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是蘇教版第六冊第7單元的內容。和平移、旋轉一樣,軸對稱也是對圖形進行變換的方法之一。

三年級數學下冊《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這個大範疇,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是一年級認識方位與簡單的平面圖形;爲以後學習簡單圖形旋轉90°打下基礎。本節課教材提供了民間剪紙,飛機、獎盃、天安門城樓等圖片,加上教師課外收集到的許多學生感興趣的圖片,爲本課創設了一個具有強烈美感的氛圍,讓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引出疑問: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物體的對稱現象,抽象爲平面圖形後,是對稱圖形,本節課我們研究的是平面圖形的軸對稱現象。所以如何從物體的對稱現象過渡到“平面圖形”的對稱,這是我急需解決的問題。教材似乎表達也不是很清楚。天安門城樓抽象成類似天安門的圖像後,學生已能理解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但後面大量的練習都是以實物圖來判斷的。比如字母A、B、H和國家的國旗、各種標誌等。學生就要從顏色,形狀等來判斷。但是由於印刷的問題,學生會產生疑惑。是不是什麼時候A都是軸對稱圖形呢。如果不是抽象出來,天安門城樓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

軸對稱圖形就是對摺之後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何謂“完全”?什麼是對稱軸?對稱軸具有什麼特徵?在教學設計和過程實施中,學生被迫“淺嘗則止”,根本沒充分體會什麼是“重合”和“完全重合”。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從而對於如何判斷平面圖形是否軸對稱存在很大的疑惑。“完全重合”就像是建立在沙灘上的海市蜃樓,無論是導入還是新授環節,總覺得太粗糙,缺少了一些數學味。

學生正處於低段與高段的銜接處,其數學思維也正不斷髮展,但體驗永遠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只有我們俯下身來走進兒童的心靈,走進兒童的`精神世界,擷取學生身邊生活中的事例,採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創設情境,纔會使學生獲得真正的感悟、深刻的體驗,才能最終將這感悟、體驗沉澱到他的內心深處,成爲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伴其終生,受用一生。所以以後的教學應加大學生在折和減方面的訓練,以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