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錦集9篇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錦集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部分:教學模式設計與解讀

教學模式名稱:信息化教學模式 學科: 語文姓名:

第二部分: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案例模板

說明: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案例包括導入、講授、評價等環節。應該把同一主題的三個環節部分進行有效設計。 作者信息

NO.1 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環節設計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導入設計

NO.2 信息技術支持的講授環節設計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術支持的評價設計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說明: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針對一至兩個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設計,在表格呈現您設計此項評價的目的、所採用的評價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術工具。(注:兩個評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評價設計

說明:在這一步裏,請將你在該環節的教學、評價目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呈現在下表中。在“評價工具”一欄中,除量規外,其他均需信息技術的支持(請具體說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反思

NO.3信息技術支持的評價設計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說明: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針對一至兩個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設計,在表格呈現您設計此項評價的目的、所採用的評價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術工具。(注:兩個評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並初步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星期天,王老師和李老師一起去青遠超市購物。下面就請你們算算我們各用了多少錢。

出示(1)李老師買一雙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

(2) 王老師買2盒巧克力,

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師:怎樣列式?

(學生可能會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現①,可以問“還可以怎樣列?”,如果出現②,就問: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小練習,複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由於小數乘以整數是整數乘法意義的下位知識,所以,教師先讓學生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去同化、發現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幫助學生體驗乘法和加法意義的聯繫。

揭示課題並板書:小數乘整數。

二、組織探索計算方法

(一)師:你能把“0.8×3”的結果算出來嗎?教師巡視瞭解學生使用方法的情況。

組織交流:你是怎樣算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0.8+0.8+0.8=2.4元,

②0.8元=8角,8×3=24角=2.4元,

③0.8×3=2.4

④豎式,但對位不準確。

交流時,可讓學生板演或指名說,教師板書。①②教師讓學生簡單說說理由,③④先讓學生說說做法,教師進行正確指導並板書正確做法。

提問:這個豎式和以前的豎式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說出因數和積中都有小數。)

(二)接着出示(2)冬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錢?(先列加法豎式計算,再列乘法豎式計算。)

學生按要求獨立進行計算。(做在書上。)

師生說說用加法怎樣算。(注意對位。)

組織交流乘法算法:你是怎樣算的?

組織小組交流:你從計算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比較結果,比較對位,初步得出因數的小數有幾位,積的小數也有幾位。)

師:如果用一個三位小數乘3,積會是幾位數?如果用一個四位小數去乘呢?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瞭解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有關。

三、猜猜算算,歸納計算方法

出示4.76×12、2.8×53、25×0.103。

1、先讓學生猜一猜每道題的積是幾位數,再用計算器算一算,看猜想的是否正確。

2、組織小組討論:通過剛纔的計算,你認爲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可以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學生自主討論。)

3、師生共同總結計算方法。(要求學生說出主要意思。)

[設計意圖]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通過猜想和驗證,自主得出計算的方法,要比傳統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四、鞏固運用,完成“練一練”

1、指導完成第1題。

要求先說一說每題的積是幾位小數,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如果有學生提出0.90末尾的0可以省略,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如果沒有學生提出,教師直接引導。)

師小結化簡問題。

2、指導完成第2題。

先讓學生根據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並討論:各題的積是多少?各有幾位小數?你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各自的數學實際出發,通過語言交際總結方法,溝通了舊知與新知之間的內在聯繫,真正理解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五、進行課堂練習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練習十一1~3題。

(教師重點分析2、3題。)

六、實踐活動:爭當超市大贏家

安排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組長當主持兼營業員,其他組員拿着10元錢到組長那兒買東西,看誰買的東西最接近10元,花的時間最少。(根據實際時間機動安排。)

七、全課總結。

1、學習了什麼?

2、通過學習,你能說說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法有什麼不同嗎?

3、你認爲怎樣能準確的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演講辯論

創意說明:

對於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鄧稼先的內心世界,深刻認識鄧稼先的精神品質乃是全文教學的重心和核心。這是一篇科學家寫科學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時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認識鄧稼先其人,不但要對比文中所提到的奧本海默,還可以聯繫本文的作者以及我們所瞭解的其他科學家來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演講辯論,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活潑的形式來認識人物,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影響和造就。

〖教學步驟

一、熟讀全文

二、聯讀《我的信念》《偉大的悲劇》《登上地球之巔》《真正的英雄》等課文

三、思考一個問題:科學有無國界?

鄧稼先是祖國的好兒女,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他爲祖國的科學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同時,我們也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許多科學家離開自己的祖國到國外去發展自己的事業,譬如本文的作者楊振寧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求學及從事科學研究卻在法國,這些科學家是否不熱愛自己的祖國?當《偉大的悲劇》中斯科特落後一步到達南極,看到飄揚着的挪威國旗而怏怏不樂地插上自己祖國的國旗的時候,我們幾乎能夠看見他心中的創痛,而《登上地球之巔》中的中國登山隊員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峯的創舉,爲整個人類贏得了挑戰自然的勝利果實,《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戰者”的遇難成了整個世界共同的悲劇和全人類共同的傷痛。科學到底有沒有國界?

四、查閱資料,小組討論

五、分正反兩方展開辯論

六、教師作結

此次辯論不求“標準答案”,只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客觀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態度,在深入理解鄧稼先的同時,促進自己的品德修養,培養愛國主義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背景資料

關於作者與鄧稼先的友情楊先生與鄧稼先從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誼。他們兩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華園兩家人又住隔壁。鄧父鄧以蜇和楊父楊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時代的鄧稼先與少年楊振寧總在一起打牆球,彈玻璃球,甚至還比賽爬樹。上中學時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學,楊振寧比鄧稼先高兩級,後來他們兩人又是西南聯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鄧稼先和楊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鄧稼先就與他們分開了,不過他們的友情卻一直保持着。

課文擴讀材料

使用建議:和鄧稼先一樣,徐悲鴻不僅有着卓越的成就,還有着高尚的品格。他們同樣的平和謙遜,同樣的無私純正,同樣的執著忘我,同樣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對祖國同樣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誠。這兩位偉人雖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業領域,卻在做人與做事方面爲我們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學時,可將此文提供給學生進行聯讀,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方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結合圖片、實物理解郵遞員、打靶、一捆稻、一束麻等詞語;

2、美讀詩歌、背誦課文,並在朗讀中拓展說話、抒發情感;

3、補充學習兒歌,積累語言;

4、通過朗讀感受詩中小朋友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

美讀詩歌,背誦詩歌,體驗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一捆稻、一束麻

教學過程:

一、兒歌導入,啓動情感

1、送小朋友一首兒歌。

出示兒歌:小雨淅瀝瀝,

小雨沙啦啦,

淅瀝瀝,

沙啦啦,

小雨小雨慢慢下,

苗苗就是喜歡它。

1)自己輕輕地讀一讀。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3)爲了讀起來好聽,我們習慣上把淅瀝瀝讀成xī li li,跟讀;

4)美讀兒歌

淅瀝瀝,沙啦啦,這是下小雨的聲音,聽起來就好象小雨在唱歌。多好聽呀,小朋友也把這首兒歌讀好聽了!自己再試試。指名讀。

指導:A、小雨小雨慢慢下再慢一點就好了。

B、雨滴聲再輕一點。

C、你讀得真好聽,我好象聽到了小雨在唱歌。

5)齊讀。

2、小雨,會滋潤大地,會讓空氣更新鮮,苗苗喝了小雨滴還會慢慢長大!可有時,小雨也會帶來很多不方便。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首兒童詩,它的題目也叫《小雨》。

板書:小雨 一起讀題

二、初讀感知,體驗情感

1、這首詩歌可有意思了。捧起書,自己讀讀,讀準每一個字音。

2、聽錄音。讓我們聽聽錄音機裏小朋友是怎樣讀的。

3、學着錄音機裏小朋友的樣子自己再讀讀。

4、檢查

 (一)出示詞語:性急 收起 郵遞員 然後 最後 等一等 剝完 解放軍 打靶

1)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幫助,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會讀了舉手。

2)開火車讀。正音:等děng 後鼻音舌頭往後縮,跟讀。

然rán 這個翹舌音挺難讀的,跟讀,誰舌頭最靈,也能把然後讀準。

3)理解:

A、郵遞員

你知道郵遞員是幹什麼的嗎?(出示圖片)你瞧,這位叔叔就是郵遞員,每天上午7點、下午3點左右,郵遞員也會來到我們學校送來信和報紙。

B、打靶

(出示解放軍打靶圖片)誰在打靶?說話中糾正生字的讀音。

(如:解放軍打靶百發百中。)

 (二)出示句子:等爸爸收起最後一捆稻,

等媽媽剝完最後一束麻,

過渡:小朋友讀詞語讀得很準,很棒,看來光讀詞語是難不倒大家的。林老師第一次讀這首詩歌時,發現有兩行詩句讀起來挺拗口的,自己練練,看誰的本領最大,也能讀準。

1)指名讀

2)這兩行詩句裏,這兩個詞語最難讀,把他們讀準了,整行詩句自然就讀通了。跟讀:一捆稻 一束麻

3)理解詞語:

A、(出示實物)老師手裏拿的是一根稻,現在是一棵稻,(出示圖片)那爸爸手裏拿的是一捆稻。指導讀準一捆稻。

B、你們知道麻是什麼嗎?老師本來也想把麻找來給小朋友看看,可是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沒找到,因爲麻在我們這個地區比較少見。不過,麻曬乾後可以做成麻繩、麻袋。你們回去可以向爸爸媽媽打聽麻繩、麻袋是怎麼樣的?指導讀準一束麻。

4)連起來讀詩句。自己試,指名讀。

5)像這樣很長的句子,讀時還要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師邊範讀邊劃停頓符)

6)再指名讀。

7)齊讀。

 (三)再出示句子:等郵遞員把信送到,

等解放軍打完了靶,

等小鳥飛回了窩,

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1)最難的兩行詩句小朋友都能讀準了,老師想,這幾行詩句一定也難不倒大家,自己先試試。

2)指名讀。

3)師劃停頓符,再指名讀。

4)齊讀。

三、美讀詩歌,領悟情感

  [第一節]

1、到現在爲止,小朋友不但會讀詞語,知道了詞語的意思,而且連詩句也能讀準讀通了,收穫可真不少。讀詩歌光讀通還不夠,還要讀美。怎樣讀美,聽起來好聽呢?小朋友放開膽子,覺得怎樣讀好聽就怎樣讀!

2、指導讀出節奏、變化、韻味

A、詩句中間的停頓就像是歌曲裏的節奏,你看,節奏是有變化的,有變化才美,你能不能也讀出變化呢?

B、唱歌時,如果每個音都一樣高,那這首歌就不好聽了。讀詩歌就像唱歌一樣的,誰再來讀讀。

C、範讀。自由練習。

3、指導讀出感情

A、如果下雨了,那會怎樣呢?這位小朋友看着小雨想到了那麼多,多有愛心啊!我們也可以邊想邊讀,讓同學們感覺到你的愛心。

B、朗讀、評價、點撥。

如:小雨下得還不夠輕,再試試。你讀得這麼有愛心,小雨一定已經聽到了。

4、男生讀,女生讀。

5、配樂讀。

[第二節]

1、出示第一節:現在你也能這麼有感情地讀讀第一節嗎?

2、自由練習。

3、指名朗讀,指導:

A、小雨下得這麼早、這麼快,小朋友看着小雨,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B、怎麼讀聽起來很着急,盼望小雨等一等再下。

C、雨可能會越下越大,小朋友心裏越來越着急,誰能把三個等一等讀好!

5、小組賽讀。

6、順勢引背第二節。

五、背誦詩歌,積澱情感

1、讓我們一起合起書,朗誦這首詩歌,如果忘了就打開課本偷偷地瞄一眼。

2、;配樂朗誦詩歌。(站起來也行。)

六、拓展說話,抒發情感

1、這位小朋友真有愛心,看着小雨想到了那麼多人,還想到了小動物,你會想到誰呢?

引導:下雨會給哪些人、物帶來不方便呢?還有誰也在外面工作、行走呢?田野、院子、馬路、大街

2、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用文中句式等 來說說。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簡說

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本來陳丹說:風,看不見,摸不着,誰也畫不出來。看了趙小藝的畫後,陳丹卻說:我也會畫風了。三個好朋友互相啓發,互相激勵,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學生分析:

學生喜歡宋濤,因爲他敢想。善於提出問題;我們也喜歡陳丹,她敢於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於向別人學習;學生更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於迎接挑戰,善於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瞭解風嗎?能說說你感受到的風嗎?有風的時候,會出現什麼不同的景象呢?風是什麼顏色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風》這個故事

二、識字

1.粘貼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說說他們的名字。學生讀課文找答案,教師在頭像旁寫上他們的名字。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就會認識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3.用減一減的辦法識字:溼顯

三、寫字指導。

(1)正確書寫。

不要多筆畫:丹字只有一點。烏字中間沒有點,加迠就成了鳥字。絲字上邊的兩絞絲沒有點。

不要少筆畫:忽字下面的三點,不能少。眨左邊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橫。濤字左邊三點,右下還有一點。

(2)美觀書寫。

觀察結構特點:如,顯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長;忽、絲二字上長下短。杆、眨、濤左窄右寬;杆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

比較借鑑:烏鳥

丹舟

濤壽

陳凍

示範:藝字草字頭的橫宜略長,下面的乙字折筆應儘量向左邊斜,彎應寫平,鉤直上。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巧設懸念

1.情景激趣。今天咱們一塊兒去旅行。去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根據老師的描述,把你們看到和聽到的用筆畫出來。

2.學生拿出紙筆作畫。請幾位學生上黑板作畫。

3.教師描述。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上飄着朵朵白雲。你們朝遠處看,那兒有一座青山,山腳下住着一戶人家,房前屋後種着果樹,一條小溪從門前流過。趕快把這優美的景色用畫筆畫下來。

4.學生邊聽邊根據自己的想象作畫。

5.教師繼續描述:你們聞到了嗎?沒有?趕快深呼吸,聞到了嗎?這是什麼香味?你們聽到了嗎?遠處傳來了什麼聲音?多好聽啊!趕快把這些讓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聲音畫下來。

6.學生質疑:聲音、氣味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

7.小結: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容易畫,那麼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能不能畫呢?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你讀後知道了什麼?想說些什麼?

3.學生自由說,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電腦課件。

(我知道紅旗在飄說明有風教師播放紅旗飄動、風車轉動、雨絲斜斜等電腦動畫課件。)

4.小結。紅旗在飄動、小樹彎彎腰、風車在轉動、雨絲斜斜,都是因爲有風的緣故。風雖然不能直接畫出來,但可以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表現出來。

5.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爲什麼?

(我們喜歡這些小朋友,是因爲他們愛動腦筋,遇到困難不退縮,積極思考。)

三、朗讀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組合,分角色練習朗讀。

2.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小組推薦代表朗讀。

4.評讀:用什麼語氣?什麼語調?

(提示:宋濤應該用疑問的語氣說誰能畫風這句話,而且說的時候心裏應該很得意,因爲他認爲風是畫不出來的,他其實想爲難一下陳丹和趙小藝。陳丹說誰也畫不出來這句話時,應該帶有爲難的語氣。趙小藝說我能這句話時,應該是非常自信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宋濤說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這句話時,應該用驚喜的語氣,大聲地說,因爲他是受到小藝的啓發突然明白原來風是可以這樣畫的,所以他非常高興。)

5.表演示範朗讀。

(四)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1.展示颳風圖,感受風的魅力。

2.動手畫風,展示學生畫風的作品。

3.啓發想象:聲音、氣味與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如果由你來畫聲音、氣味,你會畫什麼?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 引課:

1、卡片開火車讀生字寶寶:當、午、誰、汗、滴、辛、盤、知、

苦、粒、辛、苦(火車火車開起來,開到我們這裏來)

2、指名背自己積累的古詩。

3、師背《鋤禾》:很多同學都會背誦這首詩了,那麼這首詩是什

麼意思呢?我們進天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1、板書:《鋤禾》

2、解題:“鋤禾”,做一做“鋤禾”的動作理解(給禾苗鋤草鬆土。)

3、課件出示全詩,觀察古詩結構:

這首詩共幾行?每行幾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五言絕句”。)

4、看書指名讀,齊讀

5、課件(與詩同張)出示圖,觀察想象。

(1)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課件圖片,想想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按“什麼人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做什麼”的順序說一說。

(2)農民伯伯會想些什麼?他會說什麼?

(3)在書上畫出描寫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詩句

6、課件: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字和詞的意思。(古人寫詩時,爲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往往把詞語的順序進行了位置的調換,在這一行裏,就應該把“鋤禾”和“日當午”的順序還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

7、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互相幫助解決

8、理解前兩句:中午,太陽高高懸掛在空中,農民伯伯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鋤頭,一手擦汗,在田間給禾苗鋤草鬆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裏。

師:當天氣非常熱,我們滿頭大汗時,心裏是什麼感受?農民伯伯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這樣在烈日下艱難勞作,他們怎麼樣?(很辛苦)

9、引出課件:“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理解加點字的意思 (誰知道我們碗裏的飯,每一粒都是用農民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10、理解全詩,齊讀書P84內容

11、進一步理解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課件:農民伯伯勞作的過程,平地——鬆土——

12、學到這,你有什麼感受(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 。

三、多種形式朗讀古詩,感受語言的優美。

我們理解了全詩的含義,讓我們再來把這首詩美美的讀一讀好嗎?(朗讀五言絕句時,大部分是在前兩個字後有稍長的停頓。)

1、 教師示範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2、 學生指讀,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情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古詩讀好了很美,唱起來更美,欣賞歌曲《鋤禾》

五、練習題

1、說說身邊的浪費現象

P178

2、我想對……說,

五、作業

1、

2、上網查李紳的詩《憫農》,讀一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爲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同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二、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四、教學方法

以讀爲主,以讀促思,以讀促悟。

五、學習方法

自讀自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六、教學設計

1.快速讀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爲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講曹操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4):講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

第三部分(6-9):講草船借箭的經過。

第四部分(10):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

2.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藉助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諸葛亮 神機妙算)

3.逐段精讀課文,自主探討,說一說諸葛亮都做了些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教師可做一些適當的引導)

如第一部分:諸葛亮爲什麼敢立“三天交十萬支箭”的軍令狀?第二部分:爲什麼跟魯肅借船,而又不讓告訴周瑜?第三部分:爲什麼選擇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取箭?爲什麼把船連起來,排成“一字兒”?爲什麼讓軍士擂鼓吶喊?爲什麼先船頭朝西后船頭朝東?……

(學生弄清這麼多爲什麼後,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會有所領悟。)

4.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者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選擇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如“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教師在大家交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把內容梳理清楚。)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知人心(板書:知人心)即對身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瞭如指掌。

周瑜:諸葛亮對周瑜的險惡用心瞭然於胸。當週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已看透了周瑜意欲加害的用心,因爲十天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十萬支箭。但他不動聲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並按周瑜意願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過望,以爲陰謀得逞,實際上諸葛亮早有妙計在胸;他也清楚周瑜聰明過人,所以借船之事,不讓魯肅告訴周瑜。

魯肅:諸葛亮深知魯肅忠厚老實,因此特向他借船並且讓他保密。

曹操:諸葛亮也清楚曹操用兵謹慎小心,看不清虛實,絕不會輕易派兵出動,因而霧夜大張旗鼓佯攻曹營。

(2)有豐富的知識(板書:懂知識)

①當週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敢於立“三天交十萬支箭”的軍令狀,這是他知道第三天的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有天文方面的知識);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③箭取到手後,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要追也來不及了。(精通地理)

(3)有膽量(板書:有膽量)

面對強大的曹敵,諸葛亮敢帶着600個軍士親自去取箭。

以上這三方面都是草船借箭的原因,在這裏我們不能不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產生敬佩之情。畫簡筆畫,即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課出現了四個主要人物,性格鮮明,語言各具特點。周瑜的陰險狡猾,諸葛亮的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魯肅的忠厚老實,曹操的謹慎多疑,都體現得很充分。要通過朗讀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

如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就很能反映兩人的個性特點和內心活動。要讀出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爲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組合,把這一部分內容演一演。

6.複述課文。

本課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強,可按“思考·練習”第一題的要求首先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敘述順序。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練習。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讓學生通過合作複述、接龍複述等形式,練習複述課文。

7.課後作業。

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的】

1、認識10個字,會寫“不、開”。認識偏旁“人、刂、灬、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字,指導“不、開”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爺爺和小樹的故事,打開書,自己讀一遍課文,看看這些字你都會認了嗎?一邊讀一邊牢牢地記在心裏。

2、按自然段讀:老師讀第一自然段,男生讀第二自然段,女生讀第三自然段。

3、導語:你們看這棵小樹長得多好呀!那你們知道嗎?樹葉下面可藏着許多祕密呢!誰願意揭開祕密?

 二、新課:

1、師將深色葉子翻開(書上詞)

小傘、爺爺、撐開、穿上、暖和、一棵樹、冷熱、給我、來到

⑴兩人互讀:誰有不正確的及時幫他糾正。

⑵請學生當小老師,會讀哪個就帶着大家讀哪個。

2、這些詞裏有咱們這節課要認的10個字,他們也在樹葉下面藏着呢,快看看都是誰?

傘、爺、棵、到、冷、熱、給、開、穿、暖

⑴你都認識他們嗎?自己快認一認。

⑵指名當小老師,帶讀這些字。

⑶重點字挑出來,再讀,“爺、到、冷、熱、傘”認識“父、人、刂、灬、冫”偏旁。

⑷通過圖,用基因識字的方法講解“父”:古時候,兒子犯錯了,爸爸教訓兒子的時候,手裏要拿着一根棍子,就是父。“爺”的下面部分好象是腿骨彎曲的樣子。

還學了哪個字有“父”?(爸)擴字:爹、斧、釜

3、遊戲:試試誰的反應快!

將本課要認的字發給學生(兩人一組,一組一個字)

學生說字,拿這個字的學生站起來,帶讀。

4、兩人一組用字組詞,再說一句話。

5、朗讀課文,把這些字記住。

6、我會寫。

“不”:

⑴觀察:有幾筆寫成?

⑵每一筆是什麼?

⑶觀察每筆的位置。

⑷師範寫。

⑸生描紅筆順,再獨立寫一個字。

“開”學生自己觀察自己寫。

 三、練習

聽老師說詞或句子,有今天學的哪個字,請你把它挑出來。

暖風、暖氣、暖洋洋

冬天到了,天氣冷了。

我有一把漂亮的雨傘。

熱水、熱氣、熱毛巾

小紅送給我一支鉛筆。

開車、開門、開燈、打開

教室門口有一棵樹。

我扶爺爺過馬路。

穿衣、穿戴、穿鞋、穿着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 自主認識漢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認識“壁、牆、蚊、咬、斷、您、撥、甩、趕、房、傻、轉”12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捉、條、爬、姐、您、草、房”7個漢字。

3、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魚、老牛、燕子的尾巴有什麼用處,明白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

4、 通過了解科學常識,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瞭解各種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課本劇的表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認識本課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漢字。

3、 大致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激趣導入

1、 師生交流談話:生說說自己平時都向別人借過哪些東西。

2、 師過渡:你們聽說過向別人借尾巴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隻向別人借尾巴的小壁虎。

3、 師板書課題,指名生認讀,相機出示壁虎圖片,引導生觀察並交流有關壁虎的資料。

二、 初讀故事,識字學詞

1、 師過渡:這篇課文和上一篇課文一樣,只有一小部分漢字有注音,如果你們再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漢字該怎麼辦呢?(引導學生結合句子和詞語來猜一猜漢字的讀音和意思。)

2、 生自主閱讀課文,師巡視瞭解閱讀情況。

3、 檢查生的學習情況,識字學詞。

(1) 指名生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在這一段中猜出了哪些字的讀音,是怎麼猜出來的,師予以鼓勵和指導。相機出示詞語卡片:牆角、捉蚊子、咬住、掙斷,指名生認讀並正音:“捉”是翹舌音,“掙”既是翹舌音又是後鼻音,讀第四聲“zhèng”,正音後再次指名生認讀。

(2) 指名生朗讀第2自然段。

① 出示詞語卡片:難看、一條尾巴,指名生認讀,強調“難”是鼻音。

② 鼓勵生說說除了“一條尾巴”,還可以說一條什麼(如:一條魚、一條毛巾、一條小河)。

③ 再次指名生朗讀第2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出小壁虎思考的感覺。

(3) 指名生朗讀第3自然段。

① 出示詞語卡片:爬呀爬、姐姐、您、撥水,指名生認讀,強調“姐姐”的第二個字讀輕聲,“您”是前鼻音,“撥”不能讀成了“bá”。正音後再次指名生認讀。

② 理解“您”的意思:引導學生說說在哪些情況下會說到“您”,理解“您”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③ 再次指名生朗讀第3自然段,注意強調讀好小壁虎和小魚之間的對話。

(4) 指名生朗讀第4自然段。

① 出示詞語卡片:甩着、吃草、趕蠅子,指名生認讀,相機正音:“蠅”是後鼻音,明確“蠅子”就是“蒼蠅”。

② 引導學生區別“甩”和“用”這一組形近字。

(5) 指名生朗讀第5自然段。

① 出示詞語卡片:房檐、阿姨、掌握,指名生認讀。

② 再次指名生朗讀第5自然段,指導讀好小壁虎和燕子阿姨的對話。

(6) 指名生朗讀第6、7自然段。

① 出示詞語卡片:爬呀爬、傻孩子、轉過身子,指名生認讀,注意正音:“傻”是翹舌音,“轉”在這裏讀第三聲。

② 再次指名生朗讀第7自然段,讀好壁虎媽媽和小壁虎的話。

4、 生再次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師提醒學生重點讀好人物的對話。

5、 鞏固識字。

(1) 師隨機出示本課的'詞語,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鞏固學生的認讀成果。

(2) 單獨出示本課的12個生字,指名生認讀並口頭組詞。

(3) 生自主觀察字形,交流生字識記方法。師指導學生藉助漢字的偏旁來理解意思,如“壁、牆、蚊、咬、您、撥”都是形聲字,可以根據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來加以記憶。“甩”的最後一筆豎彎鉤就好像是老牛的尾巴。

三、 再讀故事,把握內容

1、 師過渡:通過剛纔的學習,你們知道小壁虎爲什麼要借尾巴、向誰借了尾巴以及結果怎麼樣了嗎?請你們再次捧起課本,讀一讀這個故事,從故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吧!

2、 生自主讀書,在讀中思考,抓住關鍵信息。

3、 指名生交流,師在生交流的基礎上適當小結。(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斷了,他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課時都沒有借到,最後小壁虎發現自己長出了一條新尾巴。)

4、 鼓勵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說通順,抓住重點的內容,語言表達儘量簡潔。

四、 指導生字書寫

1、 師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捉、條、爬、姐、您、草、房。

2、 再次指名生認讀,口頭組詞,在具體的詞語中進一步理解字義。

3、 生自主觀察漢字的字形,交流書寫要領。

4、 師適當指導:“捉、姐”是左右結構的漢字,書寫時要注意左寬右窄,“爬”的第四筆捺畫略長,要托住上方的“巴”;“房”是左上包圍結構的漢字,下方的“方”要寫得半藏半露。

5、 師範寫,生觀察書空。

6、 生自主描紅、仿寫,師巡視進行指導,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

五、 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很多的漢字,還認識了一隻斷尾巴的小壁虎,他到處去借尾巴,最終他借到尾巴了嗎?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動物世界的探究興趣。

3、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課本劇表演呢。

教學過程

一、 回顧故事,創設情境。

1、 師出示斷尾巴的小壁虎的圖片,指名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在生交流的過程中師適時出示小魚、老牛、燕子的圖片並張貼在黑板上。

2、 師創設情境: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這隻斷尾巴的小壁虎,一起踏上他的借尾巴之旅,在他借尾巴的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吧!

二、 學習故事,瞭解知識

1、 學習第1自然段。

(1) 指名生朗讀第1、2自然段,指名生交流小壁虎尾巴斷掉的原因(被蛇咬住尾巴後使勁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

(2) 體會小壁虎的心理活動:出示“沒有尾巴多難看哪”這句話,指名生朗讀,抓住“多難看哪”體會小壁虎的心情。師相機出示有尾巴的壁虎和沒有尾巴的壁虎的圖片進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難看”。

(3) 指導朗讀:再次指名生朗讀第2自然段,讀好“向誰去借一條尾巴呢”這個問句。

2、 學習第3-5自然段。

(1) 師出示學習要求:結合課文插圖,自主朗讀第3-5自然段,看看小壁虎都向誰借了尾巴,是怎麼說的,結果怎麼樣。

(2) 生自主朗讀第3-5自然段,與同位輕聲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穫。

(3) 指名生交流,師適當小結:小壁虎分別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可是都沒有借到,因爲小魚的尾巴要用來撥水,老牛的尾巴要用來趕蠅子,燕子的尾巴要用來掌握方向。

(4) 在生交流的過程中師重點指導以下幾點。

① 引導學生觀察小魚、老牛、燕子的尾巴是怎麼動的,畫出“搖尾巴”“甩尾巴”“擺着尾巴”,鼓勵生說說爲什麼同樣是晃動尾巴,動作和作用也不同,同時,師適時出示這三種動物的圖片幫助學生直觀體會。

② 引導學生關注小壁虎的問話,從“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稱呼、“您”“行嗎”這些詞語中體會小壁虎的文明禮貌,同時適當進行品德教育。

③ 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指名生分角色練習朗讀小壁虎和三種動物的對話,指導讀好小壁虎的文明有禮和三種動物委婉拒絕的口氣。

3、 學習第6、7自然段。

(1) 指名生朗讀第6自然段,鼓勵生拓展想象小壁虎“難過”時心裏會想些什麼。

(2) 練習轉述。

① 出示“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訴了媽媽”,鼓勵學生把自己當成小壁虎,想想回怎麼對媽媽嗎說。

② 指名生進行表述,師適當指導指導學生要把自己當成小壁虎,說清事情的經過和結果,並注意人稱代詞的轉換。(示例:“媽媽,我的尾巴被蛇咬斷了,我向小魚姐姐借尾巴,她不借給我,因爲她的尾巴要用來撥水;我又向老牛伯伯借尾巴,他也不借給我,因爲他的尾巴要用來趕蠅子;最後我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燕子阿姨也不借給我,說她的尾巴要用來掌握方向。我沒有了尾巴,好難看啊!”)

(3) 指名生朗讀小壁虎媽媽和小壁虎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思考小壁虎媽媽爲什麼“笑着說小壁虎是傻孩子”。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行師適當小結:壁虎媽媽在知道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之後,很心疼他,覺得小壁虎“傻”得可愛,這裏的傻不是真的傻,而是一種疼愛的口氣。

(4) 再次指名生分角色朗讀壁虎媽媽和小壁虎的對話,指導讀出壁虎媽媽對小壁虎的疼愛之情和小壁虎的欣喜之情。

4、 總結全文,適度拓展。

(1) 生交流學了這篇課文後收穫了哪些知識?

(2) 鼓勵生說說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在生交流的基礎上師出示相關圖片,拓展學生的科學常識,激發學生對探究動物世界的興趣。

三、 熟讀故事,情境表演

1、 生再次自由練習朗讀課文,重點讀好人物的對話語氣。

2、 五人一組,分別扮演小壁虎、小魚、老牛、燕子、小壁虎媽媽,在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

3、 指名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4、 鼓勵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請留名同學上臺進行表演(五名同學扮演小動物,另一生旁白),師生共同評議,在此過程中,師適當進行指導:表演中要根據情節配上一定的表情和動作,人物的對話要自然,不一定要和書上的句子一模一樣,只要意思表達對即可。

5、 再次指名六名同學上臺進行表演。

四、 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尾巴雖然樣子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看來,動物世界真是充滿了無窮的奧祕。課下,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家人的幫助下蒐集更多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製作成資料卡,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板書設計

向小魚借:用尾巴撥水

21.小壁虎借尾巴?? 向老牛借:用尾巴趕蠅子? 自己長出了新尾巴

向燕子借:用尾巴掌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