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文教學反思

全文可以分爲兩個部分:種花爲父,寫信教子第一部分的內容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難理解,所以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在這個方面。第二部分看似簡單,其實含義深刻,值得反覆品讀,讀到文字的背後。信的內容分爲三個部分,仔細讀來,每個部分都有側重點。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文教學反思

1、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

高爾基在說這句花的時候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驕傲、自豪,爲有這樣的兒子,爲兒子這樣的行爲感到高興。所以,這一部分可以理解爲是高爾基對兒子的肯定與讚揚。

2、要是那你的生活該會多麼愉快啊!

以兒子的這次種花爲起點,對兒子的未來提出了希望,希望兒子能延續這樣美好的'行爲,延續這樣積極的生活態度。

3、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這是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讓兒子明白擁有這種行爲會給自己帶來幸福感、成就感,告訴兒子這麼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導讀中,我問孩子們,高爾基怎麼會從兒子在島上種的花聯想到要求兒子時刻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的呢?談着談着,話題延伸到了高爾基的兒子在島上種花是爲了孝順爸爸,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用在父子之間。作爲父親,一位偉大的作家偉大在能將這種愛延伸到社會的羣體,面對所有的人們,這是一種大愛!是一種博愛!是一種付出不求回報的奉獻,是隻考慮給,不思考拿的無私行動。

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出現了思維的碰撞:高爾基作爲爸爸對兒子提出了信中的要求,我們的父母爲什麼不會?爲什麼高爾基信中所說的在我們今天的現實中會被認爲是傻瓜呢?這些問題對一羣五年級的同學來說可能有些沉重,但也是不得不引起我們老師思考的問題。人的價值觀應如何樹立?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又如何解釋今天的社會現象呢?課文學完了,可是我們的教育還沒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常讀常新的,應該可以經常對照的好文章。教學環節的結束是暫時的,相關問題的思考是長久的,學生的思想教育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