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愚公移山》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則融知識性、趣味性、思辯性、教育性於一體的寓言故事。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學習愚公的精神品質,說明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鬥的道理。文言文的閱讀教學重在“讀”,本課依託於多種形式的閱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深入理解、質疑探究、評價思辯等,既完成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學情分析】 

本文雖然是九年級下冊的文言文,但是同學們對愚公移山的神話故事有一定的瞭解,對其寓意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而且同學們對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積累,這是一個有利的條件。

教學目的: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

重點學習下列文言詞句:實詞--方、仞、陰、陽、懲、齔、窮匱、加(增)、何苦、亡(以應)等。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二  情感與價值目標: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設想:

1、佈置自讀,要求:憑藉工具書和課文註解逐字逐句讀懂課文,同時主動質疑。

2、  試改變由教師逐句串講的傳統教法,在學生認真自讀的基礎上,從抓字、詞、句入手,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使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人物形象獲得完整、鮮明的印象。

3、 講讀過程根據“以思維訓練帶動語言學習,以語言學習促進思維訓練”的設想,儘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詞、句教學和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結合起來,做到在發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實基礎知識。

4、 “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減輕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着眼於培養學生自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  解題,瞭解“寓言”的體裁特點。

二  學生自讀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解題。

1、板書課題:愚公移山。

2、佈置學生看本文題注,瞭解文章出處。

3、提問:什麼是“寓言”?(引導學生複習寓言這種文學體裁。)

4、教師小結,同時佈置自讀: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啓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這是我們學習本文的一個有利條件。這一堂課,請同學們藉助於詞典和課本的註解,逐字逐句讀懂課文,然後想一想:這個故事寄寓着什麼深刻的道理?我們應該從中受到什麼教育?自讀中有什麼疑問,請大家在書上打個問號,準備下一節課提出。

二  學生自讀。

教師板書要特別注意的詞語,學生邊讀邊在這些詞語下加着重號。

三 檢查自讀:

1、學生齊讀全文,結合正音:

仞(    )、懲(    )、塞(    )、迂(    )、荷(    )、箕畚(    )、

齔(    )、匱(    )、亡(,同“無”)、厝(,同“措”)

2、學生質疑。

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後,儘量要求他們自己查字典或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討論求得解決。教師只解答學生經過努力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

3、師生共同答疑解惑。

4、課堂檢測:(略)

四 佈置作業:

1、 朗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讀破句。

2、 口頭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  人物分析。着重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的比較,瞭解不同人物對待“移山”的不同態度。

二在人物分析的過程中落實若干文言詞句。

三  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理解愚公精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複習鞏固:

(一)解釋詞語: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懲山北之塞      達於漢陰

雜然相許   始齔      始一反焉

(二)翻譯:

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3.甚矣,汝之不惠!

二  教讀新課。

(一)複述故事。

(二)讀課文,初步理清“人”和“事”:

同學們提了不少問題,說明同學們讀書讀得很認真的。許多問題經過大家一起思考,都得到了解決,可見只要開動腦筋,同學們是能夠自己讀懂的。現在由老師提出一些問題來問大家,看看大家對課文究竟理解得怎麼樣。

請用原文回答:

1、 愚公移山的'原因什麼?

2、 愚公移山的目標是什麼? 

3、 愚公移山的困難有哪些?

4、 愚公認爲兩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什麼?

5、 愚公對智叟是“先斥後駁”的句子是:

6、 標誌愚公和智叟辯論取勝的一句是:

(三)研讀思考:

1、有人說,這個故事到最後還是靠了神仙的力量把這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到底是無能的。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

學生齊讀最後一段,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小結:“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說明愚公移山的決心行動(不已),使山神都害怕了,不得不向天帝報告;“帝感其誠”,愚公精神(誠)連天帝都感動了。這不僅不是說明愚公的無能,相反,恰恰顯示了愚公移山的力量之大和精神的感人之深。愚公千百年來被人稱頌,正是由於他這種排除千難萬險、不達目的不止的頑強精神。

2、 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明確: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藉助想象、寄託於神話向自然鬥爭並取得勝利的願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爲高大、感人。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四)再讀課文,深入思考,對比分析: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對愚公移山提出了異議,他們的“同”中有什麼不同?

(五)辯一辯:

愚公究竟愚不愚?(先確定觀點,再準備論據)

(六)拓展思維:

“愚公移山”和 “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很相似,這三個故事,有什麼共同點?又有什麼不同?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寓言,我想,愚公精神的實質就是排除千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和毅力。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人人只求眼前利益,哪裏會有“嫦娥”衛星的發射成功?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人人都自私自利,哪裏會有雪災地震後人們衆志成城、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念?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人人知難而退,哪裏會有咱們國家的輝煌成就?哪裏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裏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求我們的夢想!

六、 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練筆:發揮想象,創作《老愚公的故事》。

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家人:雜然相許

其妻:獻疑          對比突出   愚公精神:不畏困難、堅持不懈、奮鬥到底的決心和毅力

遺男:跳往助之

智叟:笑而止之 

 

陳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