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問題》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植樹問題》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通用5篇)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 篇1

《植樹問題》是新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是植樹問題中比較簡單的情況。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都是引導學生髮現兩端都栽時,棵數比間隔數多1,滲透化繁爲簡、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教學難點是理解這一規律。

爲了突出重點,探究新知環節,我分了五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同桌合作,模擬在20米的小路一旁植樹的過程,思考棵數與什麼有關;第二個層次,獨立操作,模擬在25米的小路一旁植樹的過程,感知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第三個層次,根據前兩次的經驗,不操作,畫線段圖,探究在30米的小路一旁植樹的情況,驗證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第四個層次,想象在35米的小路一旁植樹,計算出要栽多少棵;第五個層次,觀察比較,找出四個題目中的相同點。通過五個層次的教學,學生不難發現“間隔數+1=棵數”這一規律,同時滲透“化繁爲簡”這一重要數學方法。突破“理解這個規律”這一難點時,我提示:“植樹問題能不能也看成是兩種物體的一一間隔排列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思考後,自己說出用分組的方法,把每組中兩種量一一對應起來。接着,老師因勢利導,學生髮現如果一組一組的分,正好分完,則數量相等;如果有剩餘,則數量就是相差1,幫助學生理解間隔數+1=棵數。從學生學習狀態、課堂交流來看,達到了本節課的目標,實現本節課的預期目的。

本節課的還有很多足之處:

1、學生回答問題不準確,甚至出錯,我覺得是老師組織語言不嚴密,問題的指向性模糊,備學生不太充分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學生有時一臉茫然,有時不知所措。

2、課堂條理還需改進,有遺漏的環節,有強調不足的情況,也有不必要重複的話語。

3、因擔心時間超時,在教學過程中,不予理睬學生的答非所問,而急於得到只符合老師想要的答案。

有遺憾的課纔是真實的課,纔是更有價值的課。我會以每節課爲起點,在需要努力的方面下功夫,需要改進的地方多揣摩,從一點一滴做起,使自己的課堂日趨完美,上得精彩,少留遺憾。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 篇2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這一單元主要內容就是植樹問題,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的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這樣就把植樹問題分成了三種情況,即:(1)植樹的棵數=間隔數+1;(2)植樹的棵數=間隔數;(3)植樹的棵數=間隔數-1。

在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是第一種情況,在教學中,我不但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隊人數與間隔數的關係抽象出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隔之間的關係,既有趣味性又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在編寫時,都是給出路的長度,求間隔或棵數,但在練習時,很多題都是間隔和棵數,求路的長度。避免上節課出現問題的同時我還針對上節課出現的問題對學生提出質疑,讓生生互評或師生互評,重點表揚大部分學得好的同學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探究精神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我主要是運用這樣的.教學理念:以問題情境爲載體,以認知衝突爲誘因,以數學活動爲形式,使學生經歷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的全過程,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爲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通過課前活動,以春季植樹爲素材,從讓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感知間隔數與棵樹的關係。

二、以一道植樹問題爲載體,營造突破全課教學重點及難點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樹問題的應用爲研究對象,引導學生了解植樹問題的實質。

四、多角度的應用練習鞏固,拓展學生對植樹問題的認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單純的用規律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植樹問題,對學生有些難,所以我在課堂中重視規律更強調方法,注重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

程。教學中,我創設了情境,向學生提供多次體驗的機會,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麼藉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柺杖。有了這根柺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直接例題導入,引導學生可以畫圖模擬實際栽樹,通過線段圖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係,就此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讓學生自主選擇短距離的路用畫圖的方式得出結果。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展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但是我感覺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還有不足的地方:

其一,上課前準備不充分,那就是我把學生估計過高,我以爲只要學生弄懂了棵數和段數之間的關係之後,解決植樹問題就應該沒多大的問題了,但事實出乎我的預料,因爲有一部分學生知道了全長和間距不會求段數,我以爲這是學生早已經學過的而且經常用到的,所以沒特別的引導,導致了學生無法下手。

其二,在時間的分配上我前鬆後緊,在規律的尋找和簡單應用中花費的時間有點長,以致後面的練習很倉促。

其三,條理不夠清晰,簡直成了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參與面不廣,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全面、深入的瞭解學生,充分做好多個方面的準備。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 篇3

《植樹問題》內容包括兩頭植、兩頭都不植、封閉情況下的植樹問題(一頭植和一頭不植)這三種情況。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要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模型思想,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

一、自主探索,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課前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引導學生明確要學習的內容,緊接着引出例題,探討植樹問題,不規定間距,同時改小數據,將長度改成20米。

讓學生在開放的情景中,突現知識的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

通過“以小見大”數形結合來找規律加以驗證,然後以例題展開,讓學生動腦、動手反覆驗證,最終總結出:段數+1=棵數。

二、拓展應用,反映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線,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間隔,由於路線不同、植樹要求不同,路線被分成的間隔數和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

在現實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價值。在學生已經自主地尋找到植樹中前兩種的規律後,我適時的提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植樹的情況呢?

通過學生的舉例,讓他們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都含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係,它們都可以利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它,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我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如栽電線杆,排座位,安路燈,插彩旗等,再一次讓學生運用規律解決形式各異的生活問題,使數學知識運用於生活。

三、數形結合,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我讓學生根據示意圖用算式來表示出植樹的棵數,學生在列式計算的過程中,通過直觀的觀察初步感知三種情況:兩端都栽“棵樹=間隔數+1”,只栽一端“棵樹=間隔數”,兩端都不栽“棵樹=間隔數-1”。

之後,再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思想,舉起左手,看指頭有五個,間隔就是四個,明白植樹問題的道理與此相似,再舉起右手比劃比劃,分析植樹問題三種不同的情況,即“兩端都栽”“只栽一端”與“兩端都不栽”,從而真正理解這三種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初步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律時,我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畫圖解決問題,從而逐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一是學生沒有完全放開,思維還不夠活躍;二是對課堂的生成問題處理還不夠靈活,不能進行很好的利用。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 篇4

《植樹問題》一課蘊含了許多數學思想方法,但對這些數學方法的挖掘和處理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這一課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是“化繁爲簡”或者說是從簡單入手尋找規律,而這種方法在北師大版教材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在人教版教材的編排上可謂“若隱若現”,因此我覺得我們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課堂,應該充分挖掘教材教給學生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堂教學中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探究活動,從實物操作到畫線段圖到類比推理,有效地突出瞭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和多樣性。學生在課堂上也領略到數學智慧的奪目光彩,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本課的設計和實踐,我更迫切地感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對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課堂中落實的研究迫在眉睫。這也是當前數學課堂中存在的重要缺失,身爲教研員更爲向廣大教師傳播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並提出滲透數學思想,教給學生數學方法的有效措施。

本課中爲了突顯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完整性,我把教材中原本安排兩課時完成的內容縮成一課時。而且在這一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理解上,因此對於本課的知識點的處理上略顯不足。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 篇5

課前,我利用一根繩子按一定的間隔把小棒(當小樹)捆在上面,結成一個封閉圖形。課開始讓學生觀察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這時我不失時機的從一棵樹那裏剪開,這時學生露出了奇怪的眼神,同時我提出這屬於線段上植樹問題的哪一種情況,學生很快就喊出:一端種另一端不種:棵樹=間隔數。課中利用形象的課件出示了生活中各種各樣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學生輕鬆的獲取了新知。(課始我設計的目的加深學生理解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課後,我給學生了一個問題:我班有55名學生,如果要站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方隊,這個正方形方隊最外層一共有幾人?方隊一共有幾人?學生紛紛開始討論,七嘴八舌找我討論,我沒有及時告知他們答案,而是讓體育委員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實際的站隊,讓他們自己找到了答案。

這個單元的學習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雖然本單元教學有點難掌握,但只要教師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能突破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