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驚弓之鳥》教學反思範文

偶爾將新舊的《小學語文教師》比照翻閱,最逼真的感覺就是語文教學彷彿是個百變女郎,前天政治性,昨天工具性,今天人文性,明天呢?又不知道該跟誰姓,姓什麼?印象中畢淑敏寫過一篇關於流行色的散文,服裝界的權威們告訴畢淑敏,所謂的流行色就是服裝界玩的花招,去年生產軍綠色,今年一定要不同於去年,變個色調,讓人因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而不得不掏腰包。聽此一席話,畢作家大徹大悟,要想不被大家、商家牽着鼻子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穿適合自己的,做自己的自己。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在他一生之中一再表述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我想,在這個風吹牆頭草的語文教學搖擺時代,衆生喧譁中,我,一定要聽到自己的聲音,語文的聲音,學生的聲音!

課文《驚弓之鳥》教學反思範文

要簡約而不簡單

我曾走過漫長的、爲設計而設計的路,這兒一個主意,那兒一個創意,四十分鐘的課堂,十幾個環節你還沒唱罷我已登場,亂花漸欲迷人眼,課堂成爲老師的秀場,學生只不過是明月,裝飾我們的窗口而已。今天,我終於堅決地將它擯棄計劃之外了。

一節好課,恰如一篇佳作,做好起承轉合就自成天地了,所以我的《驚弓之鳥》,只有四個步驟:起―成語遊戲,在成語和對應的人物之間連線,並簡要說說成語故事內容;承―讀好文本,尋找驚弓之鳥的本義;轉---聯繫生活,理解驚弓之鳥的引申義,並能運用;合---質疑留白,更羸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憑什麼知道這是隻驚弓之鳥?最後一環節實際是課之結尾,只要一句話,但卻顯示我因課時不同而對文本把握點的迥異,收的'同時也爲下一課時的放留足了地步。這樣算來,整節課實際只有三個環節,很簡約,但並不簡單。都說花要有花樣,人要有人樣,我想,課也要有課樣,古文要有古文味,詩歌要有詩歌味,成語故事就要有成語味。課始時,給一定的時空,讓學生進入成語之場,展示自己課內外對成語的積累,是一種營造,也是一項訓練,更是對課外閱讀的一份鼓勵,這就是我初始環節的預期,沒有完全達到,但在*近。朗讀一環是中心,學生讀爲主,老師評、導爲輔。其實對閱讀教學來說,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初讀,除非你放棄教材,另起爐竈。課本剛下發時會瀏覽,預習時會練讀,開課後會朗讀。爲了調動學生已讀得有些麻木的神經,檢查讀書效果時老師適時而適當的評價、引導就非常重要,這樣會給學生一種新鮮的視角,新奇的感受,讓學生有所觸動:哦!還可以這樣想?我怎麼沒想到呢?這樣將熟悉讀成陌生後,學生會覺得文章實際上還大有嚼頭,讀的積極性就再次提起了。比如學生讀到這一句時更羸並沒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我用一條向上的直線箭頭和一條同向的斜線箭頭讓學生討論直往上飛之直爲何種意思,引發了學生趣味盎然的辨析;再將箭頭改換爲向下的,幫助理解直掉下來之直爲筆直,生動又深刻,比較容易調整學生閱讀的狀態,改善他們滑行閱讀的壞習慣。

爲寫搶佔幾分月光

閱讀教學這十分明月,本該是聽說讀寫各佔幾分,現實確實讀與說瓜分盡這一輪明月。以讀爲主讓所有的課堂一讀到底,教者深怕被詬病課堂沒有書聲琅琅;多元解讀讓所有的課堂羣雄並起,每個人甚至連自己的聲音聽不到,衆生喧譁中,聽不到思想落地的聲音,看不到語文之芽破土而出,我們在潮流中模糊了課的模樣,丟失了自己的思想。08年11期《小學語文教師》開篇是朱文君採訪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的筆錄,吳教授認爲訓練是語文教學的立身之本,而理解、積累、表達是訓練的三個維度,重中之重是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訓練。吳教授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課堂雖然有大量說的時機,但只是零碎的一問一答,老師重點追求的是答案的正確,而不是問題語言表達的準確與精美,因而錯過了大量的訓練口頭表達的時機。我也是這樣積習難返,這節課開始時學生能熟練的將胸有成竹與文與可連起來,卻不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描述,而我卻輕輕放過了。但訓練學生及時練寫的意識還是有一些的。以前看過其他老師做讀寫結合的課題,一直努力將寫擠進課堂,現在則是儘可能爲寫搶佔地盤,但卻不是爲寫而寫。中年級的寫,必須榜樣爲先頭部隊,說爲後續軍力,修改爲後勤保障。所以學生閱讀文本瞭解了驚弓之鳥的本義後,我很快轉向,藉助言語情境暗示驚弓之鳥的引申義:東東上次語文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現在一聽要考語文了,簡直成了驚弓之鳥。學生由此悟出其引申義爲受到一點驚嚇就害怕得不得了;再將自己的經歷提煉爲語境(我去年參加市教壇新星比賽,慘遭失敗,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能談虎色變,要收拾信心重頭再來。如今面對新的比賽,我變得泰然自若。)讓學生在形象中感知、瞭解驚弓之鳥的近、反義詞,深化其引申義。其實這一環節並不止於此,它也爲緊隨其後的運用驚弓之鳥說話提供了範例,同時也滲透了人生態度的教育,(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失敗的經歷,唯有改變對失敗的態度才能調整好認識的姿態)。實際上也確實如我預期的那樣,學生在黑板上就寫出這樣一句話:馬上要數學考試了,有的同學彷彿如驚弓之鳥,有的同學卻泰然自若。我非常享受學生在課堂上凝神靜思、奮筆疾書的時刻,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一動一靜何嘗不是課堂之韻呀?

如果是我的第一課時是讀寫結合,完成對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那麼第二課時課時我就偏重讀思結合,抓住文本,感知、感悟、感動於更羸這個人物了。我自己覺得這樣的安排還是合理的,可我更知道,這,僅僅是我自己的看法而已。可我又能怎麼樣呢?每個人都無法越過自己的肩膀觀察自己,每個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自己就是我自己的侷限!所以,我們才需要評議、交流、爭辯、批評!