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10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第五冊的的課文,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爲了充分體現出教學主體性,優化課堂結構,我設計並嘗試了以下教學:

【教學目標】

1、識陶、懦等幾個生字。會寫陶、謙等6個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寓意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點明學法

1、出示陶罐和鐵罐的圖片,讓學生觀看。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揭示學法,學生可採用自悟、同座、小組合作學習。

二、讀中感知、層層遞進

《大綱》明確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該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我實施了分佈教學法:

1、讀:指導學生自由讀準每一個字音,對於直呼困難的多拼讀幾遍。

2、反饋讀:通過指名、開火車等形式檢查、反饋、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逐步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複、不讀破句子。

3、瞭解讀:圖文並茂,讀思結合,感知課文的基本內容,學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藉助電教質疑解疑

生動鮮活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因此,我將課文內容用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呈現,創設一種聲、色、形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集感知、想象、領悟、表達於一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創造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1、在這個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2、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的表現有那些不同點?

⑴學生邊看圖片邊用筆畫出有關語句。

⑵學生四人一組交流討論,互相補充。

⑶全班進行交流

不同點之一:

鐵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謙虛。

不同點之二:

鐵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鐵罐和睦相處。

不同點之三:

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個罐子的命運都不一樣。

①許多年過去了,人們在厚厚的堆積物裏發現了陶罐,人們看見陶罐後,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對人們又說了些什麼呢?

③人們爲什麼沒有發現鐵罐呢?它到哪裏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鐵罐聽到陶罐對人們說的話,它會怎麼想呢?

四、精讀課文、讀出感情

1、小組內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請一個小組彙報朗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看他們是否讀出了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特點。

3、結合學生朗讀,進行評議,點撥理解。

⑴你覺得鐵罐和陶罐分別都象是個什麼樣的人?(找出表現他們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讀一讀。)

教師引導領悟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剋制,同時理解奚落、謙虛、懦弱、輕蔑等詞語。

4、小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議中感悟

知道實踐議論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議論出見解,才能不斷開拓思維,提高認識,最終運用於實踐。針對這篇課文,我設計討論話題如下:

1、陶罐和鐵罐,你喜歡誰呢?爲什麼?

2、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表現以及最後不同的結局,你得到什麼啓發?

3、拓展延伸,聯繫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實踐,做個謙虛,不驕傲,汲取別人長處的孩子。

六、注意觀察、認真書寫

1、出示6個生字,並認讀。

2、學生指出難寫的字。

3、師範寫難字,生指出不足點,師改正。

4、學生練寫,同桌互評。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爲進一步加強我學區教師教學業務基本技能的鍛鍊,促進教師磨練教學內功,優化整體素質,提升教書育人的品位,中心學校決定開展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爲教師搭建一個鍛鍊提高、展示風采的平臺。

一、組織保障

爲了確保學區內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特成立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楊XX

副組長:王XX、汪XX

主任:李XX

成 員:茅XX、季XX、朱XX、朱XX、朱XX、方XX、楊XX

二、參賽對象

全學區在編在崗教師

三、競賽學科:

語文、數學

四、競賽時間:

10月10日(星期三):9:10—11:40 語文

10月11日(星期四):9:10—11:40 數學

五、地點:

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六、活動形式:

1、競賽活動分學科、分年齡組舉行。

學科:

語文、數學

年齡組:

男:45週歲以上學科組(含45週歲)與45週歲以下學科組

女:40週歲以上學科組(含40週歲)與40週歲以下學科組

2、競賽內容爲本學期個人所授語、數學科教學內容(專職常識、體藝、英語、幼教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學科專長,在競賽語、數學科中任選一科)。課題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確定,同年級同學科同一課題。

3、參賽教師所需的教材與教學參考用書由中心學校教導處提供,教師用筆自備。參賽教師不準私自夾帶任何與大賽有關的資料。

4、大賽所需的教學設計用紙,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印製。

5、分學科分年齡段評選設獎。

活動要求

1、各學校要加強對這次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要充分發揮學校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要重視過程、重在參與、重在實效。

2、在崗教師要全員參加這次大賽活動,做到互相學習、比學趕幫,崗位練兵、在職培訓,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全學區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賽者,需提前向中心學校教導處請假、備案。

3、本次活動要和構建高效課堂結合起來,要和校本研訓結合起來,要和全學區的教師培養、培訓學習結合起來,要和全學區教師的業務評價結合起來。

XX中心學校

XX-9-29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活動,教育學生懂得母親的辛苦,理解母親的愛,從而學會感恩母親,孝敬母親。

活動過程:

一、古詩《遊子吟》導入

二、出示母親節圖片

學生展示課前蒐集到的有關母親節的資料(由來、習俗、象徵等)。

三、提出問題:爲了我們的成長,母親付出了什麼?

1、四、學生交流,全班彙報。

2、出示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付出艱辛的圖片,讓學生直接感知母親的辛苦。

四、提出問題:你準備如何彙報媽媽?

1、學生交流,口頭彙報自己的想法。

2、拿出準備好的愛心卡片,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卡片上,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配樂,學生製作卡片。)

3、抽學生展示讀,同桌互讀,全班彙報讀。

五、教師總結。

六、愛心拓展:課下製作愛心卡片,把自己的關愛送給我們班你最關心的同學。

七、欣賞歌曲:《母親》 閻維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 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學具準備】

每組都有相應數量的盒子、鉛筆、書。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引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上課之前,先做個小遊戲:老師這裏準備了4把椅子,請5個同學上來,誰願來?(學生上來後)

師:聽清要求 ,老師說開始以後,請你們5個都坐在椅子上,每個人必須都坐下,好嗎?(好)。這時教師面向全體,背對那5個人。

師:開始。

師:都坐下了嗎?

生:坐下了。

師:我沒有看到他們坐的情況,但是我敢肯定地說: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我說得對嗎?

生:對!

師:老師爲什麼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呢?道理是什麼?這其中蘊含着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下面我們開始上課,可以嗎?

【點評】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搶椅子游戲開始,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通過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出示題目:有3枝鉛筆,2個盒子,把3枝鉛筆放進2個盒子裏,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

師: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3,0) (2,1)

【點評】此處設計教師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師:5個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3支筆放進2個盒子裏呢?

生: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筆?

是:是這樣嗎?誰還有這樣的發現,再說一說。

師:那麼,把4枝鉛筆放進3個盒子裏,怎麼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請同學們實際放放看。(師巡視,瞭解情況,個別指導)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擺放的情況?(指名擺)根據學生擺的情況,師板書各種情況。

(4,0,0)

(3,1,0)

(2,2,0)

(2,1,1),

師:還有不同的放法嗎?

生:沒有了。

師:你能發現什麼?

生: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總有是什麼意思?

生:一定有

師:至少有2枝什麼意思?

生:不少於兩隻,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於2枝?

師:就是不能少於2枝。(通過操作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

師:把3枝筆放進2個盒子裏,和把4枝筆飯放進3個盒子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這是我們通過實際操作現了這個結論。那麼,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爲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也能得到這個結論呢?

學生思考組內交流彙報

師:哪一組同學能把你們的想法彙報一下?

組1生:我們發現如果每個盒子裏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裏,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能結合操作給大家演示一遍嗎?(學生操作演示)

師:同學們自己說說看,同位之間邊演示邊說一說好嗎?

師:這種分法,實際就是先怎麼分的?

生衆:平均分

師:爲什麼要先平均分?(組織學生討論)

生1:要想發現存在着總有一個盒子裏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餘下1枝,不管放在那個盒子裏,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裏一定至少有2枝。

生2:這樣分,只分一次就能確定總有一個盒子至少有幾枝筆了?

師:同意嗎?那麼把5枝筆放進4個盒子裏呢?(可以結合操作,說一說)

師:哪位同學能把你的想法彙報一下,

生:(一邊演示一邊說)5枝鉛筆放在4個盒子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6枝筆放進5個盒子裏呢?還用擺嗎?

生:6枝鉛筆放在5個盒子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把7枝筆放進6個盒子裏呢?

把8枝筆放進7個盒子裏呢?

把9枝筆放進8個盒子裏呢?

你發現什麼?

生1:筆的`枝數比盒子數多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盒子裏至少有2枝鉛筆。

師: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一樣)你們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說一遍。

【點評】教師關注了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體個數必須要多於抽屜個數,化繁爲簡,此處確實有必要提領出來進行教學。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只要放的鉛筆數盒數多1,總有一個盒裏至少放進2支。通過教師組織開展的紮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的有興趣,發展了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5只鴿子飛回4個鴿籠,至少有2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裏,爲什麼?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說理活動。

師:誰能說說爲什麼?

生1:如果一個鴿籠裏飛進一隻鴿子,最多飛進4只鴿子,還剩一隻,要飛進其中的一個鴿籠裏。不管怎麼飛,至少有2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裏。

生2:我們也是這樣想的。

生3:把5只鴿子平均分到4個籠子裏,每個籠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個籠子裏,就能保證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同一個籠裏。

生4:可以用54=11,餘下的1只,飛到任何一個鴿籠裏都能保證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一個個籠裏,所以,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同一個籠裏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許多同學沒有再擺學具,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用的什麼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說明存在總有一個鴿籠至少有2只鴿子飛進一個個籠裏。

師:同意嗎?(生:同意)老師把這位同學說的算式寫下來,(板書:54=11)

師:同位之間再說一說,對這種方法的理解。

師:現在誰能說說你對總有一個鴿籠裏至少飛進2只鴿子的理解

生:我們發現這是必然存在的一個現象,不管鴿子怎樣飛回鴿籠,一定會有一個鴿籠裏至少有2只鴿子。

師:同學們都有這個發現嗎?

生衆:發現了。

師:同學們非常了不起,善於運用觀察、分析、思考、推理、證明的方法研究問題,得出結論。同學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許多,那麼讓我們再來看這樣一組問題。

(二)教學例2

1.出示題目: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把7本書放進2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把9本書放進2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師巡視瞭解各種情況)

2.學生彙報。

生1: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裏,如果每個抽屜裏先放2本,還剩1本,這本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3本書。

板書:5本 2個 2本 餘1本 (總有一個抽屜裏至有3本書)

7本 2個 3本 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裏至有4本書)

9本 2個 4本 餘1本(總有一個抽屜裏至有5本書)

師:2本、3本、4本是怎麼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師:觀察板書你能發現什麼?

生1:總有一個抽屜裏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師:如果把5本書放進3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生:總有一個抽屜裏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裏,每個抽屜裏先放1本,還剩2本,這2本書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兩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師:到底是商+1還是商+餘數呢?誰的結論對呢?在小組裏進行研究、討論。

交流、說理活動:

生1:我們組通過討論並且實際分了分,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書,不是3本書。

生2:把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裏,每個抽屜裏先放1本,餘下的2本可以在2個抽屜裏再各放1本,結論是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書。

生3∶我們組的結論是5本書平均分放到3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書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師: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麼怎樣才能夠確定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個物體呢?

生4:如果書的本數是奇數,用書的本數除以抽屜數,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會發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商加1本書了。

師:同學們同意吧?

師:同學們的這一發現,稱爲抽屜原理, 抽屜原理又稱鴿籠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裏克雷原理,也稱爲鴿巢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3.解決問題。71頁第3題。(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小結:經過剛纔的探索研究,我們經歷了一個很不簡單的思維過程,我們獲得瞭解決這類問題的好辦法,下面讓我們輕鬆一下做個小遊戲。

【點評】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 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藉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書儘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裏,看每個抽屜裏能分到多少本書,餘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比平均分得的書的本數多1本。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餘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三、應用原理解決問題

師:我這裏有一副撲克牌,去掉了兩張王牌,還剩52張,我請五位同學每人任意抽1張,聽清要求,不要讓別人看到你抽的是什麼牌。請大家猜測一下,同種花色的至少有幾張?爲什麼?

生:2張/因爲54=11

師:先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測:舉牌驗證。

師:如有3張同花色的,符合你們的猜測嗎?

師:如果9個人每一個人抽一張呢?

生:至少有3張牌是同一花色,因爲94=21

四、全課小結

【點評】當學生利用有餘數除法解決了具體問題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屜原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了解魚、牛、燕子尾巴的用處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點等有關科學常識,並受到文明禮貌教育。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利用課文提供的知識和敘述方式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引入新課

1、師:四肢短短,身體扁平;牆上爬行,專吃蚊蠅;尾巴易斷,斷了再生。

2、學生猜出後出示“壁虎”圖。

師:今天我們一齊來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評:根據小壁虎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編成謎語,喚起學生頭腦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詞用謎語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紹有關知識,然後由壁虎自然引出課題。教學環節的銜接流暢有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新課的學習。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讀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評:教會學生由題目提出問題,既訓練思維,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第1遍讀課文:

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讀準確, 邊讀邊畫出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2、第2遍讀課文:

指名7個學生,一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把音讀準,儘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

讀後老師正音。

3、第3遍讀課文:

要求正確流利,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師:我們讀3遍課文,每遍的要求一樣嗎?

評:教師要給學生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此處設計的三讀課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是最基本的讀書方法的指導。

三、深入學習,讀議課文

1、出示圖一:

大家先看一看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思考:

要想知道“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得從哪幾個自然段找答案。

⑴ 小壁虎爲什麼要借尾巴?

學生選第1、2自然段,各自輕聲讀。

出示活動投影片《小壁虎掙斷尾巴》。

讀後判斷: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麼斷的?

①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

②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後,自己掙斷的。(√)

⑵ 假如小壁虎不掙斷尾巴,會出現什麼情況?

從壁虎掙斷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評:一年級的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都是說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爲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通過投影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掙斷的。並在此基礎上講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護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師範讀第2自然段:

⑴ 要求學生從課文內容及老師讀的語氣,體會小壁虎當時的心情,說說標點符號“?”所起的作用。

⑵ 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評:讓學生聽聽,說說,練練,引導他們開動腦筋,認真讀書。

3、看圖,聽第3~5自然段的課文錄音:

⑴ 思考:

小壁虎向誰去借尾巴?

附圖。

⑵ 用“先……然後……最後……”連起來說一句完整的話。

評:結合看圖聽讀課文,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內容,並使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得到訓練。

4、讀議第3~5自然段:

⑴ 學習第3自然段:

① 用引讀法讓學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話的意思和敘述順序。

教師引讀:

小壁虎爬到哪?→看見誰?→他怎麼說?→對方怎麼回答?

② 學生比較下面的句子和標點:

┌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

└小魚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

引導學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嗎”等詞語,及詢問的語氣,說明小壁虎十分有禮貌。

┌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

└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引導學生體會加上“氨“呢”這些語氣詞,可以表現小魚是友好拒絕,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而爲難的心情。

③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對話。

評:通過2組對話的比較和反覆誦讀,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帶着情感去朗讀,這樣,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

④ 演示活動投影片:

理解“搖着”、“撥水”並讓學生做動作演示。

⑤ 小結:

課文第3段先寫小壁虎爬到哪裏,看見什麼,再寫小壁虎怎麼說,最後寫小魚怎麼答。這樣就寫清了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

評:教“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這一段,採用“扶”的辦法,初步引導學生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繫。

⑵ 半扶半放,教學第4自然段:

① 學生自讀:

說說這一段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體會到第4段與第3段寫法相似,只是地點變了,借尾巴的對象變了。

② 指名學生用手勢做“甩”的動作。

③ 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說說老黃牛爲什麼沒有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④ 師生分角色朗讀。

⑶ 以放爲主,學生自學第5自然段:

① 學生自學本段:

想一想1、2兩句寫什麼?3、4兩句寫什麼?

② 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本段:

讓學生找出說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詞語。

(擺、掌握方向)

③ 讓學生做手勢,幫助理解“擺”,“掌握方向”的意思。

評:對於敘述順序相似的3、4、5自然段,教師採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導,不僅使教學環節避免了重複,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興趣與能力。

⑷ 總結3、4、5自然段:

讓學生把3、4、5自然段連起來朗讀,用“因爲……所以……”這個句式說說小魚、黃牛、燕子爲什麼沒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5、讓學生把手當作動物的“尾巴”,演示辨析“冶、“甩”、“擺”三個動詞,體會幾個詞的意思,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別。

評: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理解詞語,有很強的直觀性,把這幾個重點詞放在一起,學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領會,效果很好。

6、讀議第6、7自然段:

⑴ 指名讀課文:

要求學生找出一組反義詞,說說小壁虎心情起先怎麼樣,後來怎麼樣。

⑵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讀出從“難過”到“高興”的心情。

評:通過抓一組反義詞,把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全概括了,教學環節簡潔,又抓住了關鍵。

⑶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訴了媽媽,誰來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經過告訴媽媽,想一想該怎樣說?

評:這樣等於讓學生複述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告訴”一詞的意思。

四、小結全文,課堂練習

1、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練習:

⑴ 小魚(搖)着尾巴,在(河裏)游來游去。

⑵ 黃牛(甩)着尾巴,在(樹下)吃草。

⑶ (燕子)擺着尾巴,在(空中)飛來飛去。

⑷ 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 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斷了以後,還能(長出來)。

評:總結課文,既要歸納課文,又要進行語言訓練。

五、知識延伸,相機進行語言訓練

1、閱讀短文《有趣的尾巴》瞭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鳥、猴子、響尾蛇等動物尾巴的作用。

2、選擇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種小動物,照書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順序,說一說小壁虎怎樣向這些動物借尾巴。

評:這樣訓練學生說話,既拓寬了知識面,又依照課文進行成段說話的訓練,將增長知識和有條理地說話訓練結合起來。(點評:王秀榮)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目標

1、 能快樂的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2、 鼓勵幼兒聽音樂大膽想象動作,促進幼兒間的交往。

準備

音樂 錄音機 貼物 天線寶寶頭飾

重點

鼓勵幼兒愉快的參與音樂活動。

難點

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聽音樂想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動作。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提問

二、設想與意圖

一 律動:幼兒(天線寶寶)與老師(天線姐姐)一起愉快進入活動室。

二 老師與幼兒一起來跳有趣的天線舞

三 韻律活動:天線寶寶

鼓勵幼兒大膽的跟着音樂動起來,對一些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 要及時獎勵。,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欣賞音樂1—2遍。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動作。

3、鼓勵幼兒聽音樂找朋友一起玩。

4、跟着音樂一起動起來,2—3遍。

四 聽音樂和寶寶一起出活動室。

1、天線寶寶,我們一起去玩,好嗎?寶寶,你們看媽媽屁股上是什麼呀?氣球動來動去,你們能追到它嗎?來,試試看吧!

2、剛纔你們玩的開心嗎?瞧!我們的頭上有什麼(天線) 我們的天線會跳舞,一起來試試吧!好玩吧!

我們的天線(頭)會跳舞 ,看看還有哪裏動動我們的天線會跳舞呀!

1、你喜歡這首曲子嗎?讓我們一起動起來跳舞,好嗎?

3、剛纔媽媽找了一個天線寶寶一起來玩,我們寶寶也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好嗎?

孩子們最喜歡看動畫片,天線寶寶又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動畫人物。設想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幼兒在愉快的舞蹈中獲得自由表達的空間,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在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這樣可以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豐富而廣闊地天地。 通過這個活動也可以很好的體現有效的師幼互動和同伴互動,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1、教材分析:

《翠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5課。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翠鳥顏色鮮豔,小巧玲瓏,叫聲清脆,捕捉小魚時動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愛。孩子們也喜歡這樣可愛的小鳥。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但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念頭,把翠鳥看作了朋友。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的同時,呼籲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2、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對閱讀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對閱讀內容也有一定的評價能力。本課的教學內容與我們農村孩子的生活經歷非常貼近,少數孩子有時不自覺地捉一些蟲鳥戲玩,但多數孩子具有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危害有益的蟲鳥。

3、教法設想:

(1)讀書法。小學語文教學識字、字詞、字句、朗讀、背誦訓練是重點,採用以讀爲主的方法可以做到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

(2)情境法。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情景,使學生置身當中,從而使情感得到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4、學法指導:

採用合作法和體驗法。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聽、想、讀、說、合作交流,結合生活、情感和課件來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5、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6、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瞭解翠鳥的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2)難點。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係,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7、教學過程:

導→讀→悟→拓→畫

7.1導: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鳥,像孔雀、畫眉、黃鶯等,下面請看看這是什麼鳥?(多媒體課件展示翠鳥)這是翠鳥,又名釣魚郎。

7.2讀:初讀課文,教學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的字音,遇到難讀的字作個記號。

(2)同桌之間互讀生字,把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3)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識字方法,說說記住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的。

(4)師生互動,玩摘蘋果的遊戲。(出示滿蘋果的蘋果樹,蘋果上寫上不帶拼音的生字。)

(5)師:剛纔大家順利的從蘋果樹上摘下自己喜歡的蘋果,都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我們再注意一下,看課文中還有哪些我們喜歡的詞語,請把它們找出來讀一讀。

(6)把生字詞送回課文,再次讀課文,看看誰讀得準,讀得流利。

7.3 悟: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多媒體)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麼?(外形)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5、思考:爲什麼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藉助多媒體朗讀,讀出自己對翠鳥的喜愛。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1)貼着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2)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2、學習第三自然段,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麼?抓住悄悄露儘管還是體會並理解銳利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着飛走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葦稈爲什麼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爲什麼盪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3、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啓發:(1)翠鳥爲什麼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着微波的水面?(因爲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住葦稈的爪子)(2)翠鳥爲什麼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因爲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翠鳥爲什麼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爲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爲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麼作用?(不易被發現)

4、訓練朗讀,讀出翠鳥的動作輕快、迅速敏捷。

(三)學習第四、五段

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後,你會產生什麼想法呢?

1、引入學習第一句。真想捉一隻翠鳥飼養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6句,理解陡峭。

3、導讀,於是,我們只能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從遠遠地看着對翠鳥的喜愛。

7.4 拓: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1、我們爲什麼麼要捉鳥?爲什麼又打消了捉鳥的念頭?

2、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麼?

3、討論:假如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麼辦?

4、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7.5畫:觀畫結合,陶冶情操

學生作畫。伴隨着美好音樂的課件,讓孩子們用絢麗的色彩畫出美麗的翠鳥。既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又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在歡快愉悅中結束本堂課的學習。

8、教學反思

根據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理念,將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始終。在教學中,我遵循學生識字規律,先初讀,再理解,後記憶,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同時通過展開想象激發情感,學生在心裏盪漾着熱愛小鳥,保護環境的情愫,因此,也做到了學在課內,做在課外,拓展時空,內外結合,真正把語文學習滲透到學生生活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威尼斯獨特的地理風貌、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係,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

2、領會抓住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1、領會抓住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出示圖片]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那裏河道縱橫交錯,橋樑姿態各異,小艇輕便靈活。威尼斯充滿了異國情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人前去遊覽欣賞。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威尼斯,去細細感受這座水上城市的獨特風味。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老師歸納爲這樣三個大問題:1、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寫小艇樣子?2、又是如何精彩地描寫船伕的駕駛技術?3、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

二、瀏覽資料,自讀課文

自學提示:在研究時,可以先讀讀課文,在數字課堂上找尋資料,獨立思考,然後跟同桌交流你的新發現、新體會、新感受,最後用自己的話表述研究結果。

三、各抒己見,交流發表

1、交流一: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寫小艇樣子

(1)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

點撥:這句抓住小艇的長度、深窄寫出了小艇外型特點。

(2)小艇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

點撥:什麼時候的月亮稱爲新月?小艇像天邊一彎新月,造型多美啊。除了像新月,還像什麼?

(3)小艇行動靈活,彷彿田溝裏的水蛇。

點撥:這句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小艇的靈活。

[相機出示句子:

1、行動輕快靈活,好像一條蛇。

2、行動輕快靈活,彷彿一條蛇。能不能改?師小結:作者打比方也不重複,寫得那麼好,多生動、形象、優美。還有其它的比喻詞嗎?]

(4)觀看錄像。讓我們真切地感受一下威尼斯小艇的獨特、輕快、靈活。

(5)指導讀第二節:這麼漂亮的小艇,這麼優美的文字,一起來美美地讀好吧。

(6)填空:美妙的文字,真想牢牢記在腦海裏啊。完成填空題。

(7)學生假想:讀到這樣生動、形象、優美的語言,你有什麼感覺?最想做什麼?

(8)指導讀第三節:遊客坐在小艇裏觀賞周圍的景色,多愜意。書上哪個詞語寫出了作者那休閒自得愉快的情致?我們也一齊把那份悠閒自得的情致讀出來。

2、交流二: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寫船伕的駕駛技術

同學們已經領略到威尼斯小艇的獨特,靈活,輕快,怪不得同學說,我真想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看一看,玩一玩,但是小艇是物,沒有了船伕,就沒有它的特色,所以,咱們去威尼斯特別不能忘的是船伕。

(1)誰能概括地說說船伕的駕駛技術,課文中哪個詞寫出了船伕的高超技術?

(2)威尼斯船伕的駕駛技術真是精湛,我們來欣賞。(觀看錄像)

(3)語言訓練:此時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邊,你就面對船伕,你想對他怎麼說?船伕最想說什麼?

(4)演一演:推薦三個人做船伕,其他同學當遊客。注意,船伕要吆喝,招攬你的生意,最好能請到顧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計吆喝好。能不能用課文的詞語把遊客請到船上;遊客是來自己各國,你聽了吆喝後有什麼問題要問?

(5)交流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威尼斯的船伕真是厲害,有精湛的技術,又有經商頭腦,對威尼斯的風景點非常熟悉,那麼威尼斯到底有什麼樣的美麗風景呢?[交流網上看到的資料]

(5)師生對讀第四節。

3、交流三: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

威尼斯的河道縱橫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人們離不開小艇。誰來說說小艇與人們有着怎樣的密切關係?

(1)想想青年婦女乘小艇幹什麼去?

(2)除了書上這些人用小艇做事外,再想想,還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麼事?

(3)小結:人們的生活,學習,勞動都離不開小艇。這是威尼斯的小艇給威尼斯帶來獨特的風情。使這個古老的城市變得更加迷人,更加美麗。

(4)指導讀第六節:當小艇行駛在水面上時,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氣盎然,熱鬧非凡;當小艇休憩時,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動,威尼斯的靜,都充滿着情趣,無論是動也好靜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麼優美。讓我們在輕柔的樂曲聲中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

四、課堂練筆,抒發情感

學完了這些課文,你想說些什麼話來誇誇威尼斯的風景,讚美威尼斯?把你對威尼斯的真實感受、感覺、想法寫下來。

五、拓展練習,發展能力

人們習慣把我國的蘇州稱作東方的威尼斯,請同學們蒐集有關蘇州的文字或圖片資料,比較一下蘇州和威尼斯的相同之處。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複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聽寫生字,生詞

二、講解新課

(一)走進畫面,品讀感悟

(1)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過渡:鄉下人家,如詩如畫。最獨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兒?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1、2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要求:

默讀1、2自然段,先自學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處獨特、迷人的鄉村風景?

(2)精讀風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學生彙報。

2、感悟對比寫法。

3、小組內競賽讀。

(3)精讀風景之二——“門前鮮花”

1、學生彙報。

2、積累描寫花開景象的詞語。

(4)精讀風景之三——“屋後竹筍”

1、學生彙報。

2、讀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後春筍”的畫面。

3、激趣引讀:

a:你看,一個,兩個,五個,十個……筍芽兒的小腦袋探出來了!讀——

b:啊,鮮嫩的筍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了!讀——

c:成羣的春筍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媽媽比高呢!咱們一起爲它們加油吧——

總結,這一部分,描寫的全是春天的植物,那麼,那些小動物呢?我們一起往下讀吧!

(二)、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1、小組學習,精讀3-6自然段。

2、集體交流。

3、緊扣第7自然段,回顧全文,昇華情感。

4、小結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順序。

三、指導背誦

1、閉目養神,拋棄雜念

在老師的帶領下,心遊百花園。吐納呼吸,氣沉丹田。

2、學生自讀,

3、教師出示課件(一)

4、教師出示課件(二)

四、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能認讀本課的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瞭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遊歐洲的。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啓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爲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疑點

1.14歲的烏塔爲什麼要獨自一人遊歐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險嗎?遇到困難時,她會怎樣解決?

2.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她的爸爸媽媽會不會擔心她?她的父母對此事會怎樣想?

(三)解決辦法

1.可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瞭解的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爲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

2.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教學步驟

(-)啓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旅遊時,你們是不是由爸爸媽媽帶着?可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位小姑娘是怎樣獨自一人旅遊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研討釋疑

1.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師引導學生着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有的同學會認爲烏塔還小,不應該一個人外出旅遊,這樣太危險;有的同學會認爲只要做好充分準備,烏塔可以一個人外出旅遊,這對她今後的成長會有好處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爲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出示課文插圖,看插圖,你認爲烏塔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4.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瞭解到的有關外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等的資料,談一談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有哪些不同之處,你認爲外國孩子的哪些優點值得我們中國孩子學習,中國孩子的哪些優點是外國孩子所缺少的?

(四)課堂總結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了本課後,你有何感受,受到什麼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