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瓶牛奶》的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材內容及分析

《有幾瓶牛奶》的教學案例及反思

《有幾瓶牛奶》(20以內的進位加法“9加幾”)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一冊第72-73頁的內容。教材共分三次活動進行:第一次活動是對生活情境的觀察、思考,提出數學問題,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動通過擺小棒(或圖形)探索“9+5”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特別是“湊十”時,可以拆5湊9,也可以拆9湊5;第三次活動通過“試一試”兩道加法算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教材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由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不同就會產生計算方法的多樣性,這樣安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數的加法和10以內數的認識,有了一些關於運算的經驗;具備了在新情景中識圖、擺圖的能力,但不具備本課時要求的解題技巧,必須通過擺放學具來感知、探究、獲取知識。教學時,教師只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是不會有多大困難。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方法;在全班交流中,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 通過實際地動手操作,再次經歷用“湊十”計算的過程與方法,初步感悟“湊十”的優越性。

3.通過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用多樣的計算方法計算9加幾。

教學準備: 小棒、課件、口算卡片等。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喝牛奶嗎?(喜歡)小熊和機靈狗也很喜歡喝牛奶。今天,他們就在商店裏選購了一些牛奶,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你們知道他們各自買了多少盒牛奶嗎?誰來提一個加法問題?

板書課題:一共有幾盒牛奶?

反思: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應該儘量的簡潔,包括語言、情節和時間。我們應該花很少的時間,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以這樣的理念,開門見山地引入課題,實施之後,感覺和有效。】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看畫面說圖意,指導學生根據畫面複述圖意。

生:小狗機靈狗送來9瓶牛奶,小兔小兔送來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2、根據複述的圖意,引導學生列算式。

師:你們剛纔說得真好,那麼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1:9+5=?

3、探索算法。

師:你們有什麼辦法來幫助小熊算一算一共有幾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或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再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反思:這裏。我給學生留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獨立探索,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算法。這時,我就及時到學生中間去了解不同的算法,並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聽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9+5=?在彙報或聽取同學們彙報時,希望能幹的你能做到這兩點。

①認真仔細聽其他同學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等同學彙報完後提出來。

②彙報時如果用到小棒或圓片,最好能邊擺邊說。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的,一共14瓶,9+5=14。

生2:我是接着9往下數5個數,10,11,12,13,14。(邊數邊掰手指計數。)

生3:我左邊擺了9個小圓片,右邊擺了5個圓片,從右邊先拿1個小圓片和左邊的9個放在一起湊成10個,10個和右邊剩下的4個合起來是14個,所以9+5=14。

生4:也可以從左邊拿5個小圓片和右邊5個小圓片湊成10個,10再和左邊剩下的4個小圓片合併,10+4=14。

師根據生的口述來板書。

【反思:彙報時,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以便集體反饋中能把不同的思維方法都展現出來。】

師:比較幾種算法,你最喜歡哪種?爲什麼?

生1:我喜歡生3的方法,因爲他把5分成了1和4。先算9+1湊成10,再算10加幾得十幾。

生2:我最喜歡第2種方法,接在9後面往下數。

師:小熊看到你們這麼喜歡幫助別人,她一定很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最喜歡你們的哪一種方法吧。(電腦顯示生3,生4的湊十法。)

師:這種方法你覺得好嗎?

生:(齊)好。

師:同樣是移動圓片,爲什麼小熊不從9裏移6個給4呢?

【反思:湊十法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方法,大部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能夠接受,但也要考慮到小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既要肯定他們逐個數數的方法,又要儘量讓他們也學會湊十法。老師利用“這種方法你覺得好嗎?”“ 同樣是移動圓片,爲什麼小熊不從9裏移6個給4呢?

”等問題,多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跟其他同學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理解湊十法的意義,在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注意算法的優化。】

(三)故事延續,方法遷移。

師:剛纔小朋友們幫助小熊解決了問題,小動物們都很高興。小熊還想請你們幫幫忙。

(1)比一比,算一算。

(電腦出示補充題:開火車)

9+3= 9+6= 9+9=

9+1+2= 9+1+5= 9+1+8=

(2)想一想,算一算。

9+4=7+9= 9+8= 9+2=

分小組活動,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說一說或擺一擺,做好後再小組彙報交流。

【反思:再次用童話故事來激發學生,對小熊的請求,小朋友們都很樂意幫助,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教師要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特別是對逐個數數的同學通過練習是否掌握了湊十法。】

(四)實踐應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師:長頸鹿哥哥送來一封信,裏面有四道題,要求四人小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選做一題,並把你的算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四人全部完成後算順利通過。

①學生看圖,圈一圈,獨立完成每一個小題。

②小組內交流,任選一小題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

③小組代表彙報、展示,集體交流訂正。

【反思: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對學生來說有新的動力。練習時,不僅要求學生自己會做會說,還要培養小組的合作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實物操作來加深理解,也可以讓小組的其他同學幫助解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說一說,體現算法多樣化。】

2、遊戲活動。

“比比誰算得多”(電腦出示遊戲情境圖)。

事先準備1~10的卡片,遊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示範做,然後再分小組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①看圖,明白遊戲規則。

②以小組形式做數學遊戲,如9+4=,同學間相互說出算式,同時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

【反思:對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來組織,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遊戲的方法多種多樣,通過遊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練習的目的。】

(五)教學小結

師:通過學習,你會計算9加幾了嗎?想一想,你還有哪些收穫?

【反思:我校的課題研究是要設計有效的教學。因此在本節課中,我主要運用:創設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釋應用的模式。本節課通過“湊十”拍手遊戲的引入,並創設小朋友送牛奶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適時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理解湊十法的意義,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最後,創設了找數字卡片遊戲的情境,學生通過自己選擇進行的數學遊戲活動,實踐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習慣。從而達到使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