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價值觀》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價值與價值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價值與價值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第四冊《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第一框題。本課內容主要分爲兩目:人的價值;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第一目在介紹價值的基本含義的基礎上說明人是社會一切財富的創造者,人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對一個人的評價標準主要看他的貢獻。第二目主要介紹價值觀的基本含義以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價值與價值觀的含義。

(2)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理解人的價值是什麼。聯繫實際,說明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3)在佔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結合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深入領會價值、人的價值及價值觀等概念。

(2)蒐集歷史人物的先進事蹟,感悟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

(3)運用目擊者的沉默和已故文人的氣節事例,感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4)運用課堂討論等形式,深化對人生價值的理解,樹立奉獻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在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責任與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聯繫實際說明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2)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2.教學難點:對價值和人的價值的含義的理解。

【教學策略】

實例分析與文本解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活中,我們時常面臨着價值選擇,也會產生各種煩惱與困惑。人爲什麼要活着?應該怎樣活着?人活着應該追求什麼目標?爲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對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個瞭解。

二、講授新課

(一)價值的含義

教師:當同學們外出旅行時,要帶哪些東西呢?

學生:一個小組依次回答。

教師:爲什麼要帶這些東西呢?換洗的衣物是爲了乾淨和清潔而帶的,相機是爲了捕捉美好瞬間、日後的回憶而帶的,雜誌是爲了旅途的消磨時光而帶的,手機是爲了通訊聯繫而帶的,水是爲了解渴,而乾糧是爲了充飢而帶的,錢是爲了購物消費,身份證是爲了登記註冊而帶的。(板書乾淨、清潔、回憶、消磨時光、通訊聯繫、解渴、充飢)。這些詞我們概括一下,它們都代表着我的需要,而換洗的衣物、相機、雜誌等有滿足我這些需要的屬性和功能,那麼我們稱這些東西是有價值的。

學生:在教材中劃出價值的含義。

教師:在這個概念裏,要注意價值是兩個方面的組合:物的屬性和人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同學們再看看這個含義上方的虛框裏的一段文字,想想這段文字所說的這些屬性和我們剛纔劃出來的價值的含義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學生:一般和個別的關係。

教師:也就是說價值的含義放在這些具體的領域上都能成立,同學們把教材上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兩個詞圈起來。

教師:在價值的含義裏有個詞,是主體,在哲學上,主體通常是指人。與主體相對應的一個詞是客體。所以,我們可以說價值所反映的是客體和主體之間的一種關係。(板書關係)。而我們前面所舉的那些例子中的客體都是一般的事物,反映的是我們人和一般事務的關係,但生活中除了面對人和一般事物的關係外,還要涉及到人與人的關係。所以,當我們把客體具體化爲人的時候,就出現了人的價值這一概念。

(二)人的價值

教師:人的價值是指什麼呢?譬如說我,我的價值是什麼呢?套用概念,是我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主體當然是你們嘍,的需要的屬性和功能。這個屬性和功能是指?培育祖國未來的花朵,具有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另一方面,我畢竟不是蠟燭,當我天天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補充能量,所以,在每個月的某個日子裏,工資卡上的數字必定會多點出來,而且在節日的時候,也必定會收到一些學生的短信問候。所以,我們可以說人的價值就在於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學生:劃出人的價值的含義。

教師:這個含義我們來分解下,人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社會、他人,也就是對社會做貢獻,這個貢獻可以是物質財富,也可以是精神財富,同樣的,人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享受社會的回報,這個回報也可以是物質的或者是精神的。所以,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那麼,如果只奉獻或只索取,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如果只有奉獻而沒有索取,那麼沒有人有能力進行持續的奉獻;如果只有索取而沒有奉獻,那麼最後連索取的對象都將不復存在了。所以,貢獻和索取是辯證統一的`。

學生:從第二段的第三句開始朗讀。

教師:是的,像我們父母在爲我們付出辛勤勞動的時候,我們現在雖然不能以同樣的勞動來回報,但是可以對父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問候。

(三)對人的價值的評價

教師:我們學習了價值和人的價值,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的價值和普通的物的價值的關係是什麼?比如我面前這臺電腦,它能滿足我上課、上網、聊天的需要,那麼它自己在滿足我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什麼變化呢?是一天不如一天還是一天強似一天呢?

學生:在折舊,磨損。

教師:是的,它自己只是在滿足主體的需要,而自己不是享受者。但人的價值卻與此不同,我除了滿足社會及他人的需要,同樣的也要獲得社會及他人的回報,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所以人的價值是一種雙向的關係。大家把這點記在課本96頁的虛框的問題下面。

學生:記筆記。

教師:這是二者的區別。那麼二者的共同點呢?某樣東西對我越有用,那麼它的價值就越大,我越離不開它;所以某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越大,也就越有價值,社會及他人就越離不開他。因此,二者的共同點在於評價都是主要看他們對主體的貢獻。

學生:劃出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

教師:我們身邊被我們記住的,也都是爲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貢獻的,比如我們的父母。把視野擴大了之後,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上,凡是被人記住的,流芳千古的都是對人類和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譬如司馬遷。陳春瀾,吳斌等等。他們把個體生命的有限性通過社會的無限性而成就了自身的不朽。當然,這些都是傑出人物,我們作爲普通人,只要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勞動就是貢獻社會和他人。譬如說,當我們作爲子女的時候,當我們作爲學生的時候,當我們作爲路人的時候,當我們作爲目擊者的時候?

學生:依次回答。

(四)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教師:當我們作爲目擊者的時候,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說出事實真相。但是也有少數人選擇了沉默。譬如(幻燈片出示材料)。

問題1:對於目擊者的沉默,你是怎麼看的?

學生:請3位同學討論,發言。

教師:我們大部分同學都對這種沉默予以譴責,那麼,我們以前學過,社會意識背後總是有原因的,我們在譴責之前似乎應當看看他們沉默的原因。(幻燈片出示材料)。

問題2:現在該如何對待目擊者的沉默?

學生:請3位同學討論,發言。

教師:引導到同情的立場上,但絕對不提倡學習和效仿。問題3:目擊者的沉默,誰之過?

學生:討論。

教師:這是事發校方的錯誤。爲什麼你認爲他是錯的?

學生:討論。這是把正義公平真相生命屈從於面子。

教師:當某人認爲正義公平真相的價值比面子形象等要高的時候,他會選擇說出事實,不再沉默,反之,則會低調處理不做解釋。這就涉及到了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先找出價值觀的含義。

學生:劃出價值觀的含義。

教師: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一個反作用。由於價值觀是人的價值觀,所以這個反作用是通過影響人而完成的。因此,我們着重要探討的是價值觀對人的影響。剛纔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已經看出了,價值觀會影響人們對某些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從而影響改造世界的活動。這是第一方面。

學生:劃出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教師:正義公平真相生命高於面子,這其實說明在人的一生當中,有些東西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可迴避不可丟棄的,像就讀書人而言,知識氣節人格等也是無法迴避和丟棄的,(出示材料)講述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的導向作用。

學生:劃出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的導向作用。

教師:歸納原理方法論。

(五)總結

三、板書設計

四、作業

《課時訓練》第十二課第一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