠色的大自然正向我們徐徐展開……讓學生初步感受綠色大自然的秀美與神奇;第三、第四行中的兩個“去吧”是對少年兒童的親切呼喚,我指導學生激情呼喚,讓學生深深地融入情境之中。

學習第二至五小節時,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明亮的眼睛”曾經觀察到的大自然動人的畫面,回顧自己置身於大自然懷抱中的感受,想象大自然和人類和諧共存的歡樂和溫馨,傾聽大自然對自己的呼喚。

這首詩激情澎湃,生機勃勃,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引導學生品味詩歌內在的意蘊,把握詩人情感的脈搏,不大聲喊。同時鼓勵學生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情緒的變化,讀出自己內心美好的感覺。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6

自認爲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換來的卻是一片難堪的沉寂,每次遭受這樣的打擊時,我除了承受就是在瞬間作出調整,將要求降低再降低。我在想,我是在將他們當成剛剛學步的嬰兒,先一步一步扶着走。不過,總比課堂上完全做一個聽衆看客,聽我天花亂墜,到頭來卻不知所云的好吧!

呵呵,虹彩妹妹的心情我能理解,像你這樣滿懷教育激情的老師,是不適應這種課堂狀態的。不過,這個班的孩子也應該慶幸遇到了你,就像母親扶着孩子學走路一樣,相信他們在你的指導下,會一步步學會走路,甚至會奔跑。

這首詩歌課後有個習題“爲什麼把大自然說成綠色的課本?”我是分兩步讓學生掌握這個問題的。首先是初步感知:教學伊始,我讓學生說說什麼是課本,學生很容易說出課本是語文書、數學書之類。接着,出示完整的課題,找一找課題中把什麼比作課本,學生找出把大自然比作課本。“你認爲大自然是綠色的課本嗎?”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有的說,大自然就是綠色的課本,因爲大樹小草都是綠色的;有的說,大自然是五彩的,五顏六色的鮮花在開放;也有的說,大自然是黃色的——豐收的田野中金色的'麥子、稻穀……這時我抓住一個學生的回答“大自然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引導學生明確這裏的“綠色”不僅僅代表一種顏色,而象徵着生機和活力。其次是精確把握:學習2、3小節時,我讓學生說“大自然是一本書。”學生的回答也是豐富多樣,有的說是一本音樂書,書中有鳥兒的歌聲和溪水的嘩嘩聲;有的說是一本美術書,書中有蒼翠的松柏,五彩的鮮花,沉穩的大山;有的說是一本故事書,因爲從小草身上,我們懂得了要堅強,從豐收的田野中,我們學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此時,我又問“現在你們知道作者爲什麼把大自然比作綠色的課本了嗎?”學生的回答就水到渠成“大自然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我們盡情欣賞、傾聽。在大自然中,我們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這樣緊扣課題展開教學,我覺得效果不錯。

看到月言班上的孩子能把大自然想象成這麼多不同的課本,描述又是那麼美好,我的心裏很不是滋味。自認爲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換來的卻是一片難堪的沉寂,每次遭受這樣的打擊時,我除了承受就是在瞬間作出調整,將要求降低再降低。比如,學習第二小節時,先找找詩歌中美好的事物,再用“大自然是一本書”開頭,讓學生練習說幾句話。學生先用書上的語言,再展開想象說說其他的事物,最後就能完成補充習題上的仿寫練習。我在想,我是在將他們當成剛剛學步的嬰兒,先一步一步扶着走。不過,總比課堂上完全做一個聽衆看客,聽我天花亂墜,到頭來卻不知所云的好吧!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7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蘇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動的筆觸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而“去打開”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詩歌語言流暢而又飽含情趣,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在描繪大自然絢麗多姿景色的同時,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全詩看,作者神思飛揚,但又似散實聚,關鍵是作者寫作中處處彰顯、開拓“去”這個動作的積極進取、勇於探索的意義內涵。

在學生深入理解、朗讀、體悟了詩歌意象後,我順學而導,引導學生進行了詩歌意境的探究——“面對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說什麼?”並以“生活裏洋溢着歡樂和溫馨。”這一句作爲情感突破口,逐層解構詩歌意境。就這樣,學生的審美從“體驗”層次順勢上升到“鑑賞”層次。詩中滿懷的豪情、寬廣的胸襟,成了學生正在揚起的理想風采——“綠色”雖然還是“綠色”,“課本”雖然還是“課本”,但“山已不是原來那座山,水也不是原來那個水”。“綠色”、“課本”已經有了新的更深的含義,這是師生輕鬆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義。學生在這裏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用別人的態度來反觀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別人,用作者的詩情來體悟人生;也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學生的閱讀心境一下子與文本的語境打通、連接甚而同化。正因爲跟學生的個體生命體驗相關,就避免了被動的強加,從而形成對話和個體感悟,實現了內在主動性驅動下的學習活動。這種不設“圍場”的課堂其實就是追求一種不確定性、生成性,瀰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氣息讓課堂充滿不可預料的魅力,使課堂成爲一個思維激盪和靈感勃發的“場”。

大自然是本無字書,課堂又何嘗不是呢?雖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們卻從生動的詩句中不經意間體察到了“寬廣的胸懷”“遼遠的視野”“生命的價值”,並從中獲得審美愉悅,也就在這種和諧的課堂裏,學生輕鬆打開了“語文教學的課本”,打開了大自然的課本 ,也打開了人生的課本。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8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走進自然,如課本所言,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怎樣的清明與浪漫:綠色的山野,綠色的空氣,綠色的心情。人應當是自然的人,自然中的人也纔是真的是人,幾分閒適,幾分悠然,任清風拂面,任思緒隨風而起……

可我的生活,學生的生活中有多少自然的畫景與聲響呢?忙忙碌碌,重複的生活,書本成了自然的全部——這還是自然的嗎?

我在教學中通過計算機技術,展現給學生一幅幅精美的畫面,使學生通過畫面進入詩人描繪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田野的肥沃”;領略“豐收的果園”,“珍奇的鳴禽”,“野花的爛漫”的景象。一組組生動的動態畫面,把大自然鮮活的景象一下子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猶如置身於大自然美景之中。於是詩人所描寫的這些語言文字就轉化成了畫面,並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優化。

巧用多媒體,在“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中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我不僅體會到了現代教育技術“從直觀到形象的思維,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原則,也體會到了我們老師如果能合理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正確處理好多媒體的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機,必將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9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詩歌。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召喚少年兒童熱愛自然,勇於探索,從大自然這“綠色的課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詩歌和散文相比,更有音韻美,更適合朗讀,對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也更有益處。所以教學中我抓住這個有利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根據詩歌內容充分發揮想象。

一、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上課伊始,老師範讀課文後,就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後指生分節朗讀課文。研讀過程中朗讀課文的形式更是多樣:男生或女生齊讀,自由練讀,同桌互讀,小組讀……在讀中理解內容,感受美,欣賞美。

二、以課本爲載體,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學第二節時,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邊讀邊想,這一節描繪了大自然哪些動人的畫面?學生很快就從文中找到了答案:挺拔的翠竹、蒼勁的松柏、豐收的果園、耕耘的沃野。然後我進一步引導:能用自己的話具體說說其中的一個畫面嗎?學生思考片刻後,慢慢地小手舉起來了。“我來說說豐收的果園吧。”一個學生描繪了一幅果園豐收圖,其他學生爭着補充發言。這樣在鍛鍊學生想象力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開頭表達能力。

三、賞析詩歌,學習寫作。研讀完全詩後,我讓學生再讀全詩,思考:

1、這首詩中哪些地方把物當做人來寫?畫出來讀讀,說說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第一小節和第六小節相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到了寫作方法。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反思10

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以“綠色的課本”喻“大自然”,形象貼切的引人遐想。整首詩歌在描繪大自然絢麗多姿景色的同時,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整首詩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流暢而又飽含激情,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於是我緊抓課題的“課本”和“綠色”兩個詞,讓學生體會其含義,感受大自然的迷人、神奇形神畢肖,激發學生“去打開”的渴望,我讓孩子們讀完課題後想想,詩人爲什麼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呢?就有學生提出質疑,認爲大自然應該是各種顏色,引經據典,暢所欲言,探究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獲得了心靈的遠航與飛揚。

既自然地揭示出本文課題蘊含的寓意,又昇華了主題,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彩,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由此,我發現在開放而又真實的課堂裏,學生往往會冒出許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或許會與課文的學習關係不密切,但它們都是學生積極思維閃現出的靈感。教師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要敏銳地捕捉住其中的閃光點,適時地點撥誘導,智慧啓迪,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學生就會在與教師文本的碰撞中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