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1

教材說明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材安排了四個例題,先通過例4引入這種分法。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是另一種分法。然後通過例5的圖畫說明具體分的過程,並說明這種分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再通過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進一步說明分的方法。最後通過例7過渡到“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要用除法計算”。着重指出12塊餅乾,每3塊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也就是說12裏面有4個3,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除法的含義。這裏還注意用圖表示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

爲了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這種分法的含義,在教科書的“做一做”和練習中加強了實際操作。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例4~例7,完成練習十三中的第1~5題。

2、一般來講,學生對於“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兩種分法容易混淆。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實際操作,認識每一種分法,然後再進行對比和區分。在開始教學新的分法時,要着重通過實例說明這種分法,不要急於與前一種分法對比,以免造成混亂。

3、第43頁例4的教法與第40頁例1的教法基本相同,只是要強調這種分法是已知每份是多少,求能分成幾份。

4、教學例5時,可以把例題的插圖製成教具或用實物演示(也可以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來分)。教師先敘述題意,再引導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並問學生:每2個放一盤是什麼意思?讓學生明確每2個放一盤就是每2個分成一份。教師邊說邊用一隻手拿2個桃,另一隻手拿1個盤子,把2個桃放在盤子裏;然後再繼續分。通過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的方法。然後再向學生指出,這種分法也要用除法計算。接着再結合分的過程說明算式的寫法,桃子的個數“6”是要分的數,寫在除號的前面作被除數;每份的個數是“2”,寫在除號的後面作除數;分得的份數是“3”,寫在等號的後面是商。還可以向學生提問“6÷2=3”表示什麼意思?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除法的含義。最後,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把第43頁上分桃的圖看明白。教學時,還要注意,這裏還不是正式講“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應用題,因此,算式中的單位名稱暫時不要提。然後,可以讓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每次分完小棒,把算式寫出來,還要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5、教學例6時,可以把例題中的圖改爲在絨板上貼圖,邊敘述題意、邊演示。還可以同時讓學生在書上把每2個蘋果圈在一個圈裏。接着問學生:一共圈了幾個圈?8個蘋果每2個分成一份,分成了幾份?再讓學生把算式寫完全,並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6、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種數量關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例7時,爲了幫助學生理解,出示題目以後,讓學生在書上把每3塊圈在一個圈裏。引導學生觀察:12塊餅乾,每3塊分成一份,一共分成幾份,再看12裏面有幾個3。然後着重說明,把12個按照每3個一份來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說12裏面就有4個3。這種問題也要用除法計算。然後,可以讓學生做相應的練習,以加深學生的認識。做完以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7、“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時要讓學生先動手在書上圈一圈,再寫出算式。然後還可以問學生:12個五角星每4個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那麼12裏面有幾個4?以加深學生對第二種分法的理解。

8、關於練習十三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1題,可以引導學生想每幅圖的意思,然後再帶領學生在□裏填上數。第(2)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2題,學生擺完並填出得數以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第3題,要注意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動手圈一圈,再結合圖意在□裏填數。

第4題,是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這種數量關係的理解。

第5題,是有多餘條件的減法應用題。這樣的題較一般的求減數的應用題難一些,還容易與除法題混淆,要讓學生動腦筋思考。

第6題,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練習用的,不作爲共同要求。其答案是:10÷2=5 10÷5=2 10÷10=1

教材說明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科書先通過例1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些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着通過例2的圖畫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例3用一幅集合圖來表示這種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這種分法的正確表象,然後說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爲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種分法,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都安排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要求學生說出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和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除的觀念。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

實踐探索法和演繹概括法等教學法 ,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層層昇華,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xx班準備明天參觀科技園,看,他們正在忙什麼呢?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說給小組同學聽。

各小組彙報。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同學們正在爲明天的出行做準備。看,他們正在分食物呢!

師:這麼多分法中,哪種最特別?(分糖果的最特別,每份都一樣,每份都是4顆。)

2、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1)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師: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組的糖果數量以及是怎麼分的彙報給大家。

小組1:我們組有6顆糖果,我給他倆都是1顆,我4顆。

小組2: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個人都有2顆。

小組3: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份各是1顆,2顆、3顆。

(2)教師追問:這麼多種分法中,哪種最公平、公正?

①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顆。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觀察:從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顆,你們又發現了什麼?(每份的數量同樣多。)

出示小精靈的話,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2題。徐盛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二)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法的含義。

難點:掌握第一種分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6支鉛筆,8個正方體,6個桃,3個盤子。

學具:8個小正方體,12根小棒和15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通過實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拿出6支鉛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這些分法中,前兩種每人分的不是同樣多,最後一種分的每人同樣多,我們叫它爲“平均分”。

怎樣進行平均分呢?

教師拿出6支鉛筆,請3個同學到講臺前邊。教師把6支鉛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並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給1支。最後教師問:“分完了嗎?”學生回答後,教師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給1支,教師問:“分完了嗎?”(分完了)

教師讓全體同學觀察,這3個同學每人分得幾支?學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師問:“每人分得同樣多嗎?”這就叫做“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2支。”

(二)教學例1

要求每個同學拿出8個小正方體,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後把8個正方體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分分看。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擺的情況。

學生擺完後,教師指定1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並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學生:先拿出4個正方體,每份放1個,再拿出4個剩下的正方體,每份放1個)

“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每份是幾個?”

教師指出:這就是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

(三)學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教學例2,出示:“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裏,每盤幾個?”(邊口述題目,邊拿出6個桃和3個盤子)

“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就是每盤放得同樣多)

“把6個桃放在3個盤裏,每盤放得同樣多,應該怎樣放?”學生回答後,教師再向學生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因爲要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因此,先要拿3個,每盤裏放1個。然後再提問:“分完了嗎?”

教師再把剩下的3個桃,每盤放1個,提問:“分完了嗎?”

“每盤放幾個?”

“是不是每盤同樣多?”

“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叫怎樣分?”(平均分)

像上面這樣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裏,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在數學裏我們要用一種新方法——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要對齊。

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個?這道題的除法算式怎麼列呢?(邊談話邊寫)要分的桃是幾個?把“6”寫在除號前面(板書:6÷);把6平均分成幾份?把“3”寫在除號後面;每份是幾?把這個“2”寫在等號後面。教師指着“6÷3=2”說明:這個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導學生讀出算式:6除以3等於2。再指名一兩名學生說出算式的意思,並讀出算式。

然後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看第45頁上小朋友分桃的圖。先要學生說說圖意,再指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把右圖中剩下的3個桃分完。

(四)鞏固反饋

1、做課本中第46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的第(1)小題,先讓每個學生拿出12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然後把除法算式寫完全,再指名學生說出除法算式中每個數表示什麼。

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然後集體訂正。

第2題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要分多少個球?怎樣分?讓學生實際連一連,表示分的過程。然後在書上填寫算式,並指名讀出除法算式。

2、做練習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指名讀出除法算式,再讓學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說完全。

第2題,先指名讀算式,再讓每個學生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後填出得數,並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今天我們從動手分東西,學會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方法,還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最基本含義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首先通過分東西,使學生了解哪種分法是平均分,哪種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礎上,研究怎樣分才能平均分。通過學生多次操作,對平均分有一定認識後,教師介紹“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時,用除法計算。把除法算式的讀法、除法算式的含義與具體操作緊密聯繫起來。

在鞏固反饋時,再一次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