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古詩文的倫理道德思想及其內化途徑

  內容: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成功,20%是智力因素,80%是道德情感因素。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在人生道路中,情商比智商有着更爲重要的作用。培育學生的道德情感既是社會也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文學作爲倫理與道德思想的重要的載體,在傳播倫理與道德思想的過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視將符合當今主流意識形態的倫理道德思想作爲編錄初中語文教材古詩文課文的重要標準,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倫理道德思想滲透的最爲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試圖發掘初中語文教材古詩文課文倫理道德思想來探求文學藝術的道德內化功能。

淺談中學古詩文的倫理道德思想及其內化途徑

關鍵詞:古詩文  道德內化途徑

    在嚴格的學術意義上,倫理和道德具有着較大的差異,前者指“調整人倫關係的條理、道理和原則,也即‘倫類的道理'”,[ 唐凱麟.倫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後者指“由一定經濟關係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風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繫的,表現爲善惡對立的心理意識、原則規範和行爲活動的總和”。[ 唐凱麟.倫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前者更注重的是約束的他律,後者更注重的是約束的自律。但在日生活常識,二者的區別不甚明顯,所以本文暫且合在一起使用。 

衆所周知,倫理道德素質是國民素質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衡量學校教育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依據。從古詩文選錄的角度看,文道合一是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之一。這裏的“道”的基本要義就應當是倫理道德,它體現着爲人處事的基本規範,諸如愛國思想、責任意識、感恩心理、誠實守信、自強不息、珍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等,這些都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所必需的並應該內化在意識中的倫理道德。 “毋庸置疑,倫理道德工作的好壞,對我們下一能否健康成長有着極爲重要的影響,這也是我們正確、準確貫徹文道合一所必需的,把倫理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教育的首位,這應當成爲中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 徐興海.加強語文教學中的倫理道德教育[J].江蘇: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  

古詩文中所蘊含的倫理道德思想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精髓主要體現爲《大學》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融入在文學作品之中,並且就在中學古詩文中具有明確體現的可略概以下幾類。

修養身心、治理國家

    宋代哲學家陸九淵曾說:“君子所貴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諸侯有德,能保其國;天子有德,能得天下。”“修身立德”在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是承上啓下的最爲關鍵的一環,“一是以修身爲本”。儒家首先以“修身”爲本,即注重修養自身的道德品質與情操,發揚“四端之本心”。其次是立志,即立下救治天下的宏圖大志,既使是“道之不行,亦知之矣”,也“九死猶未悔”。爲了培育學生這方面的基本素質,課本將體現這些思想的文章作爲基本的篇目來教育學生。例如,把孟子關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和“天之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思想的《孟子二篇》:把陶淵明《五柳先生》關於“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思想的《五柳先生傳》;把周敦頤關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思想的《愛蓮說》;把范仲淹關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岳陽樓記》;把歐陽修關於“與民同樂”政治理想的《醉翁亭記》,等等來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和薰陶。 

忠於祖國、感恩他人

  “忠”、“孝”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兩大精神支柱,今天把“忠君”提升到“忠國(忠於祖國)” ,把“孝”提升到“感恩”的高度就使“忠”、“孝”具有了極具倫理意義的思想價值。教育青少年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崇尚正義;用感恩的心來做人。用體現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剛毅勇敢和不慕名利的《木蘭詩》;用體現陸游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抗金決心的《示兒》;用體現文天祥以死明志、矢志報國的《過零丁洋》;用體現辛棄疾拳拳愛國之心、壯志難酬之憤的《破陣子》;以及用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遊子吟》,用李密“孝治大理”的《陳情表》等等名篇來內化“忠於祖國、感恩他人”的倫理道德思想。

    3、崇尚知識、學以致知

    “學而優則仕”的“學以致用”的思想是傳統中國文人爲學求知的重要行爲動機,今天重視知識“學以致用”的同時,也看到了知識“學以致知”的重要作用,並給“學以致知”予重要的倫理意味,將其做爲當今開化冥頑、提高國民素質的主要手段。然而,求知的路途是非常艱辛困難的,需要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正確的方法和態度、頑強的恆心和毅力。語文課文教學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倫理思想內化成學生自覺道德意識,於是借孔子的《論語十則》、荀子的《勸學》、司馬光的《孫權勸學》、韓愈的《師說》、朱熹的《觀書有感》、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彭端叔的《爲學》等等把求學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鉅性告訴給青年學生。

  此外,宣揚以愛情爲基礎的倫理婚姻也是德育要借中學語文課堂這塊陣地要實現的重要目標,這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有着非常明顯的體現。雖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觀念的統治思想,可是仍然沒能掩蓋住“以愛情作爲婚姻基礎”的思想光芒。今天的倫理觀念終於擺正了愛情與婚姻的倫理關係,所以把閃爍着“愛情是婚姻之基礎”思想光芒的名篇作爲培育學生正確婚姻觀念的重要的手段。《詩經》中《關關雎鳩》、《氓》、《孔雀東南飛》、《長亭送別》的編入,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尤其是《長亭送別》,歷來爲人們所讚賞,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在思想上有深意,它不僅表現了自由愛情與封建家長的矛盾,而且對讀書追求功名利祿的世俗觀念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歌頌了以愛情爲基礎的婚姻觀念,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婚姻倫理,對青少年學生做了一次生動的健康婚姻價值觀的教育。

   二、古詩文倫理道德思想內化的以情感人途徑

    1、 情感是人的天性

“人不僅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而且還是一種心理的存在,人不僅在社會關係中具有獨立的價值,而且在心理上、情感上也具有獨立的價值,只有具有自由的情感,人才成其爲人。”人是一種情感性的存在,“人生而有情,思歡怒怨,感於幽微,流於嘯歌,形諸動搖。或一往而盡,或積日而不能自休。”可謂是“白日消磨斷腸句,世間只有情難述”。金人元好問《摸魚兒》一詞中的名句:“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流傳了許多年,至今仍魅力不減,因爲它道出了人類自文明出現以來就倍感困惑的問題。情慾是人生命中的太陽,它和人的生命不可離分,離開了太陽,生命便不可存活,這也就是“情”的魅力所在。可以說沒有情感就沒有人的一生。有人說:最好的人生是一首情歌。綜觀人類的歷史,所有文字記載的文獻,無論是文學的、政治的、經濟的,還是哲學的、倫理的、宗教的,概括起來說,都是一部人類情感史的記錄,都是一首首美妙無比的情歌。在個體生命的過程中,人類追求的東西很多,名、利、權、色……但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唯有情。情是人類自然而然生成的一種情感,將人類的畫卷描繪得如此的五彩繽紛。

 2、道德以情感人的必要性

要走出道德的困境,必須從道德本身入手;要建設理想的道德大廈,必須將道德規範內化在人類的心靈之中。沒有什麼比良知能更好更徹底地結束邪惡的存在,而所謂的良知其實被內化了的道德規範。道德規範只有在被內化爲內在道德意識之後才能生成人們的自覺道德行爲,否則再高尚的道德規範如果並不深入人心,它都將難以爲繼。心靈對道德的呼喚和摯愛是道德行爲的源頭活水,使道德行爲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只有心靈才真正是道德棲息的“綠洲”,實現與心靈的完全結合,道德信仰才能昂起自己高貴的頭顱。而情感是爲道德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能夠讓道德規範“駐留”心間的只有偉大的情感,一旦道德得到情感的支撐,就獲得轉化爲道德行爲的源源不斷的力量,人就心甘情願地爲道德奉獻自己的一生卻無怨無悔。我盼望道德有一種神力:能夠擺脫準則的冰冷臉孔,拒絕獎罰的二重誘惑;能夠擁有魔法的招魂引力,營造道德的理想天堂。

   由此看來,只有讓倫理道德的種子在青少年學生的心靈生根、發         芽、開花、結果才能使倫理道德走上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      

     3、倫理道德以情感人的方式

     創設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恰當運用課件,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很快的進入教學情境,使學生形成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例如在《春望》的課件製作中,有兵荒馬亂的長安街頭的畫面,有佇立沉思的詩人形象,有令人感傷的音樂,有深沉、舒緩、感情充沛的範讀,在濃濃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與詩人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遊子呤》時,可以用多媒體視頻放映母親思念兒女的畫面,突出母親的慈愛,突出母親的勞累,配合一些動人的低沉的舒緩的音樂,老師用輕緩的音調講述母親的愛,再讓個別受感染的學生朗讀,並講自己的母親是如何爲自己操勞,這樣一種感人的氛圍就產生了,學生自然而然就被感染,思想受到教育,並且會在他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古詩教學不在於精讀哪句詩,不在於研究哪個字如何漂亮如何精到,而於理解詩的一種意境,能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古詩所營造的那種意境中去,思想得到昇華,我認爲這纔是古詩教學的真諦。

    總之,古詩文蘊含着豐富的倫理道德,把這些倫理思想內化成學生的道德情感是每位語文老師的心願,這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古詩特有韻味,創設利於思想教育的意境,適時進行思想教育,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只要隨時注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倫理道德思想就會像細雨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滋潤人的心田,讓思想的嫩芽在心靈的土壤中發芽、成長。

 

龍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