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課件設計

一、激情談話,創設情景。

《半截蠟燭》課件設計

1、師:同學們,每當我們走進美麗的校園,走進寬敞的教室,你們的心情如何?

生:心裏很開心

生:很興奮。

生:很輕鬆,因爲能學到很多知識,能擺脫一些煩惱。

2、師:是啊,我們在享受和平帶給我們的這份安寧時,心情是愉快的,是輕鬆的,是幸福的。你們可知道?就在離我們不遠的也就是1939—1945年期間,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世界大戰,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學生一起說,讓學生與老師、文本產生共鳴)。這場戰爭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20億以上的人捲入了戰爭,大約有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今天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故事中這個家庭的男主人就犧牲在這場爲正義、爲和平而戰的鬥爭中。讓我們乘上時光列車,倒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走進這個普通的法國家庭,去感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到底蘊含着什麼?

[反思:現在的學生對於戰爭是陌生的,對於戰爭所帶來的危害更沒有親身體驗,最多是從書本或是電視、電影等音像資料中間接獲悉。文中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學生來說比較遙遠。所以我把創設情景與介紹二次大戰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感受和平所帶來的快樂輕鬆時,回顧戰爭年代所帶來的災難,通過對比體驗“樂更樂,苦更苦”;從而爲學生學習本文創設適宜的情景,也爲學習本文確立一個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用自己的話概括時要注意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

生速讀課文。

指名回答。(三個學生髮言,師相機評價)

2、同學們聯繫這個故事是在我們常人眼裏最普通不過的 ?(生答:半截蠟燭)

師板書“半”,指名書寫“截”,要求其他學生在書上寫一寫“截”。

師完成板書,生齊讀板書。

3、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這是半截 蠟燭?圍繞這半截蠟燭展開了怎麼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與學生交流。

指名回答問題,師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並相機板書:

( 點燃 重新點燃 奪 回吹 熄 端 走 端上樓)

[反思: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高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要求。抓住文章的中心線索學習課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主題、扣住中心。但在第三個環節的教學中,我的問題太零碎,扶得太多,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整體感知。如:是誰發現了蠟燭?他是怎麼做的?接着誰又怎麼做了?……課後與聽課老師交流覺得,第三步可以這樣問:“課文中的半截蠟燭出現了幾次危機?從中你感覺這是半截什麼樣的蠟燭?”看來自己在設計問題時還得多動腦,力求簡潔精到。]

三、賞讀課文,體會情感。

1、請同學們放聲地讀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也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這些句子旁邊。

學生自由地讀課文,自由地與同桌交流。師巡視與學生交流。

2、指名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相機理解生字詞。

根據學生的朗讀和體會,相機引導學生評價、指導朗讀,體會句子所包含的內容和情感,體會人物所具有的特點。

[反思:設計這個環節時,我的心裏很矛盾。一份是期待,期待通過賞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從而通過對重點詞、句、段的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爲下一堂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另一份是擔心,擔心這樣漫無邊際的賞讀過於偏面,難以顧及整篇文章。而實際教學中也驗正了我的矛盾。學生們在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時,讀得投入,體會得也很好,我也能積極地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去評價、去朗讀、去體會。特別是幾個重點句的朗讀理解可以說是都已到位了。但由於時間關係,也由於調控問題,有些戛然而至的不完整性!]

四、小結談話,引領學習。

同學們,課文通過這半截蠟燭向我們描述了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其實在這樣的時代,像伯諾德夫人的故事到處在發生……課後請同學們多讀讀課文,也可去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