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價值觀》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內容及分析

《價值與價值觀》的教學設計

本框屬於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第一框題,內容主要分兩目:人的價值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第一目,人的價值。主要介紹價值的基本含義——人是社會一切財富的創造者——人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

第二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主要介紹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

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爲的導向作用,首先要引入了人的價值這一問題。要講清人的價值,就應講清人的價值和物的價值的不同。爲此,要明白什麼是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一個關係範疇,是客體對 的積極意義,是客體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和屬性。人不同於物,物永遠都是價值的客體。人既是價值的主體,又是價值的客體。作爲價值的客體,人的價值就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作爲價值的主體,人的價值則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得到應有的報酬和認可。人是價值的創造者和享受者,是價值的主體和價值的客體的統一,因此,人的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社會對個人的滿足兩個方面,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辨證統一。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學習基礎分析:學生通過對《生活與哲學》前面三個單元的學習,初步掌握了運用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的觀點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再通過對第十一課的學習,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這爲本課教學目標的落實奠定了知識基礎。

2、學生能力分析 :高二學生擁有一定生活體驗,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問題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同伴合作能力和具備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學生心理分析:在我國現階段,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過程中涌現了大批的先進人物和道德典範,但同時由於社會價值的多元化,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也同樣在影響着當代的中學生。東莞的經濟在快速發展,許多家庭生活都達到小康水平,還有不少是富裕家庭,獨生子女的家庭比較多,因此,現在的學生大多是不太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對老師和父母不懂得感恩。索取多而奉獻少,所以有必要加強價值與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爲其今後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礎。

三、設計思想

1、教育理念: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純粹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互動的教學氛圍。同時要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自主獲取知識,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本教學設計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帶動教學內容的講授。較多的學生活動設計使學生能夠充分思維、積極合作、加強交流,學會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獲得深刻的理性認識。整節課的設計都貫穿着情感教育,促進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教學方法:

(1)結合具體領域的價值,深入領會哲學意義上的價值、人的價值及價值觀等概念。

(2)蒐集任長霞、鍾南山、王錦輝等偉大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蹟和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進事蹟,感悟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以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還可以深刻理解人生價值實現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