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習,我快樂(網友來稿)

馬新橋

我學習,我快樂(網友來稿)

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能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獲取知識,這是每個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在教學中,我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做了一些嘗試。

靈活導入,引起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學生本來懷着美好的期待,如果老師生硬幹癟地直奔主題,雖然目標比較明確,但多少有些讓學生失望,如果能夠以一個新鮮的、恰當的內容作爲話題,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輕鬆自然地走進課文學習,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該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吧。

設計導語,不能爲興趣而興趣,譁衆取寵是沒有必要的,教師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準確的有創新意義的切入點,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順利地將他們領入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中來。

導入的方法很多,比如故事導入、謎語導入、對聯導入、實物導入、插圖導入、影視導入、情景導入等等。

比如,《<寬容>序言》可以選用爲人類盜得天火的英雄普羅米休斯的故事導入,這和文中人物“漫遊者”的精神境界是相通的,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深入理解“漫遊者”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

再如,《故都的秋》一文,可以選用電視劇《紅樓夢》中的插曲《秋窗風雨夕》導入,詩中所繪慘淡淒涼秋景、所傳苦悶頹傷之情,與憂鬱自戀的郁達夫眼中秋景,心中秋情頗有相通之處,由此導入,可以引起學生興趣,也可以作爲鑑賞點,對比深入品賞課文。

又如,《米洛斯的維納斯》可以直接用插圖或石膏像導入,這就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可感的實物,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巧設疑問,激發興趣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問答,那麼,教師的提問就顯得尤爲重要。巧妙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啓迪學生的思維。因此,“問”要問得準,問得活,問得巧,問到點子上去。一個善於提問的老師,要善於在學生思路不暢時幫助他撥開迷霧,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要確信,只要問題問到興奮點上,學生便不會無動於衷,而只會千言萬語一吐爲快。在這個過程中,求新求異的思維火花就會迸發出來。

比如,小說《祝福》,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誰是殺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一石擊起千層浪,衆說紛芸,而恰恰在這種探究中,小說的主題思想可以得到揭示。

再如,《琵琶行》一詩,問題設計爲:與琵琶女的一次邂逅爲什麼會對白居易的內心造成如此巨大的震動?二人身世命運、人生遭遇的相似可以由此歸納,“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旨由此明確。

組織活動,調動興趣

活動的形式可以靈活多變,說話、討論、辯論、朗誦、歌唱、表演都可以依據不同課文選擇運用。

比如,在學習《一剪梅》《虞美人》《雨霖鈴》等課文時,可以在歌唱中與學生共同品賞詩詞之美。

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孔雀東南飛》《三塊錢國幣》等課文,可以讓學生編成課本劇來演出,然後評論,在這“編、演、評”的過程中,學生的收穫會更加豐厚。

又如,《道士塔》一文,文化內涵深厚,理解起來有難度,我事先印發給學生有關敦煌和王圓籙的相關材料,讓學生辯論王圓籙的功與過,通過辯論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王圓籙背後的官員和政府的腐敗無能,民族的衰敗與恥辱。

開展競賽,促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競賽能能刺激學生的自尊心,好勝心。好勝心強,不甘落後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徵,競賽正是利用了青少年這一心理特徵而成爲激發學生外在動機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組織競賽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助於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勇於登攀、榮譽感等好的思想品德;不僅能夠有效地形成學生的外在動機,而且能夠作爲一種鼓勵進取、反對懈怠的誘因去調動學生尚處於萌芽狀態的各種內在的學習動機,並使之活躍和強烈起來。

高中第三冊一二單元全是古典詩歌,學完後,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舉行賽詩會,各組代表或背誦或朗誦或即興創作,評委團依據事先制定的標準爲各組打分,分數最高者勝出。各組選手興致勃勃,鬥志昂揚;評委團正襟危坐,一本正經;場面異常火爆,戰火中學生們應該有一些收穫吧!

馬新橋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