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4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4篇)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後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爲什麼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爲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後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所表示什麼?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爲什麼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9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小結。

2、挑戰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後再填寫算式。

(2)、練習四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後填寫算式,最後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四、課堂總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預習新課

1、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分?用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完成。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裏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出示預習單:預習第13頁例4:

1: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每盤應放幾支?這件事用一個算式能表示出來嗎?

2:說出自己所寫算式的含義。

3:寫出的算式怎樣讀?中間的符號叫什麼?

二、自我檢測

學生預習完後,多媒體出示檢測題,學生在練習本上自我檢測。

(一)讀一讀

12÷3=416÷4=418÷2=9

(二)算一算、說一說。

10條魚,每個魚缸放2條,需要幾個魚缸?

8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熊,每個小熊分幾個?列式解答。

學生預習和檢測的過程教師不斷巡視,發現問題以待解決。.

三、交流問題

1、學生說一說在預習和自我檢測中遇到的困惑及不會的問題

(先由其他學生解答,教師適時點撥、指導.)

2、如學生未有問題,教師結合巡視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問:

什麼情況下要用除法列式計算?(平均分時,知道總數,份數,求每份數)

四、教師講評明確知識

針對交流進行引導:

1、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於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並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2、課本第13頁的“做一做”

(1)、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小結。

五、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六、針對性作業

1、課本第15頁第1——3題.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歷看一看、說一說、分一分等數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培養會學習、樂學習、敢於表達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小棒20根。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係。

教學過程:

第一步:準備練習(情境導入)

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平均分”的知識,你們都學會了嗎?好,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熱熱身。請看大屏幕——講述遊戲規則:

請出每組4號回答問題,答對加2分,答錯本組同學補充,只加1分。

請出參賽選手。答題。1號加分。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

是啊,小熊貓很高興地把竹筍平均分給了4位小夥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難題了,需要好朋友來幫助,誰願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愛心,可是要想幫助它解決問題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知識,要學嗎?(要)

請看大屏幕——小熊貓就是被這6道題難住的,不過,你先別急,答案就藏在書裏,如果你找到了它,請把它圈起來,就可以幫助小熊貓了,開始吧!

讀一讀數學書13頁例4,並思考問題:

1、請你用自己的學具代替竹筍試着分一分,到底每盤應放()個?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過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4、想一想,12、4、3分別表示什麼?

5、你覺得除號怎麼寫最好看?它表示什麼意思?

6、你會讀這個算式嗎?試着再讀一讀其它算式,如15頁第1題。

第三步: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活動規則:

1、與小組同學分享你的收穫,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小組同學幫助,弄明白後別忘了說聲“謝謝”。小組每人都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小組同學都發言的加合作學習分——5分。

老師巡視。

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哪道題有問題?準備幾號發言。

2、小組彙報學習成果,抽籤決定選題,推薦幾號答題加幾分,答錯扣相應的分數,本組同學補充加1分。

謝謝可愛的孩子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地幫助小熊貓解決了問題,不過,常老師想把這道題難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戰嗎?(敢)

請看大屏幕——搶答開始。

第四步:教師點撥講解

你們太棒了!從這些題中我們發現平均分可以用除法來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它就表示平均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你們學會了嗎?

第五步:第二次嘗試練習

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環節——自我挑戰本領強

比賽規則:

老師搖號選答題人,爲了我們小組的榮譽,你們可要好好準備呀!自選題目,答對加相應分值。答錯本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加1分。

悄悄告訴你,老師的考題就藏在13頁做一做1、2題和15頁2、3題,自己先在書上答題,好好準備一下!

答題——巡視——搖號——選題——加分

我們看看各個小組都得了多少分?

雖然各組獲得的分數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師爲你們驕傲,最後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爭做小組中最受歡迎的人!有信心嗎?我期待着你的進步!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13頁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歷看一看、說一說、分一分等數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體會所學內容的價值。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練習本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1、談話。

師:同學們,誰知道我國的動物國寶是什麼?

生:大熊貓。

師:回答正確,我們班的同學真聰明,現在小精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晶晶是一個可愛的大熊貓,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請來四個小夥伴來它的家裏做客,它給每個朋友都準備了竹筍作爲午餐,可是,晶晶該怎樣把竹筍分給他的朋友們呢?你們知道嗎?

生:平均分。

2、提出問題。

師;那好,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課件),晶晶想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個盤子應該放幾個呢?請大家幫晶晶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平均”是什麼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個盤子裏放的竹筍同樣多。

師:回答正確,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來,我們用小棒代替竹筍,用4張紙表示4個盤子,請同學們親自動手來把這些竹筍平均分一分。(請一名同學來上臺演示一下)

師:誰和他的分法不一樣?(提問兩名學生)有的同學一個一個地分,有的是兩個兩個或者三個三個地分,但是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裏放幾個竹筍?

生:每個盤子裏放3個竹筍。

師:請大家回憶我們的操作過程,結合圖說一說這幅圖(課件)表示的含義。

(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3個)

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板書: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3)個。

(設計意圖:利用生動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實踐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動經驗。再通過直觀圖,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竹筍的統一表象。最後結合圖對平均分竹筍的活動進行語言表徵。這些活動都爲學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學習新知(除法意義的學習)

(一)認識除號,讀除法算式

1、自主嘗試,算式表徵

師:你能將“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3個”這件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嘗試,教師收集典型案例並展示,請典型案例同學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含義。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儘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達同樣的含義,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3個”。

(設計意圖:通過讓每個學生進行算式表徵的再創造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在不斷的交流比較中,突出算式所表達的含義)

2、引入除法

師:大家寫的算式各式各樣,但是不加說明,別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怎麼辦呢?在數學上統一用除法來表示。

師板書:12÷4=3

除號

師(指板書):這個符號是除號,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師完成板書)。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師板書課題)。

(二)除號的由來(滲透數學文化,深化除法的含義)

師:1659年,瑞士數學家拉恩()在他的《代數》一書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體會算式中的數與平均分的對應關係)

師:誰來說一說12÷4表示什麼?

(12÷4表示把12個竹筍平均分到4個盤子裏)

師:這個算式中的12、4、3分別表示什麼?

(12表示有12個竹筍,4表示平均分到4個盤子裏,3表示每個盤子裏有3個竹筍)

(四)改寫中深化除法意義的理解

師出示課件上由例題改寫的3道題

1、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2個盤裏,每盤放()個,除法算式

2、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3個盤裏,每盤放()個,除法算式

3、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6個盤裏,每盤放()個,除法算式

三、練習深化除法意義的理解

(一)基本練習

1、讀出下列除法算式,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8÷4=2讀作:8除以4等於2;9÷3=3讀作:9除以3等於3;

6÷2=3讀作:6除以2等於3;15÷5=3讀作:15除以5等於3;

16÷4=4讀作:16除以4等於4。

2、課件呈現教材13頁做一做第1題

師:誰能說一說這幅圖表示的含義?

師:請同學們動手用連線的方式來分一分並寫出除法算式。

師:根據分的結果,大家寫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師:誰來說一說15÷5=3表示的含義?

師: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已經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達意思,真不錯。

(二)辨析練習

分一分填一填(教材13頁做一做第2題)

1)把10根IMG_256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

10(2)=(5)

(2)把10根IMG_256平均分成5份,每份(2)根。

10(5)=(2)

四、課後作業

作業:第15頁練習三,第1~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