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夜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閣夜教學設計及反思

1、知識目標:瞭解杜甫的詩歌風格,瞭解本詩的寫作背景,積累名句

2、技能目標:把握詩歌風格,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想象、欣賞,領會詩歌內涵

3、情感目標: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探討杜甫的詩歌風格

2、在反覆誦讀中把握詩風,體會詩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教師:同學們,詩歌的鼎盛時期唐代出現了兩位大詩人:詩仙太白、詩聖杜甫,一個代表浪漫主要的高峯,一個代表現實主義的高峯誰能分別說說代表這兩位詩人的“浪漫”與“現實”的經典詩句?(學生回答)教師:杜甫的詩歌大多流露出關心民衆,同情疾苦的憂國憂民情懷你們一定讀過許多杜甫的詩歌,你們從中瞭解到他的詩歌有哪些風格呢?(學生回答:悲涼、滄桑、憂國憂民)教師:是的這是大家一貫以來所接受的杜甫的`詩風然而,杜甫的詩風不僅如此,還記得那首《江畔獨步尋花》嗎?大家一起來吟誦(學生齊聲朗誦)這首詩歌中我們感受到淒涼、悲愴嗎?那麼,在正式進入《閣夜》這篇課文之前,讓我們一起粗略地瞭解杜甫的不同詩風

二、組織學生粗略探討杜甫詩歌中的兩種風格

《江畔獨步尋花》

《水 檻 遣 心》

風格一:閒適情趣,安靜明秀境界,細膩的景物描寫,形成蕭散自然的特色

《別 贊 上 人》

《赤 谷》

風格二:杜甫處於干戈擾攘的亂世,奔走衣食,貧病交加,但在詩歌中,抒寫的卻不侷限於他個人的苦難,而是更多地想到國家和人民,想到周圍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這種深厚的感情,寬廣的胸襟,使得他的詩歌體現的不是一種委瑣貧弱的感情,而是一種高尚的充實而有力的“悲而壯”的激情,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劇題材的作品表現爲獨有的“沉鬱頓挫”的風格

三、朗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歌風格與內涵

①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歌

②教師提問:《閣夜》的風格是怎樣的?從中你體會和感受到什麼?(教師提示:展開想象,從景與情兩方面來回答)

③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回答、互評

④教師點評,充分肯定學生的作答,歸納:這是一首年終時感懷的詩,詩歌風格是沉鬱頓挫,在寫景、寫情中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

四、簡介寫作背景

教師:爲了幫助同學們深入理解詩歌內涵,有必要向同學們介紹作者寫這首詩歌的背景:這是大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後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斷地遷徙飄蕩,他憂時傷亂,心情十分沉重,寫下了這首詩

五、朗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內涵

(一) 反覆誦讀

①教師配樂範讀;②由學生齊讀;③教師作適當點撥,如在停頓、輕重、節奏、情感等的處理上要着重指導強調:“催”、“霽”“聲”“影” 等字要重讀,要表達出沉鬱、悲涼的情感節奏、停頓如下所示:

閣 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④學生齊讀

(二)、合作探究,理解詩意

①歲暮陰陽催短景,

②天涯霜雪霽寒宵

教師提問:開頭兩句點明瞭寫作的時間、地點分別是什麼? “催”和“霽”如何理解?作者處在怎樣的一個特定環境中?

1、學生合作、交流、作答

2、教師點撥、點評、補充、歸納:

①註釋:

歲暮:一年即將終結;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②賞析要點:一“催”字,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淪落天涯意當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晝,詩人對此淒涼寒愴的夜景,不由感慨萬千霽,原指雨後或雪後轉晴,這裏指霜雪之後轉晴《紅樓夢》中有寫晴雯的詩句:“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這裏的“霽月”指雨後月出,古人常用這種自然現象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3、學生根據分析朗讀①②句

③五更鼓角聲悲壯,

④三峽星河影動搖

教師提問:作者聽見了什麼聲音?看見了什麼景色?同學們根據詩歌內容展開想象,並把作者的所聞所見用帶有文學色彩的語言描繪出來

1、學生:想象、進行再創造的描述、暢所欲言

2、教師:組織學生互評、給予肯定、補充、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